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關燈
宋檢法博古傳,出《本草》。

     皮燒灰,酒調敷之。

     又方,謝表之路分傳。

     木槿花不拘多少,采時不得用手,以竹筋就窠子摘,以細篾串眼,在風頭令幹,每用時,以 [第二十二門]烏玉丹 治腸風痔漏,錢文子雲,傅子葵久病此,任和卿傳方,數服而愈。

     棕榈亂頭發(皂角水淨洗,各二兩)雷丸(生用)芝麻(各一兩)苦楝根(二兩半)皮甲後腳者(四十九個洗上除乳、麝外用藏瓶或砂盒盛,以鹽泥固濟,周回用火,煙盡存性,不可太過,便去火,入乳麝再研細,用酒打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用胡桃酒下二、三十丸。

    楊氏方名棕榈丸,添不蛀皂角一兩半,餘同。

    浙東堤舉司局方加槐角四兩,燒灰存性,藤子一兩二麝、雷丸、苦楝根、藤子不燒外,餘藥各燒灰存性,不用藏瓶,每服五十粒,荊芥茶或溫酒、米飲任下,其賣頗售。

     [第二十二門]治痔 川一醫家賣此藥,甚神驗,沈仁父司理傳。

     赤雄雞一隻,用籠罩,餓三日,令腹空,移就别處,切精豬肉喂之,收其糞,入坩埚子,通紅存性,入腦麝少許。

    瘡幹用生麻油、輕粉調敷;濕即幹摻。

    蘇韬光家方用烏雄雞,仍須眼足俱黑者。

    又腦麝外,更用乳香少許,赤烏二色,更當以問醫者。

     [第二十二門]治痔 蓮子(十四個)草牙茶(十四個)乳香(看上二藥多少随意入)上三味一處搗了,以紙裹煨透,先以黃連湯洗患處,然後以藥生貼之。

    蘇韬光傳于呂子濃右司雲,病此累年,用之立效。

     [第二十二門]釣腸丸 餘庚戌除夕痔作,時守官合肥,難得醫者,取官局釣腸丸一百二十粒,分為二服,熱酒并服之,中夜腹間微痛,下少結糞,且起已安。

    治證具載本方,所以作效速者,以服多故爾。

     [第二十二門]洗痔 禹錫侄。

     木鼈子、百藥煎二味等分,為粗末,每服一掬,布裹煎湯,以桶盛之,蓋上穴一竅,先以藥氣熏蒸,候通手洗之。

    嘗有一婦人患痔;已成漏瘡,脫肛,用此而愈。

     [第二十二門]治外痔 蔥青内刮取涎對停,入蜜調勻,先以木鼈子煎湯熏洗,然後敷藥,其冷如冰。

    唐仲舉雲,嘗 [第二十二門]灸痔法 鄭器先親曾得效。

     鸠尾骨尖少偃處即是穴,麥粒大艾炷灸七壯、十四壯,甚者止二十一壯。

    瘡發即安,可除根本。

     [第二十二門]治痔 漢陽章教授傳。

     百藥煎碾為細末,每服三錢,煮稀白粥攪勻,食之立愈,糊丸米飲湯下亦得。

     又方同。

     鴨腳草俗呼為耳環草,又名碧蟬兒花,用手挪軟,納患處即愈。

     又方,合肥陳學谕行之說名應,渠親取效。

     穿山甲自尾根盡處,數除三鱗不用,取第四、第五、第六鱗橫三行,燒存性,為末,用麝香 [第二十二門]治腸風、痔漏神丹 錢總領館客輔漢卿傳名廣。

     刺皮(一個,制錢器中,炒焦黑為度)皂角刺(半兩,燒存性)硫黃(一蹲,研)豬牙皂角(半兩,去黑皮,塗蜜炙)白礬枳殼(锉碎,炒)黃(蜜制赤)附子(除去皮,各半上為細末,酒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空心食前溫酒下,不飲酒用米飲送下。

    久年漏痔;服至三、四十日,肉滿平安;諸痔服之,即自消;外痔,用藥十丸,用朱砂細碾五丸服 [第二十二門]治脫肛 禹錫侄。

     槐花槐角上二味等分,炒香黃,為細末,用羊血蘸藥,炙熱食之,以酒送下,或雲以豬膘去皮,蘸藥炙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