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底比斯城及其死城
關燈
小
中
大
在那天,博物院的汽船到底比斯将許多名王的木乃伊都運去,而婦人們在兩岸哭着,男人們則在放着他們的槍。
似若幾千年前的名王的木乃伊,和他們尚有密切的關系一樣。
1898年,羅勒特(Loret)在王谷裡發見阿門和忒普第二世的墓,這墓差不多沒有什麼損壞。
劫墓賊誠曾到過墓中,毀壞一點東西,然而這位名王的屍體,卻仍完好的躺在那裡,而他的棺邊尚放着一張名弓,他所自誇為除他之外沒有第二人能使用的名弓。
在這墓中,也發見好幾具埃及王的木乃伊。
羅勒特并不曾将阿門和忒普搬到博物院,因為博物院預備放在原墓中,供遊人參觀。
“墓中點起電燈來,所有的主要的墓,也是如此。
棺頭上有一盞電燈;當一隊遊客沉默的集合在墓中時,所有燈光都熄,然後棺頭的那盞電燈放亮,表現出這國王的頭部獨罩在燈下,而四周卻是黑漆漆的。
這是不可言說的凄怖與動人。
” 1903年[2]時,美國的發掘者大衛斯(Davis),開始在王谷中發掘,他的成功與所得的報酬,沒有一個人能及之。
自1903年至1912年之九年間,他繼續的發見王後哈次瑟薩墓,托司米茲第四世墓,以及和棱赫(Horemhev)墓等,此外尚有兩個更大的成功與發見;第一個在埃及藝術上有重要的貢獻,第二個有關于在埃及史上最有趣的一個人物的生平的結局。
1905年[3]2月,大衛斯發見一座不大引人注意的墓,沒有一毫雕刻或繪畫的飾品。
不意這簡樸的墓中卻為儲藏埃及藝術與工藝的最豐富的寶庫。
這墓是遊阿(Yuaa)和他的妻條阿(Tuau)的合葬處,他們是阿門和忒普第三世之後替易的父母。
他們見了古物滿處的墓室,見了三千年的古人的形骸,不禁靜愕的站住了,器具中最可注意的是三腳臂椅,雕刻精工,飾以金色。
一張椅子還有一個墊子,保存如新,至今尚可坐在上面。
還有許多石瓶,有一個瓶中,儲有液體。
還有許多工緻的箱匣,散置各處,有的是有腳的,還有兩張舒适的床,還有遊阿生前所乘的輕車。
所有的東西,都放射閃閃的金光,絲毫不曾為灰塵所染。
那些器物,雖是三千年前的,卻仍像是昨日的。
到了1907年正月,大衛斯又發見一個名墓,這是他成功的頂點。
他那時正在靠近第二十朝的拉美斯第二世的墓邊一個地基上發掘。
這地基遍覆以細石,看不出其下會有墓室。
大衛斯堅執的要掘下去,在數日之後居然發見一道石級,盡處是一扇室,開門進去,是一條甬道,盡處為三千年前祭師們所封閉,直至今乃為大衛斯所開發。
他們直如進了《天方夜譚》中的寶洞。
黃金在地上和牆上閃閃放光,這些金子如新出爐似的光亮。
這墓是王後替易的墓,而偉大的少年皇帝阿門和忒普第四世葬在其中者。
這事的原因,在上邊已經說過,現在不必再叙了。
以上是王谷中幾個最著名的發見。
但古代底比斯的王墓,并不是唯一的底比斯“死城”的遺址,而使它能與“聖城”同其重要者。
更有好些私人的墓,其絢麗也不下于諸王墓。
有一個墓,是皮雕阿門阿普特(Pedu-Amen-Apt)的,比任何王墓都偉大,共有870英尺長,而錫提第一世的墓不過328英尺長而已。
更有許多私墓,是以裝飾華美見稱的。
這種岩墓的建造與裝飾,當是當年底比斯的大職業之一,要用到的是建築師、土木匠、雕刻師、繪畫師。
而在這些裝飾的圖上,我們可全看出當年埃及帝國的風俗人情。
在私墓中最動人者是涅克特(Nekht)的墓;他生在第十八朝的初期,是底比斯的紳士。
墓室有二間,僅第一間有壁畫,保存得極好,畫的是涅克特和他的妻的日常生活、農園工作,及漁獵之狀。
涅克特墓也許是底比斯諸墓中最為人所熟悉者,因其壁畫曾再三再四的制版覆印過。
勒克馬剌(Rekh-Ma-Ra)墓,保存得沒有它好,卻更重要,他是托司米茲第三世和阿門和忒普第二世時的首相。
有一幅表示首相接受各國的貢物的情形,其中有從希臘海島克裡特(Crete)來的使臣特别可以注意,這乃是海王國的使臣! 古時對于埃及的意見,每以為她是一個隐士似的國家,不大和人來往,自在其領土之内,發展其可驚的文明的。
然而經過近世的實際考察之後,乃知這觀念是不對的;古代諸國交通頻繁遠出于我們空想之外。
在克裡特曾發見埃及的指環,在剛才所舉的埃及首相墓畫中,也見有克裡特使臣的形貌;此可見兩種古文化,尼羅河的與愛琴海的,并不是孤立的,乃是常有來往的。
更有證據,在大建築家及首相森馬特(Senmut)的墓中見到。
這墓早已為人所知,後又為人所忘。
在它的壁畫上,我們又見到克裡特的進貢者,手捧或肩荷着巨大的金銀杯,以及金和銀的大口水瓶,正和伊文思(SirArthurEvans)所發見的一樣,還有一個大銅瓶,四邊有四個圓環。
而克裡特人的妝束則正是邁諾斯式的衣冠。
這又是尼羅河與愛琴海文化相交通的證據。
【注釋】 [1]原文為“西元前一一七年”。
[2]原文為“一九四三年”。
[3]原文為“一九四五年”。
似若幾千年前的名王的木乃伊,和他們尚有密切的關系一樣。
1898年,羅勒特(Loret)在王谷裡發見阿門和忒普第二世的墓,這墓差不多沒有什麼損壞。
劫墓賊誠曾到過墓中,毀壞一點東西,然而這位名王的屍體,卻仍完好的躺在那裡,而他的棺邊尚放着一張名弓,他所自誇為除他之外沒有第二人能使用的名弓。
在這墓中,也發見好幾具埃及王的木乃伊。
羅勒特并不曾将阿門和忒普搬到博物院,因為博物院預備放在原墓中,供遊人參觀。
“墓中點起電燈來,所有的主要的墓,也是如此。
棺頭上有一盞電燈;當一隊遊客沉默的集合在墓中時,所有燈光都熄,然後棺頭的那盞電燈放亮,表現出這國王的頭部獨罩在燈下,而四周卻是黑漆漆的。
這是不可言說的凄怖與動人。
” 1903年[2]時,美國的發掘者大衛斯(Davis),開始在王谷中發掘,他的成功與所得的報酬,沒有一個人能及之。
自1903年至1912年之九年間,他繼續的發見王後哈次瑟薩墓,托司米茲第四世墓,以及和棱赫(Horemhev)墓等,此外尚有兩個更大的成功與發見;第一個在埃及藝術上有重要的貢獻,第二個有關于在埃及史上最有趣的一個人物的生平的結局。
1905年[3]2月,大衛斯發見一座不大引人注意的墓,沒有一毫雕刻或繪畫的飾品。
不意這簡樸的墓中卻為儲藏埃及藝術與工藝的最豐富的寶庫。
這墓是遊阿(Yuaa)和他的妻條阿(Tuau)的合葬處,他們是阿門和忒普第三世之後替易的父母。
他們見了古物滿處的墓室,見了三千年的古人的形骸,不禁靜愕的站住了,器具中最可注意的是三腳臂椅,雕刻精工,飾以金色。
一張椅子還有一個墊子,保存如新,至今尚可坐在上面。
還有許多石瓶,有一個瓶中,儲有液體。
還有許多工緻的箱匣,散置各處,有的是有腳的,還有兩張舒适的床,還有遊阿生前所乘的輕車。
所有的東西,都放射閃閃的金光,絲毫不曾為灰塵所染。
那些器物,雖是三千年前的,卻仍像是昨日的。
到了1907年正月,大衛斯又發見一個名墓,這是他成功的頂點。
他那時正在靠近第二十朝的拉美斯第二世的墓邊一個地基上發掘。
這地基遍覆以細石,看不出其下會有墓室。
大衛斯堅執的要掘下去,在數日之後居然發見一道石級,盡處是一扇室,開門進去,是一條甬道,盡處為三千年前祭師們所封閉,直至今乃為大衛斯所開發。
他們直如進了《天方夜譚》中的寶洞。
黃金在地上和牆上閃閃放光,這些金子如新出爐似的光亮。
這墓是王後替易的墓,而偉大的少年皇帝阿門和忒普第四世葬在其中者。
這事的原因,在上邊已經說過,現在不必再叙了。
以上是王谷中幾個最著名的發見。
但古代底比斯的王墓,并不是唯一的底比斯“死城”的遺址,而使它能與“聖城”同其重要者。
更有好些私人的墓,其絢麗也不下于諸王墓。
有一個墓,是皮雕阿門阿普特(Pedu-Amen-Apt)的,比任何王墓都偉大,共有870英尺長,而錫提第一世的墓不過328英尺長而已。
更有許多私墓,是以裝飾華美見稱的。
這種岩墓的建造與裝飾,當是當年底比斯的大職業之一,要用到的是建築師、土木匠、雕刻師、繪畫師。
而在這些裝飾的圖上,我們可全看出當年埃及帝國的風俗人情。
在私墓中最動人者是涅克特(Nekht)的墓;他生在第十八朝的初期,是底比斯的紳士。
墓室有二間,僅第一間有壁畫,保存得極好,畫的是涅克特和他的妻的日常生活、農園工作,及漁獵之狀。
涅克特墓也許是底比斯諸墓中最為人所熟悉者,因其壁畫曾再三再四的制版覆印過。
勒克馬剌(Rekh-Ma-Ra)墓,保存得沒有它好,卻更重要,他是托司米茲第三世和阿門和忒普第二世時的首相。
有一幅表示首相接受各國的貢物的情形,其中有從希臘海島克裡特(Crete)來的使臣特别可以注意,這乃是海王國的使臣! 古時對于埃及的意見,每以為她是一個隐士似的國家,不大和人來往,自在其領土之内,發展其可驚的文明的。
然而經過近世的實際考察之後,乃知這觀念是不對的;古代諸國交通頻繁遠出于我們空想之外。
在克裡特曾發見埃及的指環,在剛才所舉的埃及首相墓畫中,也見有克裡特使臣的形貌;此可見兩種古文化,尼羅河的與愛琴海的,并不是孤立的,乃是常有來往的。
更有證據,在大建築家及首相森馬特(Senmut)的墓中見到。
這墓早已為人所知,後又為人所忘。
在它的壁畫上,我們又見到克裡特的進貢者,手捧或肩荷着巨大的金銀杯,以及金和銀的大口水瓶,正和伊文思(SirArthurEvans)所發見的一樣,還有一個大銅瓶,四邊有四個圓環。
而克裡特人的妝束則正是邁諾斯式的衣冠。
這又是尼羅河與愛琴海文化相交通的證據。
【注釋】 [1]原文為“西元前一一七年”。
[2]原文為“一九四三年”。
[3]原文為“一九四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