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靈寶道士受三洞經誡法箓擇日曆
關燈
小
中
大
申、甲寅,此為三元最吉,出《洞神經》十四卷。
洞玄靈寶自然券中盟經真文二箓、靈策神杖等 右春用甲寅、乙卯,夏用丁巳、丙午,四季用戊辰、戊戌、己未、己醜,秋用庚申、辛酉,冬用癸亥、壬子。
建王之日,登壇也。
五法 右受六甲符,當以甲子日,夜於庭壇,風雨入室。
禁山雲:以夜半設祭,不言其日,五嶽用月上,建夜半。
三皇雲:夜半於庭壇敷席,不言日。
五符雲:吉日清冷夜半時,於庭壇敷席,出《陶公傳儀》。
今以六甲附老經禁山三皇,同洞神法。
五嶽五符,依靈寶法也。
河圖寶錄 右以元正之夜,行之最吉。
諸月三日、二十七日,此是尊皇降見之日。
及甲子、甲午、庚申、本命、太歲、八節日,皆大吉,出九皇醮儀、上清七券經目,及經三箓諸法、太素玄都紫絞交帶等。
正月九日、十日,二月八日、九日,三月七日、八日,四月六日、七日,五月五日、六日,六月四日、五日,七月三日、四日,八月二日、三日,九月一日、二日,十月十日、十一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日,十二月十二日、十三日。
已上謂之天關九開之日,亦曰朝太素日。
陶雲:今歲某子直辰,天關九開,每月止一日。
臧宗道雲:傳三洞經法,用天關九開日,出《上清經》及《真诰》中。
凡厥受道,皆有三盟,初中微心以誠信。
又須六證,監視威儀,正其虧阙,既人有利鈍,緻法有尊卑,而漸頓宜殊,勤怠須隔,自微至着,以近涉深。
聖人垂旨,接引如流。
即初請法,各有階差,依其次第,不可乖越。
但以世中道士,衣食累身,且救目前,未思死後,少能向道已。
是勇猛難勝,若不攜提,便恐歸依路絕。
所以一壇之内,數法不同,三盟之中,參受各異。
若人人别受,法法殊壇,非唯師與弟子弊其形勞,抑亦仙官煩於召請,欲使古今取則。
凡聖合宜,事以道通,法因人制,庶上則諧於聖旨,下則得於凡心,即天尊善權,至道含育,其為博也。
如抱愚不變,執滞匪移,實恐拯接路迷,信向情斷。
其有假道賣法,求利取人,罔冒賢良,欺謾愚呆,而高張聲譽,遠俟招呼,妄設執模,空為法則者,置之言外,吾所不論也。
竊見男女同壇,或師弟不相對齋,或師弟各自遊行,或結齋之後、始來告赴,或不投辭誓,或抱素盡空,或師借經法、及假人經法,或師為出法信,或數師同壇,或不書表刺、不分契券,或法次交互、不期良日,或虛注保證、及廣書名德,如此之流,情所不忍。
複有無經法,恃其豪富勢力、及名望高遠,恥人不歸,強相招引,為他傳授。
亦有曾受一法、兩法,或道德十戒,乃唱言自雲:凡諸道法,我并師受。
或薄解符章禁祝小技,出入天庭。
或富貴人驅使,或百姓信向,豐衣足食,少有僮仆,使人傳唱,招緻弟子,為傳經法。
或恃以年高德重,俄然戴冠,為人師範。
此之流例,舉目皆是,豈思冥咎罪殃,及乎己身。
分甘冥苦,其奈七祖、九玄、所生父母,何世有殺父弒君、反天違地、自取夷滅者,亦同怪乎哉。
既一壇之内,參受不同,宜就尊法,告齋立限,取其良日,其中小法,齋内傳授。
昔嘗遊江淮吳蜀,而師資付度,甚自輕率,至於齋靜,殊不盡心,唯專醮祭,夜中施設。
近來此風少行京洛,良由供奉道士,多此中人,持茲鄙俗,施於帝裡。
又雲:靖,忌道父母,忌不入靖燒香。
愚人景慕,用為奇訣。
其道父母,靖忌上禁祭酒、奏章設醮,元不及三洞上法,至如戊辰、己巳、戊戌、己亥,随日流行。
而十齋八節、五通太素朝第山等,天之定日,求仙要領。
若與之會,得不朝真者乎。
此蓋濟世小道,非修身上法,汝之弟子,宜識之焉。
其或十齋八節,既是衆聖按行,條記功過,亦曰良辰。
雖經不指言例之,為善傳道,所用必諧聖旨。
複有上帝殺伐日雲:不可舉百事,此祇合藥營建,諸所禁防。
至於受道,固應無礙,而始學初門,幸能避之佳也。
三洞上法久悟,法人自不拘也。
按金明道科,但法具周辦,即登齋告盟,未使擇日,賢者詳之。
洞玄靈寶道士受三洞經誡法箓譯日曆竟
洞玄靈寶自然券中盟經真文二箓、靈策神杖等 右春用甲寅、乙卯,夏用丁巳、丙午,四季用戊辰、戊戌、己未、己醜,秋用庚申、辛酉,冬用癸亥、壬子。
建王之日,登壇也。
五法 右受六甲符,當以甲子日,夜於庭壇,風雨入室。
禁山雲:以夜半設祭,不言其日,五嶽用月上,建夜半。
三皇雲:夜半於庭壇敷席,不言日。
五符雲:吉日清冷夜半時,於庭壇敷席,出《陶公傳儀》。
今以六甲附老經禁山三皇,同洞神法。
五嶽五符,依靈寶法也。
河圖寶錄 右以元正之夜,行之最吉。
諸月三日、二十七日,此是尊皇降見之日。
及甲子、甲午、庚申、本命、太歲、八節日,皆大吉,出九皇醮儀、上清七券經目,及經三箓諸法、太素玄都紫絞交帶等。
正月九日、十日,二月八日、九日,三月七日、八日,四月六日、七日,五月五日、六日,六月四日、五日,七月三日、四日,八月二日、三日,九月一日、二日,十月十日、十一日,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日,十二月十二日、十三日。
已上謂之天關九開之日,亦曰朝太素日。
陶雲:今歲某子直辰,天關九開,每月止一日。
臧宗道雲:傳三洞經法,用天關九開日,出《上清經》及《真诰》中。
凡厥受道,皆有三盟,初中微心以誠信。
又須六證,監視威儀,正其虧阙,既人有利鈍,緻法有尊卑,而漸頓宜殊,勤怠須隔,自微至着,以近涉深。
聖人垂旨,接引如流。
即初請法,各有階差,依其次第,不可乖越。
但以世中道士,衣食累身,且救目前,未思死後,少能向道已。
是勇猛難勝,若不攜提,便恐歸依路絕。
所以一壇之内,數法不同,三盟之中,參受各異。
若人人别受,法法殊壇,非唯師與弟子弊其形勞,抑亦仙官煩於召請,欲使古今取則。
凡聖合宜,事以道通,法因人制,庶上則諧於聖旨,下則得於凡心,即天尊善權,至道含育,其為博也。
如抱愚不變,執滞匪移,實恐拯接路迷,信向情斷。
其有假道賣法,求利取人,罔冒賢良,欺謾愚呆,而高張聲譽,遠俟招呼,妄設執模,空為法則者,置之言外,吾所不論也。
竊見男女同壇,或師弟不相對齋,或師弟各自遊行,或結齋之後、始來告赴,或不投辭誓,或抱素盡空,或師借經法、及假人經法,或師為出法信,或數師同壇,或不書表刺、不分契券,或法次交互、不期良日,或虛注保證、及廣書名德,如此之流,情所不忍。
複有無經法,恃其豪富勢力、及名望高遠,恥人不歸,強相招引,為他傳授。
亦有曾受一法、兩法,或道德十戒,乃唱言自雲:凡諸道法,我并師受。
或薄解符章禁祝小技,出入天庭。
或富貴人驅使,或百姓信向,豐衣足食,少有僮仆,使人傳唱,招緻弟子,為傳經法。
或恃以年高德重,俄然戴冠,為人師範。
此之流例,舉目皆是,豈思冥咎罪殃,及乎己身。
分甘冥苦,其奈七祖、九玄、所生父母,何世有殺父弒君、反天違地、自取夷滅者,亦同怪乎哉。
既一壇之内,參受不同,宜就尊法,告齋立限,取其良日,其中小法,齋内傳授。
昔嘗遊江淮吳蜀,而師資付度,甚自輕率,至於齋靜,殊不盡心,唯專醮祭,夜中施設。
近來此風少行京洛,良由供奉道士,多此中人,持茲鄙俗,施於帝裡。
又雲:靖,忌道父母,忌不入靖燒香。
愚人景慕,用為奇訣。
其道父母,靖忌上禁祭酒、奏章設醮,元不及三洞上法,至如戊辰、己巳、戊戌、己亥,随日流行。
而十齋八節、五通太素朝第山等,天之定日,求仙要領。
若與之會,得不朝真者乎。
此蓋濟世小道,非修身上法,汝之弟子,宜識之焉。
其或十齋八節,既是衆聖按行,條記功過,亦曰良辰。
雖經不指言例之,為善傳道,所用必諧聖旨。
複有上帝殺伐日雲:不可舉百事,此祇合藥營建,諸所禁防。
至於受道,固應無礙,而始學初門,幸能避之佳也。
三洞上法久悟,法人自不拘也。
按金明道科,但法具周辦,即登齋告盟,未使擇日,賢者詳之。
洞玄靈寶道士受三洞經誡法箓譯日曆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