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

關燈
(二十)胃痛半年。

    幹嘔。

    (肝犯胃) 金鈴子延胡半夏茯苓山栀生香附 沖氣上攻成形。

    痛嘔。

    痛後則散。

    此厥陰順乘陽明。

    陽明虛。

    筋骨亦掣痛。

    安蛔丸三錢四服椒梅湯送。

     (三五)勞力。

    氣阻胃痛。

     川楝子延胡炒半夏烏藥橘紅生香附汁 宿病沖氣胃痛。

    今飽食動怒痛發。

    嘔吐。

    是肝木侵犯胃土。

    濁氣上踞。

    脹痛不休。

    逆亂不已。

     變為先寒後熱。

    煩躁面赤汗洩。

    此為厥象。

    厥陰肝髒之現症。

    顯然在目。

    夫痛則不通。

    通字須究氣血陰陽。

    便是看診要旨矣。

    議用瀉心法。

     幹姜川連人參枳實半夏姜汁 (三七)食倉痛發。

    嘔水涎沫。

    六年久病入絡。

    述大便忽閉忽溏。

    患處漉漉有聲。

    議通胃陽。

    兼制木侮。

     淡吳萸良姜半夏延胡炮川烏茯苓蒲黃 (氏)舌白胸痞。

    脘痛如束。

    幹嘔便難。

    氣阻凝痰聚膈。

    當以洩降宣劑。

    若竟攻蕩。

    當夏熱土旺。

    傷及太陰。

    恐滋脹滿之憂。

     醋炒半夏川楝子延胡橘紅杏仁濃樸 (氏)氣逆填胸阻咽。

    脘痹而痛。

    病由肝髒厥氣。

    乘胃入膈。

    緻陽明經脈失和。

    周身掣痛。

    夜甚晝緩者。

    戌亥至陰。

    為肝旺時候也。

    此症多從驚恐嗔郁所緻。

    失治變為昏厥。

     半夏姜汁金鈴子延胡杏仁栝蒌皮香豉白蔻 痛緩。

    夜深複熾。

    前後心胸闆掣。

    脈左數。

    病在血絡中。

     金鈴子延胡桃仁歸須郁金白蔻仁 (氏)産後三年。

    經水不轉。

    胃痛。

    得食必嘔。

    汗出形寒。

    腰左動氣閃爍。

    大便七八日始通。

    脈細弦。

     右澀。

    舌白稍渴。

    脘中響動。

    下行痛緩。

    病屬厥陰順乘陽明。

    胃土久傷。

    肝木愈橫。

    法當辛酸兩和厥陰體用。

    仍參通補陽明之陽。

    俾濁少上僭。

    痛有緩期。

     人參(同煎一錢)開口吳萸(滾水泡洗十次一錢)生白芍(三錢)良姜(七分)熟半夏(醋炒焦二錢)雲茯苓(切塊三錢) (氏)天癸當絕仍來。

    昔壯年已有頭暈。

    七年前秋起胃痛若嘈。

    今春悲哀。

    先麻木頭眩。

    痛發下部。

    膝胫冷三日。

    病屬肝厥胃痛。

    述痛引背脅。

    是久病絡脈空隙。

    厥陽熱氣。

    因情志郁勃拂逆。

     氣攻乘絡。

    内風旋動。

    襲陽明。

    緻嘔逆不能進食。

    (肝風犯胃液虛) 九孔石決明清阿膠生地枸杞子茯苓桑寄生川石斛 脅痛入脘。

    嘔吐黃濁水液。

    因驚動肝。

    肝風震起犯胃。

    平昔液衰。

    難用剛燥。

    議養胃汁以熄風方。

     人參茯苓半夏廣皮白麥冬白粳米 胃痛久而屢發。

    必有凝痰聚瘀。

    老年氣衰。

    病發日重。

    乃邪正勢不兩立也。

    今納物嘔吐甚多。

    味帶酸苦。

    脈得左大右小。

    蓋肝木必侮胃土。

    胃陽虛。

    完谷而出。

    且呃逆沃以熱湯不減。

     其胃氣掀騰如沸。

    不嗜湯飲。

    飲濁彌留脘底。

    用藥之理。

    遠柔用剛。

    嘉言謂能變胃而不受胃變。

    開得上關。

    再商治法。

    (肝犯胃兼痰飲胸痹)紫金丹含化一丸。

    日三次。

     議以辛潤苦滑。

    通胸中之陽。

    開滌濁涎結聚。

    古人謂通則不痛。

    胸中部位最高。

    治在氣分。

     鮮薤白(去白衣三錢)栝蒌實(三錢炒焦)熟半夏(三錢)茯苓(三錢)川桂枝(一錢)生姜汁(四分調入) 古有薤露之歌。

    謂薤最滑。

    露不能留。

    其氣辛則通。

    其體滑則降。

    仲景用以主胸痹不舒之痛。

    栝蒌苦潤豁痰。

    陷胸湯以之開結。

    半夏自陽以和陰。

    茯苓淡滲。

    桂枝辛甘輕揚。

    載之不急下走。

    以攻病所。

    姜汁生用。

    能通胸中痰沫。

    兼以通神明。

    去穢惡也。

     (氏)胃痛引脅。

    (肝郁化火犯胃) 川楝子柴胡黑山栀鈎藤半夏橘紅 (氏)苦寒辛通。

     川連土栝蒌皮白芥子茯苓炒半夏姜汁橘紅竹茹 肝厥胃痛。

    兼有痰飲。

    隻因誤用術人參。

    固守中焦。

    痰氣阻閉。

    緻痛結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