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章

關燈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丁仲祜曰:介,微也,一切經音義十五引易劉瓛注,列子楊朱篇「無介然之慮者」釋文。

    列子仲尼篇:「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宋林希逸曰:「介然之有,言一介可見之微也。

    」又介然,堅固貌,荀子修身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注。

    張充與王儉書:「介然之志,峭聳霜崖,确乎之情,峰橫海岸。

    」 王念孫曰:王弼曰「唯施為之是畏也」,河上公注略同。

    念孫案二家以「施為」釋「施」字,非也。

    「施」讀為「迤」,迤,邪也。

    言行于大道之中,唯懼其入于邪道也。

    下文雲「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河上公注:「徑,邪不正也。

    」是其證矣。

    (案徑即上文所謂施也。

    邪道足以惑人,故曰唯施是畏。

    王注曰:「言大道蕩然正平,而民猶尚舍之而不由,好從邪徑,況複施為以塞大道之中乎!」于正文之外,又增一義,非是。

    )說文「迤,邪行也」,引禹貢:「東迤北會于彙。

    」孟子離婁篇「施從良人之所之」,趙注曰:「施者,邪施而行。

    」丁公着音迤。

    淮南齊俗篇「去非者,非批邪施也」,高注曰:「施,微曲也。

    」要略篇「接徑直施」,高注曰:「施,邪也。

    」是「施」與「迤」通。

    史記賈生傳「庚子日施兮」,漢書「施」作「斜」,斜亦邪也。

    韓非解老篇釋此章之義曰:「所謂大道也者,端道也。

    所謂貌施也者,邪道也。

    所謂徑也者,佳麗也。

    佳麗也者,邪道之分也。

    」此尤其明證矣。

     劉師培曰:案王說是。

    惟韓非子解老篇曰:「書之所謂大道也者,端道也。

    所謂貌施也者,邪道也。

    所謂徑大也者,佳麗也。

    佳麗也者,邪道之分也。

    」據此文觀之,則「唯施」古本作「貌施」,或「貌施」之上有「唯」字。

    國語晉語雲:「夫貌,情之華也。

    」廣雅釋诂:「貌,巧也。

    」是「貌」字之義與誇飾同,故與「施」同為邪道。

     大道甚夷,而人好俓。

     嚴可均曰:「而人好徑」,禦注、高翿作「民其好徑」,河上、王弼作「而民」。

     羅振玉曰:「而」,敦煌本作「其」。

     謙之案:「夷」,範本作「○」。

    範曰:「○,古本如此,說文雲:『行平易也。

    』」又「徑」字,嚴本作「徑」,景龍、禦注、宋刊河上本皆作「俓」。

    意林卷一引經「而民好俓」,注引河上公「俓,邪不平正也」,是馬總所見本作「俓」。

    玉篇人部:「『俓』,牛耕、牛燕二切,急也。

    」作「俓」恐非。

    「而人」,高翿、磻溪、樓正、範、趙均作「民甚」。

     劉師培曰:「俓」字之下當有「大」字。

    四十一章「大笑之」,王念孫謂當作「大而笑之」。

    「大」與「迂」同,王以迂義解彼文「大」字,義雖稍曲,然此文「徑大」,大實訓迂。

    漢書郊祀志「怪迂」,顔注:「迂謂回遠也。

    」是「迂」與「徑」同,故此文「徑」「大」并言。

    謙之案:劉說本韓非子,雖辨而曲。

    王先慎曰:「德經『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河上公雲:『徑,邪不平正也。

    』此『大』字衍。

    」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馬叙倫曰:「朝甚除」,「除」借為「污」,猶「杇」之作「塗」也,諸家以除治解之,非也。

     武内義雄曰:敦、遂二本「蕪」作「苗」。

     謙之案:法京敦丁本作「苗」,羅卷作「蕪」。

    說文:「苗,艹生于田者。

    」公羊傳桓四年注:「苗,毛也。

    」此亦「蕪」之假借。

    「蕪」,說文:「穢也。

    」周語「田疇荒蕪」,注:「穢也。

    」「田甚蕪」,謂土地蕪穢不治也。

    又「除」,高本漢本一作「持」,誤。

     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财貨有餘, 嚴可均曰:「服文彩」,禦注、高翿作「彩」。

    「厭飲食」,禦注作「厭」,高翿作「冒」。

     羅振玉曰:「彩」,廣明本作「絲」。

    「厭」,敦煌本作「餍」。

    「财」,敦煌本作「資」。

     武内義雄曰:敦、遂二本作「資貨」,與韓非喻老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