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小
中
大
調一丸與服,大能安魂定魄,疏風順氣。
治半身不遂,左癱右瘓,一切風證用防風、川芎、甘草、石膏、當歸、荊芥穗、白芍藥、麻黃不去節各一兩,人參八錢,薄荷葉七錢,附子去皮臍五錢,俱為細末。
先用麻黃二斤,锉碎,以水二鬥浸。
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
熬幹一半,濾去渣,再熬約剩二碗,和前藥末,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
一日服一丸,茶酒任下,仍要避風出汗,重者五七丸效。
未服藥,先服愈風散一二服。
愈風散用大黃一兩,樸硝八錢,當歸二錢,為末。
每服三錢,空心白湯調下。
治中風口眼斜,左癱右瘓,一切風疾不能言語,并傷寒頭疼發熱,并皆治之用槐角子,桑白皮、蒼術、威靈仙、川芎、人參、何首烏、蔓荊子、防風、香白芷各二兩,五味子、苦參、荊芥穗、木香各一兩,腦子、麝香各三錢半,為末。
先以麻黃五斤,去根不去節,水三鬥浸透,鍋内熬幹一半,濾去渣,又熬成膏,和前藥末,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酒調服;或用生姜七片,連須蔥白七根,水一碗,煎半碗,細研一丸調服。
于無風暖處,濃衣被蓋之,通身汗出,其病即愈,甚效。
治一切風疾,先當順氣用白術四兩,天台烏藥四兩,天麻一兩,沉香、青皮、白芷、甘草、人參各五錢,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紫蘇五葉,木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渣,溫服。
治一切風疾渾身瘙癢用胡麻、威靈仙、何首烏、苦參、甘草、石菖蒲等分為末。
每服三錢,酒調下。
治中風左癱右瘓,口眼斜用槐實子、麸炒黃,豬牙皂角酥炙黃去子,甘菊花炒,荊芥穗生用,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茶清送下,微汗出為驗。
汗後體熱者,噙甘治一切風疾等證用川烏、草烏俱炮裂、去皮臍,何首烏酒浸,石槲炒,麻黃去根節,白術煨,防風、細辛、川芎、當歸、白芷、荊芥穗、白附子炮各一兩,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諸風癱瘓,防風煎酒下。
頭風川芎湯下;風氣疼乳香湯下;白癜風茶清下;暗風茱萸湯下;紫癜風防風湯下;心風朱砂湯下;眉毛脫落茶清下;肝風冷淚荊芥湯下;驚風薄荷湯下;撮口風朱砂湯下;腸風蒜水下;掌腫風天麻湯下;吐嗽生姜湯下;傷寒柴胡湯下;鼻塞聲重細辛湯下;氣疾白術湯下;赤眼熱毒井花水下;肚疼良姜湯下;五淋便澀鹽湯下;小兒嗽用半丸,金銀花湯下。
忌油膩熱物。
諸寒 治五髒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強直用人參、幹姜、甘草、白術等分。
共四錢,水一盞,煎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哕逆嘔吐用半夏二錢,湯洗七次,炒黃,丁香半錢,藿香一錢。
水一盞,姜七片,煎七分,食前溫服。
治腸胃虛寒,心腹冷痛,洩瀉不止用幹姜炮、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面裹煨,等分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體虛中寒,昏不知人及臍腹冷痛,霍亂轉筋,一切虛寒,用幹姜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臍,锉細。
每服三錢,水盞半,煎七分,食前溫服。
治脾胃冷逆,霍亂腹痛,心脾痛用佛手根即高良姜為末,米飲調三錢服。
治胃寒,五髒風冷,心腹痛,吐清水用胡椒研酒服,亦宜湯服;若冷氣,吞三七粒。
治胸膈冷氣用沉香、烏藥同磨,作湯服。
治腹内虛冷用生椒擇去黑子并閉口者,以四十粒将水浸一宿,令口合。
空心,新汲水下。
去積冷,暖髒腑,久服駐顔,黑發,明目,令人思食。
治脾腎虛寒,腸鳴洩瀉,胸膈不快,飲食不化用破故紙炒四兩,木香不見火一兩,肉豆蔻面裹煨二兩,共為末,燈心煮棗肉,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姜鹽湯下。
治老人中寒下虛、心腹膨脹,不喜飲食用附子炮去皮臍、濃樸姜制炒等分。
每服四錢,水治胃寒,飲食不化及嘔吐翻胃用高良姜、陳皮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
空心飲下十丸。
久服令人肥白,身香,及下一切宿冷氣,腳濕風,破症結,止嗽,潤心肺,消腫補虛,調治胃脘虛寒,痰飲留滞,痞塞不通,氣不升降用良姜、幹姜炮、陳皮、青皮各一兩,半夏湯洗去滑二兩,為末,姜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生姜湯下。
諸暑 治暑毒用新胡麻一升,炒黑,攤冷,碾為末。
新汲水調三錢匕;或丸如彈子大,新水化下。
凡着熱,不得以冷物逼,得冷即死。
治人中熱,失心燥悶用楝實煎湯浴洗良。
治夏日死用水蓼濃煮汁三升灌之。
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胃脘積熱用滑石六兩,甘草微炒一兩,為末。
每服三錢,加蜜少許,熱湯、冷水任下;如欲發汗,以蔥白、豆豉煎湯調服。
治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結,或洩或嘔用硝石、硫黃等分為末。
于銀、石器内火炒令黃色,再研,以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新井水下,不拘時。
治伏暑引飲,脾胃不利用半夏醋煮一斤,甘草生用,茯苓去皮各半斤,為末,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熱湯下。
治伏暑引飲,口燥咽幹,或吐或瀉用白扁豆微炒,濃樸去皮姜汁炙,各二錢,香薷去土二錢,锉細。
水一盞,入酒少許,煎七分,沉冷,不拘時服。
一方加黃連姜汁炒黃色,如有搐搦,加羌活。
治冒暑伏熱,霍亂嘔吐,小便不利,頭目昏眩用澤瀉、白術、白茯苓等分,锉細,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伏暑發熱,嘔吐惡心用黃連去須一斤,好酒三升,以黃連酒煮幹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
治冒暑煩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小便赤少用肉桂去皮,赤茯苓去皮各五兩,為末,蜜治中暑發昏以新汲水滴入鼻孔,用扇之。
重者,以地漿灌則醒,與冷水飲則死。
治暑月傷熱用車輪土五錢,冷水調,澄清服之。
治旅途中暑者移置陰處,急就道上掬熱土,于臍上作窩,令人尿其中,次用生姜、大蒜細嚼,熱湯送下。
治中至死不可使得冷,得冷即死,宜屈草帶溺臍中則活。
治中暑毒用大蒜三兩瓣,細嚼,溫湯送下,仍禁冷水,即愈。
治中暑毒用小青葉,先以井水浸去泥,控幹,入砂糖擂汁,急灌之。
治中暑熱渴死用路熱土,大蒜等分,爛研水調,去渣,飲之即活。
諸濕 治腳膝風濕疼痛及陰汗燒白礬灰一匙,沸湯投之,淋洗患處。
治寒濕氣疼痛用生姜汁半碗,米醋一盞,水膠四兩,熬稠,入肉桂、花椒、皂角末各一兩,攪成膏。
以絹攤貼患處。
治風濕相搏,腰膝疼痛,四肢重着,不嘔不渴,大便堅硬,小便自利用甘草、炙一錢白術錢半,附子炮去皮臍半錢。
水一盞,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
治傷濕,身重腰冷,不渴,小便自利用幹姜炮、茯苓各一錢半,甘草炙、白術各一錢。
水治中濕骨節疼痛用白術一兩,酒三盞,煎一盞,頓服。
不能飲酒,以水代之。
治腸胃受濕,大便秘澀用槟榔、為末。
每服二錢,以蜜湯點服,不拘時。
治濕痹,風瘙瘾疹癢,并小兒赤遊風,至心即死用接骨草即蒴,煎汁洗之。
治風濕相搏用竹邊草,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下,日三服效。
治濕氣用旱芹,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
大能殺百蟲。
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膽,小便不利用山茵陳,煎服。
治風濕相搏,麻痹無力用五葉金花,曬幹為末。
每服一二錢,當歸酒調下。
治寒濕腳氣用香樟草,煎湯洗,去腫。
又方用蔓陀羅,煎湯洗。
治腰腳濕痛黑牽牛、大黃各二兩,白術一兩,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湯下。
如要快利,加至百丸。
治濕傷腎經,腰重
治半身不遂,左癱右瘓,一切風證用防風、川芎、甘草、石膏、當歸、荊芥穗、白芍藥、麻黃不去節各一兩,人參八錢,薄荷葉七錢,附子去皮臍五錢,俱為細末。
先用麻黃二斤,锉碎,以水二鬥浸。
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
熬幹一半,濾去渣,再熬約剩二碗,和前藥末,丸如彈子大,金箔為衣。
一日服一丸,茶酒任下,仍要避風出汗,重者五七丸效。
未服藥,先服愈風散一二服。
愈風散用大黃一兩,樸硝八錢,當歸二錢,為末。
每服三錢,空心白湯調下。
治中風口眼斜,左癱右瘓,一切風疾不能言語,并傷寒頭疼發熱,并皆治之用槐角子,桑白皮、蒼術、威靈仙、川芎、人參、何首烏、蔓荊子、防風、香白芷各二兩,五味子、苦參、荊芥穗、木香各一兩,腦子、麝香各三錢半,為末。
先以麻黃五斤,去根不去節,水三鬥浸透,鍋内熬幹一半,濾去渣,又熬成膏,和前藥末,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酒調服;或用生姜七片,連須蔥白七根,水一碗,煎半碗,細研一丸調服。
于無風暖處,濃衣被蓋之,通身汗出,其病即愈,甚效。
治一切風疾,先當順氣用白術四兩,天台烏藥四兩,天麻一兩,沉香、青皮、白芷、甘草、人參各五錢,為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紫蘇五葉,木瓜三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渣,溫服。
治一切風疾渾身瘙癢用胡麻、威靈仙、何首烏、苦參、甘草、石菖蒲等分為末。
每服三錢,酒調下。
治中風左癱右瘓,口眼斜用槐實子、麸炒黃,豬牙皂角酥炙黃去子,甘菊花炒,荊芥穗生用,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細嚼,茶清送下,微汗出為驗。
汗後體熱者,噙甘治一切風疾等證用川烏、草烏俱炮裂、去皮臍,何首烏酒浸,石槲炒,麻黃去根節,白術煨,防風、細辛、川芎、當歸、白芷、荊芥穗、白附子炮各一兩,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
每服一丸,諸風癱瘓,防風煎酒下。
頭風川芎湯下;風氣疼乳香湯下;白癜風茶清下;暗風茱萸湯下;紫癜風防風湯下;心風朱砂湯下;眉毛脫落茶清下;肝風冷淚荊芥湯下;驚風薄荷湯下;撮口風朱砂湯下;腸風蒜水下;掌腫風天麻湯下;吐嗽生姜湯下;傷寒柴胡湯下;鼻塞聲重細辛湯下;氣疾白術湯下;赤眼熱毒井花水下;肚疼良姜湯下;五淋便澀鹽湯下;小兒嗽用半丸,金銀花湯下。
忌油膩熱物。
諸寒 治五髒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強直用人參、幹姜、甘草、白術等分。
共四錢,水一盞,煎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哕逆嘔吐用半夏二錢,湯洗七次,炒黃,丁香半錢,藿香一錢。
水一盞,姜七片,煎七分,食前溫服。
治腸胃虛寒,心腹冷痛,洩瀉不止用幹姜炮、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面裹煨,等分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治體虛中寒,昏不知人及臍腹冷痛,霍亂轉筋,一切虛寒,用幹姜一兩,附子一枚、生去皮臍,锉細。
每服三錢,水盞半,煎七分,食前溫服。
治脾胃冷逆,霍亂腹痛,心脾痛用佛手根即高良姜為末,米飲調三錢服。
治胃寒,五髒風冷,心腹痛,吐清水用胡椒研酒服,亦宜湯服;若冷氣,吞三七粒。
治胸膈冷氣用沉香、烏藥同磨,作湯服。
治腹内虛冷用生椒擇去黑子并閉口者,以四十粒将水浸一宿,令口合。
空心,新汲水下。
去積冷,暖髒腑,久服駐顔,黑發,明目,令人思食。
治脾腎虛寒,腸鳴洩瀉,胸膈不快,飲食不化用破故紙炒四兩,木香不見火一兩,肉豆蔻面裹煨二兩,共為末,燈心煮棗肉,丸如桐子大。
每服七十丸,姜鹽湯下。
治老人中寒下虛、心腹膨脹,不喜飲食用附子炮去皮臍、濃樸姜制炒等分。
每服四錢,水治胃寒,飲食不化及嘔吐翻胃用高良姜、陳皮等分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
空心飲下十丸。
久服令人肥白,身香,及下一切宿冷氣,腳濕風,破症結,止嗽,潤心肺,消腫補虛,調治胃脘虛寒,痰飲留滞,痞塞不通,氣不升降用良姜、幹姜炮、陳皮、青皮各一兩,半夏湯洗去滑二兩,為末,姜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生姜湯下。
諸暑 治暑毒用新胡麻一升,炒黑,攤冷,碾為末。
新汲水調三錢匕;或丸如彈子大,新水化下。
凡着熱,不得以冷物逼,得冷即死。
治人中熱,失心燥悶用楝實煎湯浴洗良。
治夏日死用水蓼濃煮汁三升灌之。
治中暑身熱,小便不利,胃脘積熱用滑石六兩,甘草微炒一兩,為末。
每服三錢,加蜜少許,熱湯、冷水任下;如欲發汗,以蔥白、豆豉煎湯調服。
治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結,或洩或嘔用硝石、硫黃等分為末。
于銀、石器内火炒令黃色,再研,以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四十丸,新井水下,不拘時。
治伏暑引飲,脾胃不利用半夏醋煮一斤,甘草生用,茯苓去皮各半斤,為末,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熱湯下。
治伏暑引飲,口燥咽幹,或吐或瀉用白扁豆微炒,濃樸去皮姜汁炙,各二錢,香薷去土二錢,锉細。
水一盞,入酒少許,煎七分,沉冷,不拘時服。
一方加黃連姜汁炒黃色,如有搐搦,加羌活。
治冒暑伏熱,霍亂嘔吐,小便不利,頭目昏眩用澤瀉、白術、白茯苓等分,锉細,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不拘時服。
治伏暑發熱,嘔吐惡心用黃連去須一斤,好酒三升,以黃連酒煮幹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熟水吞下。
治冒暑煩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小便赤少用肉桂去皮,赤茯苓去皮各五兩,為末,蜜治中暑發昏以新汲水滴入鼻孔,用扇之。
重者,以地漿灌則醒,與冷水飲則死。
治暑月傷熱用車輪土五錢,冷水調,澄清服之。
治旅途中暑者移置陰處,急就道上掬熱土,于臍上作窩,令人尿其中,次用生姜、大蒜細嚼,熱湯送下。
治中至死不可使得冷,得冷即死,宜屈草帶溺臍中則活。
治中暑毒用大蒜三兩瓣,細嚼,溫湯送下,仍禁冷水,即愈。
治中暑毒用小青葉,先以井水浸去泥,控幹,入砂糖擂汁,急灌之。
治中暑熱渴死用路熱土,大蒜等分,爛研水調,去渣,飲之即活。
諸濕 治腳膝風濕疼痛及陰汗燒白礬灰一匙,沸湯投之,淋洗患處。
治寒濕氣疼痛用生姜汁半碗,米醋一盞,水膠四兩,熬稠,入肉桂、花椒、皂角末各一兩,攪成膏。
以絹攤貼患處。
治風濕相搏,腰膝疼痛,四肢重着,不嘔不渴,大便堅硬,小便自利用甘草、炙一錢白術錢半,附子炮去皮臍半錢。
水一盞,姜五片,棗一枚,煎七分,空心溫服。
治傷濕,身重腰冷,不渴,小便自利用幹姜炮、茯苓各一錢半,甘草炙、白術各一錢。
水治中濕骨節疼痛用白術一兩,酒三盞,煎一盞,頓服。
不能飲酒,以水代之。
治腸胃受濕,大便秘澀用槟榔、為末。
每服二錢,以蜜湯點服,不拘時。
治濕痹,風瘙瘾疹癢,并小兒赤遊風,至心即死用接骨草即蒴,煎汁洗之。
治風濕相搏用竹邊草,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溫酒,鹽湯下,日三服效。
治濕氣用旱芹,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
大能殺百蟲。
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膽,小便不利用山茵陳,煎服。
治風濕相搏,麻痹無力用五葉金花,曬幹為末。
每服一二錢,當歸酒調下。
治寒濕腳氣用香樟草,煎湯洗,去腫。
又方用蔓陀羅,煎湯洗。
治腰腳濕痛黑牽牛、大黃各二兩,白術一兩,為末,滴水丸如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食前生姜湯下。
如要快利,加至百丸。
治濕傷腎經,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