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雕百一選方序
關燈
小
中
大
宋人方書其最着者,陳氏《三因方》,許氏《本事方》之類,我邦既刻之行于世久矣。
而至王氏《百一選方》才傳抄本,世罕觏者。
醫官千田子敬特好閱之,試諸刀圭,奇特尤多,然書同布于世焉。
會西京荻子元(元凱)應召來斯都,相見于醫學中,語次及此書,子元便貸以其所藏元人镂闆完好者,因改取此為藍本,更加詳校,子敬于是無複遺憾焉。
迨其迄功,丐予作序,予考曆代醫傳無傳王氏者,惟宋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是齋百一選方》,三十卷,山陰王孟玉撰,百一言其選之精也。
又宋陳造《江湖長翁集》有百一方題言,稱王氏名,字孟玉,是齋其号,山陰人,紹熙中仕為漢陽史,斯書裒集十九年始成。
又天台章楫序稱,是齋,王史君,守古沔陽,公餘裒集始就,蓋其人非醫,效陸忠宣忠州之錄者。
《古今醫統》作字孟欲,誤矣。
又清朱彜尊《曝書亭集》有此書跋,謂《書錄解題》雲三十卷,宋《藝文志》作二十八卷,其所藏元本僅二十卷,因疑經後人選擇者。
今此本亦二十卷,即與朱所言符矣。
而其分門三十一,錄方一千有餘,條列井井甚備,則未可遽據《解題》及《宋志》所載卷數,而斥為非王氏原帙也。
子敬已研精方術,最愛是冊,而子元從千裡外來,以KT其舉者,實非偶然也。
近者同僚山本宗英(惟直)刻《楊氏家藏方》,吉田快庵(賴幹)刻《仁齋直指》,津輕意伯(健壽)刻《外科精要》,桂川甫周(國瑞)活字嵌印,以行數種,其他諸醫官家锓方書,陸續告竣,蓋醫學之盛,未曾有如今日者,乃是國家深仁之所施及,于戲!不亦韪乎哉!因并書之。
寬政十一年歲在己未端午日 丹波(元簡)廉夫撰 奉敕校正百一選方表 臣聞天生蒸民,不能令無病,又無令不有欲,外而六淫之邪,内而七情之傷,内外縱其侵陵,柔脆無以自立。
故聖人者出,恤其夭折,因制治,設法以為之防戒,欲使邪者得解,傷之傳不朽者也。
逮漢醫有張機字仲景者出,始造經方,處藥劑以立則,其詳悉精簡弗可複加焉。
自漢以降,方藥之衆多,浩如瀚海,紛如亂麻,譬之禾黍必刈稂莠,而後良苗始茂;必去糠秕,而後精米以得。
漢以侍醫李柱國較方技,宋命儒臣校正醫書,猶有誤謬。
張機之後,能由古訓,遵其規,濟世妙術,經驗良方,金玉爛然者;唐孫思邈《千金方》三十卷,方論五千三百首;宋許叔微《本事方》二十卷,正編方論四百四首,續編方論百四十六首;宋王《百一選方》二十卷,方千四十六首,弘濟民生,濃德光于千古,遺方傳于百代。
然自唐宋迄今,載祀綿遠,簡編虧替,所精撰者雖廣且大,其所訛舛者亦不少,況如《百一選方》,我東方未有梓焉
而至王氏《百一選方》才傳抄本,世罕觏者。
醫官千田子敬特好閱之,試諸刀圭,奇特尤多,然書同布于世焉。
會西京荻子元(元凱)應召來斯都,相見于醫學中,語次及此書,子元便貸以其所藏元人镂闆完好者,因改取此為藍本,更加詳校,子敬于是無複遺憾焉。
迨其迄功,丐予作序,予考曆代醫傳無傳王氏者,惟宋陳振孫《書錄解題》載:《是齋百一選方》,三十卷,山陰王孟玉撰,百一言其選之精也。
又宋陳造《江湖長翁集》有百一方題言,稱王氏名,字孟玉,是齋其号,山陰人,紹熙中仕為漢陽史,斯書裒集十九年始成。
又天台章楫序稱,是齋,王史君,守古沔陽,公餘裒集始就,蓋其人非醫,效陸忠宣忠州之錄者。
《古今醫統》作字孟欲,誤矣。
又清朱彜尊《曝書亭集》有此書跋,謂《書錄解題》雲三十卷,宋《藝文志》作二十八卷,其所藏元本僅二十卷,因疑經後人選擇者。
今此本亦二十卷,即與朱所言符矣。
而其分門三十一,錄方一千有餘,條列井井甚備,則未可遽據《解題》及《宋志》所載卷數,而斥為非王氏原帙也。
子敬已研精方術,最愛是冊,而子元從千裡外來,以KT其舉者,實非偶然也。
近者同僚山本宗英(惟直)刻《楊氏家藏方》,吉田快庵(賴幹)刻《仁齋直指》,津輕意伯(健壽)刻《外科精要》,桂川甫周(國瑞)活字嵌印,以行數種,其他諸醫官家锓方書,陸續告竣,蓋醫學之盛,未曾有如今日者,乃是國家深仁之所施及,于戲!不亦韪乎哉!因并書之。
寬政十一年歲在己未端午日 丹波(元簡)廉夫撰 奉敕校正百一選方表 臣聞天生蒸民,不能令無病,又無令不有欲,外而六淫之邪,内而七情之傷,内外縱其侵陵,柔脆無以自立。
故聖人者出,恤其夭折,因制治,設法以為之防戒,欲使邪者得解,傷之傳不朽者也。
逮漢醫有張機字仲景者出,始造經方,處藥劑以立則,其詳悉精簡弗可複加焉。
自漢以降,方藥之衆多,浩如瀚海,紛如亂麻,譬之禾黍必刈稂莠,而後良苗始茂;必去糠秕,而後精米以得。
漢以侍醫李柱國較方技,宋命儒臣校正醫書,猶有誤謬。
張機之後,能由古訓,遵其規,濟世妙術,經驗良方,金玉爛然者;唐孫思邈《千金方》三十卷,方論五千三百首;宋許叔微《本事方》二十卷,正編方論四百四首,續編方論百四十六首;宋王《百一選方》二十卷,方千四十六首,弘濟民生,濃德光于千古,遺方傳于百代。
然自唐宋迄今,載祀綿遠,簡編虧替,所精撰者雖廣且大,其所訛舛者亦不少,況如《百一選方》,我東方未有梓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