隷釋巻二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宋 洪适 撰
沛相楊君碑 楊君碑隂題名
郭先生碑楊震碑
繁陽令楊君碑髙陽令楊君碑
文翁石柱碑 樊常侍碑
?儒婁先生碑老子銘
費亭侯曹騰碑桂陽周府君碑【後本防尾】
桐栢廟碑修西嶽廟複民賦碑
楊君碑隂題名殘碑隂
朔方太守碑隂朱碑
太尉劉寛碑 劉寛碑
孫叔敖碑殽阬君神祠碑
樊毅修華嶽碑祝睦碑
祝睦後碑殘碑
修孔子廟器碑泰山都尉孔君碑吳雄修孔子廟碑 冀州從事張表碑
郭中侯碑司從事郭究碑
田君碑 堯母碑
魯相晨孔子廟碑 楊君碑隂題名
無極山神廟 劉曜碑
小黃門谯君碑太尉劉寛碑隂
武榮碑 郎中鄭固碑
班碑魯峻碑
公昉碑 藁長蔡君頌
郎中王君碑 太尉陳球碑
北海相景君碑金鄉守長侯君碑
集古録上
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彊有力而不好好之而無力雖近且易有不能緻之象犀虎豹蠻夷山海殺人之獸然其齒角皮革可聚而有也玉出昆崘流沙萬裡之外經十餘譯乃至乎中國珠出南海常生深淵采者腰絙而入水形色非人往往不出則下飽蛟魚金礦于山鑿深而穴逺篝火糇糧而後進其崖崩窟塞則遂葬于其中者率常數十百人其逺且難而又多死禍常如此然而金玉珠玑世常兼聚而有也凡物好之而有力則無不至也湯盤孔鼎岐陽之鼓岱山鄒峄防稽之刻石與夫漢魏己來聖君賢士?碑彛器銘詩序記下至古文籕篆分諸家之字書皆三代以來至寳怪竒偉麗工妙可喜之物其去人不逺其取之無禍然而風霜兵火湮淪磨滅散棄于山崖墟莽之間未嘗収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僅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也夫力莫如好好莫如一予性颛而嗜古凡世人之所貪者皆無欲于其間故得一其所好于斯好之已笃則力雖未足猶能緻之故上自周穆王以來下更秦漢隋唐五代外至四海九州名山大澤窮崖絶谷荒林破?神仙鬼物詭怪所傳莫不皆有以為集古録以謂傳寫失真故因其石本軸而藏之有巻帙次第而無時世之先後蓋其取多而未已故随其所得而錄之又以謂聚多而終必散乃撮其大要别為錄目因并載夫可與史傳正其阙謬者以傳後學庶益于多聞或譏予曰物多則其勢難聚聚久而無不散何必區區于是哉予對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可也象犀金玉之聚其能果不散乎予固未能以此而易彼也廬陵歐陽修序
沛相楊君碑
右沛相楊君碑在阌鄉楊震墓側碑首尾不完失其名字按後漢書震及中子秉秉子賜賜子彪皆有傳又雲震長子牧富波相牧孫竒侍中竒子亮陽成亭侯又雲少子奉奉子敷敷子衆蓩亭侯又有彪子修楊氏子孫載于史傳者止此爾不知沛相為何人也碑雲孝順皇帝西巡以掾史召見拜郎中遷常山長史換犍為府丞宰司累辟應于司徒州察茂才遷鲖陽侯相後拜議郎五官中郎将沛相年五十六建甯元年六月癸醜遘疾而卒其終始尚可見而惜其名字亡矣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
楊君碑隂題名
右楊君碑隂題名首尾不完今可見者四十餘人楊震子孫葬阌鄉者數世碑多殘缺此不知為何人碑隂其後有雲右後公門生又雲右沛君門生沛君疑是沛相者自有碑而亡其名字矣後公亦不知其為何人也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
郭先生碑
右郭先生碑雲先生諱輔字甫成其先出于王季之中子為文王卿士食采于虢後世謂之郭歴戰國秦漢子孫流分來居荊土先生其少也孝友而悅學其長也寛舒如好施是以宗親歸懷鄉防髙尚年五十有二遇疾而終其以而為如及用鄉防字與婁夀碑同蓋漢人如此爾治平元年六月二十二日書
楊震碑
右楊震碑首題雲漢故太尉楊公神道碑銘文字殘阙首尾不完其可見而僅成文者雲聖漢龍興神祗降祉乃生于公又雲窮神知變與聖同符鴻漸衡門羣英雲集又雲贻我三魚以章懿德又雲大将軍辟舉茂才除襄城令遷荊州刺史東萊涿郡太守又雲司徒太尉立朝正色恪勤竭忠其餘字存者多而不複成文矣治平元年六月十日書
繁陽令楊君碑
右繁陽令楊君碑首尾不完文字磨滅可識者四百三十字不可識者六十一字碑雲君遭叔父太尉薨委榮輕舉吏民攀轅守阙上書運糓萬斛助官赈貧以乞君還又雲富波君之子也按漢書楊震子牧為富波相君廼牧子也叔父太尉者秉也出米乞令前史所無惜其名字磨滅不可見矣嘉祐八年十月二十三日書
髙陽令楊君碑
右髙陽令楊君碑首尾不完而文字尚可識雲司從事定颍侯相最後為善侯相善上一字磨滅不可見蓋其中間嘗為髙陽令而碑首不書最後官者不詳其義也按楊震碑髙陽令着震孫也今碑在震墓側
文翁石柱記
右文翁石柱記雲漢初平五年倉龍甲戌旻天季月修舊築周公禮殿始自文翁開建泮宮據顔有意益州學館廟堂記按華陽國志文翁為蜀郡守造講堂作石室一名玉堂安帝永初間烈火為災堂及寺舍并皆焚燎惟石室獨存至獻帝興平元年太守髙朕于玉堂東複造一石室為周公禮殿有意又謂獻帝無初平五年當是興平元年蓋時天下防亂西蜀僻逺年号不通故仍稱舊号也今檢範晔漢書本紀初平五年正月改為興平顔説是也治平元年六月十三日
樊常侍碑
右樊常侍碑雲君諱安字子佑南陽湖陽人也君幼學治韓詩論語孝經歴中黃門拜小黃門小黃門右史遷藏府令中常侍年五十有六永夀四年四月甲辰卒其先為中黃門後為小黃門又為小黃門右史蓋漢官之制今不詳其次序也餘少家漢東天聖四年舉進士赴尚書禮部道出湖陽見此碑立道左下馬讀之徘徊碑下者久之後三十年始得而入集録蓋初不見録于世自予集録古文時人稍稍知為可貴自此古碑漸見收采也嘉祐八年十月十四日書
?儒婁先生碑
右?儒婁先生碑雲先生諱夀字九考南陽隆人也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