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兩出過瘾的戲
關燈
小
中
大
在内地時候,筆者跟名票孟廣亨、趙仲安是聽戲的老搭檔,聽完了戲總要相互問一問過瘾了沒有。所謂過瘾是武場打得嚴,文場托得嚴,角兒在台上蓋口嚴,有此三者,再加上名角良配,這出戲讓我們來聽,就算是過瘾啦。
近些年筆者在南部時候多,北部時候少,南部演京劇是百年不遇的事,更談不上戲的好壞過瘾不過瘾啦。
這次大鵬國劇隊,在文藝活動中心公演十天,第一天是《小放牛》、《賀後罵殿》、《采花趕府》、《南天門》四出戲,不但戲的安排冷熱得當,而且角色的調配也是紅花綠葉,相得益彰,戲提調是費過一番心思的。
開場《小放牛》杜匡稷飾牧童,楊蓮英飾村女,因為戲碼多,所以抹去了不少戲詞,可是唱做仍然絲毫不苟,不但沒有嘻呵帶喘、力竭聲嘶、四句隻唱兩句、讓台下觀衆替他們提心吊膽的感覺,反而載歌載舞,精力充沛,舞得是細膩有緻,唱得是字字入耳。因為楊杜二人,一是武醜,一是武旦,武功瓷實,腳底下穩練,才能珠聯璧合。尤其是笛子吹奏嚴絲合縫,比起當年九陣風、王長林來也未遑多讓,在我來說,可列入來台所聽京劇過瘾戲之一。
《采花趕府》,就目前來說,聽過這出戲的恐怕不太多,能唱這出戲的恐怕也寥寥無幾,可以算是冷戲,從前名伶路三寶最喜歡這出戲。他認為花旦必定要跷工好,這出戲“采花”一場,彎腰矬步在在都需要好跷工,這跟《小上墳》一樣,都是花旦的跷工戲。而且他唱這出戲絕不偷懶,一定是上硬跷。給他配張存古的不是劄金奎就是甄洪奎。甄唱诙諧老生是一絕,《翠屏山》的揚雄,《妓女擒賊》的大人,懈怠稀松,不溫不火,的确是位良配。隻在“采花”一場唱百花名,做出種種身段調笑尚書,而尚書左避右躲,還讓文豔耍得個不亦樂乎,這時候耍眼神,使身段,并不專以拈花的手法來取悅觀衆也。
鈕方雨演這出戲,聽說隻練二十多天,雖然細膩穩練方面尚欠火候,可是身段、眼神、走浪步都還大緻不差,至于戲詞唱腔以及胡琴的托腔,比起老年間的唱腔胡琴就今勝于昔了。鈕方雨演這出戲時的衣着是大紅襖褲、白緞子繡花坎肩,紅白對比在強烈燈光映照之下,拈花時做手彩,容易讓台下一目了然戲法拆穿。下次再演,如果換一件顔色略深的坎肩,可能效果要好一點。總之以上兩出戲,在近幾年台灣的京劇來說,都算是過瘾的好戲了。
近些年筆者在南部時候多,北部時候少,南部演京劇是百年不遇的事,更談不上戲的好壞過瘾不過瘾啦。
這次大鵬國劇隊,在文藝活動中心公演十天,第一天是《小放牛》、《賀後罵殿》、《采花趕府》、《南天門》四出戲,不但戲的安排冷熱得當,而且角色的調配也是紅花綠葉,相得益彰,戲提調是費過一番心思的。
開場《小放牛》杜匡稷飾牧童,楊蓮英飾村女,因為戲碼多,所以抹去了不少戲詞,可是唱做仍然絲毫不苟,不但沒有嘻呵帶喘、力竭聲嘶、四句隻唱兩句、讓台下觀衆替他們提心吊膽的感覺,反而載歌載舞,精力充沛,舞得是細膩有緻,唱得是字字入耳。因為楊杜二人,一是武醜,一是武旦,武功瓷實,腳底下穩練,才能珠聯璧合。尤其是笛子吹奏嚴絲合縫,比起當年九陣風、王長林來也未遑多讓,在我來說,可列入來台所聽京劇過瘾戲之一。
《采花趕府》,就目前來說,聽過這出戲的恐怕不太多,能唱這出戲的恐怕也寥寥無幾,可以算是冷戲,從前名伶路三寶最喜歡這出戲。他認為花旦必定要跷工好,這出戲“采花”一場,彎腰矬步在在都需要好跷工,這跟《小上墳》一樣,都是花旦的跷工戲。而且他唱這出戲絕不偷懶,一定是上硬跷。給他配張存古的不是劄金奎就是甄洪奎。甄唱诙諧老生是一絕,《翠屏山》的揚雄,《妓女擒賊》的大人,懈怠稀松,不溫不火,的确是位良配。隻在“采花”一場唱百花名,做出種種身段調笑尚書,而尚書左避右躲,還讓文豔耍得個不亦樂乎,這時候耍眼神,使身段,并不專以拈花的手法來取悅觀衆也。
鈕方雨演這出戲,聽說隻練二十多天,雖然細膩穩練方面尚欠火候,可是身段、眼神、走浪步都還大緻不差,至于戲詞唱腔以及胡琴的托腔,比起老年間的唱腔胡琴就今勝于昔了。鈕方雨演這出戲時的衣着是大紅襖褲、白緞子繡花坎肩,紅白對比在強烈燈光映照之下,拈花時做手彩,容易讓台下一目了然戲法拆穿。下次再演,如果換一件顔色略深的坎肩,可能效果要好一點。總之以上兩出戲,在近幾年台灣的京劇來說,都算是過瘾的好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