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校《淮南子》各條
關燈
小
中
大
歲在庚辰,元和顧蘋文學,寓書於顧南雅學士,索家大人《讀書雜志》。
乃先詒以《淮南雜志》一種,而求其詳識宋本與《道藏》本不同之字,及平日校訂是書之譌,爲家刻所無者,補刻以遺後學。
數月書來,果録宋本佳處以示,又示以所訂諸條。
其心之細、識之精,實爲近今所罕有。
非孰於古書之體例而能以類推者,不能平允如是。
家大人既以數年之力,校成《淮南雜志》,而又得文學所校以補而綴之,蓋至是搜剔靡遺矣。
今年將補刻所校,爰揚搉之,以爲讀書者法。
道光元年二月既望,高郵王引之敘。
原 道 「馳要裊」。
注:「駟,駕。
」宋本注首有此二字,《道藏》本同。
新刻本删去,非。
顧曰:「馳」疑當作「駟」,故注如此也。
《齊俗篇》「駟駃騠」,亦可證。
俶 真 「涅,非緇也。
青,非藍也」。
顧曰:「涅」、「緇」二字,疑當互易,承上文「以涅染緇」,與下句承上文「以藍染青」一例。
「美者,不能濫也」。
注:「濫,覦也,或作『監』。
不能使之過濫。
」顧曰:正文「濫」疑當作「監」。
注疑當作「監,覦也,或作『濫』」雲雲。
監,即闞也。
《左傳》「闞止」,《韓策》作「監止」。
《説文》:「闞,望也。
」《華嚴經音義》上引《珠叢》曰:「覦,謂有所冀望也。
」「闞」與「覦」同義,而字通作「監」,故曰:「監,覦也。
」注兩解,前「監」後「濫」,誤以後解之字爲正文,而又互改其注也。
又按:《覽冥篇》「手微忽怳」,注兩解,前「微」後「徵」,而正文作「徵」。
又「席羅圖」,注兩解,前「羅」後「蘿」,而正文作「蘿」。
《本經篇》「徼大風於青丘之澤」,注兩解,前「徼」後「繳」,而正文作「繳」。
皆以後解之字爲正文,其誤與此同也。
天 文 「是故火曰外景」。
顧曰:「曰」疑當作「日」。
「是故水曰内景」。
顧曰:「水曰」疑當作「金水」。
《大戴禮·曾子天圓篇》雲「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即《淮南子》所本,可證也。
高注《精神篇》雲「金内景」,蓋又據此而言之。
時 則 「毋燒灰」。
注:「是月草木未成,不夭物也。
」顧曰:「灰」疑當作「炭」。
《呂氏春秋》作「炭」,其注與此略同。
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
高意蓋據之而言也。
是其證也。
「灰」字蓋依《月令》改耳。
「執弓操矢以獵」。
注:「以取禽也。
」顧曰:「獵」疑當作「射」。
注「取」,亦疑當作「射」。
《呂氏春秋》作「射」,注作「以射禽也」,是其證也。
《月令》作「獵」,鄭注雲:「今《月令》獵爲射。
」考《淮南子》及《呂氏春秋》,每有與今《月令》同者,然則改「射」爲「獵」,誤。
「是月命太祝禱祀神位,占龜策」。
顧曰:「神位占」三字疑衍。
《呂氏春秋》「祝」作「蔔」,「祀」作「祠」,無「神位占」三字。
注雲:「故命太蔔禱祠龜策。
」《月令》作「命太史釁龜策」,鄭注雲:「今《月令》曰『釁祠』,『祠』,衍字。
」皆可證無此三字。
精 神 「子求行年五十有四」。
顧曰:「求」疑當作「永」。
《莊子·大宗師》釋文載崔譔引此作「子永」,是其證矣。
《抱樸子外篇·博喻》雲「子永歎天倫之偉」,亦作「永」字。
本 經 「而萬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
顧曰:上「不」字疑當作「之」,與下文「草木之句萌銜華戴實而死者」一例。
主 術 「必參五行之陰考以觀其歸」。
顧曰:「行之」二字疑衍。
「參五陰考」四字連讀,與下句「竝用周聽」四字對文也。
《要略》「《主術》者」雲雲,「考之參伍」,即此。
「五」、「伍」同字。
是其明證。
「匡牀蒻席」。
注:「匡,安也。
蒻,細也。
」顧曰:「蒻」疑當作「弱」,故注如此也。
注「蒻」疑亦「弱」之誤。
《詮言篇》雲「筐牀袵席」,注雲「袵,柔弱也」,可證此「弱」字之不從艸,蓋後人因他書多言「蒻席」而改之。
彼「匡」作「筐」,高不更解,疑當同此作「匡」。
又「袵」字高解爲「柔弱」,疑當作「荏」,亦後人因他書多言「袵席」而改之。
「堯、
乃先詒以《淮南雜志》一種,而求其詳識宋本與《道藏》本不同之字,及平日校訂是書之譌,爲家刻所無者,補刻以遺後學。
數月書來,果録宋本佳處以示,又示以所訂諸條。
其心之細、識之精,實爲近今所罕有。
非孰於古書之體例而能以類推者,不能平允如是。
家大人既以數年之力,校成《淮南雜志》,而又得文學所校以補而綴之,蓋至是搜剔靡遺矣。
今年將補刻所校,爰揚搉之,以爲讀書者法。
道光元年二月既望,高郵王引之敘。
原 道 「馳要裊」。
注:「駟,駕。
」宋本注首有此二字,《道藏》本同。
新刻本删去,非。
顧曰:「馳」疑當作「駟」,故注如此也。
《齊俗篇》「駟駃騠」,亦可證。
俶 真 「涅,非緇也。
青,非藍也」。
顧曰:「涅」、「緇」二字,疑當互易,承上文「以涅染緇」,與下句承上文「以藍染青」一例。
「美者,不能濫也」。
注:「濫,覦也,或作『監』。
不能使之過濫。
」顧曰:正文「濫」疑當作「監」。
注疑當作「監,覦也,或作『濫』」雲雲。
監,即闞也。
《左傳》「闞止」,《韓策》作「監止」。
《説文》:「闞,望也。
」《華嚴經音義》上引《珠叢》曰:「覦,謂有所冀望也。
」「闞」與「覦」同義,而字通作「監」,故曰:「監,覦也。
」注兩解,前「監」後「濫」,誤以後解之字爲正文,而又互改其注也。
又按:《覽冥篇》「手微忽怳」,注兩解,前「微」後「徵」,而正文作「徵」。
又「席羅圖」,注兩解,前「羅」後「蘿」,而正文作「蘿」。
《本經篇》「徼大風於青丘之澤」,注兩解,前「徼」後「繳」,而正文作「繳」。
皆以後解之字爲正文,其誤與此同也。
天 文 「是故火曰外景」。
顧曰:「曰」疑當作「日」。
「是故水曰内景」。
顧曰:「水曰」疑當作「金水」。
《大戴禮·曾子天圓篇》雲「故火日外景,而金水内景」,即《淮南子》所本,可證也。
高注《精神篇》雲「金内景」,蓋又據此而言之。
時 則 「毋燒灰」。
注:「是月草木未成,不夭物也。
」顧曰:「灰」疑當作「炭」。
《呂氏春秋》作「炭」,其注與此略同。
季秋,草木黃落,乃伐薪爲炭。
高意蓋據之而言也。
是其證也。
「灰」字蓋依《月令》改耳。
「執弓操矢以獵」。
注:「以取禽也。
」顧曰:「獵」疑當作「射」。
注「取」,亦疑當作「射」。
《呂氏春秋》作「射」,注作「以射禽也」,是其證也。
《月令》作「獵」,鄭注雲:「今《月令》獵爲射。
」考《淮南子》及《呂氏春秋》,每有與今《月令》同者,然則改「射」爲「獵」,誤。
「是月命太祝禱祀神位,占龜策」。
顧曰:「神位占」三字疑衍。
《呂氏春秋》「祝」作「蔔」,「祀」作「祠」,無「神位占」三字。
注雲:「故命太蔔禱祠龜策。
」《月令》作「命太史釁龜策」,鄭注雲:「今《月令》曰『釁祠』,『祠』,衍字。
」皆可證無此三字。
精 神 「子求行年五十有四」。
顧曰:「求」疑當作「永」。
《莊子·大宗師》釋文載崔譔引此作「子永」,是其證矣。
《抱樸子外篇·博喻》雲「子永歎天倫之偉」,亦作「永」字。
本 經 「而萬物不繁兆萌牙卵胎而不成者」。
顧曰:上「不」字疑當作「之」,與下文「草木之句萌銜華戴實而死者」一例。
主 術 「必參五行之陰考以觀其歸」。
顧曰:「行之」二字疑衍。
「參五陰考」四字連讀,與下句「竝用周聽」四字對文也。
《要略》「《主術》者」雲雲,「考之參伍」,即此。
「五」、「伍」同字。
是其明證。
「匡牀蒻席」。
注:「匡,安也。
蒻,細也。
」顧曰:「蒻」疑當作「弱」,故注如此也。
注「蒻」疑亦「弱」之誤。
《詮言篇》雲「筐牀袵席」,注雲「袵,柔弱也」,可證此「弱」字之不從艸,蓋後人因他書多言「蒻席」而改之。
彼「匡」作「筐」,高不更解,疑當同此作「匡」。
又「袵」字高解爲「柔弱」,疑當作「荏」,亦後人因他書多言「袵席」而改之。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