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善錄卷下

關燈
午朝詞 六管陽生,揆國經於治象;九關晝接,祈邦本於時康,蓋有民為兩極之心,而立命者一人之責,多儀克享,明照不違,四海永清,誕保金瓯之固,三時不害,益綿玉燭之和。

     晚朝詞 天付有家,修身為本,日嚴隻敬,遵道而行,存夜氣以敷言,緻夕儀而對越,非後何戴,惟帝念茲,宮壺一和、式永綏於内治,宗枝百順,尚丕顯於前猷。

     正醮詞 小心圖治,協和之效如斯,一德感神,望秩之忱敢後。

    屬真境告成於禦宇,以祠官柢薦於多儀。

    乾文之昭示者,欲得其平,地利之或乖者,盍求其故。

    何以納黎元於熙洽,何以臻中外之ㄨ安。

    為國有經,涉淵思濟,每見幾於終日,惟助順之在天,麟趾應時,自省玉成之道,鴻禧流慶,永依鈞轉之仁,一氣還元,太平有象。

     丁卯春建保安醮詞 福地措躬,每懷遠慮,雲天垂蔭,允賴真靈,敢忘燕安防患之時,況值蜻集建齋之日。

    葵傾請命,藻薦祈恩,願憫至情,介水官而永鎮;相安無事,戴淵造以難磨。

     天師退潮預建醮詞 省府憂潮,緻驿書而有命,臣門如水,率祖教以将行。

    心惟道之是遵,事非天而曷濟。

    預陳清醮,仰冀洪恩,威命煥頒,祈早清於海怪,教風誕播,還舊障之沙堤,益固民情,永甯邦本。

     戊辰年天師建黃鎳宿啟詞 黃壇特啟,按參天兩地之規,丹府具陳,酬三世一家之願,思過不幾於寡信,踐言兼首於前非,明察有容,顯幽是賴。

    伏願道常善應,斡化機於儀象之問,聖不可知,交神氣於天人之表,诂朝而見,先事以聞。

     一日早朝祝君 忠實答天,奉齋科之重典,清明在旦,謹禮節於初朝,假靈不敢以及私,贊化先期於報上。

    伏願曉開阊闱,日暖旌旗,乾符坤珍,洽睹垂衣之治,天心民命,歡吟洗甲之詩。

     午朝臣僚 上答天心,孫謀子職,俯綏國本,世治臣賢,朝真敷晝接之誠,宣化極時需之望。

    伏願慶霄扶日,寒谷噓春,玉燭順時,不出燮調之外,金湯固本,鹹歸陶冶之中。

     晚朝天下 齋忱夕奏,潔己而言,教典夙遵,裕民為急。

    敢曰遽形於私請,幸期先及於生靈。

    伏願昧谷陽生,景星光現,帝憐赤子,春回草木之寒,天轉洪鈞,日借桑榆之暖。

     二日早朝孤爽 昧爽朝元,曦輸雨旦,大明燭下,淵鑒兼融,念誰憐遊魄之無歸,欲自拔迷津而莫可,惟玄科之有道,此上帝之至仁。

    伏願慧日乘晨,靈風造曉,坎納戊,離納己,乃火降以水升;乾資始,坤資生,又天涵而地育。

     午朝正薦 日瑞再中,何造朝之喋喋,天臨在上,敢徽福於冥冥,重惟一門謝世之親,誕啟十回度人之道,玉文有證,金簡無私。

    伏願煉質離明,超神旅進,祖其裕後,仰承玄省之宗,女亦有仙,尚隸易遷之籍。

     晚朝附薦 臣蔔其夜,仙貴度以垂文,人有常言,仁者存乎博愛。

    眷道俗戚疏之既往,想精神魂魄以何之,一指虛無,同歸清靜。

    伏願慧光如月,覺性俱天,幻身非身,了取靈明之本,無質生質,超然夜旦之常。

     三日早朝教門 日射金門,三觐紅雲之曉,露陳玉座,一幹玄造之春,護焉司教之在躬,惕若随時之為義,閏楊相戒,戰栗以言。

    伏願遵晦而明,依光不昧,真源承緒,箕裘之學無遺,新渥如綸,冠褐之宗益大。

     午朝師門兼宮門 千年祖教,嗣福地以奉祠,大易人文,列家人之正位,相關幽戚,均乞平安。

    朝接晝以雲三,聽回春而采錄。

    伏願天光日麗,雲覆雷同,綿綿香火之隆,恩覃自上,秩秩本支之茂,福在其中。

     晚朝祈嗣 久矣呼天,冀玄宗之有托,凜焉終日,何素志之未孚。

    想因先世之所招,或者微躬之自召,将非冢訟,其有詛盟。

    适當朝谒之終,辄敢敷陳之告。

    伏願列真肆赦,洗萬罪以消屯,九氣妙凝,接一陽而來複。

     昊天正詞 天籍屢書,有上世久盟之黃線,露忱密奏,兼微臣自許之丹衷,答贶愆期,陳情俟命。

    伏念某少而失估,惕若投艱,半生素志之未孚,一脈後憂之甚大。

    親莫留而願在,躬自省以心知,事會因循,默推源之有故,神明森列,豈責報之所關,苟為又食斯言,其将奚辭于罰,千愆并謝,三款一酬。

    伏願曲宥無遺,俯從允賴,帝當博愛,溥成物以資生,臣不敢言,竊容心而抱送,知恩有日,積善酬天。

     三天詞 急乃籲天,可食言而棄信,吉焉蔔日,庸報贶以修齋,惠普及於顯幽,鑒潛孚於微隐,曲成有在,善應無違,思以緻祥,誓廣行於陰德,賜之如願,敢自泯於良心。

     東極詞 明科肇啟,兼酬宿昔之言,逝爽同升,一拜維新之命,聖功不宰,人道重開。

    瑞光之假借非私,生意之貫通無迹。

    同胞同與,各随分以短長,自色自形,初何心於造化。

     後土南極北極九幽 帝留齋法,救長夜之冥行,臣撫愚衷,答先時之宿款,道存萬範,恩到九泉,惟濟死以及生,乃度幽而為福。

    伏願善無不溥,鹹升朱府之高,願有必從,少待洪鈞之轉。

     萃善錄卷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