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精

關燈
進。

    百日以驗之。

     (二四)成婚太早。

    精血未滿久洩。

    必關鍵不攝。

    初則精腐變濁。

    久則元精滑溢。

    精濁之病。

    巢氏分晰彰着。

    經言腎虛氣漫為脹。

    鹹為腎味。

    上溢口舌。

    皆下失攝納之權。

    (腎氣不攝) 生菟絲子粉蛇床子覆盆子陝沙苑子家韭子五味子鳇魚膠丸。

     (十九)脈虛芤。

    應乎失血遺精。

    先天既薄。

    更易洩少藏。

    正褚氏所雲難狀之疾。

    沖年須潛心靜處。

     冀水火自交。

    可以精固。

    莫但圖藥餌。

    須堅守瞬刻強制之功。

     鮮河車膏九蒸熟地五味萸肉山藥湖蓮砂仁芡實金櫻膏丸。

     (二五)脈小色白。

    失血遺精屢發。

    猶喜納谷胃安。

    封藏固補。

    使其藏聚。

    若再苦寒瀉火。

    胃傷廢食。

     坐以待困矣。

     熟地萸肉五味覆盆子河車膏生菟絲粉山藥湖蓮茯苓芡實金櫻膏丸 脈左部數。

    有鋒芒。

    初夏見紅。

    久遺滑。

    入夜痰升肋痛。

    肝陽上冒。

    腎弱不攝。

    固攝助納。

    必佐涼肝。

     熟地湖蓮芡實生白龍骨茯神川石斛 脈數虛。

    氣沖心熱。

    嗆咳失血。

    屢因嗔怒。

    肝陽升則血湧。

    墜則精遺。

    春末土旺。

    入夏正當發洩主令。

    暮熱晨汗。

    陰陽樞紐失固。

    議進攝真。

    其清寒肺藥須忌。

    (兼失血) 魚鳔膠生龍骨桑螵蛸芡實茯苓五味秋石(調入) (二一)肌肉松柔。

    脈小如數。

    常有夢遺。

    陰精不固。

    上年冬令過溫。

    溫則腠理反疏。

    陽動不藏。

    諸氣皆升。

    絡血随氣上溢。

    見症如頭面熱。

    目下肉心悸怔忡。

    四末汗出。

    兩足跗腫。

    常冷不溫。

    走動數武。

    即吸短欲喘。

    何一非少陰腎氣失納。

    陽浮不肯潛伏之征。

    況多夢紛擾。

    由精傷及神氣。

    法當味濃填精。

    質重鎮神。

    佐酸以收之。

    甘以緩之。

    勿因血以投涼。

    莫見下寒。

    辄進燥熱。

    恪守禁忌以安之。

    經年冀有成功。

    所慮沖年志慮未純。

    贻憂反複。

     水制熟地人參(秋石拌)白龍骨炒杞子五味炒山藥茯神牛膝炭 遺精一症。

    前賢各有明辨。

    其義各載本門。

    茲不複贅。

    大抵此症。

    變幻雖多。

    不越乎有夢。

    無夢。

    濕熱。

    三者之範圍而已。

    古人以有夢為心病。

    無夢為腎病。

    濕熱為小腸膀胱病。

    夫精之藏制雖在腎。

    而精之主宰則在心。

    其精血下注。

    濕熱混淆而遺滑者。

    責在小腸膀胱。

    故先生于遺精一症。

    亦不外乎甯心益腎。

    填精固攝。

    清熱利濕諸法。

    如腎精虧乏。

    相火易動。

    陰虛陽冒而為遺精者。

    用濃味填精。

    介類潛陽。

    養陰固澀諸法。

    如無夢遺精。

    腎關不固。

    精竅滑脫而成者。

    用桑螵蛸散填陰固攝。

    及滑澀互施方法。

    如有夢而遺。

    煩勞過度。

    及脾胃受傷。

    心腎不交。

    上下交損而成者。

    用歸脾湯。

    妙香散。

    參術膏。

    補心丹等方。

    心脾腎兼治之法。

     如陰虛不攝。

    濕熱下注而遺滑者。

    用黃柏萆。

    黃連苓澤等。

    苦洩厥陰郁熱。

    兼通腑氣為主。

    如下虛上實。

    火風震動。

    脾腎液枯。

    而為遺滑者。

    用二至百補丸。

    及通攝下焦之法。

    如龍相交熾。

    陰精走洩而成者。

    用三才封髓丹。

    滋腎丸。

    大補陰丸。

    峻補真陰。

    承制相火。

    以瀉陰中伏熱為主。

    又有房勞過度。

    精竭陽虛。

    寐則陽陷而精道不禁。

    随觸随洩。

    不夢而遺者。

    當用固精丸。

    升固八脈之氣。

    又有膏粱酒肉。

    飲醇濃味之人。

    久之脾胃釀成濕熱。

    留伏陰中。

     而為夢洩者。

    當用劉松石豬肚丸。

    清脾胃蘊蓄之濕熱。

    立法雖為大備。

    然臨症之生心化裁。

    存乎其人耳。

    (鄒滋九) 徐評遺精之法。

    固不外乎填精鎮心。

    本無神妙方法。

    俗醫往往用溫熱及粘膩等物。

    必至傷人。

    此老全不犯此。

    但此症總有伏邪為患。

    如火如痰。

    如濕如風。

    不能搜剔餘邪。

    兼以調和髒氣。

     委曲施治。

    方無變病。

    一味安神填腎。

    猶多未盡之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