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雁門關》憶往
關燈
小
中
大
京劇第十七次聯合大公演,有一出全本《雁門關》。這種大群戲,當年除了内廷傳差,或是大職務,等閑是很難攢得起來的。戲中佘太君、蕭太後雖然都不是第一主角兒,可是這出以氣勢勝的群戲,如果飾太君、太後兩個角兒撐不起來,就暗淡無光、聽着不起勁兒啦!
從民國初年起,龔雲甫、陳文啟、羅福山、孫甫亭、玉靜塵、李多奎都演過佘太君。龔出演《釣金龜》的康氏俨然就是老貧婆;演《雁門關》的佘太君,除了鬓絲暮霭,而且能把立言忠鲠、躬行踔厲的神情刻畫出來。卧雲居士玉靜塵自稱曾經得過龔老悉心指點,所以演來大緻不差。陳文啟、孫甫亭演的隻能說是勉強稱職而已。羅福山可就差勁了,他本就面目黧黑,把佘太君演成了《雌雄镖》的老婆婆兇悍不講,簡直把這個角兒給糟蹋啦。李多奎一向隻知閉着眼睛苦唱,臉上毫無表情,當然這路表做都重的戲,對李來說簡直不對工。侗五爺戲稱李多奎是《水浒》裡的“沒面目”焦挺。我說,王少堂說《水浒》形容焦挺腦門子上長了一個軟而且大的肉瘤,平時垂下來把眉眼都遮住,打架時百脈贲張,肉瘤立起來,所以他的外号叫“沒面目”,把李多奎叫焦挺未免過于不倫吧!笑談表過,且歸正文。這次在文藝活動中心公演以謝景莘來反串,雖然有的地方稍嫌過火,可是環顧台北梨園行,除了謝又有哪位比他更适當呢!
有一年陳筱石(夔龍)制軍在上海孟德蘭路寓所做壽,戲提調派了一出《雁門關》,就是蕭太後找不到适當人選。那時候正是上海名票陳小田嗓子最閑時,他在高亭公司灌有《落花園》等唱片八面,于是請他飾演蕭太後。陳小田先是推三阻四,後來總算勉強答應。這出戲他唱得滿弓滿調,表做俱佳,敢情他的祖嶽父李經畲跟陳德霖是老朋友,他在北平時,跟陳德霖學了不少玩意兒。
有一天陳小田在上海三星票房裡說:“蕭太後在《雁門關》裡是戲膽,全出戲的好壞,‘她’的影響最大。”他聽醜行前輩遲子俊說,光緒年間内廷傳差,有一出《雁門關》,本來是王瑤卿的碧蓮公主,陳德霖的蕭太後。臨時陳德霖因為染上重感冒一字不出,遞了請假牌子,本來應該由路玉珊代替陳德霖飾演蕭太後,當時由于王瑤卿自告奮勇,于是改了王瑤卿。“這出戲前半部唱詞雖然多了點,但大緻跟《四郎探母》差不離兒。到了後半部,八郎哭城,都城禦前會議,決定降宋,城門責女訓婿,迎降請罪幾場全是内心戲。說白要悔裡帶恨、柔中有剛,臉上帶有腼愧凄涼、臬兀阿絢神情。老夫子(陳德霖)演來揣摩入微,無一不好。人家一誇陳德霖這出戲唱得好,王瑤卿心裡就有點不舒服。那時雖然王瑤卿跟譚鑫培合作,紅透半邊天,可是他在梨園行班輩至少比陳要晚半輩。他一直認為陳隻會唱,除了嗓子清脆,做表方面都不如他細膩周到。而他在第一舞台演過一次大職務戲《雁門關》蕭太後之後,再跟陳老夫子細一比較,才體會出來老夫子就是老夫子,自己的道行比人家還差一大截兒呢!例如對四郎說:‘把江山讓給别人也饒不了你們。’雙眉倒豎、嚴肅抑郁的表情,自己就做得不到家。都城迎降,看見青蓮、碧蓮聯辔而來,一句‘我把你們這兩個大膽的丫頭’,語音裡有怨有恨,百感交萦,還有幾分護犢子的意味在内,真虧老夫子不苟言笑的人,怎麼琢磨出來的。宋軍催斬楊家父子,急得蕭太後斬也不是,不斬也不是,進退兩難,聽了佘太君唱‘我兒她婿一般樣,虎毒豈肯把子傷’兩句散闆,蕭後兩腮顫動,真是妙到秋毫,更證明老夫子對演技下工夫之深了。”這些話都是瑤卿由衷之言,不是自己人輕易不肯吐露,遲子俊的話當然不假。
有一年朱啟钤家做壽,在那桐花園唱堂會,特請倫四爺(溥倫)做戲提調,他給攢了一出全本《雁門關》。王蕙芳、梅蘭芳,蘭蕙齊芳分飾青蓮、碧蓮公主,那時瑤卿已經塌中不能登台,他保舉芙蓉草替他唱蕭太後。在福壽堂吃飯,趙桐珊還不敢應,飯後瑤卿在福壽堂把戲裡俏頭,以及他從陳德霖處所獲心得,一一說給芙蓉草、程玉菁聽。芙蓉草對玩意兒還是真肯下工夫,那家花園一場戲唱下來,蕭太後得好之多,不輸梅、王,也奠定了芙蓉草後來在上海立足的基礎。
後來我在上海黃金大戲院,聽過一次封箱戲八本《雁門關》,程玉菁的蕭太後。趙、程同時受教于瑤卿,程的演出,講氣勢、表情,就遠不及芙蓉草了。王鐵瑛常說,她爸爸徒弟之中,以教程玉菁工夫下得最深,等于手把徒弟,而程玉菁偏偏最不成材,所以她給程師哥起了個外号叫“笨騾子”。可見唱戲除了多下工夫,還要有天分,否則是沒法出人頭地的。現在台灣的京劇,日見式微,能夠攢出一出中規中矩的八本《雁門關》,已經是難能可貴了。縱或有些小地方欠妥,誰還忍心去苛責呢!
從民國初年起,龔雲甫、陳文啟、羅福山、孫甫亭、玉靜塵、李多奎都演過佘太君。龔出演《釣金龜》的康氏俨然就是老貧婆;演《雁門關》的佘太君,除了鬓絲暮霭,而且能把立言忠鲠、躬行踔厲的神情刻畫出來。卧雲居士玉靜塵自稱曾經得過龔老悉心指點,所以演來大緻不差。陳文啟、孫甫亭演的隻能說是勉強稱職而已。羅福山可就差勁了,他本就面目黧黑,把佘太君演成了《雌雄镖》的老婆婆兇悍不講,簡直把這個角兒給糟蹋啦。李多奎一向隻知閉着眼睛苦唱,臉上毫無表情,當然這路表做都重的戲,對李來說簡直不對工。侗五爺戲稱李多奎是《水浒》裡的“沒面目”焦挺。我說,王少堂說《水浒》形容焦挺腦門子上長了一個軟而且大的肉瘤,平時垂下來把眉眼都遮住,打架時百脈贲張,肉瘤立起來,所以他的外号叫“沒面目”,把李多奎叫焦挺未免過于不倫吧!笑談表過,且歸正文。這次在文藝活動中心公演以謝景莘來反串,雖然有的地方稍嫌過火,可是環顧台北梨園行,除了謝又有哪位比他更适當呢!
有一年陳筱石(夔龍)制軍在上海孟德蘭路寓所做壽,戲提調派了一出《雁門關》,就是蕭太後找不到适當人選。那時候正是上海名票陳小田嗓子最閑時,他在高亭公司灌有《落花園》等唱片八面,于是請他飾演蕭太後。陳小田先是推三阻四,後來總算勉強答應。這出戲他唱得滿弓滿調,表做俱佳,敢情他的祖嶽父李經畲跟陳德霖是老朋友,他在北平時,跟陳德霖學了不少玩意兒。
有一天陳小田在上海三星票房裡說:“蕭太後在《雁門關》裡是戲膽,全出戲的好壞,‘她’的影響最大。”他聽醜行前輩遲子俊說,光緒年間内廷傳差,有一出《雁門關》,本來是王瑤卿的碧蓮公主,陳德霖的蕭太後。臨時陳德霖因為染上重感冒一字不出,遞了請假牌子,本來應該由路玉珊代替陳德霖飾演蕭太後,當時由于王瑤卿自告奮勇,于是改了王瑤卿。“這出戲前半部唱詞雖然多了點,但大緻跟《四郎探母》差不離兒。到了後半部,八郎哭城,都城禦前會議,決定降宋,城門責女訓婿,迎降請罪幾場全是内心戲。說白要悔裡帶恨、柔中有剛,臉上帶有腼愧凄涼、臬兀阿絢神情。老夫子(陳德霖)演來揣摩入微,無一不好。人家一誇陳德霖這出戲唱得好,王瑤卿心裡就有點不舒服。那時雖然王瑤卿跟譚鑫培合作,紅透半邊天,可是他在梨園行班輩至少比陳要晚半輩。他一直認為陳隻會唱,除了嗓子清脆,做表方面都不如他細膩周到。而他在第一舞台演過一次大職務戲《雁門關》蕭太後之後,再跟陳老夫子細一比較,才體會出來老夫子就是老夫子,自己的道行比人家還差一大截兒呢!例如對四郎說:‘把江山讓給别人也饒不了你們。’雙眉倒豎、嚴肅抑郁的表情,自己就做得不到家。都城迎降,看見青蓮、碧蓮聯辔而來,一句‘我把你們這兩個大膽的丫頭’,語音裡有怨有恨,百感交萦,還有幾分護犢子的意味在内,真虧老夫子不苟言笑的人,怎麼琢磨出來的。宋軍催斬楊家父子,急得蕭太後斬也不是,不斬也不是,進退兩難,聽了佘太君唱‘我兒她婿一般樣,虎毒豈肯把子傷’兩句散闆,蕭後兩腮顫動,真是妙到秋毫,更證明老夫子對演技下工夫之深了。”這些話都是瑤卿由衷之言,不是自己人輕易不肯吐露,遲子俊的話當然不假。
有一年朱啟钤家做壽,在那桐花園唱堂會,特請倫四爺(溥倫)做戲提調,他給攢了一出全本《雁門關》。王蕙芳、梅蘭芳,蘭蕙齊芳分飾青蓮、碧蓮公主,那時瑤卿已經塌中不能登台,他保舉芙蓉草替他唱蕭太後。在福壽堂吃飯,趙桐珊還不敢應,飯後瑤卿在福壽堂把戲裡俏頭,以及他從陳德霖處所獲心得,一一說給芙蓉草、程玉菁聽。芙蓉草對玩意兒還是真肯下工夫,那家花園一場戲唱下來,蕭太後得好之多,不輸梅、王,也奠定了芙蓉草後來在上海立足的基礎。
後來我在上海黃金大戲院,聽過一次封箱戲八本《雁門關》,程玉菁的蕭太後。趙、程同時受教于瑤卿,程的演出,講氣勢、表情,就遠不及芙蓉草了。王鐵瑛常說,她爸爸徒弟之中,以教程玉菁工夫下得最深,等于手把徒弟,而程玉菁偏偏最不成材,所以她給程師哥起了個外号叫“笨騾子”。可見唱戲除了多下工夫,還要有天分,否則是沒法出人頭地的。現在台灣的京劇,日見式微,能夠攢出一出中規中矩的八本《雁門關》,已經是難能可貴了。縱或有些小地方欠妥,誰還忍心去苛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