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話水仙

關燈
風向陽地方迎陽照曬。

    冬陽西偏,又要及時移進溫室,用溫水澆洗球根,照此方法将養經過一至三次,花苞即能提前怒放。

    不過向陽時刻的長短,次數多寡,水溫的程度如何,那就要細心體會,神而明之,沒有一定章法了。

    倘若雨雪霏霏兼旬不露晴光,那就改用電熱加溫,或用百支燭光燈頭照射,也能收到相同的效果。

    有一年北平從冬至起,一直下大雪,偶或還有冰珠,遠香花廠有二百多頭水仙花,就是用電熱催花,仍舊能趕上春節嫣然挺秀,馥郁迎祥呢!” 世丈蒯壽樞是皖廬世家,張廣建甘肅督軍任内,蒯任财政廳長兼硝礦局長,不但精于賞鑒古籍文玩字畫,更富收藏,并且愛石成癖。

    他所愛的,不是奇磊嵯峨瘦皴醜怪的奇石,而是五顔六色、斑駁陸離的石頭子。

    蒯老因為要展示誇耀他曆年搜集的名貴石頭子,抗戰前一年,在北平翠花街他的寓所請春酒的時候,在客廳走廊避風閣子裡,擺出了他所栽植的一百多株水仙,請來客觀賞。

    他種水仙不用缽盆盤盞,而一律用的是宣德爐,爐底放的都是他視同珍寶,日夕爬羅剔抉珠切象磋的石頭子。

    他說明朝香爐經過數百年駁蝕銅性已失,短期培養水仙,并無不宜。

    他所收藏宣德爐中有十幾隻是清代名匠仿鑄,他不說明,我們是分辨不出的。

    這些假宣德爐所栽植的水仙,雖也着花,可是兩者一比較,水仙花朵就顯得尪弱暗淡,比不上人家夭嬌秀拔了。

     先祖妣曾随先祖遊宦閩粵,養成培育水仙習慣,後來定居北平,可是每年必定挑選二三十本名種奇卉水仙花頭培養,點綴新年。

    她老人家的水仙花除了蟹爪形水仙,才用圓形花器,便于四面觀覽外,其餘各形各式水仙花頭一律使用長方形舊瓷花缽。

    缽底先用江石鋪墊,江石是松花江特産,這種江石多在江底沙泉附近,泉水洄流激射,年深日久把圍繞泉眼左近的石頭子兒,镂冰琢雪,紅雲赪璧,一粒一粒,似玉如石,在南方是不經常見的。

    當年鮑貴卿駐軍蔔魁時候,酷愛江石,曾讓善泅的兵勇,在夏季裡潛沉江底撈取,冰紋剔花,碧縷朱紋,絢麗雄奇,令人目不暇給。

    據說江石能夠聚熱保溫,經過日光照射久久不散,用來種植水仙,可以催花早發,蓓蕾茁旺。

    承他惠贈百餘枚,老人視同拱璧,日常用清水供養,到了水仙花季,先把嶄新棉花浸濕,輕裹水仙球根,然後穩嵌江石之中。

    經過幾年試驗,用這個方法比較一般水仙花,可以提早四天開花,如遇陰霾霜冽異常氣候,花期也沒什麼影響。

    筆者幼年好養,也跟兄弟姊妹各養數盆,等到鱗莖伸長,拿紅紙圍裹想好祝詞,并預估發花年月寫在紅紙圈上,看看所言中否,以為笑樂。

    現在年近歲逼,花肆已有水仙幼苗應市,緬懷昔年情景,百感交萦,誰又有幾許閑情逸緻去培植案頭清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