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靈寶宿命因緣明經

關燈
經名:太上洞玄靈寶宿命因緣明經。

    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或隋唐。

    《靈寶經目》着錄未出。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

     太上洞玄靈寶宿命因緣明經 爾時太上道君宴景太霞之上,喻諸侍真曰:天地之大德曰元道,天地之寶德曰始道,天地之系德曰人道。

    三道合德,寶化隐存,虛無之元,皇化之先。

    女娲蛇軀,伏羲鱗身,陰陽混沌,造化未分。

    三聖相禅,五帝造端,道成德就,吉兇部分。

    光化敷流,漸生因緣,善惡之符,變動已然。

    太古淳樸,風教易因。

    中古漸僞,害賊滔天,表信不行,違道本源。

    禹德治明,監水之勳,為舜所舉,治勞山川,開通四渎,濟度萬民,生受禅遜,殁治鐘山。

    太陰宮主,明監水官,天授寶符,過溺乃全。

    三寶之法,於斯升化,善哉善哉,道乃宣焉。

     道君曰:吾道高妙,幽顯易通,随善而化,降緻寶文。

    後世轉惡,笃無信言,相與流滞,深誤子孫,死遭三徒五苦,痛忍難言。

    每深念之,善惡當分,善德不修,橫罹罪怨。

    子勤修齋,永求得脫,身度諸災,長保歡欣,得順教化,隆泰可言。

     道君曰:吾憂念将來,生死罪福,宿命所纏,積善乃慶,福報自然,有道之精,得之亦仙度也。

     尹生稽首曰:善哉善哉。

    今受戒文,宣流無親。

    堯存有舜禹,何等宿命,何等因緣,生而聖知,享祚永延,治水之勞,功見世間。

    餘有何故,屯否悴然。

    複何苦惱,楚痛不歡。

    複何厚德,乃為天人。

    有何陰德,克定飛仙,不遭八難,保度子孫。

    今以叩頭流涕,請知因緣。

     道君曰:善哉,善哉。

    子之所問甚是。

    來世之戒,子可具說。

    吾戒宿命因緣,生死罪福,灼灼甚明,惟願後世明承教化,天道無親,唯與善人。

    慎之,慎之。

    說如吾言。

     道君曰:三界無上大道,神化一切,勉度群輩,普濟衆生,得度五濁之世,功可言乎。

    今五毒方至,驅除天下逆惡,分别賢善,恐子堕落惡中,後生畜生中,為之哀痛,痛當奈何。

     道君曰:當爾之時,君臣相伐,無善無惡,無大無小,無尊無卑,無師無友,悉受橫禍,身死名滅,萬無一遺。

    生不修德,遭此兇災。

    内懷嫉妬,無有順慈,更相诽謗,相視亂迷,如此之人,堕落地獄餓鬼之中。

    生取一時之榮,不勤修福,防後世生臭惡,為人所困辱,屠剝痛酷,當可言乎。

     尹生問曰:後生有劫數之殃,以何法訓之。

    實念群生,是可哀可憐,皆得善報者,由有大功,得生善緣,死離三塗五苦之中,長升福堂,衣食自然,可謂善哉善哉矣。

     尹生曰:如聖君之言,請問人生有何因緣,得生仙貴,可願可樂。

    複何因緣,得生凡常人中。

    複何因緣,得生地嶽之中,苦痛難言。

    複何因緣,得生奴婢之中,為人所憎,苦惱不歡。

    複何因緣,得生賢貞好人之中,身口香潔,為人所宗。

    複何因緣,生粗醜人中,恒受憎辱,觸行不善。

    複何因緣,得生出優遊,為人所貴,常得供養,所願從心。

    如是之行,唯願告悟解脫之源,善得濟度,長受福珍,如此隆泰,苦熱不嬰。

     道君曰:谛聽吾戒,思吾苦言,今為汝曹,具說要妙。

    其德之應,事唯有六。

    一者慈心不殺群生,養活萬物,一切濟度,令得安全。

    二者愛念賢良,不行盜心,唯欲布施,濟恤窮貧。

    三者執心貞潔,專念精進,棄遠聲色,不犯法戒。

    四者誠信敦笃,不妄欺人,謹口肆過,不為貪濁。

    五者不妄醉酒,幹穢清賢。

    六者執心畏敬,躬信有道。

    行此六事,得生天人之上,優遊飛仙,衣食行廚,為人所尊,得為師友。

    爾時之慶,道常頌曰: 不殺得長壽,無痛常離苦。

    一切受天位,身安得所怙。

    不盜常清貴,自然錢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