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五五)郁損心陽。

    陽墜入陰為淋濁。

    由情志内傷。

    即為陰虛緻病。

    見症亂治。

    最為庸劣。

    心藏神。

    神耗如愦。

    諸竅失司。

    非偏寒偏熱藥治。

    必得開爽。

    冀有向安。

    服藥以草木功能。

    恐不能令其歡悅。

    (郁損心陽)妙香散。

     (二六)(心脾氣結神志不清) 人參桔梗烏藥木香各三分磨汁 夜服白金丸。

     久郁。

    心脾氣結。

    利竅佐以益氣。

     人參石菖蒲龍骨棗仁遠志茯神 (四六)悲泣。

    乃情懷内起之病。

    病生于郁。

    形象漸大。

    按之堅硬。

    正在心下。

    用苦辛洩降。

    先從氣結治。

    (心下痞結) 川連幹姜半夏姜汁茯苓連皮栝蒌 (六九)老年情志不适。

    郁則少火變壯火。

    知饑。

    脘中不爽。

    口舌糜腐。

    心脾營損。

    木火劫爍精華。

    肌肉日消。

    惟怡悅開爽。

    内起郁熱可平。

    但執清火苦寒。

    非調情志内因郁熱矣。

    (郁損心脾營内熱) 金石斛連翹心炒丹皮經霜桑葉川貝茯苓接服養心脾之營。

    少佐苦降法。

     人參川連炒丹皮生白芍小麥茯神 脘痛已止。

    味酸。

    乃肝郁也。

    (肝郁) 金石斛黑山栀丹皮半夏曲橘紅枇杷葉 初起左邊麻木。

    舌強。

    筋吊腦後痛。

    痰阻咽喉。

    此系肝風上引。

    必由情懷郁勃所緻。

     羚羊角連翹心鮮生地元參石菖蒲郁金汁 氣郁不舒。

    木不條達。

    嗳則少寬。

    逍遙散去白術加香附。

     肝郁成熱。

    加味逍遙去白術加郁金。

     郁熱吞酸。

    溫膽湯加山栀丹皮郁金姜汁炒黃連。

     (四三)脈虛澀。

    情懷失暢。

    肝脾氣血多郁。

    半載不愈。

    難任峻劑。

    議以局方逍遙散。

    兼服補中益氣。

     莫以中宮虛塞為泥。

    (肝脾氣血郁) (四十)勞倦嗔怒緻傷。

    病在肝脾。

    久有腦洩。

    髓脂暗損。

    暫以解郁。

    繼當宣補。

     鈎藤生香附丹皮桑葉神曲白芍茯苓廣皮 (氏)悒郁動肝緻病。

    久則延及脾胃。

    中傷不納。

    不知味。

    火風變動。

    氣橫為痛為脹。

    疏洩失職。

    便秘忽瀉。

    情志之郁。

    藥難霍然。

    數年久病。

    而兼形瘦液枯。

    若再香燥劫奪。

    必變格拒中滿。

    與辛潤少佐和陽。

     柏子仁(二錢)歸須(二錢)桃仁(三錢)生白芍(一錢)小川連(三分)川楝子(一錢) 惱怒肝郁。

    思慮脾傷。

    面黃脈澀。

    寤不成寐。

    宗薛氏法治之。

     人參黃熟于術茯神棗仁桂圓肉當歸炙草黑山栀丹皮遠志 (氏)隐情曲意不伸。

    是為心疾。

    此草木攻病。

    難以見長。

    乃七情之郁損。

    以丹溪越鞠方法。

     香附川芎小川連茯苓半夏橘紅炒楂肉神曲漿丸 (妪)脈弦澀。

    外寒内熱。

    齒痛舌幹。

    無寐。

    乃肝脾郁結不舒。

     郁金鈎藤丹皮夏枯草生香附薄荷廣皮茯苓 (四一)操持過動。

    肝膽陽升。

    胃氣日減。

    脈應左搏。

    從郁熱治。

    (肝膽郁熱) 丹皮黑山栀薄荷梗鈎藤廣皮白芍茯苓神曲 (二四)郁傷。

    筋脹心痛。

     鈎藤生香附郁金白蒺藜丹皮薄荷廣皮茯苓 (六三)勞怒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