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草部
關燈
小
中
大
,服一升。
苁蓉 氣溫,味甘、鹹、酸。
無毒。
《本草》雲: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髒,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症瘕,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久服輕身。
《液》雲:命門相火不足,以此補之。
玄參 氣微寒,味苦、鹹。
無毒。
《象》雲:足少陰腎經之君藥也,治本經須用。
《本草》雲: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産乳餘疾,補腎氣,令人目明。
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灑灑,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
易老雲:玄參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整肅而不濁,風藥中多用之。
故《活人書》治傷寒陽毒,玄參升麻湯,治汗下吐後毒不散,則知為整肅樞機之劑。
以此論之,治空中氤氲之氣,無根之火,以玄參為聖藥。
款冬花 氣溫,味甘、辛,純陽。
無毒。
《珍》雲:溫肺止嗽。
《本草》雲: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痫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
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
惡皂莢、硝石、玄參。
畏貝母、辛夷、麻黃、黃、黃芩、黃連、青葙。
《藥性論》雲:君。
主療肺氣,心促急,熱乏,勞咳,連連不絕,涕唾稠粘,肺痿,肺癰吐膿。
《日華子》雲:潤心肺,益五髒,除煩,補勞劣,消痰止嗽。
肺痿吐血,心虛驚悸。
《衍義》雲: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燃款冬花三兩枚,于無風處,以筆管吸其煙,滿口則咽之,數日效。
《時習》雲:仲景射幹湯用之。
紫參 氣微寒,味苦、辛。
無毒。
《本草》雲: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
療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癰腫諸瘡,止渴益精。
仲景治痢,紫參湯主之。
紫參半斤,甘草三兩,水五升,煎紫參取二升。
卻内甘草,煎取半升,分溫三服。
苦參 氣寒,味苦,氣沉,純陰。
《心》雲:除濕。
《本草》雲: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膽,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
養肝膽氣,安五髒,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下部,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
《衍義》雲:有人病遍身風熱細疹,癢痛不可任,連胸頸臍腹近陰處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以苦參末一兩,皂角二兩,水一升,揉濾取汁,銀、石器熬成膏,和苦參末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後溫水下二十丸至三十丸。
次日便愈。
《時習》雲:苦參揩齒,久能病腰。
蘆根 氣寒,味甘。
《本草》雲:主消渴客熱,止小便。
《金匮玉函》治五噎膈氣煩悶,吐逆不下食,蘆根五兩,锉,水三盞,煮一盞,去渣,服無時。
射幹 又名烏扇 氣平,味苦,微溫,有毒。
《本草》雲:主咳逆上氣,喉閉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
療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
《衍義》雲:治肺氣喉痹為佳。
仲景治咽中動氣或閉塞,烏扇湯中用。
《時習》雲:仲景射幹湯用之。
《心》雲:去胃癰。
敗醬 氣微寒平,味苦、鹹。
無毒。
入足少陰經,手厥陰經。
《本草》雲: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産後疾痛。
仲景治腸癰有膿者,薏苡仁附子敗醬湯。
薏苡仁二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
三物為末。
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頓服之,小盒飯下,愈。
敗蒲 氣平。
《本草》雲:主筋溢惡瘡。
《藥性論》雲:亦可單用,主破血。
取蒲黃、赤芍藥、當歸、大黃、樸硝同服,治跌撲瘀血。
葦葉 《液》雲:同蘆,差大耳。
防己 氣寒,味大苦、辛。
苦,陰也,平。
無毒。
通行十二經。
《象》雲:治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香港腳,補膀胱,去留熱,通行十二經。
去皮用。
《本草》雲: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痫。
除邪,利大小便,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洩;散癰腫惡結,諸蝸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
《藥性論》雲:漢防己,君。
又雲:木防己,使。
畏女菀、鹵鹹。
去血中濕熱。
牽牛 氣寒,味苦。
有小毒。
黑白二種。
《本草》雲: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海藏雲:以氣藥引之則入氣;以大黃引之則入血。
張文懿雲:不可耽嗜,脫人元氣。
餘初亦疑此藥不可耽嗜,後見人有酒食、病痞,多服食藥,以導其氣,及服藏用神芎丸,及犯牽牛等丸。
如初服,即快;藥過,再食,其病痞依然。
依前又服,其痞随藥而效,藥過後病複至。
以至久服,則脫人元氣而猶不知悔,戒之!惟當益脾健胃,使元氣生,而自能消腐水谷,其法無以加矣。
《心》雲:瀉元氣,去氣中濕熱。
凡飲食勞倦,皆血受病。
若以此藥瀉之,是血病瀉氣,使氣血俱虛損。
所傷雖去,瀉元氣、損人,不知也。
經所謂:毋盛盛,毋虛虛,毋絕人長命。
此之謂也。
用者戒之。
白者亦同。
羅謙甫雲:牽牛,乃瀉氣之藥,試取嘗之,便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壯,漸漸不絕,非辛而何!續注:味苦寒,果安在哉。
又曰:牽牛感南方熱火之化所生者也,血熱瀉氣,差誤已甚。
若病濕盛,濕氣不得施化,緻大小便不通,則宜用之耳。
濕去,其氣周流,所謂五髒有邪,更相平也。
經所謂一髒未平,以所勝平之。
火能平金,而瀉肺氣者即此也。
然仲景治七種濕證,小便不利,無一藥犯牽牛者,仲景豈不知牽牛能瀉濕利小便?為濕病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氣病,不可用辛辣氣藥,瀉上焦太陰之氣故也。
仲景尚不輕用如此,世醫一概而用之可乎?又曰:牽牛辛烈,瀉人元氣,比諸辛藥尤甚,以辛之雄烈故也。
三棱 氣平,味苦,陰中之陽。
無毒。
《象》雲:治老癖症瘕結塊,婦人血脈不調,心腹刺痛。
須炮用。
《珍》雲:破積氣,損真氣,虛者勿用。
《液》雲:又治氣脹,血脈不調,補五勞,通月經,消瘀血。
色白,破血中之氣。
蓬莪術 氣溫,味苦、辛。
無毒。
《象》雲:治心膈痛,飲食不消,破癖氣最良。
炮用。
《本草》雲:治婦人血氣,丈夫贲豚;治心腹痛,中惡,疰杵,鬼氣,霍亂冷氣,吐酸水;解毒,飲食不消。
酒研服。
《液》雲:色黑,破氣中之血,入氣藥發諸香。
雖為洩劑,亦能益氣,故孫用和治氣短不能接續,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湯内,多用此也。
草龍膽 氣寒,味大苦
苁蓉 氣溫,味甘、鹹、酸。
無毒。
《本草》雲: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髒,強陰,益精氣,多子,婦人症瘕,除膀胱邪氣,腰痛,止痢。
久服輕身。
《液》雲:命門相火不足,以此補之。
玄參 氣微寒,味苦、鹹。
無毒。
《象》雲:足少陰腎經之君藥也,治本經須用。
《本草》雲:主腹中寒熱積聚,女子産乳餘疾,補腎氣,令人目明。
主暴中風傷寒,身熱支滿,狂邪,忽忽不知人,溫瘧灑灑,血瘕,下寒血,除胸中氣,下水,止煩渴。
易老雲:玄參乃樞機之劑,管領諸氣,上下整肅而不濁,風藥中多用之。
故《活人書》治傷寒陽毒,玄參升麻湯,治汗下吐後毒不散,則知為整肅樞機之劑。
以此論之,治空中氤氲之氣,無根之火,以玄參為聖藥。
款冬花 氣溫,味甘、辛,純陽。
無毒。
《珍》雲:溫肺止嗽。
《本草》雲:主咳逆上氣,善喘,喉痹,諸驚痫寒熱邪氣,消渴,喘息呼吸。
杏仁為之使,得紫菀,良。
惡皂莢、硝石、玄參。
畏貝母、辛夷、麻黃、黃、黃芩、黃連、青葙。
《藥性論》雲:君。
主療肺氣,心促急,熱乏,勞咳,連連不絕,涕唾稠粘,肺痿,肺癰吐膿。
《日華子》雲:潤心肺,益五髒,除煩,補勞劣,消痰止嗽。
肺痿吐血,心虛驚悸。
《衍義》雲:有人病嗽多日,或教以燃款冬花三兩枚,于無風處,以筆管吸其煙,滿口則咽之,數日效。
《時習》雲:仲景射幹湯用之。
紫參 氣微寒,味苦、辛。
無毒。
《本草》雲: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
療腸胃大熱,唾血衄血,腸中聚血,癰腫諸瘡,止渴益精。
仲景治痢,紫參湯主之。
紫參半斤,甘草三兩,水五升,煎紫參取二升。
卻内甘草,煎取半升,分溫三服。
苦參 氣寒,味苦,氣沉,純陰。
《心》雲:除濕。
《本草》雲: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黃膽,溺有餘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
養肝膽氣,安五髒,定志益精,利九竅,除伏熱腸,止渴醒酒,小便黃赤,療惡瘡,下部,平胃氣,令人嗜食輕身。
《衍義》雲:有人病遍身風熱細疹,癢痛不可任,連胸頸臍腹近陰處皆然,涎痰亦多,夜不得睡。
以苦參末一兩,皂角二兩,水一升,揉濾取汁,銀、石器熬成膏,和苦參末為丸,如梧桐子大,食後溫水下二十丸至三十丸。
次日便愈。
《時習》雲:苦參揩齒,久能病腰。
蘆根 氣寒,味甘。
《本草》雲:主消渴客熱,止小便。
《金匮玉函》治五噎膈氣煩悶,吐逆不下食,蘆根五兩,锉,水三盞,煮一盞,去渣,服無時。
射幹 又名烏扇 氣平,味苦,微溫,有毒。
《本草》雲:主咳逆上氣,喉閉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
療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
《衍義》雲:治肺氣喉痹為佳。
仲景治咽中動氣或閉塞,烏扇湯中用。
《時習》雲:仲景射幹湯用之。
《心》雲:去胃癰。
敗醬 氣微寒平,味苦、鹹。
無毒。
入足少陰經,手厥陰經。
《本草》雲: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産後疾痛。
仲景治腸癰有膿者,薏苡仁附子敗醬湯。
薏苡仁二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
三物為末。
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取一升,頓服之,小盒飯下,愈。
敗蒲 氣平。
《本草》雲:主筋溢惡瘡。
《藥性論》雲:亦可單用,主破血。
取蒲黃、赤芍藥、當歸、大黃、樸硝同服,治跌撲瘀血。
葦葉 《液》雲:同蘆,差大耳。
防己 氣寒,味大苦、辛。
苦,陰也,平。
無毒。
通行十二經。
《象》雲:治腰以下至足濕熱腫盛香港腳,補膀胱,去留熱,通行十二經。
去皮用。
《本草》雲: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痫。
除邪,利大小便,療水腫、風腫;去膀胱熱,傷寒寒熱邪氣,中風,手腳攣急,止洩;散癰腫惡結,諸蝸疥癬蟲瘡;通腠理,利九竅。
《藥性論》雲:漢防己,君。
又雲:木防己,使。
畏女菀、鹵鹹。
去血中濕熱。
牽牛 氣寒,味苦。
有小毒。
黑白二種。
《本草》雲: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海藏雲:以氣藥引之則入氣;以大黃引之則入血。
張文懿雲:不可耽嗜,脫人元氣。
餘初亦疑此藥不可耽嗜,後見人有酒食、病痞,多服食藥,以導其氣,及服藏用神芎丸,及犯牽牛等丸。
如初服,即快;藥過,再食,其病痞依然。
依前又服,其痞随藥而效,藥過後病複至。
以至久服,則脫人元氣而猶不知悔,戒之!惟當益脾健胃,使元氣生,而自能消腐水谷,其法無以加矣。
《心》雲:瀉元氣,去氣中濕熱。
凡飲食勞倦,皆血受病。
若以此藥瀉之,是血病瀉氣,使氣血俱虛損。
所傷雖去,瀉元氣、損人,不知也。
經所謂:毋盛盛,毋虛虛,毋絕人長命。
此之謂也。
用者戒之。
白者亦同。
羅謙甫雲:牽牛,乃瀉氣之藥,試取嘗之,便得辛辣之味;久而嚼之,猛烈雄壯,漸漸不絕,非辛而何!續注:味苦寒,果安在哉。
又曰:牽牛感南方熱火之化所生者也,血熱瀉氣,差誤已甚。
若病濕盛,濕氣不得施化,緻大小便不通,則宜用之耳。
濕去,其氣周流,所謂五髒有邪,更相平也。
經所謂一髒未平,以所勝平之。
火能平金,而瀉肺氣者即此也。
然仲景治七種濕證,小便不利,無一藥犯牽牛者,仲景豈不知牽牛能瀉濕利小便?為濕病之根在下焦,是血分中氣病,不可用辛辣氣藥,瀉上焦太陰之氣故也。
仲景尚不輕用如此,世醫一概而用之可乎?又曰:牽牛辛烈,瀉人元氣,比諸辛藥尤甚,以辛之雄烈故也。
三棱 氣平,味苦,陰中之陽。
無毒。
《象》雲:治老癖症瘕結塊,婦人血脈不調,心腹刺痛。
須炮用。
《珍》雲:破積氣,損真氣,虛者勿用。
《液》雲:又治氣脹,血脈不調,補五勞,通月經,消瘀血。
色白,破血中之氣。
蓬莪術 氣溫,味苦、辛。
無毒。
《象》雲:治心膈痛,飲食不消,破癖氣最良。
炮用。
《本草》雲:治婦人血氣,丈夫贲豚;治心腹痛,中惡,疰杵,鬼氣,霍亂冷氣,吐酸水;解毒,飲食不消。
酒研服。
《液》雲:色黑,破氣中之血,入氣藥發諸香。
雖為洩劑,亦能益氣,故孫用和治氣短不能接續,所以大小七香丸、集香丸散及湯内,多用此也。
草龍膽 氣寒,味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