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六氣相勝病治
關燈
小
中
大
(《素問·至真要大論》)
帝曰:六氣相勝奈何?相勝者,(六氣互有強弱,而乘虛相勝也。
)岐伯曰:厥陰之勝,耳鳴頭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大風數舉,蟲不滋,脅氣并,化而為熱,小便黃赤,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腸鳴飧洩,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則嘔吐,膈咽不通。
(厥陰之勝,風邪盛也。
耳鳴頭眩,肝脈會于頂巅而風主動也。
愦愦欲吐,胃膈如寒,以木邪傷胃,胃虛生于寒也。
蟲不滋,土氣衰也。
脅氣并,肝邪聚也。
化熱而小便黃赤,邪侵小腸也。
其在上則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為嘔吐,為膈咽不通,在下則飧洩少腹痛,注下赤白,皆肝經脈氣所及,而木邪乘于腸胃也。
愦音貴,心亂也。
音區。
)少陰之勝,心下熱善饑,齊下反痛,氣遊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嘔逆躁煩,腹滿痛溏洩,傳為赤沃。
(少陰之勝,君火盛也。
少陰之脈起心中,出屬心系,故心下熱而善饑。
少陰之脈絡小腸,而熱乘之,故齊下反痛。
心火盛則熱及心包絡,包絡之脈曆絡三焦,故氣遊三焦。
其在天則炎暑至,在物則木乃津,草乃萎。
火在上焦則嘔逆躁煩,在中焦則腹滿痛,在下焦則溏洩傳為赤沃。
赤沃者,利血尿赤也。
齊,臍同。
)太陰之勝,火氣内郁,瘡瘍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脅,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痹項強,獨勝則濕氣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頂,互引眉間,胃滿,雨數至,燥(當作濕。
)化乃見,少腹滿,腰重強,内不便,善注洩,足下溫,頭重足胫腫,飲發于中。
腫于上。
(太陰之勝,濕邪盛也。
寒濕外盛,則心火内郁,故瘡瘍先發于中,而後流散于外。
心脈起心中,出腋下,故病在脅,甚則心痛。
熱格于上,則為頭痛喉痹項強。
若無熱而濕獨勝,則濕氣内郁,寒迫下焦,故痛留巅頂,互引眉間。
胃屬土,不能制濕則為脹滿。
其在天則雨數至,在物則濕化見。
濕下流則少腹滿,腰重強。
内濕不便則清濁不分。
故善注洩。
濕郁于下則熱生,故足溫。
濕滞于上,故頭重。
脾胃不能勝濕,則足胫腫,故飲發于中,浮腫于上也。
)少陽之勝,熱客于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饑,耳痛溺赤,善驚谵妄,暴熱消爍,草萎水涸,介蟲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少陽之勝,相火盛也。
熱客于胃而上行,則為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饑耳痛等病,下行則為溺赤。
火盛則傷陰,故善驚谵妄,暴熱消爍。
熱極則害物,故草萎水涸。
介蟲屬金,故遇火而屈。
熱陷下焦,故少腹為痛。
下沃赤白者,熱在血分則赤,氣分則白,大便曰利,小便曰濁也。
)
)岐伯曰:厥陰之勝,耳鳴頭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大風數舉,蟲不滋,脅氣并,化而為熱,小便黃赤,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腸鳴飧洩,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則嘔吐,膈咽不通。
(厥陰之勝,風邪盛也。
耳鳴頭眩,肝脈會于頂巅而風主動也。
愦愦欲吐,胃膈如寒,以木邪傷胃,胃虛生于寒也。
蟲不滋,土氣衰也。
脅氣并,肝邪聚也。
化熱而小便黃赤,邪侵小腸也。
其在上則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為嘔吐,為膈咽不通,在下則飧洩少腹痛,注下赤白,皆肝經脈氣所及,而木邪乘于腸胃也。
愦音貴,心亂也。
音區。
)少陰之勝,心下熱善饑,齊下反痛,氣遊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嘔逆躁煩,腹滿痛溏洩,傳為赤沃。
(少陰之勝,君火盛也。
少陰之脈起心中,出屬心系,故心下熱而善饑。
少陰之脈絡小腸,而熱乘之,故齊下反痛。
心火盛則熱及心包絡,包絡之脈曆絡三焦,故氣遊三焦。
其在天則炎暑至,在物則木乃津,草乃萎。
火在上焦則嘔逆躁煩,在中焦則腹滿痛,在下焦則溏洩傳為赤沃。
赤沃者,利血尿赤也。
齊,臍同。
)太陰之勝,火氣内郁,瘡瘍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脅,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痹項強,獨勝則濕氣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頂,互引眉間,胃滿,雨數至,燥(當作濕。
)化乃見,少腹滿,腰重強,内不便,善注洩,足下溫,頭重足胫腫,飲發于中。
腫于上。
(太陰之勝,濕邪盛也。
寒濕外盛,則心火内郁,故瘡瘍先發于中,而後流散于外。
心脈起心中,出腋下,故病在脅,甚則心痛。
熱格于上,則為頭痛喉痹項強。
若無熱而濕獨勝,則濕氣内郁,寒迫下焦,故痛留巅頂,互引眉間。
胃屬土,不能制濕則為脹滿。
其在天則雨數至,在物則濕化見。
濕下流則少腹滿,腰重強。
内濕不便則清濁不分。
故善注洩。
濕郁于下則熱生,故足溫。
濕滞于上,故頭重。
脾胃不能勝濕,則足胫腫,故飲發于中,浮腫于上也。
)少陽之勝,熱客于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饑,耳痛溺赤,善驚谵妄,暴熱消爍,草萎水涸,介蟲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少陽之勝,相火盛也。
熱客于胃而上行,則為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饑耳痛等病,下行則為溺赤。
火盛則傷陰,故善驚谵妄,暴熱消爍。
熱極則害物,故草萎水涸。
介蟲屬金,故遇火而屈。
熱陷下焦,故少腹為痛。
下沃赤白者,熱在血分則赤,氣分則白,大便曰利,小便曰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