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菜薹
關燈
小
中
大
湖北武昌的洪山,出産一種莖呈深紫色的菜薹,棵大莖肥,松脆鮮嫩,尤其在經霜之後,入口甘脆,可稱一絕。民國二十二年夏季,武漢酷暑,夜月澄清,站在龜山興略樓前,遠眺第一紗廠的煙囪,白虹彌天,恍如玉柱。湖北名紳方耀亭(本仁)先生,在武昌黃鶴樓畔,有一數畝小宅,倚山面江,奔流浩瀚,高峰競秀,池波生風。他知道我不耐酷熱,特地約我暑期移住此間避嚣逭暑。澤口寓所驕陽竟日實在難耐,于是搬至方耀老的别墅度假。兩位執役老人,鬓發皓然,都已年近花甲,晚間乘涼閑聊,才知清末先姑丈王嵩儒任武昌府知府時,兩老一丁一許都在府衙當差。彼時南皮張之洞任湖廣總督,發現菜薹這種珍蔬異味後,未敢獨享,當即列為貢品,獻送京師,交壽膳房配以雲腿絲清炒進呈禦前供膳。當蒙慈禧皇太後的逾極贊許,并以馂餘派宮監賞給固倫公主嘗新,還傳谕把洪山菜薹種子移植豐台、海澱兩處培育。由于北京土壤氣候不适宜種植,始終未能培育成功,可是武昌洪山菜薹,已經名噪京師了。據丁老說:“真正洪山菜薹,在洪山也隻有幾畝荷塘和蘆芽叢生的隰地出的,才是珍品。傳說明代秋決行刑,都在此地,重罪戮屍,不準苦主收屍,都扔在池沼水塘裡面。到了清朝不在洪山行刑,于是填為耕地,改種菜蔬,不但菜薹特别肥嫩,就是附近溪塘所種茭白、筍,也都壯茁鮮美。北洋時期鄂督王子春(占元)為了結好關外王張雨亭(作霖),知道張喜歡吃茼蒿、菜薹一類山蔬野菜,特地把洪山荷塘一帶列為禁區,每年到了菜薹盛産時期,大量采撷,逐棵截斷莖口,用滾熱花生油一沾,裝罐、抽氣、焊封,運到東北。其間曆經舟車輾轉,最快也要二十多天,登盤薦餐,仍可色鮮味香,毫不走樣。”一般人吃菜薹喜歡用香腸或臘肉同炒,丁老得劉師長多荃一位副官的傳授,說張大帥吃洪山菜薹都要素菜葷燒。丁老有一天大發豪興,親自動手,把菜薹洗淨,僅留嫩莖,用雞油大火爆炒,瓊瑤香脆,風味絕佳,恣飨之餘,兩人喝幹了一瓶茅台酒,至今想起來還覺得其味醰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