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粥
關燈
小
中
大
廣東人到了夏天最喜歡以荷葉入馔或做點心,用瓦制的牛頭煲來煮,煮的時候用井水、大火,一煮幾小時,米粒接近溶化程度,他們叫“明火白粥”。在水将要開鍋前放下腐皮、白果,等粥熬好,将鍋蓋掀開,把洗淨鮮荷葉代替鍋蓋蓋嚴,扣上十分鐘,則白粥變成淺綠色,碧玉溶漿,荷香四溢。先曾祖樂初公在廣州将軍任内,暑天時常以此待客,梁星海(鼎芬)、文芸閣(廷式)給這個粥取名“神仙粥”。文三體胖畏熱,後來入京會試,寄寓舍間,時常讓廚房給他做神仙粥,從上午晾涼放入冰箱,到了下午拿出來當下午茶吃,一吃兩大碗。當時清流派的盛伯羲、黃漱蘭、李芍農、寶竹坡、張子青、李越缦,都是來吃粥的常客。寶竹坡最喜歡說笑話,他說:“無怪人家稱我們是清流派,大約是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粥喝得太多了吧?”後來北平擅寫掌故小說的陳慎言還把大家吃神仙粥的故事寫入他的說部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