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飛散傳信錄
關燈
小
中
大
經名:靈飛散傳信錄。
唐齊誰編撰。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衆衍類。
靈飛散傳信錄 餘與憲台察史博陵晦叔,有遺世保形。
超蹈山海之契。
嘗共語:求學之士,探拟賒謬,恥營近實。
虛務遐闊,未易凡鄙,便冀飛升,謂金丹坐延,而仙籍立緻。
夫處心不真於道,煉形未異於常,齒發不駐,顔色随謝。
是氣血内耗而容狀外變,病疾未脫,嗜欲交煎,天生速死,不及常理,區區貪昏,多此類也。
今所為異,必求良方。
先驗容齒,與俗流自别,知常限不迫,方可冀久視修仙材。
煉神清虛,求餌芝玉約索精要,近拯形骸,有新聞閱,互相曉導。
晦叔異日謂餘日:有客話裴都尉者,鶴發早垂,童顔近複,訪其所餌,曰靈飛散之功。
共知此方,在《千金》第二十八卷。
晦叔又日:聞勳曹員外即範陽君彜,嘗與修氣道客昊含人丹,講求此方丹曰:《千金》近略,多不真定。
此方本出《太清仙經》,可求正文,如法合餌。
君彜私志,亦未蔔所獲。
時寓累于故李中書泌之宅,暇日偶入一小室,有書籍盈幾,皆斷爛罕全,雜委元次。
軸閱将半,忽遇一軸,标首完整,文墨甚華,題曰《太清真經》,發視乃靈飛散方卷。
君彜執讀,欣契誠求,驟告於丹。
乃焚香頂奉,滌手持捧,謂君彜日:此真官曲遺,靈應特延,紀於仙書,足勸後學。
晦叔以餘與君彜莫逆分至,傳信可憑,約就谘訪,便求傳寫。
餘驅乘詣門,問與聞時,因得抄錄,與晦叔同之。
又方中分味,以雲粉為主。
是歲餘授鐘陵奏辟,而廬阜在封部之内,爐峰跳波,脈注溪壑,居人方士,皆引湍春雲,水汰日曝,流霜瑩雪,丸珠旋螺,宛若天造。
貨於村市,資為衣食,常肆所積,日取元限。
此方難要,唯茲一物,有是行也。
實天借心謀,亦将旁利同志,不然何契會如此,以先約話。
餘私貯靈感,不忘寝興,行商洛數程,息豹藏舍。
郵客有自内鄉來者,曰有鄧緣融,攝宰前邑,年瑜從心之五,而姿鬓不老,目瞳不昏,理劇接賓,與強仕等力。
問其所得,日嘗獲神方。
餘至邑征訪,乃靈飛散所緻。
考其傳授及藥力驗應,雲昔歲見唐主簿,有道流口付,說是靈仙上方,欲窺功用,可立變鬓發。
.融有親容,顔鬓已衰,将試靈驗,因求合分,服三十日,融之親容,顔發頓易前狀。
融半劑之效,亦保數十年不改。
恨其藥力未成,便阙服餌,又遠請窮頓。
資貨多乖,今比凡流,猶有所異。
複說在長安日,傳張裴二驸馬,皆目變效,重符前聞。
則此方神奇,驗實相接,眼饑口問,積為明征。
又孫處士,道問上流。
精窮方要,攘此編錄,固非偶然。
餘與晦叔幸君彜之遇,果求向之約,誓心服食,以邀效證他日之異,續此編書。
元和七年四月五日,高陽齊推書心記實。
《太清經》雲:凡欲緻萬神,求升仙,皆先潔齋清已,香水灌頭,沐浴五體,益善百日之後,乃可緻神明。
欲求仙者,當從北嶽、西嶽、中嶽真人,求靈飛散,得而服之,必得神仙矣。
真人
唐齊誰編撰。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衆衍類。
靈飛散傳信錄 餘與憲台察史博陵晦叔,有遺世保形。
超蹈山海之契。
嘗共語:求學之士,探拟賒謬,恥營近實。
虛務遐闊,未易凡鄙,便冀飛升,謂金丹坐延,而仙籍立緻。
夫處心不真於道,煉形未異於常,齒發不駐,顔色随謝。
是氣血内耗而容狀外變,病疾未脫,嗜欲交煎,天生速死,不及常理,區區貪昏,多此類也。
今所為異,必求良方。
先驗容齒,與俗流自别,知常限不迫,方可冀久視修仙材。
煉神清虛,求餌芝玉約索精要,近拯形骸,有新聞閱,互相曉導。
晦叔異日謂餘日:有客話裴都尉者,鶴發早垂,童顔近複,訪其所餌,曰靈飛散之功。
共知此方,在《千金》第二十八卷。
晦叔又日:聞勳曹員外即範陽君彜,嘗與修氣道客昊含人丹,講求此方丹曰:《千金》近略,多不真定。
此方本出《太清仙經》,可求正文,如法合餌。
君彜私志,亦未蔔所獲。
時寓累于故李中書泌之宅,暇日偶入一小室,有書籍盈幾,皆斷爛罕全,雜委元次。
軸閱将半,忽遇一軸,标首完整,文墨甚華,題曰《太清真經》,發視乃靈飛散方卷。
君彜執讀,欣契誠求,驟告於丹。
乃焚香頂奉,滌手持捧,謂君彜日:此真官曲遺,靈應特延,紀於仙書,足勸後學。
晦叔以餘與君彜莫逆分至,傳信可憑,約就谘訪,便求傳寫。
餘驅乘詣門,問與聞時,因得抄錄,與晦叔同之。
又方中分味,以雲粉為主。
是歲餘授鐘陵奏辟,而廬阜在封部之内,爐峰跳波,脈注溪壑,居人方士,皆引湍春雲,水汰日曝,流霜瑩雪,丸珠旋螺,宛若天造。
貨於村市,資為衣食,常肆所積,日取元限。
此方難要,唯茲一物,有是行也。
實天借心謀,亦将旁利同志,不然何契會如此,以先約話。
餘私貯靈感,不忘寝興,行商洛數程,息豹藏舍。
郵客有自内鄉來者,曰有鄧緣融,攝宰前邑,年瑜從心之五,而姿鬓不老,目瞳不昏,理劇接賓,與強仕等力。
問其所得,日嘗獲神方。
餘至邑征訪,乃靈飛散所緻。
考其傳授及藥力驗應,雲昔歲見唐主簿,有道流口付,說是靈仙上方,欲窺功用,可立變鬓發。
.融有親容,顔鬓已衰,将試靈驗,因求合分,服三十日,融之親容,顔發頓易前狀。
融半劑之效,亦保數十年不改。
恨其藥力未成,便阙服餌,又遠請窮頓。
資貨多乖,今比凡流,猶有所異。
複說在長安日,傳張裴二驸馬,皆目變效,重符前聞。
則此方神奇,驗實相接,眼饑口問,積為明征。
又孫處士,道問上流。
精窮方要,攘此編錄,固非偶然。
餘與晦叔幸君彜之遇,果求向之約,誓心服食,以邀效證他日之異,續此編書。
元和七年四月五日,高陽齊推書心記實。
《太清經》雲:凡欲緻萬神,求升仙,皆先潔齋清已,香水灌頭,沐浴五體,益善百日之後,乃可緻神明。
欲求仙者,當從北嶽、西嶽、中嶽真人,求靈飛散,得而服之,必得神仙矣。
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