卷三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右谏議大夫參知政事贈兵部尚書諡簡肅【宋史本傳】
劉克莊跋魯簡肅帖雲魯公以強谏直節名而詩律筆法精妙如此世所未知也【後村集】
宋湜
宋湜字持正京兆長安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鹹平中官樞密副使諡忠定好學美文詞筆法遒媚書帖之出人多傳傚【宋史本傳】
晁迥
晁迥字明遠澶州清豐人徙家彭門舉進士為大理評事真宗即位擢右正言直史館進翰林學士拜工部尚書仁宗即位以太子少保緻仕諡文元【宋史本傳】晁文元書法楷正為時推重【書史會要】
蔣堂
蔣堂字希魯【鶴山集雲自号遂翁】常州宜興人擢進士為楚州團練推官滿歲吏部引對真宗覧所試判善之特授大理寺丞累遷樞密直學士慶曆初徙河中府又徙杭州蘇州以尚書禮部侍郎緻仕【宋史本傳】
魏了翁跋蔣希魯密學帖雲筆畫勁直有法【鶴山集】
查道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甯人未冠以詞業稱端拱初舉進士高第至道三年遷秘書丞大中祥符三年為龍圖閣待制【宋史本傳】
查道善隸篆【墨池編】
道始習篆患其體勢弱有敎以撥镫法仍雙鈎用筆經半年始習熟而篆體勁直【書史會要】
薛映
薛映字景陽家於蜀進士及第太宗召對為江南轉運使知制诰真宗時拜工部尚書兼禦史中丞仁宗時遷禮部諡文恭善筆劄章奏尺牍下筆立成【宋史本傳】
李行簡
李行簡字易從同州馮翊人家貧刻志於學寒暑不易聚木葉學書筆法遒勁中進士第起家隴州司理參軍累遷監察禦史真宗知之擢龍圖閣待制拜右谏議大夫集賢院學士乾興初改給事中【宋史本傳】
王嗣宗
王嗣宗字希阮汾州人開寶八年登進士甲科補秦州司宼參軍太宗征河東召赴行在為職方郎中真宗時樞密副使為感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諡景莊嗣宗好為文而劄尤甚【宋史本傳】
王嗣宗工習草書【書史會要】
陳靖
陳靖字道卿興化軍莆田人好學頗通古今授陽翟縣主簿遣從子上書求入奏機略太宗異之為禦史台推勘官真宗即位徙河南轉運使累遷太常少卿集賢院學士拜左谏議大夫以秘書監緻仕【宋史本傳】
陳靖工筆劄其蹟雜見鳳墅續法帖中【書史會要】
周起
周起字萬卿淄州鄒平人舉進士授将作監丞真宗時累拜禮部侍郎樞密副使諡安惠家藏書至萬餘卷能書【宋史本傳】
起與其弟越皆以能書為世所稱每書辄為人取去【臨川集】
周越
周越字子發起弟亦能書集古今人書并所更體法為書苑十卷累官主客郎中【宋史本傳】
周越草書精熟博學有法度而真行不及如俊士半酣容儀縱肆雖未可以語妙於能則優矣當天聖慶曆間以書顯學者翕然宗尚之然終未有克成其業者也嘗撰書苑屢求之不能緻無以質疑雲【墨池編】
越書近世不甚貴重然於衆人中猶屹屹有立庸可輕哉【孔武仲清江集】
周子發下筆沈着是古人法若是筆意姿媚似蘇子瞻便覺行間茂密去古人不遠矣何止獨行於今代邪【山谷集】
周延隽
周延隽【字仲章】起子官太常少卿【宋史本傳】
延隽落筆有古法真行草隸俱入能品能以翰墨世其家【桑世昌蘭亭博議】
石延年
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家於宋城為文勁健於詩最工而善書累舉進士不中真宗錄二舉進士以為三班奉職不得已就命曆光祿大理寺丞遷太子中允【宋史本傳】
石曼卿工書筆畫遒勁體兼顔柳餘家得南唐澄心堂紙曼卿為餘書籌筆驿詩詩曼卿所自愛号為三絶【歐陽修六一詩話】
曼卿之筆顔筋柳骨散落人間寶為神物【範文正公集】曼卿大字愈大愈奇【東坡集】
曼卿正書入妙品尤喜題壁不擇紙筆自然雄逸嘗舣舟於泗州之龜山寺僧請題壁乃劇醉卷氈而書一揮而成使善書者雖累旬月構思以為之亦不能及也【墨池編】
錢熙
錢熙字太雅泉州南安人雍熙初登甲科試中書遷殿中丞真宗即位遷右司谏好學善談笑精筆劄【宋史本傳】
梁鼎
梁鼎字凝正益州華陽人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甲科端拱初遷殿中丞通判歙州景德初知三班院判西京留司禦史台好學工篆籀八分【宋史本傳】
趙德鈞
趙德鈞字子正秦王廷美第五子性和雅善書翰好為篇什淳化初拜右武衛将軍景德二年拜右監門衛大将軍追封安鄉侯【宋史本傳】
趙惟和
趙惟和太祖孫燕王德昭子雅好學為詩頗清麗工筆劄優遊典籍嘗和禦制詩上稱其有理緻上謂宰相王旦等曰惟和好文力學加之謹願皇族之秀也録其藁二十二軸上親制序藏於秘閣【宋史本傳】
種放
種放字明逸河南洛陽人隐終南豹林谷之東明峰種秫自釀号雲溪醉侯多為歌詩自稱退士鹹平四年召對崇政殿授左司谏直昭文館大中祥符四年拜工部侍郎【宋史本傳】
黃庭堅跋種大谏墨蹟雲種明逸天下高士郭有道之流輩也使其翰墨無以過人得其遺蹟猶可想其風度況筆精墨妙邪【山谷集】
種放書迹有晉人風氣【書史會要】
林逋
林逋字君複杭州錢塘人結廬西湖之孤山真宗賜粟帛既卒仁宗賜諡和靖先生逋善行書喜為詞多奇句【宋史本傳】
逋善行草書喜為詩其語孤峭澄澹而未嘗自録其藁或謂曰先生何不録所着詩以傳於後逋曰吾終志山林尚不欲取名於時況後世乎【桑世昌和靖先生傳】處士林逋工筆畫善為詩【歸田録】
林和靖筆意殊類李西台而清勁處尤妙【山谷集】林君複書法高勝絶人予見之方病不藥而愈方饑不食而飽【渭南集】
林逋作徑寸行書字方勁而氣清【都穆寓意編】
曹汝弼
曹汝弼字夢得休甯人以經術德義高蹈州裡攻篇什篆隸與林逋魏野交自号松羅山人【汪尚甯徽州志】
彭太素
彭太素行書等覺院記刻於真宗改元之歲當是時四家之書未行故猶有唐人行狎之勢【盛時泰玄牍記】
趙宗萬
趙宗萬字仲囦山隂人築室於照水坊畜一鶴号丹砂引以為侶足迹不及高門祥符中诏舉遺逸郡守薦之尋被召乃曰吾老矣不足以任事因獻跛鼈傳以自見且請自托於道家者流朝廷不奪其志即其家賜以羽服善八分草隸書【孫鑛等紹興志】
張維
張維字公言蜀人為沙門後反初尤善王書絶得懷素之骨世鮮能及之王嗣宗曾薦於今上召試禦書院維自負其能少肯降下入院内環視諸人所書不覺微哂衆怒非排之止得隸秘閣為楷書不就景德末扈駕谒陵還經鄭州從幸開元寺觀新塔僧前揖言聞公深信内典願為之碑因諾之後為撰碑維為真書一時之絶也維貧薄甚後寄死人家【皇朝事實類苑】
郭鹹
郭鹹字建泉晉江人嗜學工文尤精草書篆隸登祥符二年進士累遷殿中侍禦史改乾州觀察判官未幾複除殿院出為閩憲【于光大泉州志】
朱嚴
朱嚴文學餘力尤工篆隸【小畜集】
沈文旭
沈文旭大中祥符間為太子右贊善大夫善大字【書史會要】
劉太初
劉太初【真宗時人】中嶽醮告文真宗禦制翰林待诏朝奉郎行少府監主簿賜绯臣劉太初奉勅書并篆額刻於石幢八面在中嶽廟峻極門外其書有唐人風緻【嵩陽石刻記】
鄭世卿
鄭世卿【真宗時人】霍山中鎮廟宋陳綱詩大中祥符五年岢岚軍判官鄭世卿書【求古録】
白憲
白憲【真宗時人】中嶽中天崇聖帝碑銘大中祥符七年王曾奉勅撰翰林待诏朝奉大夫守太府少卿同正輕車都尉白憲奉勅書并篆額【嵩陽石刻記】
吳郢
吳郢【真宗時人】大相國寺碑銘鹹平四年宋白撰吳郢書并篆額【弇州山人藁】
楊昭度
楊昭度【真宗時人】淮渎碑記大中祥符七年路振撰楊昭度書并篆額【弇州山人藁】
盧經
盧經【真宗時人】宋勸慎刑碑晁迥撰盧經書【天下金石志】
杜衍
杜衍字世昌越州山隂人擢進士甲科仁宗時官集賢殿大學士太子太傅封祁國公善為詩正書行草皆有法諡正獻【宋史本傳】
正獻公晚乃學草書遂為一代之絶清閑妙麗得晉人風氣【東坡集】
杜公以草書名家而其楷法清勁亦自可愛【朱子文集】祁公暮年以草書為得意喜與壻蘇舜欽論書年位雖重而尺牍必親作韓琦嘗以詩謝其書雲因書乞得字數幅伯英筋骨羲之膚【宣和書譜】
晏殊
晏殊字同叔撫州臨川人七歲能屬文景德初張知白安撫江南以神童薦之帝召殊與進士千餘人并試廷中殊神氣不懾援筆立成帝嘉賞賜同進士出身為翰林學士慶曆中拜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諡元獻文章贍麗詩閑雅有情思【宋史本傳】
元獻為人真率詞翰亦如其性【歐陽文忠公集】
元獻擅豪翰其蹟雜見羣玉堂法帖中【書史會要】
宋绶
宋绶字公垂趙州平棘人年十五召試中書真宗愛其文聼於秘閣讀書大中祥符元年賜同進士出身仁宗時為兵部尚書參知政事諡宣獻绶筆劄精妙帝多取其書字藏禁中【宋史本傳】
公垂特工筆法本朝以來言書者稱李西台與公垂雲【墨池編】
宋宣獻用徐季海擺落右軍父子規模自成一家【山谷集】
宋常山公書法森嚴寔傳锺張古學【渭南集】
天聖五年十一月上親篆慈孝寺碑額夏竦撰文宋绶書【玉海】
宋宣獻公作參政傾朝學之号曰朝體【米芾書史】
韓琦
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風骨秀異弱冠舉進士授将作監丞仁宗時與範仲淹富弼皆以天下人望同時登用拜樞密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封儀國公進封衛國公【一作魏國公】諡忠獻贈魏郡王【宋史本傳】忠獻公少年貧時學書無紙莊門前有大石就其上學字晩即滌去遇烈日及小雨張敝繖自蔽率以為常【韓元吉相隂舊話】
韓魏公書骨力壯偉【墨池編】
韓魏公工正書師顔魯公頗露圭角【書史會要】
魏公書法顔平原時露柳骨鋒距四出令人不敢正視【弇州山人藁】
範仲淹
範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舉進士第天聖中通判陳州仁宗召為右司谏拜天章閣待制樞密直學士參知政事諡文正【宋史本傳】
範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沈着極近晉宋人書蘇才翁筆法妙天下惟稱文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