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針灸歌賦
關燈
小
中
大
。
如鄉村無藥,粗人體實者針之;若高人則禁針。
取血法:先用針補入地部,少停瀉出人部,少停複補入地部,少停瀉出針,其瘀血自出。
虛者隻有黃水出,若腳上腫大,欲放水者,仍用此法,于複溜穴上取之。
)脹滿中脘三裡揣。
(《内經》針腹,以布纏繳。
針家另有盤法:先針入二寸五分,退出二寸,隻留五分在内盤之。
如要取上焦包絡之病,用針頭迎向上刺入二分補之,使氣攻上;若臍下有病,針頭向下,退出二分瀉之。
此特備古法,初學不可輕用。
)腰痛環跳、委中神,若連背痛昆侖武。
腰連腿疼腕骨升,三裡降下随拜跪(補腕骨,瀉足三裡)。
腰連腳痛怎生醫?(補)環跳(瀉)行間與風市。
腳膝諸痛羨行間,三裡、申脈、金門侈,腳若轉筋眼發花,然谷、承山法自古。
兩足難移先懸鐘,條口後針能步履。
兩足酸麻補太溪,仆參、内庭盤跟楚(腳盤痛瀉内庭,腳跟痛瀉仆參)。
腳連脅腋痛難當,環跳、陽陵泉内杵。
冷風濕痹針環跳,陽陵、三裡燒針尾(燒三五壯,知痛即止)。
七疝大敦與太沖,五淋血海通男婦。
大便虛秘補支溝,瀉足三裡效可拟。
熱秘氣秘先長強,大敦、陽陵堪調護。
小便不通陰陵泉,三裡瀉下溺如注。
内傷食積針(手足)三裡,璇玑相應塊亦消。
脾病氣血先合谷,後刺三陰針用燒。
一切内傷内關穴,痰火積塊退煩潮。
吐血尺澤功無比,衄血上星與禾髎。
喘急列缺、足三裡,嘔噎陰交不可饒。
勞宮能治五般癇,更刺湧泉疾若挑。
神門專治心癡呆,人中、閒使祛癲妖。
屍厥百會一穴美,更針隐白效昭昭(外用筆管吹耳)。
婦人通經瀉合谷,三裡、至陰催孕妊(虛補合谷)。
死胎陰交不可緩,胞衣照海、内關尋(俱瀉)。
小兒驚風少商穴,人中、湧泉瀉莫深。
癰疽初起審其穴,隻刺陽經不刺隂。
(陽經,謂癰從背出者,當從太陽經至陰、通谷、束骨、昆侖、委中五穴選用。
從鬂出者,當從少陽經竅陰、俠溪、臨泣、陽輔、陽陵泉五穴選用。
從髭出者,當從陽明經厲兌、内庭、陷谷、沖陽、解溪五穴選用。
從腦出者,則以絕骨一穴治之。
凡癰疽已破,尻神、朔望不忌。
)傷寒流注分手足,太沖、内庭可浮沉,熟此筌蹄手要活,得後方可度金針。
又有一言真秘訣,上補下瀉值千金。
《肘後歌》 頭面之疾針至陰,腿腳有疾風府尋,心胸有病少府瀉,臍腹有病曲泉針。
肩背諸疾中渚下,腰膝強痛交信憑,脅肋腿痛後溪妙,股膝腫起瀉太沖。
陰核發來如升大,百會妙穴真可駭,頂心頭痛眼不開,湧泉下針定安泰。
鶴膝腫勞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風府可用針。
更有手臂拘攣急,尺澤刺深去不仁,腰背若患攣急風,曲池一寸五分攻。
五痔原因熱血作,承山須下病無蹤,哮喘發來寝不得,豐隆刺入三分(一作三寸)深。
狂言盜汗加見鬼,惺惺間使便下針。
骨寒髓冷火來燒,靈道妙穴分明記。
瘧疾寒熱真可畏,須知虛實可用意;間使宜透支溝中,大椎七壯合聖治;連日頻頻發不休,金門刺深七分是。
瘧疾三日得一發,先寒後熱無他語,寒多熱少取複溜,熱多寒少用間使。
或患傷寒熱未收,牙關風壅藥難投,項強反張目直視,金針用意列缺求。
傷寒四肢厥逆冷,脈氣無時仔細尋,神奇妙穴真有二,複溜半寸順骨行。
四肢回還脈氣浮,須曉陰陽倒換求,寒則須補絕骨是,熱則絕骨瀉無憂;脈若浮洪當瀉解,沉細之時補便瘳。
百合傷寒最難醫,妙法神針用意推,口禁眼合藥不下,合谷一針效甚奇。
狐惑傷寒滿口瘡,須下黃連犀角湯。
蟲在髒腑食肌肉,須要神針刺地倉。
傷寒腹痛蟲尋食,吐吮烏梅可難攻,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
傷寒痞氣結胸中,兩目昏黃汗不通,湧泉妙穴三分許,速使周身汗自通。
傷寒痞結脅積痛,宜用期門見深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複溜憑。
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甯。
剛柔二痙最乖張,口禁眼合面紅妝,熱血流入心肺腑,須要金針刺少商。
中滿如何去得根,陰包如刺效如神,不論老幼依法用,須教患者便擡身。
打撲傷損破傷風,先于痛處下針攻,後向承山立作效,甄權留下意無窮。
腰腿疼痛十年春,應針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氣探根本,服藥尋方枉費金。
腳膝經年痛不休,内外踝邊用意求,穴号昆侖并呂細,應時消散即時瘳。
風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兩足兩脅滿難伸,飛虎神針七分到,腰軟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見效。
回陽九針歌 《聚英》 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裡合谷并,此是回陽九針穴。
蘭江賦 楊氏集 擔截之中數幾何?有擔有截起沉疴。
我今詠此蘭江賦,何用三車五輻歌。
先将此法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
胸中之病内關擔,臍下公孫用法攔。
頭部須還尋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幹。
噤口咽風針照海,三棱出血刻時安。
傷寒在表并頭痛,外關瀉動自然安。
眼目之症諸疾苦,更須臨泣用針擔。
後溪專治督脈病,癫狂此穴治還輕, 申脈能除寒與熱,頭風偏正及心涼。
耳鳴鼻衄胸中滿,好把金針此穴尋。
但遇癢麻虛即補,如逢疼痛瀉而迎。
更有傷寒真妙訣,三陰須要刺陽經。
無汗更将合谷補,複溜穴瀉好施針。
倘若汗多流不絕,合谷收補效如神。
四日太陰宜細辨,公孫照海一同行, 再用内關施絕法,七日期門妙用針, 但治傷寒皆用瀉,要知素問坦然明。
流注之中分造化,常将水火土金平。
水數虧兮直補肺,水之泛濫土能平。
春夏并荥刺宜淺,秋冬經合更宜深。
天地四時同此類,三才常用記心胸, 天地人部次第入,仍調各部一般勻。
夫弱婦強亦有克,婦弱夫強亦有刑, 皆在本經擔與截,瀉南補北亦須明。
經絡明時知造化,不得師傳枉費心。
不退至人應莫度,天寶豈可付非人。
按定氣血病人呼,撞搓數十把針扶。
戰退搖起向上使,氣自流行病自無。
流注指微賦 疾居榮衛,扶救者針。
觀虛實于瘦肥,辨四時之淺深。
是見取穴之法,但分陰陽而溪谷;迎随逆順,須曉氣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論中,瞔義成賦,知本時之氣開,說經絡之流注。
每披文而參其法,篇篇之旨審尋。
複按經而察其言,字字之功明谕。
疑隐皆知,虛實總附。
移疼住痛如有神,針下獲安。
暴疾沉疴至危笃,刺之勿誤。
詳夫陰日血引,值陽氣留口溫針;陽日氣引,逢陰血暖牢寒濡。
深求諸經,十二作數,絡脈十五為周。
陰俞六十髒主,陽穴七二腑收。
刺陽經者,可卧針而取;奪血絡者,先俾指而柔。
逆為迎而順為随,呼則瀉而吸則補。
淺恙新疴,用針之因,淹疾延患,着灸之由。
燥煩藥餌而難拯,必取八會;癰腫奇經而蓄邪,殲蜮砭瘳。
況夫甲膽乙肝,丁火壬水,生我者号母,我生者名子。
春井夏荥乃邪在,秋經冬合乃刺矣。
犯禁忌而病複,用日衰而難已。
孫絡在于肉分,血行出于支裡。
悶昏針暈,經虛補絡須然;痛實癢虛,瀉子随母要指。
想夫先賢迅效,無出于針;今人愈疾,豈難于醫。
徐文伯瀉孕于苑内,斯由甚速;範九思療咽于江夏,聞見言希。
大抵古今遺迹,後世皆師。
王纂針魅而立康,獺從彼出;秋夫療鬼而獲效,魂免傷悲。
既而感指幽微,用針須真訣,孔竅詳于筋骨肉分,刺要察于久新、寒熱。
接氣通經,短長依法,裡外之絕,羸盈必别。
勿刺大勞,使人氣亂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針昏而閉血。
又以常尋古義,由有藏機,通高賢真趣,則超然得悟;逢達人示教,則表我扶危。
男女氣脈,行分時合,度養時刻,注穴須依。
今詳定疾病之儀,神針法式。
廣搜《難》、《素》之秘密文辭;深考諸家之肘函妙臆。
故稱廬江流注之指微,以為後學之模規。
孫思邈先生針十三鬼穴歌 《針灸大全》 百邪癫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
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
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
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針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壘入二分。
四針掌後大陵穴,入針五分為鬼心。
五針申脈名鬼路,火針三下七钅呈钅呈。
第六卻尋大杼上,入發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針要溫。
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
九針間使鬼路上,十針上星名鬼堂。
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頭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針仍要七钅呈钅呈。
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
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孤穴隻單通。
此是先師真妙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 《聚英》 人中神庭風府始,舌縫承将頰車次, 少商大陵間使連,乳中陽陵泉有據, 隐白行間不可差,十三穴是秋夫置。
天星十一穴歌訣 《扁鵲玉龍經》 三裡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侖絕, 環跳與陽陵,通裡與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專心常記此,莫與閑人說。
三百六十法,不如十一穴。
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關鐍。
将針治病人,有如湯沃雪。
非人莫傳與,休把天機洩。
三裡 三裡在膝下,三寸兩筋間。
能除心腹脹,善治胃中寒, 腸鳴并積聚,腫滿膝胫酸, 勞傷形瘦損,氣蠱病諸般。
人過三旬後,針灸眼能寬。
取穴當舉足,得法不為難。
内庭 内庭足兩間,胃脈是陽明。
針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 遍身風瘾疹。
伸欠及牙疼, 瘧病不思食,針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裡,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 挽弓開未得,筋緩怎梳頭, 喉閉促欲絕,發熱竟無休, 遍身風瘾疹,針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兩指歧骨間。
頭疼并面腫,瘧疾病諸般, 熱病汗不出,目視暗漫漫, 齒齲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淺,令人便獲安。
委中分 委中曲腘裡,動脈偃中央。
腰重不能舉,沉沉壓脊梁, 風痹髀樞痛,病熱不能涼, 兩膝難伸屈,針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魚腹,月耑下分肉間。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難, 腳氣膝下腫,戰栗腿疼酸, 霍亂轉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侖 昆侖足外踝,後向足跟尋。
月耑腫腰尻痛。
腳胯痛難禁, 頭疼肩背急,氣喘上沖心。
雙足難行履,動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樂。
須将穴下針。
環跳 環跳在髀樞,側身下足舒, 上足曲求得,針得主攣拘, 冷風并濕痹,身體或偏枯,。
呆癡針與灸,用此沒疏虞陽陵, 陽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難伸屈,拘攣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風。
誠記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裡 通裡腕側後,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數欠,懊憹及心忪, 實即四肢腫,喉間氣難通; 虛則不能語,苦嘔痛連胸, 肘膊連臑痛,頭腮面頰紅。
針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窮。
如鄉村無藥,粗人體實者針之;若高人則禁針。
取血法:先用針補入地部,少停瀉出人部,少停複補入地部,少停瀉出針,其瘀血自出。
虛者隻有黃水出,若腳上腫大,欲放水者,仍用此法,于複溜穴上取之。
)脹滿中脘三裡揣。
(《内經》針腹,以布纏繳。
針家另有盤法:先針入二寸五分,退出二寸,隻留五分在内盤之。
如要取上焦包絡之病,用針頭迎向上刺入二分補之,使氣攻上;若臍下有病,針頭向下,退出二分瀉之。
此特備古法,初學不可輕用。
)腰痛環跳、委中神,若連背痛昆侖武。
腰連腿疼腕骨升,三裡降下随拜跪(補腕骨,瀉足三裡)。
腰連腳痛怎生醫?(補)環跳(瀉)行間與風市。
腳膝諸痛羨行間,三裡、申脈、金門侈,腳若轉筋眼發花,然谷、承山法自古。
兩足難移先懸鐘,條口後針能步履。
兩足酸麻補太溪,仆參、内庭盤跟楚(腳盤痛瀉内庭,腳跟痛瀉仆參)。
腳連脅腋痛難當,環跳、陽陵泉内杵。
冷風濕痹針環跳,陽陵、三裡燒針尾(燒三五壯,知痛即止)。
七疝大敦與太沖,五淋血海通男婦。
大便虛秘補支溝,瀉足三裡效可拟。
熱秘氣秘先長強,大敦、陽陵堪調護。
小便不通陰陵泉,三裡瀉下溺如注。
内傷食積針(手足)三裡,璇玑相應塊亦消。
脾病氣血先合谷,後刺三陰針用燒。
一切内傷内關穴,痰火積塊退煩潮。
吐血尺澤功無比,衄血上星與禾髎。
喘急列缺、足三裡,嘔噎陰交不可饒。
勞宮能治五般癇,更刺湧泉疾若挑。
神門專治心癡呆,人中、閒使祛癲妖。
屍厥百會一穴美,更針隐白效昭昭(外用筆管吹耳)。
婦人通經瀉合谷,三裡、至陰催孕妊(虛補合谷)。
死胎陰交不可緩,胞衣照海、内關尋(俱瀉)。
小兒驚風少商穴,人中、湧泉瀉莫深。
癰疽初起審其穴,隻刺陽經不刺隂。
(陽經,謂癰從背出者,當從太陽經至陰、通谷、束骨、昆侖、委中五穴選用。
從鬂出者,當從少陽經竅陰、俠溪、臨泣、陽輔、陽陵泉五穴選用。
從髭出者,當從陽明經厲兌、内庭、陷谷、沖陽、解溪五穴選用。
從腦出者,則以絕骨一穴治之。
凡癰疽已破,尻神、朔望不忌。
)傷寒流注分手足,太沖、内庭可浮沉,熟此筌蹄手要活,得後方可度金針。
又有一言真秘訣,上補下瀉值千金。
《肘後歌》 頭面之疾針至陰,腿腳有疾風府尋,心胸有病少府瀉,臍腹有病曲泉針。
肩背諸疾中渚下,腰膝強痛交信憑,脅肋腿痛後溪妙,股膝腫起瀉太沖。
陰核發來如升大,百會妙穴真可駭,頂心頭痛眼不開,湧泉下針定安泰。
鶴膝腫勞難移步,尺澤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尋源流可調停;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風府可用針。
更有手臂拘攣急,尺澤刺深去不仁,腰背若患攣急風,曲池一寸五分攻。
五痔原因熱血作,承山須下病無蹤,哮喘發來寝不得,豐隆刺入三分(一作三寸)深。
狂言盜汗加見鬼,惺惺間使便下針。
骨寒髓冷火來燒,靈道妙穴分明記。
瘧疾寒熱真可畏,須知虛實可用意;間使宜透支溝中,大椎七壯合聖治;連日頻頻發不休,金門刺深七分是。
瘧疾三日得一發,先寒後熱無他語,寒多熱少取複溜,熱多寒少用間使。
或患傷寒熱未收,牙關風壅藥難投,項強反張目直視,金針用意列缺求。
傷寒四肢厥逆冷,脈氣無時仔細尋,神奇妙穴真有二,複溜半寸順骨行。
四肢回還脈氣浮,須曉陰陽倒換求,寒則須補絕骨是,熱則絕骨瀉無憂;脈若浮洪當瀉解,沉細之時補便瘳。
百合傷寒最難醫,妙法神針用意推,口禁眼合藥不下,合谷一針效甚奇。
狐惑傷寒滿口瘡,須下黃連犀角湯。
蟲在髒腑食肌肉,須要神針刺地倉。
傷寒腹痛蟲尋食,吐吮烏梅可難攻,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還胃氣通。
傷寒痞氣結胸中,兩目昏黃汗不通,湧泉妙穴三分許,速使周身汗自通。
傷寒痞結脅積痛,宜用期門見深功,當汗不汗合谷瀉,自汗發黃複溜憑。
飛虎一穴通痞氣,祛風引氣使安甯。
剛柔二痙最乖張,口禁眼合面紅妝,熱血流入心肺腑,須要金針刺少商。
中滿如何去得根,陰包如刺效如神,不論老幼依法用,須教患者便擡身。
打撲傷損破傷風,先于痛處下針攻,後向承山立作效,甄權留下意無窮。
腰腿疼痛十年春,應針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氣探根本,服藥尋方枉費金。
腳膝經年痛不休,内外踝邊用意求,穴号昆侖并呂細,應時消散即時瘳。
風痹痿厥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兩足兩脅滿難伸,飛虎神針七分到,腰軟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見效。
回陽九針歌 《聚英》 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裡合谷并,此是回陽九針穴。
蘭江賦 楊氏集 擔截之中數幾何?有擔有截起沉疴。
我今詠此蘭江賦,何用三車五輻歌。
先将此法為定例,流注之中分次第。
胸中之病内關擔,臍下公孫用法攔。
頭部須還尋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幹。
噤口咽風針照海,三棱出血刻時安。
傷寒在表并頭痛,外關瀉動自然安。
眼目之症諸疾苦,更須臨泣用針擔。
後溪專治督脈病,癫狂此穴治還輕, 申脈能除寒與熱,頭風偏正及心涼。
耳鳴鼻衄胸中滿,好把金針此穴尋。
但遇癢麻虛即補,如逢疼痛瀉而迎。
更有傷寒真妙訣,三陰須要刺陽經。
無汗更将合谷補,複溜穴瀉好施針。
倘若汗多流不絕,合谷收補效如神。
四日太陰宜細辨,公孫照海一同行, 再用内關施絕法,七日期門妙用針, 但治傷寒皆用瀉,要知素問坦然明。
流注之中分造化,常将水火土金平。
水數虧兮直補肺,水之泛濫土能平。
春夏并荥刺宜淺,秋冬經合更宜深。
天地四時同此類,三才常用記心胸, 天地人部次第入,仍調各部一般勻。
夫弱婦強亦有克,婦弱夫強亦有刑, 皆在本經擔與截,瀉南補北亦須明。
經絡明時知造化,不得師傳枉費心。
不退至人應莫度,天寶豈可付非人。
按定氣血病人呼,撞搓數十把針扶。
戰退搖起向上使,氣自流行病自無。
流注指微賦 疾居榮衛,扶救者針。
觀虛實于瘦肥,辨四時之淺深。
是見取穴之法,但分陰陽而溪谷;迎随逆順,須曉氣血而升沉。
原夫指微論中,瞔義成賦,知本時之氣開,說經絡之流注。
每披文而參其法,篇篇之旨審尋。
複按經而察其言,字字之功明谕。
疑隐皆知,虛實總附。
移疼住痛如有神,針下獲安。
暴疾沉疴至危笃,刺之勿誤。
詳夫陰日血引,值陽氣留口溫針;陽日氣引,逢陰血暖牢寒濡。
深求諸經,十二作數,絡脈十五為周。
陰俞六十髒主,陽穴七二腑收。
刺陽經者,可卧針而取;奪血絡者,先俾指而柔。
逆為迎而順為随,呼則瀉而吸則補。
淺恙新疴,用針之因,淹疾延患,着灸之由。
燥煩藥餌而難拯,必取八會;癰腫奇經而蓄邪,殲蜮砭瘳。
況夫甲膽乙肝,丁火壬水,生我者号母,我生者名子。
春井夏荥乃邪在,秋經冬合乃刺矣。
犯禁忌而病複,用日衰而難已。
孫絡在于肉分,血行出于支裡。
悶昏針暈,經虛補絡須然;痛實癢虛,瀉子随母要指。
想夫先賢迅效,無出于針;今人愈疾,豈難于醫。
徐文伯瀉孕于苑内,斯由甚速;範九思療咽于江夏,聞見言希。
大抵古今遺迹,後世皆師。
王纂針魅而立康,獺從彼出;秋夫療鬼而獲效,魂免傷悲。
既而感指幽微,用針須真訣,孔竅詳于筋骨肉分,刺要察于久新、寒熱。
接氣通經,短長依法,裡外之絕,羸盈必别。
勿刺大勞,使人氣亂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針昏而閉血。
又以常尋古義,由有藏機,通高賢真趣,則超然得悟;逢達人示教,則表我扶危。
男女氣脈,行分時合,度養時刻,注穴須依。
今詳定疾病之儀,神針法式。
廣搜《難》、《素》之秘密文辭;深考諸家之肘函妙臆。
故稱廬江流注之指微,以為後學之模規。
孫思邈先生針十三鬼穴歌 《針灸大全》 百邪癫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
凡針之體先鬼宮,次針鬼信無不應。
一一從頭逐一求,男從左起女從右。
一針人中鬼宮停,左邊下針右出針。
第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針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壘入二分。
四針掌後大陵穴,入針五分為鬼心。
五針申脈名鬼路,火針三下七钅呈钅呈。
第六卻尋大杼上,入發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針要溫。
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君須記。
九針間使鬼路上,十針上星名鬼堂。
十一陰下縫三壯,女玉門頭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腿,火針仍要七钅呈钅呈。
十三舌頭當舌中,此穴須名是鬼封。
手足兩邊相對刺,若逢孤穴隻單通。
此是先師真妙訣,狂猖惡鬼走無蹤。
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 《聚英》 人中神庭風府始,舌縫承将頰車次, 少商大陵間使連,乳中陽陵泉有據, 隐白行間不可差,十三穴是秋夫置。
天星十一穴歌訣 《扁鵲玉龍經》 三裡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下至昆侖絕, 環跳與陽陵,通裡與列缺。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專心常記此,莫與閑人說。
三百六十法,不如十一穴。
此法少人知,金鎖都關鐍。
将針治病人,有如湯沃雪。
非人莫傳與,休把天機洩。
三裡 三裡在膝下,三寸兩筋間。
能除心腹脹,善治胃中寒, 腸鳴并積聚,腫滿膝胫酸, 勞傷形瘦損,氣蠱病諸般。
人過三旬後,針灸眼能寬。
取穴當舉足,得法不為難。
内庭 内庭足兩間,胃脈是陽明。
針治四肢厥,喜靜惡聞聲, 遍身風瘾疹。
伸欠及牙疼, 瘧病不思食,針著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裡,曲著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風手不收, 挽弓開未得,筋緩怎梳頭, 喉閉促欲絕,發熱竟無休, 遍身風瘾疹,針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兩指歧骨間。
頭疼并面腫,瘧疾病諸般, 熱病汗不出,目視暗漫漫, 齒齲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著量深淺,令人便獲安。
委中分 委中曲腘裡,動脈偃中央。
腰重不能舉,沉沉壓脊梁, 風痹髀樞痛,病熱不能涼, 兩膝難伸屈,針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魚腹,月耑下分肉間。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難, 腳氣膝下腫,戰栗腿疼酸, 霍亂轉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侖 昆侖足外踝,後向足跟尋。
月耑腫腰尻痛。
腳胯痛難禁, 頭疼肩背急,氣喘上沖心。
雙足難行履,動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樂。
須将穴下針。
環跳 環跳在髀樞,側身下足舒, 上足曲求得,針得主攣拘, 冷風并濕痹,身體或偏枯,。
呆癡針與灸,用此沒疏虞陽陵, 陽陵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難伸屈,拘攣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風。
誠記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裡 通裡腕側後,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數欠,懊憹及心忪, 實即四肢腫,喉間氣難通; 虛則不能語,苦嘔痛連胸, 肘膊連臑痛,頭腮面頰紅。
針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