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
關燈
小
中
大
為疝。
治當分消。
萆黃柏山栀茯苓丹皮防己豬苓澤瀉 陳(二二)辛香流氣以治疝。
未嘗不通。
服之五日。
遍身疼痛。
下午四肢浮腫。
肌膚漸見高突塊瘰。
思走洩氣勝。
都是陽傷。
附湯主之。
(疏洩傷衛陽) 生黃(一兩)附子(二錢) 朱(二五)厥陰三瘧久延。
邪攻肝經絡脈。
少腹痛漸硬。
氣串繞陰器筋痛。
乃結疝瘕之象。
病久。
雖少壯。
不可專于洩氣。
溫腎宣肝為急。
(疝兼瘧母) 淡苁蓉歸身枸杞子炒黑小茴穿山甲全蠍 陸(三九)瘧母十年。
沉痼宿。
藥不能效。
夫瘧邪既久。
邪與氣血兩凝。
結聚絡脈。
藥難入絡耳。
瘧不離乎肝膽。
疝不外乎肝病。
七疝。
子和分剖大着。
虛質不可專以辛香。
下墜為甚。
議有情溫通。
以培生氣。
鹿茸大茴香穿山甲當歸水安息香炮黑川烏全蠍用黑大豆炒赤淋酒一杯。
濾酒汁和丸。
每服二錢。
暖酒送。
經雲。
任脈為病。
男子内結七疝。
女子帶下瘕聚。
又督脈生病。
從少腹上沖心而痛。
不得前後為沖疝。
又曰。
脾傳之腎。
病名曰疝瘕。
又曰三陽為病。
發寒熱。
其傳為疝。
又曰邪客于足厥陰之絡。
令人卒疝暴痛。
此素問言諸經之疝也。
又經脈等篇雲。
足陽明之筋病疝。
腹筋急。
足太陰之筋病。
陰器紐痛。
下引臍兩脅痛。
足厥陰之經筋病。
陰器不用。
此靈樞言諸經之疝也。
後人因有筋水狐氣血寒七疝之名。
其主治各有專方。
立法可謂大備。
然其中不無錯雜之處。
終非可訓之定法。
惟仲景先生。
獨以寒疝為名。
其所出三方。
亦以溫散祛寒。
調營補虛為主。
并不雜入氣分之藥。
而子和治法又以辛香流氣為主。
謂肝得疏洩而病愈矣。
其金鈴虎潛諸法。
可謂發前人所未發。
故疝病之本。
不離乎肝。
又不越乎寒。
以肝脈絡于陰器。
為至陰之髒。
足太陽之脈。
屬腎絡膀胱。
為寒水之經。
故仲景所雲寒疝。
腹中痛逆冷。
手足不仁。
腹滿。
脈弦而緊。
惡寒不欲食。
繞臍痛。
及脅痛裡急。
是内外皆寒氣作主。
無複界限。
其烏頭二方。
專以破邪治标為急。
虛實在所不論。
是急則治标之義也。
其當歸羊肉一方。
專以補虛散寒為主。
故以當歸羊肉辛甘重濁。
溫暖下元。
而不傷陰。
佐以生姜。
随血肉有情之品。
引入下焦溫散寒。
是固本不治标也。
子和所雲。
疝不離乎肝者。
以疝病有陰囊腫脹。
或痛而裡急筋縮。
或莖中作痛。
或牽引睾丸。
或少腹攻沖作痛。
或号笑忿怒而緻。
此皆肝經脈絡之現症。
其金鈴散一法。
以洩肝散逆為主。
故以川楝導膀胱小腸之熱。
元胡和一身上下諸痛。
以肝主疏洩故也。
其所取虎潛一法。
以柔緩導引為主。
故方中用虎骨熄肝風。
壯筋骨。
羊肉龜闆補髓填精。
佐以地黃補腎。
當歸補肝。
使以陳皮利氣疏肝。
芍藥通肝調營。
是治肝而顧及于腎也。
及觀先生治疝之法。
又更有進焉者。
其旨以暴疝多寒。
久疝多熱。
為疝病之大綱。
其餘随症施治。
如氣墜下結者。
以鹿茸鹿角升陽為主。
其脹結有形。
痛甚于下者。
宗丹溪通陽洩濁為治。
其火腑濕熱郁結不通者。
用柔苦制熱。
反佐辛熱。
以開血中郁痹為主。
其寒濕下墜。
太陽之裡。
膀胱之氣不和。
二便不為通利者。
五苓散加減。
通太陽膀胱為主。
其濕熱久聚。
氣墜少腹陰囊者。
用控涎丹。
浚川丸等。
逐痹通腑分消。
兼辛甘化風法為主。
如下焦陰陽兩虛煮。
用有情溫通以培生氣。
兼通補熄風為主。
而先生于治疝之法。
可謂曲盡病情。
諸法備矣。
仲景又有狐疝一方。
究非王道之品。
茲不具贅。
(鄒滋九) 徐評治疝之法。
大段亦不外此。
惟疝血疝諸大症。
尚未有治法。
想當時未及遇此等大症也。
治當分消。
萆黃柏山栀茯苓丹皮防己豬苓澤瀉 陳(二二)辛香流氣以治疝。
未嘗不通。
服之五日。
遍身疼痛。
下午四肢浮腫。
肌膚漸見高突塊瘰。
思走洩氣勝。
都是陽傷。
附湯主之。
(疏洩傷衛陽) 生黃(一兩)附子(二錢) 朱(二五)厥陰三瘧久延。
邪攻肝經絡脈。
少腹痛漸硬。
氣串繞陰器筋痛。
乃結疝瘕之象。
病久。
雖少壯。
不可專于洩氣。
溫腎宣肝為急。
(疝兼瘧母) 淡苁蓉歸身枸杞子炒黑小茴穿山甲全蠍 陸(三九)瘧母十年。
沉痼宿。
藥不能效。
夫瘧邪既久。
邪與氣血兩凝。
結聚絡脈。
藥難入絡耳。
瘧不離乎肝膽。
疝不外乎肝病。
七疝。
子和分剖大着。
虛質不可專以辛香。
下墜為甚。
議有情溫通。
以培生氣。
鹿茸大茴香穿山甲當歸水安息香炮黑川烏全蠍用黑大豆炒赤淋酒一杯。
濾酒汁和丸。
每服二錢。
暖酒送。
經雲。
任脈為病。
男子内結七疝。
女子帶下瘕聚。
又督脈生病。
從少腹上沖心而痛。
不得前後為沖疝。
又曰。
脾傳之腎。
病名曰疝瘕。
又曰三陽為病。
發寒熱。
其傳為疝。
又曰邪客于足厥陰之絡。
令人卒疝暴痛。
此素問言諸經之疝也。
又經脈等篇雲。
足陽明之筋病疝。
腹筋急。
足太陰之筋病。
陰器紐痛。
下引臍兩脅痛。
足厥陰之經筋病。
陰器不用。
此靈樞言諸經之疝也。
後人因有筋水狐氣血寒七疝之名。
其主治各有專方。
立法可謂大備。
然其中不無錯雜之處。
終非可訓之定法。
惟仲景先生。
獨以寒疝為名。
其所出三方。
亦以溫散祛寒。
調營補虛為主。
并不雜入氣分之藥。
而子和治法又以辛香流氣為主。
謂肝得疏洩而病愈矣。
其金鈴虎潛諸法。
可謂發前人所未發。
故疝病之本。
不離乎肝。
又不越乎寒。
以肝脈絡于陰器。
為至陰之髒。
足太陽之脈。
屬腎絡膀胱。
為寒水之經。
故仲景所雲寒疝。
腹中痛逆冷。
手足不仁。
腹滿。
脈弦而緊。
惡寒不欲食。
繞臍痛。
及脅痛裡急。
是内外皆寒氣作主。
無複界限。
其烏頭二方。
專以破邪治标為急。
虛實在所不論。
是急則治标之義也。
其當歸羊肉一方。
專以補虛散寒為主。
故以當歸羊肉辛甘重濁。
溫暖下元。
而不傷陰。
佐以生姜。
随血肉有情之品。
引入下焦溫散寒。
是固本不治标也。
子和所雲。
疝不離乎肝者。
以疝病有陰囊腫脹。
或痛而裡急筋縮。
或莖中作痛。
或牽引睾丸。
或少腹攻沖作痛。
或号笑忿怒而緻。
此皆肝經脈絡之現症。
其金鈴散一法。
以洩肝散逆為主。
故以川楝導膀胱小腸之熱。
元胡和一身上下諸痛。
以肝主疏洩故也。
其所取虎潛一法。
以柔緩導引為主。
故方中用虎骨熄肝風。
壯筋骨。
羊肉龜闆補髓填精。
佐以地黃補腎。
當歸補肝。
使以陳皮利氣疏肝。
芍藥通肝調營。
是治肝而顧及于腎也。
及觀先生治疝之法。
又更有進焉者。
其旨以暴疝多寒。
久疝多熱。
為疝病之大綱。
其餘随症施治。
如氣墜下結者。
以鹿茸鹿角升陽為主。
其脹結有形。
痛甚于下者。
宗丹溪通陽洩濁為治。
其火腑濕熱郁結不通者。
用柔苦制熱。
反佐辛熱。
以開血中郁痹為主。
其寒濕下墜。
太陽之裡。
膀胱之氣不和。
二便不為通利者。
五苓散加減。
通太陽膀胱為主。
其濕熱久聚。
氣墜少腹陰囊者。
用控涎丹。
浚川丸等。
逐痹通腑分消。
兼辛甘化風法為主。
如下焦陰陽兩虛煮。
用有情溫通以培生氣。
兼通補熄風為主。
而先生于治疝之法。
可謂曲盡病情。
諸法備矣。
仲景又有狐疝一方。
究非王道之品。
茲不具贅。
(鄒滋九) 徐評治疝之法。
大段亦不外此。
惟疝血疝諸大症。
尚未有治法。
想當時未及遇此等大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