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秘術
關燈
小
中
大
之,使如稀錫(原“钖”應為“錫”)。
即盛大銅器中,縛草船於大釜中,重湯煎之,以五茄木為篦攪,勿住手,使熬如膏。
即更於日中曝乾,搗篩為粉。
餘粉皆準此練法。
其粉亦有玉屑,煮和麻飲,服之甘美,生發明目。
令二百歲老婦人有子,三百歲父有子。
服滿十旬,靈不可說。
其粉煉訖,即别盛紙袋中,每袋盛一升。
釀仙醽别有口訣 又取大瓷甕,可受兩碩八升,取藥芽水一碩五升,置盆中,以糯米一碩五升炊飯。
用前粉,水、桃花、杏花幹末,各五大鬥,和蒸炊拌饙,亦用粉水拌。
其釜下所燃(原“然”應為“燃”)柴,亦用金鹽木五茄也,陽實木松木也。
餘者并不堪炊。
飯熟停,寒溫适所,即入大盆中,取花煉乳粉五鬥,炒麥糁(原“緬”應為“糁”)二十斤,搗作末熬黃,停冷相和盆中、熟揉相入。
取蓮子三鬥,茯苓八斤,搗作末入前盆中。
苣蕂二鬥熬香搗作末,和入盆中。
又取生地黃汁二鬥,和拌。
即入甕中,蜜封頭,滿三七日開,看中心有一盞渌醽,半赤如琉璃色,是藥精英。
酌而服之,可以長生。
餘者盡壓取汁,别盛三瓷甕中。
即取金鹽花、玉豉花共兩碩,分入三甕中。
更炊糯米兩碩,分入三甕中,必使寒溫得所。
仍以糁(原“夠”應為“糁”)三鬥搗作末和之,使封閉滿七日即熟,澄漉别盛,甚香美。
服醽神驗 凡服醽法,取雞鳴時於東方,鋪五色彩為太玄老君座,其服藥人着道士衣,執簡在西立,面向東,望太陽出處,想上帝玉女如在目前。
燒香啟請雲:“大道天尊,願垂聖護。
使藥山神王,并甘露海神,持赤瓊花杯,添弟子醽飲,使弟子服之,延壽還童,即大濟蒼生,忠孝君父。
”啟請訖,即取白茅七束,分為七座,座上各敷绛缯七尺,取銀杯子七個,共盛醽九合,分置七座上。
歎雲:“上清妙醽,太玄降精。
我今勤服,令我長生。
”咒訖,即各取杯醽,盛于(原“盛一大五尊中”表述不通,應為“盛于”)一大容器中,分為三服之,令人甚健。
初服十日,令人體多汗。
十日已後,即無汗,使人身漸香滑若琉璃(原“璃”應為“琉璃”)。
滿六十日,瓊骨鮮潤。
七十日,丹田麗明。
九十日,顔如桃李。
一百日,皓發變青。
半年,八十老翁卻如三十壯少,令人力可百夫。
再一年,神會通悟(原“通晤”應為“通悟”)。
二年,可為地仙。
三年,雲升可緻也。
服此藥莫限早晚,須即服之,仍量性多少。
若服至十石,骨髓俱換為仙矣。
此方要妙,萬寶莫傳。
如其輕洩,殃及七祖。
不授下士,惟傳大仙尹喜,頂戴乃往洞府,諸仙受此,鹹盡飛騰。
若欲令萬仙來師,諸靈衛侍,即取白龍骨為粉,并赤金粉和而服之。
百無所忌。
唯須齋潔合之,無食臭味,謹如仙法。
其造藥訣,列之於别卷。
采藥芽訣 正月一日已後,采陽坡百草芽者,是百草藥新芽,兼采百草。
如藥芽微小,即采(原“歃”應為“采”)根代之。
款冬芽五鬥,括樓(原“括簍”應為“括樓”)芽五鬥,巴戟天芽五鬥,無巴戟天芽,以竹芽代之;麥門冬芽五鬥,柴胡芽五鬥,天門冬芽五鬥,紫菊芽五鬥,覆盆子芽五鬥,地榆芽六鬥,旋覆芽六鬥,連錢芽五鬥,無連錢芽,以細辛代之最妙,一名積雪草;防風芽五鬥,無防風芽,以紫蘭芽代之。
若得防風根取汁最上;柴胡(原“此胡”應為“柴胡”)芽五鬥;鼠粘芽五鬥;車前芽五鬥;升麻芽五鬥,無升麻芽,以麻黃代之;忍冬芽五鬥,無忍冬芽,取葉莖蒸壓取其汁。
皆無,隻以水蘇代之;萎蕤芽五鬥;白茅芽一碩;地黃芽一碩;赤箭根芽三鬥;黃芩(原“黃苓”應為“黃芩”)芽五鬥,若無,隻取嫩根一百斤壓取汁。
皆無,則(原“;以白蒿代之,能令黑發”表述不太準确,推測應加“則”字,使邏輯更清晰)以白蒿代之,能令黑發;菝葜芽五鬥;芍藥芽六鬥;白芷芽五鬥;薯蓣芽六鬥,兼别取根作粉,和糁(原“夠”應為“糁”)熬之共釀;麥門冬汁兩碩五鬥;牛膝汁一碩五鬥;地黃汁一碩五鬥。
口訣曰:藥草芽多溫,為春陽氣盛,必須揀擇良者,其陽坡百草芽。
取法且連根斸取,即摘取芽於乾土塊上試之,汁入土不起者是良收之,土分起者不堪用去之。
若先曾服丹乳金石等,即多取前件藥芽,少取百草芽。
通玄秘術卷竟 #1此處原缺一字。
#2又方:此二字原缺,據文義補。
即盛大銅器中,縛草船於大釜中,重湯煎之,以五茄木為篦攪,勿住手,使熬如膏。
即更於日中曝乾,搗篩為粉。
餘粉皆準此練法。
其粉亦有玉屑,煮和麻飲,服之甘美,生發明目。
令二百歲老婦人有子,三百歲父有子。
服滿十旬,靈不可說。
其粉煉訖,即别盛紙袋中,每袋盛一升。
釀仙醽别有口訣 又取大瓷甕,可受兩碩八升,取藥芽水一碩五升,置盆中,以糯米一碩五升炊飯。
用前粉,水、桃花、杏花幹末,各五大鬥,和蒸炊拌饙,亦用粉水拌。
其釜下所燃(原“然”應為“燃”)柴,亦用金鹽木五茄也,陽實木松木也。
餘者并不堪炊。
飯熟停,寒溫适所,即入大盆中,取花煉乳粉五鬥,炒麥糁(原“緬”應為“糁”)二十斤,搗作末熬黃,停冷相和盆中、熟揉相入。
取蓮子三鬥,茯苓八斤,搗作末入前盆中。
苣蕂二鬥熬香搗作末,和入盆中。
又取生地黃汁二鬥,和拌。
即入甕中,蜜封頭,滿三七日開,看中心有一盞渌醽,半赤如琉璃色,是藥精英。
酌而服之,可以長生。
餘者盡壓取汁,别盛三瓷甕中。
即取金鹽花、玉豉花共兩碩,分入三甕中。
更炊糯米兩碩,分入三甕中,必使寒溫得所。
仍以糁(原“夠”應為“糁”)三鬥搗作末和之,使封閉滿七日即熟,澄漉别盛,甚香美。
服醽神驗 凡服醽法,取雞鳴時於東方,鋪五色彩為太玄老君座,其服藥人着道士衣,執簡在西立,面向東,望太陽出處,想上帝玉女如在目前。
燒香啟請雲:“大道天尊,願垂聖護。
使藥山神王,并甘露海神,持赤瓊花杯,添弟子醽飲,使弟子服之,延壽還童,即大濟蒼生,忠孝君父。
”啟請訖,即取白茅七束,分為七座,座上各敷绛缯七尺,取銀杯子七個,共盛醽九合,分置七座上。
歎雲:“上清妙醽,太玄降精。
我今勤服,令我長生。
”咒訖,即各取杯醽,盛于(原“盛一大五尊中”表述不通,應為“盛于”)一大容器中,分為三服之,令人甚健。
初服十日,令人體多汗。
十日已後,即無汗,使人身漸香滑若琉璃(原“璃”應為“琉璃”)。
滿六十日,瓊骨鮮潤。
七十日,丹田麗明。
九十日,顔如桃李。
一百日,皓發變青。
半年,八十老翁卻如三十壯少,令人力可百夫。
再一年,神會通悟(原“通晤”應為“通悟”)。
二年,可為地仙。
三年,雲升可緻也。
服此藥莫限早晚,須即服之,仍量性多少。
若服至十石,骨髓俱換為仙矣。
此方要妙,萬寶莫傳。
如其輕洩,殃及七祖。
不授下士,惟傳大仙尹喜,頂戴乃往洞府,諸仙受此,鹹盡飛騰。
若欲令萬仙來師,諸靈衛侍,即取白龍骨為粉,并赤金粉和而服之。
百無所忌。
唯須齋潔合之,無食臭味,謹如仙法。
其造藥訣,列之於别卷。
采藥芽訣 正月一日已後,采陽坡百草芽者,是百草藥新芽,兼采百草。
如藥芽微小,即采(原“歃”應為“采”)根代之。
款冬芽五鬥,括樓(原“括簍”應為“括樓”)芽五鬥,巴戟天芽五鬥,無巴戟天芽,以竹芽代之;麥門冬芽五鬥,柴胡芽五鬥,天門冬芽五鬥,紫菊芽五鬥,覆盆子芽五鬥,地榆芽六鬥,旋覆芽六鬥,連錢芽五鬥,無連錢芽,以細辛代之最妙,一名積雪草;防風芽五鬥,無防風芽,以紫蘭芽代之。
若得防風根取汁最上;柴胡(原“此胡”應為“柴胡”)芽五鬥;鼠粘芽五鬥;車前芽五鬥;升麻芽五鬥,無升麻芽,以麻黃代之;忍冬芽五鬥,無忍冬芽,取葉莖蒸壓取其汁。
皆無,隻以水蘇代之;萎蕤芽五鬥;白茅芽一碩;地黃芽一碩;赤箭根芽三鬥;黃芩(原“黃苓”應為“黃芩”)芽五鬥,若無,隻取嫩根一百斤壓取汁。
皆無,則(原“;以白蒿代之,能令黑發”表述不太準确,推測應加“則”字,使邏輯更清晰)以白蒿代之,能令黑發;菝葜芽五鬥;芍藥芽六鬥;白芷芽五鬥;薯蓣芽六鬥,兼别取根作粉,和糁(原“夠”應為“糁”)熬之共釀;麥門冬汁兩碩五鬥;牛膝汁一碩五鬥;地黃汁一碩五鬥。
口訣曰:藥草芽多溫,為春陽氣盛,必須揀擇良者,其陽坡百草芽。
取法且連根斸取,即摘取芽於乾土塊上試之,汁入土不起者是良收之,土分起者不堪用去之。
若先曾服丹乳金石等,即多取前件藥芽,少取百草芽。
通玄秘術卷竟 #1此處原缺一字。
#2又方:此二字原缺,據文義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