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辨論

關燈
(附評陶氏謬說) 按長沙自序中。

    但雲傷寒卒病論合十六卷。

    自成無己注後。

    王叔和本已不可複見。

    未知其篇卷何似。

     及嚴器之為成氏作序文雲。

    聊攝成公。

    注成傷寒論十卷。

    有三百九十七法。

    一百一十三方。

    至宋林億等奉诏校理傷寒。

    亦雲百病之急。

    莫急于傷寒。

    今校定傷寒論十卷。

    總二十二篇。

    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

    除重複。

    定有一百一十二方。

    以此推之。

    方法之數。

    雖出自後人。

    然亦必有所因。

    但惜其原本已失。

    遠不可考耳。

    觀前人指某條為一法。

    某條二法。

    又此篇共幾法。

    彼篇又幾法。

    皆屬勉強。

    及至緊要之法。

    反遺失而不錄。

    所以王安道溯洄集中。

    三百九十七法辨雲。

    以有論有方諸條數之。

    則不及其數。

    以有論有方有論無方諸條通數之。

    則過其數。

    遂至寝食與俱。

    細繹其說。

    始悟其所計之數。

    于理未通。

    若以法言。

    則仲景一書。

    無非法也。

    豈獨有方者然後為法哉。

    且如論證論法。

    與夫諄諄教戒。

    按之以為準則者。

    其謂之法乎。

    非法乎。

    閱王氏此論。

    前疑已如冰釋。

    然三百九十七法之說。

    原非出之仲景氏。

    未可強求印合。

    大約六經證治中。

    無非是法。

    無一句一字非法也。

    其有方者未嘗無法。

    而法中亦未嘗無方。

    故以方推之。

    則方中自有法。

    以法論之。

    則法内自有方。

    不必拘拘于三百九十七也。

    若必支離牽合。

    以實其數。

    則鑿矣。

     故未敢以臆見揣度。

    膠泥古人之活法也。

    至于一百一十二方。

    現下論中者。

    固可征信。

    即後人加減失宜者。

     亦可詳辨。

    其有訛僞失真者。

    亦不得不辨論也。

    今人有一百一十三方之說。

    蓋因朱奉議活人書誤以桂枝附子湯改為桂附湯。

    重出于第十二卷之第十七方耳。

    若去其重出者。

    仍是一百一十二方。

    後人又因一百一十三方之說。

    而欲強合其數。

    遂以蜜導膽導兩法。

    分而為二。

    以符其說。

    而盛行于世。

    活人書又于一百一十三方之外。

    另增雜方一百二十六首。

    如升麻湯。

    陰旦陽旦湯。

    黑奴丸。

    霹靂散。

     葳蕤湯。

    五積散。

    陽毒升麻湯。

    葶苈苦酒湯之類。

    其适于用者固有。

    而不近于理者亦頗多。

    至陶節庵傷寒六書之殺車槌三十七法。

    既以仲景方改名增減。

    又以各家之方改頭換面。

    殊屬可笑。

    如麻黃湯改為升麻發表湯。

    增入升麻羌活川芎白芷。

    不知升麻白芷已入陽明。

    非太陽經藥矣。

    又加江西豆豉一撮為槌法。

    不知何意。

    豈知仲景以麻黃杏仁俱為肺經專藥。

    因肺主皮毛。

    為内經開鬼門之要藥。

    借之以開發腠理。

    故能治頭痛發熱。

    體痛嘔逆。

     惡風無汗之傷寒。

    陶氏不知經旨。

    豈能窺仲景立方之義乎。

    以桂枝湯改而為疏邪實表湯。

    增入防風川芎羌活猶可。

     而白術之加。

    殊屬不解。

    又加膠饴二匙為槌法。

    既非桂枝原湯。

    又非小建中湯。

    叛經亂法。

    莫此為甚。

    小柴胡湯改為柴胡雙解飲。

    既雲和解表裡。

    又妄加芍藥之酸收。

    而以生艾葉汁三匙為槌法。

    令人難解。

    葛根湯改為柴葛解肌湯。

    不知仲景之葛根湯。

    其有麻黃者。

    為太陽無汗之傷寒。

    初傳陽明而設。

    其桂枝葛根湯。

    為太陽有汗之中風。

     初入陽明而設。

    舍麻黃桂枝。

    則風寒不辨。

    入柴胡芍藥。

    則經絡無分。

    又加石膏末一錢為槌法。

    邪尚在表。

    豈可即用石膏。

    況又止一錢。

    真如兒戲矣。

    白虎湯改為如神白虎湯。

    如神二字。

    已屬陋語。

    況不分虛實。

    概加人參五味麥冬等收補之品。

    殊失仲景白虎湯及白虎加人參湯之義。

    又加淡竹葉為槌法。

    氣味輕薄。

    其可謂之殺車槌耶。

    桃仁承氣湯改為桃仁承氣對子。

    增入柴胡白芍枳實。

    且白芍為斂陰止血之藥。

    則蓄血之治安在。

    更以蘇木汁三匙為槌法。

     豈以三匙之蘇木汁。

    偏能破血而專力于此耶。

    四逆湯改為回陽救急湯。

    既雲回陽救急。

    又增入補滞收斂之人參白術五味半夏茯苓。

    臨服又加麝香三厘。

    不知無陽之證。

    最不宜于發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