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虛皇之聖,五靈引導之童。

    願賜慈悲,特垂救度。

    竊以欲海深而易溺,當究濫觞;道岸高而難登,孰為援手。

    由性情之迷悟,緻霄壤之升淪。

    嗟彼衆生,處於濁世,愛流成海,虐浪滔天,貪嗔騰洶洶之波,結習自涓涓之滴,逐物而就,死者滿目,皆是反身。

    而達岸者,舉世實希,豈無汲引之門,救此漂淪之苦。

    惟太上憫衆生之俱溺,設妙法以為橋,命十極天尊作聖涯之砥音紙柱,诏五靈童子為道海之津梁,拔出迷途,達于彼岸,濟弱水三千萬裡,傳音團剛風五百億重,不踰倪仰之間,即至逍遙之境,端在心源,自反法力,愈加一舉足而不失正因,九頓首而上朝元始,更惟衆聖密賜護持,庶令苦海之魂,俱遂法橋之上。

     次和。

     法橋大度天尊 引亡人上法橋。

     次舉。

     下橋偈 津梁苦海法為橋,太上慈悲願力饒。

    虐浪中流逢砥柱,愛河斷岸得仙 □音雕。

    公子靈旛祛壅滞,天尊援手互招邀。

    接武下橋趨玉陛,大方無礙信逍遙。

     為亡者皈依三寶忏罪 亡過某等,已承告召,得屆道場,将傳金口之戒言,祇佩丹文之簡箓,然未祛於宿障,恐莫悟於至言,敬依三寶之威光,為忏六根之罪累。

    蓋罪從心起,滅心則萬咎冰消;志以道甯,見道則一靈朝徹。

    宜在洗清情識,蠲潔性靈,速舍妄以歸真,庶聞經而契道。

    夫作善建齋,傳符受戒者,先當皈命無上至真十方三寶,仰仗三寶聖力,為亡者忏悔三業罪愆。

    故經雲:若不皈依三寶,是故善法無所依憑。

    合道場人,同誠皈命。

     皈命十方道寶,頂禮元始天尊,能為所薦亡魂,解除身業罪。

     忏悔亡者身業無邊罪,種種益難量。

    舉止去來間,滞染諸塵垢。

    華飾貪逸樂,傲誕世間人。

    今對大慈尊,一心陳忏悔。

    願此身業罪,消除永不生。

    清靜契神仙,永離三邊界。

     皈命上清經寶,頂禮太上道君,能為過去亡魂,解除心業罪。

     忏悔亡者心業無邊罪,種種益難量。

    嗔喜并愛僧,妄想從心起。

    嗜欲兼虛妄,嫉妬世間人。

    今對大慈尊,一心陳忏悔。

    願此心業罪,消除永不生。

    智識迥開明,洞達希夷理。

     皈命太清師寶,頂禮太上老君,能為過去亡魂,解除口業罪。

     忏悔亡者口業無邊罪,種種益難量。

    兩舌及浮言,毀謗諸經教。

    啖食有情物,窘辱世間人。

    今對大慈尊,一心陳忏悔。

    願此口業罪,消除永不生。

    絕彼是非言,常演真經教。

     向來皈依三寶,忏悔勝因。

    惟願亡人,往生天界。

    花台寶蓋,雲際來迎。

    绛節青幢,空中接引。

    骞林樹下,常聽仙經。

    寶月池邊,惟聞雅梵。

    生 前萬罪,從此消除。

    殁後三塗,因今解釋。

    乘龍駕鶴,逍逍十極之天;悟道登真,自在三清之境。

    福流見在,再果常來,此世他生,長親至道。

    洪惟上聖,允鑒精誠,撈灑群生,俱登道岸。

    和不可思議功德 又一首 稽首歸依道,大羅元始尊。

    杳冥開祖劫,混沌立元根,願垂清靜教,救度此亡魂。

    衆和,往生神仙界,下同。

     稽首歸依經,真文煥八方。

    煉金成鳳篆,揉玉寫龍章。

    願開金口演,救度此亡魂。

     稽首歸依師,三乘衆中尊。

    先天垂愍濟,曆劫度迷昏。

    願垂無量法,救度此亡魂。

     忏悔亡者眼耳鼻舌身意罪,六根六欲六情愆。

    管弦嘹喨少真音,耳紫綠輝華非正色。

    眼蘭麝競裝馨香處,鼻車馬争骛馳騁時。

    身甘辛不節自傷神,口喜怒無常惟奪算。

    意系六根之罪六根每引輪回路,或以六根為三途,誤也。

    三寶常開拯拔門。

    以今發露首前愆,總願罪根盡消滅。

     次忏怪貪瞋怒愚癡罪,邪淫偷盜殺生愆。

    謗經毀教不皈依,怨道咎師違誓約。

    身心妄想無休息,眼耳生貪不住時。

    未來過去及今生,三世罪根難可測。

    此日發心陳忏悔,從前障惱願消除。

    言詞既向道前陳,衆聖定於空裹鑒。

    不可思議功德,衆等各各彈指,為亡者忏罪。

    願亡者身業消滅,心業消滅,口業消滅,六根消滅,冤債消滅,業障消滅,萬罪消滅。

     願亡者衆罪如霜露,惠日普消融。

    今世與來生,受性常清靜。

    亡魂出長夜,滞爽達仙源。

    北都除愆過之文,南府注長生之字。

    詠贊仙歌空洞響,不聞地獄苦魂聲。

    衆等各發至誠心,亡者生天受快樂。

    已上兩篇,并出九幽儀,系廣成先生修定。

     忏罪授戒訖,引亡人歸位,次安慰雲: 亡者某等,已對三清,親傳九戒,即肅恭而谛受,宜寅畏以欽承。

    仍備肆筵,各惟就序,享芬芳之嘉薦,俟周滿之洪因。

    齋主望靈,虔誠設拜。

    或咒食,即於此為之。

    或未咒食,於此回向,出九幽儀。

     送亡人法事出回橋儀 今則齋事周圓,法筵斯罷。

    宜承善利,共沐殊勳。

    逐慧光而睹天尊,捧符命而登仙界。

    亡過某等,既已聞經聽法,必能見性知天,仰侍丹輿,便升雲路,上升仙橋,於此際登,朱陵府向。

    今時既得超生,各流恩福,齋主虔誠,謹當奉送。

     偈 法筵勝會功圓滿,遠逝新亡盡往生。

    齊向升仙橋上過,各赍功德禮三清。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三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