隷續卷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宋 洪适 撰
太守張景題字
光和六年四月太守張景【阙二字】治郡【阙二字】追念先祖【阙】徳【阙三字】早失覆【阙】門【阙三字】孤焭自悲太守【阙三字】君【阙五字】間【阙】歸文學紀刋先象
【上阙】之少子竝早□
右太守張景題字四行在髙眹石室梁上磨滅鮮成章句首雲光和六年四月太守張景中有追念先祖早失覆【阙】孤焭自悲紀刋先象之句相去尺許有少子早□之文前有治郡二字蓋張君追逺之詞也博士題字
【上阙】議采夫【阙三字】以詩書發【阙】京師受業春秋【阙四字】覽異【阙三字】仲舒□非胡母【阙】嘗祭郊【阙七字】晨【阙四字】其【阙】故悲【阙二字】之【阙】後廿年知【阙五字】蓋【阙五字】不嚴【阙】是□□消【阙四字】詢謀道為國師出典方州忠着金石【下阙】
【上阙】博士【下阙】
右博士題字七行可識者五十六字不可識者六十餘字亦在髙君石室中末行有博士二字上下文皆湮沒其中雲以詩書發【阙】京師受業春秋【阙二字】仲舒智非胡母末雲道為國師出典方州忠着金石其人受春秋業而以仲舒胡母為比蓋是傳公羊春秋者洪農太守張君題字
故孝廉【阙五字】陵相【阙】君伯髙?農【下數行阙】
【上阙】着徳義方襲父經業春秋尚書貫【阙四字】忠【阙】宣海内題髙【阙】之苖發□【阙四字】晨所【阙】垂澤章彼【阙】言?農太守張【阙】子陽張叔之子也
右?農太守張君題字五行亦在石室中末行雲洪農太守張某子陽張叔之子首行有故孝廉陵相君伯髙?農十字陵之上阙五字相之下阙一字其文有着徳義方襲父經業春秋尚書海内歸髙之句與前一人皆是以經學名家者
髙聯石室六題名
【上阙】土成都杜宣字菅偉
【上阙】州大守□審長賔
【上阙】廣都公乗伯高
【上阙】昌守長□審
武陵大守杜伯持
武陵令楊林仲和
中郎 【下阙】
大尉三公【下阙】
□州刾史河【下阙】
清白土【下阙】
娉土張【下阙】
【阙】張【下阙】
揚子雲
司馬相如
太守趙【下阙】
右髙聯石室六題名與前三段題字皆刻在梁相石壁之間近嵗好事者秉燭入室而模之始傳于世蜀人多未知也所題前後不同時其一杜審公乗四人其一武陵守其一武陵令其一中郎将太尉掾并州刺史三人其一清白士娉士三人其一揚子雲司馬相如趙太守三行卿雲二公蓋後人追書者字畫清逸可愛【以娉為俜】
永平甎文
永平八年七月廿日作
右永平甎文四行九字雲永平八年七月廿日作汝伯甯甎文
建初三年八月廿日汝伯甯【阙】萬嵗舎大利善
右汝伯甯甎文六行十八字建初三年作末有萬嵗舎大利善之文與曹叔文甎所謂萬嵗署舎同或是蔔築所用者邯君篆甎亦謂之萬秋宅漢人無忌諱如此
曹叔文甎文
建初七年八月十三日□叔文作千萬嵗署舍命史後子孫貴昌【阙二字】未央大吉
右曹叔文甎文八行行四字建初七年作有千萬嵗署舍子孫貴昌未央大吉之文
謝君墓甎文
元和三年五月甲戌朔謝君【阙】造此墓
右謝君墓甎文四行十五字雲元和三年五月甲戌朔謝君造此墓
永初甎文
永初元年景師造
大吉陽冝侯王
右永初甎文直書一行雲永初元年景師造又一甎雲大吉陽冝侯王皆近嵗出于蜀中漢人作舎宅營墟墓甎多有字又有篆書數甎乃建武二十八年北宮衛令邯君千秋之宅者其一有冨貴昌字或雲得之範皮阙旁法書要録引鼎録雲蜀章武二年作二着鼎一賜魯王銘曰冨貴昌宜侯王一賜梁王銘曰大吉祥宜公王觀漢甎及器物多有此文則知蜀人鼎銘蓋采用前代之語
定陶鼎欵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