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刺害

關燈
(《素問·刺禁論》全) 黃帝問曰:願聞禁數。

    岐伯對曰:髒有要害,不可不察,(要害,言各有所要,亦各有所害,當詳察也。

    )
肝生于左,(肝木王于東方而主發生,故其氣生于左。

    )
肺藏于右,(肺金王于西方而主收斂,故其氣藏于右。

    )
心部于表,(心火主陽在上,故其氣部于表。

    )
腎治于裡,(腎水主陰在下,故其氣治于裡。

    )
脾為之使,(脾土王于四季,主營運水谷以溉五髒,故為之使。

    )
胃為之市,(胃納水谷,無物不容,故為之市。

    )
膈肓之上,中有父母,(膈,膈膜也。

    肓,心之下,膈之上也。

    膈肓之上,心肺所居。

    心為陽中之陽,肺為陽中之陰,心主血,肺主氣,營衛于身,故稱父母。

    )
七節之旁,中有小心,(人之脊骨共二十一節,自上而下當十四節之間,自下而上是為第七節。

    其兩旁者,乃腎俞穴。

    其中,則命門外俞也。

    人生以陽氣為本,陽在上者謂之君火,君火在心,陽在下者謂之相火,相火在命門,皆真陽之所在也,故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

    )
從之有福,逆之有咎。

    (從謂順其氣,逆謂喪其真也。

    上文八者,皆人生神氣之所在,順之則福延,逆之則咎至,乃所謂髒之要害也。

    )
刺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

    (此下言刺害也。

    心為五髒六腑之主,故中之者不出一日,其死最速。

    動,變動也。

    心在氣為噫,噫見則心氣絕矣。

    噫音伊芳。

    )
刺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

    (語,謂無故妄言也。

    肝在氣為語,語見則肝絕矣。

    )
刺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

    (《診要經終論》曰:中腎七日死。

    《四時刺逆從論》曰:其動為嚏為欠。

    見則腎氣絕矣。

    )
刺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

    (肺在氣為咳,咳見則肺氣絕矣。

    《診要經終論》曰:中肺者五日死。

    )
刺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

    (脾在氣為吞,吞見則脾絕矣。

    《診要經終論》曰:中脾者五日死。

    愚按:上文刺傷五髒,死期各有遠近者,以陰陽要害之有緩急也。

    蓋死生之道,惟陽為主,故傷于陽者為急,傷于陰者稍遲。

    心肺居于膈上,二陽髒也,心為陽中之陽,肺為陽中之陰,故心為最急而一日,肺次之而三日。

    肝脾腎居于膈下,三陰髒也,肝為陰中之陽,腎為陰中之陰,脾為陰中之至陰,故肝稍急而五日,腎次之而六日,脾又次之而十日。

    此緩急之義也。

    按:《診要經終論》王氏以五行之數為注,脾言生數,肺言生數之餘,腎言成數之餘,心則不及言數,此其說若乎近理;然或此或彼,或言或不言,難以盡合,恐不能無勉強耳。

    《四時刺逆從論》之文,與本篇同,見前十九。

    )
刺中膽,一日半死,其動為嘔。

    (膽屬少陽,乃生氣所在,為六腑之一,然藏而不瀉,又類乎髒,凡十一髒者,皆取決于膽,是謂中正之官,奇恒之腑,傷之者其危極速,故本篇不及六腑,獨言膽也。

    嘔出于胃,而膽證忌之,木邪犯土,見則死矣。

    )
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

    (跗上,足面也。

    大脈,足陽明沖陽穴,胃經之原也。

    胃為五髒六腑水谷氣血之海,若刺之過傷,以緻血出不止,則海竭氣亡,必緻死也。

    )
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

    (溜,流也。

    凡血脈之通于目者,皆為溜脈。

    按《大惑論》曰: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

    《論疾診尺篇》曰: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内者,少陽病。

    此皆溜脈之義。

    刺面者不知溜脈而誤中之,傷其精氣,故令人盲。

    )
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

    (腦戶,督脈穴,在枕骨上,通于腦中。

    腦為髓海,乃元陽精氣之所聚,針入腦則真氣洩,故立死。

    )
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

    (舌下脈者,任脈之廉泉穴,足少陰之标也。

    中脈太過,血出不止則傷腎,腎虛則無氣,故令人喑。

    按《憂恚無言篇》曰:足之少陰,上系于舌,終于橫骨,終于會厭。

    《脈解篇》曰:内奪而厥,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