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害,無人害,則不備人,故曰『陸行不遇兕虎』。
入山不恃備以救害,故曰『入軍不備甲兵』。
」(顧千裡識誤曰:「入山當為入世。
」)老子古本「被」當作「備」,言不恃甲兵之備也。
「備」「被」音近,後人改「備」為「被」,非古本矣。
俞說非。
謙之案:作「被」是也。
韓非解老本亦作「被」。
盧文弨曰:「張淩本作被。
」顧廣圻曰:「藏本作被,備、被義同。
」王先慎曰:「廣雅釋诂:『備,具也。
』史記绛侯世家集解引張揖注:『被,具也。
』故本書作『備』,王弼本作『被』,『甲兵』以在己者言,明作「備」作「被」二字并通。
河上本作『避』,聲之誤。
」 ○無所投其角, 謙之案:兕,獸名,犀之雌者。
爾雅雲:「形似野牛,一角,重千斤。
」淮南子地形訓「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高誘注:「梁山在會稽。
長沙湘南有犀角象牙,皆物之珍也。
」山海經雲:「兕出湘水之南,蒼黑色。
」老子楚人,故以兕為喻。
「無所投其角」,敦、遂本「投」作「駐」。
顧本成疏:「諸本言駐,駐,立也。
」是成所見本作「駐」。
淮南诠言訓引「虎無所措其爪,兕無所措其角」二句均作「措」。
蔣錫昌曰:「駐」,蓋與「注」通。
莊子達生「以瓦注者巧」,釋文引李注:「注,擊也。
」「駐」「注」均為「投」之假。
說文:「投,擿也。
」「兕無所投其角」,言善攝生者,既不為兕所遇,故兕亦無所擿其角也。
謙之案:蔣說是也。
鹽鐵論世務篇引作「兕無用其角」,用亦注也。
老子「百姓皆注其耳目」,注:「用也。
」 ○無所揩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嚴可均曰:「揩其爪」,禦注、河上、王弼作「措」,釋文作「錯」。
武内義雄曰:敦、遂二本「措」作「錯」,釋文本同。
謙之案:羅卷「爪」作「○」,誤。
碑本「措」作「揩」,亦誤。
「揩」乃「措」之誤字。
韓非解老、釋文、遂州本、範本均作「錯」,景福、磻溪、室町、柰卷、傅奕均作「措」,「措」「錯」古通。
「措」,安也,無所措其抓,即無所安其抓也。
「爪」,羅卷作「○」,乃「抓」之形似。
夏竦古文四聲韻卷四有「抓」字,引古老子作○。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劉師培曰:案韓非子解老篇雲:「體天地之道,故曰:『無死地焉。
』」則此文「也」字系「地」字之訛。
王以「何地之有」相釋,則王本亦作「地」。
今河上本作「地」,王本作「也」,蓋傳寫之訛也。
謙之案:諸王本皆作「地」,不作「也」,劉所據為誤本。
諸王本惟浙局據華亭張氏原本作「死也」,「死也」無義。
諸石本、諸寫本均同此石,惟遂州本「何」作「其」。
範本「故」作「哉」。
傅本、柰卷「故」下有「也」字,嚴本、室町本有「哉」字。
韓非解老與王羲之本、傅本「地」下有「焉」字,此則以意增字,助長語勢,無關宏旨。
高延第曰:此章為處亂世者指示兕虎、兵刃皆兇暴不祥,喻世路之崎岖,人情之險詐。
讀莊子養生主、人間世二篇足盡此章之旨,非真謂饑虎可尾也。
葛洪之徒不達此義,創為符咒厭勝,雲可入山伏怪,謬妄甚矣。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
陳柱:三「三」字韻。
謙之案:三,古音讀若森。
詩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諧今韻。
又厚、角為韻。
方以智通雅曰:「角,古音祿,詩以協屋,東方朔以協足,仲長統以協俗。
」今案「祿」與「厚」「足」「屋」,王念孫譜均入侯部,是角與厚同部為韻。
右景龍碑本七十九字,敦煌本同,河上公世德堂本同(宋刊本七十七字,有誤脫)。
王本八十字,傅本八十七字,範本八十三字。
河上本題「貴生第五十」,王本題「五十章」,範本題「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入山不恃備以救害,故曰『入軍不備甲兵』。
」(顧千裡識誤曰:「入山當為入世。
」)老子古本「被」當作「備」,言不恃甲兵之備也。
「備」「被」音近,後人改「備」為「被」,非古本矣。
俞說非。
謙之案:作「被」是也。
韓非解老本亦作「被」。
盧文弨曰:「張淩本作被。
」顧廣圻曰:「藏本作被,備、被義同。
」王先慎曰:「廣雅釋诂:『備,具也。
』史記绛侯世家集解引張揖注:『被,具也。
』故本書作『備』,王弼本作『被』,『甲兵』以在己者言,明作「備」作「被」二字并通。
河上本作『避』,聲之誤。
」 ○無所投其角, 謙之案:兕,獸名,犀之雌者。
爾雅雲:「形似野牛,一角,重千斤。
」淮南子地形訓「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高誘注:「梁山在會稽。
長沙湘南有犀角象牙,皆物之珍也。
」山海經雲:「兕出湘水之南,蒼黑色。
」老子楚人,故以兕為喻。
「無所投其角」,敦、遂本「投」作「駐」。
顧本成疏:「諸本言駐,駐,立也。
」是成所見本作「駐」。
淮南诠言訓引「虎無所措其爪,兕無所措其角」二句均作「措」。
蔣錫昌曰:「駐」,蓋與「注」通。
莊子達生「以瓦注者巧」,釋文引李注:「注,擊也。
」「駐」「注」均為「投」之假。
說文:「投,擿也。
」「兕無所投其角」,言善攝生者,既不為兕所遇,故兕亦無所擿其角也。
謙之案:蔣說是也。
鹽鐵論世務篇引作「兕無用其角」,用亦注也。
老子「百姓皆注其耳目」,注:「用也。
」 ○無所揩其爪,兵無所容其刃。
嚴可均曰:「揩其爪」,禦注、河上、王弼作「措」,釋文作「錯」。
武内義雄曰:敦、遂二本「措」作「錯」,釋文本同。
謙之案:羅卷「爪」作「○」,誤。
碑本「措」作「揩」,亦誤。
「揩」乃「措」之誤字。
韓非解老、釋文、遂州本、範本均作「錯」,景福、磻溪、室町、柰卷、傅奕均作「措」,「措」「錯」古通。
「措」,安也,無所措其抓,即無所安其抓也。
「爪」,羅卷作「○」,乃「抓」之形似。
夏竦古文四聲韻卷四有「抓」字,引古老子作○。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劉師培曰:案韓非子解老篇雲:「體天地之道,故曰:『無死地焉。
』」則此文「也」字系「地」字之訛。
王以「何地之有」相釋,則王本亦作「地」。
今河上本作「地」,王本作「也」,蓋傳寫之訛也。
謙之案:諸王本皆作「地」,不作「也」,劉所據為誤本。
諸王本惟浙局據華亭張氏原本作「死也」,「死也」無義。
諸石本、諸寫本均同此石,惟遂州本「何」作「其」。
範本「故」作「哉」。
傅本、柰卷「故」下有「也」字,嚴本、室町本有「哉」字。
韓非解老與王羲之本、傅本「地」下有「焉」字,此則以意增字,助長語勢,無關宏旨。
高延第曰:此章為處亂世者指示兕虎、兵刃皆兇暴不祥,喻世路之崎岖,人情之險詐。
讀莊子養生主、人間世二篇足盡此章之旨,非真謂饑虎可尾也。
葛洪之徒不達此義,創為符咒厭勝,雲可入山伏怪,謬妄甚矣。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無韻。
陳柱:三「三」字韻。
謙之案:三,古音讀若森。
詩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諧今韻。
又厚、角為韻。
方以智通雅曰:「角,古音祿,詩以協屋,東方朔以協足,仲長統以協俗。
」今案「祿」與「厚」「足」「屋」,王念孫譜均入侯部,是角與厚同部為韻。
右景龍碑本七十九字,敦煌本同,河上公世德堂本同(宋刊本七十七字,有誤脫)。
王本八十字,傅本八十七字,範本八十三字。
河上本題「貴生第五十」,王本題「五十章」,範本題「出生入死章第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