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傳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者,常山道人也。
自稱殷王子。
食蓬萦根,往來上下,見之者二百餘年,而顔色如二十許人。
能緻紫草,賣與染家,得錢以遺孤寡。
曆世而然,奉祠者萬計。
殷女忘榮,曾無遺戀。
怡我柔顔,改華标情。
心與化遷,日與氣煉。
坐外奇貨,惠及孤賤。
溪父 溪父者,南郡墉人也。
居山問,有仙人常止其家。
從買瓜,教之煉瓜子,與桂附子芷實共藏而對分,食之二十餘年,能飛走,升山入水。
後百餘年,居絕山頂,呼溪下父老,與道平生時事。
雲: 溪父何欲,欲在幽谷。
下臨清澗,上翳委募。
仙客舍之,導以秘錄。
形絕埃溘,心在舊俗。
山圖 山圖者,隴西人也。
少好乘馬,馬蹋之折腳。
山中道人教令服地黃、當歸、羌活、獨活、苦參散,服之一歲,而不嗜食,病愈身輕。
追道人問之,自言五嶽使之名山采藥。
能随吾,使汝不死。
山圖追随之六十餘年。
一日一歸來,行母服於家問。
賽年複去,莫知所之。
山圖抱患,因毀緻全。
受氣使身,藥輕命延。
寫哀墳梧,天愛猶纏。
數周高舉,永絕俗綠。
谷春 谷春者,礫陽人也。
成帝時為郎,病死而屍不冷。
家發喪行服,猶不敢下釘。
三年,更着冠積,坐縣門上。
邑中人大驚。
家人迎之,不肯随歸。
發棺,有衣無屍。
留門上三宿,去之長安,止橫門上。
人知,追迎之。
複去之太白山,立祠於山上,時來至其祠中止宿焉。
谷春既死,停屍猶溫。
棺阖五稔,端委於門。
顧視空柩,形逝衣存。
留軌太白,納氣玄根。
陰生 陰生者,長安中渭橋下乞兒也。
常止於市中乞,市人厭苦,以糞灑之。
旋複在裡中,衣不見污如故。
長吏知之,械收擊,着栓桔,而續在市中乞。
又械,欲殺之,乃去。
灑者之家室自壞,殺十餘人。
故長安中謠曰:見乞兒,與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陰生乞兒,人厭其黩。
識真者稀,累見囚辱。
淮陰忘吝,況我仙屬。
惡肆殃及,自災其屋。
毛女 毛女者,字玉姜。
在華陰山中,獵師世世見之。
形體生毛,自言秦始皇宮人也。
秦壞,流亡入山避難,遇道士谷春,教食松葉,遂不饑寒,身輕如飛。
百七十餘年,所止岩中有鼓琴聲。
雲: 婉變玉姜,與時遁逸。
真人授方,餐松秀實。
因敗獲成,延命深吉。
得意岩岫,寄歡琴瑟。
子英 子英者,舒鄉人也。
善入水捕魚。
得赤鯉,愛其色好,持歸着池中,數以米谷食之。
一年,長丈餘,遂生角,有翅翼。
子英怪異,拜謝之。
魚言:我來迎汝,汝上背,與汝俱升天。
即大雨。
子英上其魚背,騰升而去。
歲歲來歸故舍食飲,見妻子。
魚複來迎之,如此七十年。
故昊中門戶皆作神魚,遂立子英祠。
子英樂水,遊捕為職。
靈鱗來赴,有偉厥色。
養之長之,挺角傳翼。
遂駕雲璃,超步太極。
服闾 服闾者,不知何所人也。
常止莒,往來海邊諸祠中。
有三仙人於祠中博賭瓜,顧聞,令擔黃白瓜數十頭。
教令暝目,及覺,乃在方丈山,在蓬萊山南。
後往來莒,取方丈山上珍寶珠玉賣之,久矣。
一旦髡頭,着赭衣,貌更老。
人問之,言坐取廟中物雲。
後數年,貌更壯好,鬓發如往日時矣。
服問遊祠,三仙是使。
假寐須臾,忽超千裡。
納寶毀形,未足多恥。
攀龍附鳳,逍遙終始。
文賓 文賓者,太丘鄉人也。
賣草履為業。
數取妪,數十年辄棄之。
後時故妪壽老年九十餘,續見賓年更壯他時。
妪拜賓涕泣,賓謝曰:不宜。
至正月朝,傥能會鄉亭西社中邪?妪老,夜從兒孫行十餘裡,坐社中待之。
須臾賓到,大驚:汝好道邪?知汝爾,前不去汝也。
教令服菊花、地膚、桑上寄生、松子,取以益氣,妪亦更壯,複百餘年見。
雲: 文賓養生,納氣玄虛。
松菊代禦,煉質鮮膚。
故妻好道,拜泣踟跚。
引過告術,延齡百餘。
商丘子胥 商丘子胥者,高邑人也。
好牧豕吹竽。
年七十,不娶婦,而不老
自稱殷王子。
食蓬萦根,往來上下,見之者二百餘年,而顔色如二十許人。
能緻紫草,賣與染家,得錢以遺孤寡。
曆世而然,奉祠者萬計。
殷女忘榮,曾無遺戀。
怡我柔顔,改華标情。
心與化遷,日與氣煉。
坐外奇貨,惠及孤賤。
溪父 溪父者,南郡墉人也。
居山問,有仙人常止其家。
從買瓜,教之煉瓜子,與桂附子芷實共藏而對分,食之二十餘年,能飛走,升山入水。
後百餘年,居絕山頂,呼溪下父老,與道平生時事。
雲: 溪父何欲,欲在幽谷。
下臨清澗,上翳委募。
仙客舍之,導以秘錄。
形絕埃溘,心在舊俗。
山圖 山圖者,隴西人也。
少好乘馬,馬蹋之折腳。
山中道人教令服地黃、當歸、羌活、獨活、苦參散,服之一歲,而不嗜食,病愈身輕。
追道人問之,自言五嶽使之名山采藥。
能随吾,使汝不死。
山圖追随之六十餘年。
一日一歸來,行母服於家問。
賽年複去,莫知所之。
山圖抱患,因毀緻全。
受氣使身,藥輕命延。
寫哀墳梧,天愛猶纏。
數周高舉,永絕俗綠。
谷春 谷春者,礫陽人也。
成帝時為郎,病死而屍不冷。
家發喪行服,猶不敢下釘。
三年,更着冠積,坐縣門上。
邑中人大驚。
家人迎之,不肯随歸。
發棺,有衣無屍。
留門上三宿,去之長安,止橫門上。
人知,追迎之。
複去之太白山,立祠於山上,時來至其祠中止宿焉。
谷春既死,停屍猶溫。
棺阖五稔,端委於門。
顧視空柩,形逝衣存。
留軌太白,納氣玄根。
陰生 陰生者,長安中渭橋下乞兒也。
常止於市中乞,市人厭苦,以糞灑之。
旋複在裡中,衣不見污如故。
長吏知之,械收擊,着栓桔,而續在市中乞。
又械,欲殺之,乃去。
灑者之家室自壞,殺十餘人。
故長安中謠曰:見乞兒,與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陰生乞兒,人厭其黩。
識真者稀,累見囚辱。
淮陰忘吝,況我仙屬。
惡肆殃及,自災其屋。
毛女 毛女者,字玉姜。
在華陰山中,獵師世世見之。
形體生毛,自言秦始皇宮人也。
秦壞,流亡入山避難,遇道士谷春,教食松葉,遂不饑寒,身輕如飛。
百七十餘年,所止岩中有鼓琴聲。
雲: 婉變玉姜,與時遁逸。
真人授方,餐松秀實。
因敗獲成,延命深吉。
得意岩岫,寄歡琴瑟。
子英 子英者,舒鄉人也。
善入水捕魚。
得赤鯉,愛其色好,持歸着池中,數以米谷食之。
一年,長丈餘,遂生角,有翅翼。
子英怪異,拜謝之。
魚言:我來迎汝,汝上背,與汝俱升天。
即大雨。
子英上其魚背,騰升而去。
歲歲來歸故舍食飲,見妻子。
魚複來迎之,如此七十年。
故昊中門戶皆作神魚,遂立子英祠。
子英樂水,遊捕為職。
靈鱗來赴,有偉厥色。
養之長之,挺角傳翼。
遂駕雲璃,超步太極。
服闾 服闾者,不知何所人也。
常止莒,往來海邊諸祠中。
有三仙人於祠中博賭瓜,顧聞,令擔黃白瓜數十頭。
教令暝目,及覺,乃在方丈山,在蓬萊山南。
後往來莒,取方丈山上珍寶珠玉賣之,久矣。
一旦髡頭,着赭衣,貌更老。
人問之,言坐取廟中物雲。
後數年,貌更壯好,鬓發如往日時矣。
服問遊祠,三仙是使。
假寐須臾,忽超千裡。
納寶毀形,未足多恥。
攀龍附鳳,逍遙終始。
文賓 文賓者,太丘鄉人也。
賣草履為業。
數取妪,數十年辄棄之。
後時故妪壽老年九十餘,續見賓年更壯他時。
妪拜賓涕泣,賓謝曰:不宜。
至正月朝,傥能會鄉亭西社中邪?妪老,夜從兒孫行十餘裡,坐社中待之。
須臾賓到,大驚:汝好道邪?知汝爾,前不去汝也。
教令服菊花、地膚、桑上寄生、松子,取以益氣,妪亦更壯,複百餘年見。
雲: 文賓養生,納氣玄虛。
松菊代禦,煉質鮮膚。
故妻好道,拜泣踟跚。
引過告術,延齡百餘。
商丘子胥 商丘子胥者,高邑人也。
好牧豕吹竽。
年七十,不娶婦,而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