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辇,獅子捧轅。
七炁纏綿,煉我成仙。
身發金光,映明素靈。
内外變化,升入金門。
七祖出夜,九幽開魂。
三塗五業,長斬惡根。
同灌福舍,受慶自然。
億劫開度,随運長存。
畢,引炁七咽止。
北方 常當叩齒五通,思羽蓋,玄武從于後,玄雲五重,覆匝身形。
咒曰: 元天徘徊,流景上清。
大道啟運,八字開明。
飛天澄空,洞音日生。
五炁纏綿,灌我身形。
冠帶北單,今日受煉。
洞靈腎府,内外光精。
飛行三界,遊宴紫庭。
七祖同慶,歡樂劫齡。
七寶林中,反胎更形。
長夜出離,南宮紀名。
黃箓白簡,削死上生。
畢,引炁五咽止。
師曰:有能以黃缯為地,書其真文佩帶,而常存念前章,則身應玄譜,九祖升仙。
其佩文之法,已見於升天券矣。
今有服字等法,叙于後,為玉字章。
玉字章第四 師曰:靈書玉字,妙體自然,其炁分出於九梵,其開明見於後。
所以取之者有義,别之者有體。
是以服之者,皆其炁之所受,養之以和,而政仙錄。
爰自炁出為字,字散為符,離合出於玄微,旨義本於深奧。
天真皇人,記之以為上篆;道君天尊,合之以為歌音;王母譯之,以授漢武。
自漢武之後,譯而為道體飛篆,今載於靈寶法者,皆西王母所以示漢武之音字也。
若夫用之以為篆符,延生保命,救治彌災,則必取諸舊本。
吾今以舊本參於仙房者,得其妙旨而明之。
其字其符,其服食之日月,其用度之意義,庶幾有補於高人。
玉字真文,出升天券中,此不複叙。
真符章第五 東方 南方 中央 西方 北方 右符,為他人,則用符;自服,則服字。
訣節,各随方取炁用之。
服字章第六 師曰:凡學道之士,務在得其旨,得其義,得其叙。
何謂得其旨?見而不迷,用而有應,信而行之。
何謂得其義?所本不誤,求而有理。
通而悟之。
何謂得其叙?所用有倫,簡而不繁,安而習之,則自然有成。
況有如玉之姿,如金之志,勤玩味讀,不為造次之問乎。
今因其日月,集為終歲之用,而服字之功畢矣。
兼以行遣、修持、服芽、守中,各有日子。
則一歲之間,不過數日,兼以行之。
其初學壯行,緻君澤民,事親治家,本之以行,而佐之以功,輔之以神明,其超脫,不可勝計哉。
本命日服九計二+八字 明首向本命。
飛灑向本命。
無行向本命。
九靈推前向木歲。
澤洛菩台向南。
神纓自宮向太歲。
婆泥向本命。
易邈無寂向本命。
阿那品首向本命。
正月旦日服七計一十九字 霐向本命。
無量向束。
玃無向東。
自育九日向東。
龍漢瑛鮮向東。
惡弈向壬。
元梵恢漠。
向東。
每月初三日服二計四字 流羅向月建。
陀羅向月建。
每月十五日三十日服二計六字 蒼無月終,向日。
宛首少都十五日,向月。
每月弦望日服二計六字 無恕觀音向日。
綠羅向日。
八節日服十六計五十三字 阿弈向北。
華都曲麗向王。
阿陀龍羅向王育邈。
向王。
韶謠向天門。
雲上九都向玉京九層之台。
那育郁馥向王。
馥朗廓弈向王。
滌色同王。
梵萌向西北。
九開自辯向王。
眇炁合雲向王。
總監上天向王。
碧落浮黎三時,向王。
空歌保珍正中,向王。
羅合神向王。
立冬服三計八字 摩羅向東北。
幽寂度人向北。
九醜向東北。
冬至日服一計二字 流玄向北。
立夏日服一計二字 流羅向北。
夏至日服一計二字 運容向北。
立春日服三計七字 梵形落空向東。
持向東。
咎通向東北。
春分日服一計二字 眇莽向東。
立秋日服一計二字 鮮菩向西。
秋分日服一計二字 菩昙向王。
甲子日服三計一十字 法攬向北。
坤母東覆向北。
形攝上玄佩向北。
戊辰戊戌日服三計二十字 須延向西北。
忽诃流冷向西北。
答落大梵向西北。
庚申甲申日服一計二字 玉都向西北。
五月五日服七計二+二字 刀魔向南。
四象向北。
南閻洞浮向南。
緣邅向王。
飛生自骞向南。
無鏡攬姿向南。
刀利禅猷向南。
七月七日服十四計四十七字 稼那向王。
上門向本命。
籲員向南。
玉眸诜诜向太歲。
綠邅向王。
飛生自骞向南。
法輪向本命。
無鏡攬姿向南。
刀利禅猷向西。
太渺之堂向南。
扶蓋浮向北,子時。
飛天大醜向本命。
沙陀劫量向壬。
無品洞妙自真向南。
七炁纏綿,煉我成仙。
身發金光,映明素靈。
内外變化,升入金門。
七祖出夜,九幽開魂。
三塗五業,長斬惡根。
同灌福舍,受慶自然。
億劫開度,随運長存。
畢,引炁七咽止。
北方 常當叩齒五通,思羽蓋,玄武從于後,玄雲五重,覆匝身形。
咒曰: 元天徘徊,流景上清。
大道啟運,八字開明。
飛天澄空,洞音日生。
五炁纏綿,灌我身形。
冠帶北單,今日受煉。
洞靈腎府,内外光精。
飛行三界,遊宴紫庭。
七祖同慶,歡樂劫齡。
七寶林中,反胎更形。
長夜出離,南宮紀名。
黃箓白簡,削死上生。
畢,引炁五咽止。
師曰:有能以黃缯為地,書其真文佩帶,而常存念前章,則身應玄譜,九祖升仙。
其佩文之法,已見於升天券矣。
今有服字等法,叙于後,為玉字章。
玉字章第四 師曰:靈書玉字,妙體自然,其炁分出於九梵,其開明見於後。
所以取之者有義,别之者有體。
是以服之者,皆其炁之所受,養之以和,而政仙錄。
爰自炁出為字,字散為符,離合出於玄微,旨義本於深奧。
天真皇人,記之以為上篆;道君天尊,合之以為歌音;王母譯之,以授漢武。
自漢武之後,譯而為道體飛篆,今載於靈寶法者,皆西王母所以示漢武之音字也。
若夫用之以為篆符,延生保命,救治彌災,則必取諸舊本。
吾今以舊本參於仙房者,得其妙旨而明之。
其字其符,其服食之日月,其用度之意義,庶幾有補於高人。
玉字真文,出升天券中,此不複叙。
真符章第五 東方 南方 中央 西方 北方 右符,為他人,則用符;自服,則服字。
訣節,各随方取炁用之。
服字章第六 師曰:凡學道之士,務在得其旨,得其義,得其叙。
何謂得其旨?見而不迷,用而有應,信而行之。
何謂得其義?所本不誤,求而有理。
通而悟之。
何謂得其叙?所用有倫,簡而不繁,安而習之,則自然有成。
況有如玉之姿,如金之志,勤玩味讀,不為造次之問乎。
今因其日月,集為終歲之用,而服字之功畢矣。
兼以行遣、修持、服芽、守中,各有日子。
則一歲之間,不過數日,兼以行之。
其初學壯行,緻君澤民,事親治家,本之以行,而佐之以功,輔之以神明,其超脫,不可勝計哉。
本命日服九計二+八字 明首向本命。
飛灑向本命。
無行向本命。
九靈推前向木歲。
澤洛菩台向南。
神纓自宮向太歲。
婆泥向本命。
易邈無寂向本命。
阿那品首向本命。
正月旦日服七計一十九字 霐向本命。
無量向束。
玃無向東。
自育九日向東。
龍漢瑛鮮向東。
惡弈向壬。
元梵恢漠。
向東。
每月初三日服二計四字 流羅向月建。
陀羅向月建。
每月十五日三十日服二計六字 蒼無月終,向日。
宛首少都十五日,向月。
每月弦望日服二計六字 無恕觀音向日。
綠羅向日。
八節日服十六計五十三字 阿弈向北。
華都曲麗向王。
阿陀龍羅向王育邈。
向王。
韶謠向天門。
雲上九都向玉京九層之台。
那育郁馥向王。
馥朗廓弈向王。
滌色同王。
梵萌向西北。
九開自辯向王。
眇炁合雲向王。
總監上天向王。
碧落浮黎三時,向王。
空歌保珍正中,向王。
羅合神向王。
立冬服三計八字 摩羅向東北。
幽寂度人向北。
九醜向東北。
冬至日服一計二字 流玄向北。
立夏日服一計二字 流羅向北。
夏至日服一計二字 運容向北。
立春日服三計七字 梵形落空向東。
持向東。
咎通向東北。
春分日服一計二字 眇莽向東。
立秋日服一計二字 鮮菩向西。
秋分日服一計二字 菩昙向王。
甲子日服三計一十字 法攬向北。
坤母東覆向北。
形攝上玄佩向北。
戊辰戊戌日服三計二十字 須延向西北。
忽诃流冷向西北。
答落大梵向西北。
庚申甲申日服一計二字 玉都向西北。
五月五日服七計二+二字 刀魔向南。
四象向北。
南閻洞浮向南。
緣邅向王。
飛生自骞向南。
無鏡攬姿向南。
刀利禅猷向南。
七月七日服十四計四十七字 稼那向王。
上門向本命。
籲員向南。
玉眸诜诜向太歲。
綠邅向王。
飛生自骞向南。
法輪向本命。
無鏡攬姿向南。
刀利禅猷向西。
太渺之堂向南。
扶蓋浮向北,子時。
飛天大醜向本命。
沙陀劫量向壬。
無品洞妙自真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