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下 救急門
關燈
小
中
大
(凡人以疾病死而得終其天年者,雖曰不幸,猶正命也。
若卒暴之疾,暴橫之遭。
大如缢溺而以應變 六君子 (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四君子湯附方)加天麻方治暴死,(卒然而倒,不省人事。
)口噤,吐沫。
(風燥則筋急,故令口噤,吐沫者,風盛氣湧使然,乃風來潮洶之象。
)身體溫暖。
(風為陽邪,故令身體溫暖。
)脈來虛大。
邪氣虛而正氣虛也。
脈虛而以辛散之劑驅風,則恹恹之氣必絕,非其治也。
故用參術苓草之甘溫者,急固其氣。
四君子 (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加姜汁竹瀝方治暴死有痰聲者,名曰痰厥。
(若痰聲漉漉,随息漸至而甚者,是氣已脫也,不治。
)痰厥者,頑痰塞其清陽呼吸之道也。
痰既塞之,氣欲通之,故令喉中有聲。
經曰:壯者氣行 獨參湯 行立之間,暴眩仆絕,喉無痰聲,身無邪熱者,陰虛陽暴絕也,此方主之。
人參二兩(去蘆)煎。
陰陽之在人身,互為其根,而不可離者也。
若陰道虧乏,則孤陽無所根據附,亦自飛越,故令急生益氣 五磨飲子 治暴怒暴死,名曰氣厥。
(宜扶正坐,使氣順即稍安。
再用皂角末吹鼻,令嚏。
)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四磨飲附方怒則氣上,氣上則上焦氣實而不行,下焦氣逆而不吸,故令暴死。
氣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者, 火醋熏鼻法 凡感臭穢瘴毒暴絕者,名曰中惡,不治即死。
宜燒炭火一杓,以醋沃之,令患人鼻受醋氣, 附子理中湯 腹痛,額頭黧黑,手足收引,脈來沉下,無氣以息者,中寒暴死也。
(腹痛病數種。
但額頭黧黑,手足收引,脈來沉下,則中寒之驗也。
所以無氣以息者,呼出入主陰。
三陰受其真寒,則病不能吸,吸亡則呼不能獨存矣,故令人暴死。
)此方寒門姜附白通湯。
姜附湯等方。
俱可酌用。
)方見卷六下祛寒門理中湯附方寒者溫之,故用附子幹姜。
乃人參白術甘草,所以生其呼吸之氣也。
進藥後,更着艾灸其關冬死 生脈散 (方見卷七上消暑門)加香薷方人本陰虛,複暑途饑困勞倦,暴仆昏絕者,此方主之(人本陰虛,則陽獨治。
複遇暑途,則陽易亢。
加之饑困勞倦,則陰益虧。
所以暴仆昏絕者,一則陰虛而孤陽欲脫,一則暑邪乘虛而犯神明之府也。
)用人參益元而固脫,香薷辟邪而卻暑。
麥冬之清,所以扶其不勝之肺。
五味之酸,所以斂其即灌 脫陽脫陰 凡男婦交感而死,在男子名曰脫陽。
在女子名曰脫陰,男子雖死,陽事猶然不萎雖死,陰戶猶然不閉,俱不治。
(若男女不曾離,能緊緊抱住,以口接氣,暖氣呼通得生者。
但臨時慌忙,焉知料理,所以多死。
)亦有夢中脫死者,其陽必舉,其陰必容有喜色,為可辨也,皆在不救。
缢死 切不可割斷繩索,急用手裹衣物,緊塞谷道,抱起解繩,安放平正。
揪發向上,揉其痕,撚圓喉管。
腳兩肩,以兩管吹氣入耳内,或刺雞冠熱血滴口中。
男用雌,女用雄。
即氣轉,再屈伸其手足,将手摩之。
若氣不接,将腰打三四拳,或以皂角末搐鼻。
雖旦至身冷猶可活。
溺死 急倒提出水。
用牛一頭,令橫卧,以腹合牛背上,牽牛徐行,令吐出腹中之水。
以老擦牙,即活。
口噤者攪開,橫一箸于牙間,使水得出。
如無牛,以鍋覆地,将溺人臍對鍋俯卧。
以手托其頭,水出即活。
或俯卧凳上,腳後稍高,鹽擦臍中,待其水自流出。
或角末綿裹納下部,出水即活。
切忌火烘,逼寒入内,以緻不救。
魇死 如原有燈即得,切忌火照。
但痛咬其腳跟,或咬大拇指而唾其面。
或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嚏即醒。
中毒 凡中蠱毒,令嘗白礬不澀,食黑豆不腥,即是中毒。
可濃煎石榴皮汁飲之,或熱茶化膽礬五分,探吐出惡毒,或米飲調真郁金末三錢令下。
凡中砒霜毒,急飲以人溺及人糞汁。
或搗烏柏樹根葉汁,或藍汁,令服,或刺羊血熱服。
中鹽鹵毒,縱飲生豆腐漿解之。
中諸菌蕈毒,及蟲蜞入腹,黃土和水飲下之。
綠豆湯,甘草湯,能解百
若卒暴之疾,暴橫之遭。
大如缢溺而以應變 六君子 (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四君子湯附方)加天麻方治暴死,(卒然而倒,不省人事。
)口噤,吐沫。
(風燥則筋急,故令口噤,吐沫者,風盛氣湧使然,乃風來潮洶之象。
)身體溫暖。
(風為陽邪,故令身體溫暖。
)脈來虛大。
邪氣虛而正氣虛也。
脈虛而以辛散之劑驅風,則恹恹之氣必絕,非其治也。
故用參術苓草之甘溫者,急固其氣。
四君子 (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加姜汁竹瀝方治暴死有痰聲者,名曰痰厥。
(若痰聲漉漉,随息漸至而甚者,是氣已脫也,不治。
)痰厥者,頑痰塞其清陽呼吸之道也。
痰既塞之,氣欲通之,故令喉中有聲。
經曰:壯者氣行 獨參湯 行立之間,暴眩仆絕,喉無痰聲,身無邪熱者,陰虛陽暴絕也,此方主之。
人參二兩(去蘆)煎。
陰陽之在人身,互為其根,而不可離者也。
若陰道虧乏,則孤陽無所根據附,亦自飛越,故令急生益氣 五磨飲子 治暴怒暴死,名曰氣厥。
(宜扶正坐,使氣順即稍安。
再用皂角末吹鼻,令嚏。
)方見卷一上治氣門四磨飲附方怒則氣上,氣上則上焦氣實而不行,下焦氣逆而不吸,故令暴死。
氣上宜降之,故用沉香槟者, 火醋熏鼻法 凡感臭穢瘴毒暴絕者,名曰中惡,不治即死。
宜燒炭火一杓,以醋沃之,令患人鼻受醋氣, 附子理中湯 腹痛,額頭黧黑,手足收引,脈來沉下,無氣以息者,中寒暴死也。
(腹痛病數種。
但額頭黧黑,手足收引,脈來沉下,則中寒之驗也。
所以無氣以息者,呼出入主陰。
三陰受其真寒,則病不能吸,吸亡則呼不能獨存矣,故令人暴死。
)此方寒門姜附白通湯。
姜附湯等方。
俱可酌用。
)方見卷六下祛寒門理中湯附方寒者溫之,故用附子幹姜。
乃人參白術甘草,所以生其呼吸之氣也。
進藥後,更着艾灸其關冬死 生脈散 (方見卷七上消暑門)加香薷方人本陰虛,複暑途饑困勞倦,暴仆昏絕者,此方主之(人本陰虛,則陽獨治。
複遇暑途,則陽易亢。
加之饑困勞倦,則陰益虧。
所以暴仆昏絕者,一則陰虛而孤陽欲脫,一則暑邪乘虛而犯神明之府也。
)用人參益元而固脫,香薷辟邪而卻暑。
麥冬之清,所以扶其不勝之肺。
五味之酸,所以斂其即灌 脫陽脫陰 凡男婦交感而死,在男子名曰脫陽。
在女子名曰脫陰,男子雖死,陽事猶然不萎雖死,陰戶猶然不閉,俱不治。
(若男女不曾離,能緊緊抱住,以口接氣,暖氣呼通得生者。
但臨時慌忙,焉知料理,所以多死。
)亦有夢中脫死者,其陽必舉,其陰必容有喜色,為可辨也,皆在不救。
缢死 切不可割斷繩索,急用手裹衣物,緊塞谷道,抱起解繩,安放平正。
揪發向上,揉其痕,撚圓喉管。
腳兩肩,以兩管吹氣入耳内,或刺雞冠熱血滴口中。
男用雌,女用雄。
即氣轉,再屈伸其手足,将手摩之。
若氣不接,将腰打三四拳,或以皂角末搐鼻。
雖旦至身冷猶可活。
溺死 急倒提出水。
用牛一頭,令橫卧,以腹合牛背上,牽牛徐行,令吐出腹中之水。
以老擦牙,即活。
口噤者攪開,橫一箸于牙間,使水得出。
如無牛,以鍋覆地,将溺人臍對鍋俯卧。
以手托其頭,水出即活。
或俯卧凳上,腳後稍高,鹽擦臍中,待其水自流出。
或角末綿裹納下部,出水即活。
切忌火烘,逼寒入内,以緻不救。
魇死 如原有燈即得,切忌火照。
但痛咬其腳跟,或咬大拇指而唾其面。
或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得嚏即醒。
中毒 凡中蠱毒,令嘗白礬不澀,食黑豆不腥,即是中毒。
可濃煎石榴皮汁飲之,或熱茶化膽礬五分,探吐出惡毒,或米飲調真郁金末三錢令下。
凡中砒霜毒,急飲以人溺及人糞汁。
或搗烏柏樹根葉汁,或藍汁,令服,或刺羊血熱服。
中鹽鹵毒,縱飲生豆腐漿解之。
中諸菌蕈毒,及蟲蜞入腹,黃土和水飲下之。
綠豆湯,甘草湯,能解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