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十 婦人雜病諸候四(凡五十論)

關燈
九十二、霍亂候 陰陽清濁相幹,謂之氣亂。

    氣亂在腸胃,為霍亂也。

    多因飲食過度,冒觸風冷,冷氣入于腹内,脾氣得冷則不消水谷,胃氣得冷則吐逆,腸氣得冷則下利。

    其先心痛者先吐,先腹痛者先利,心腹俱痛,吐利并發。

    其有頭痛、壯熱而吐利者,由體盛而挾風之氣搏之外,與血氣交争,故頭痛發熱也,内乘腸胃,故霍亂吐利也。

     九十三、嘔吐候 胃氣逆則嘔吐。

    胃為水谷之海,其氣不調,而有風冷乘之,冷搏于胃氣,胃氣逆則嘔吐也。

     九十四、嬖子小兒注車船候 無問男子女人,乘車船則心悶亂,頭痛吐逆,謂之注車、注船。

    特由質性自然,非關宿 九十五、與鬼交通候 人禀五行秀氣而生,承五髒神氣而養。

    若陰陽調和,則髒腑強盛,風邪鬼魅不能傷之。

     若攝衛失節,而血氣虛衰,則風邪乘其虛,鬼幹其正。

    然婦人與鬼交通者,髒腑虛,神守弱,故鬼氣得病之也。

    其狀,不欲見人,如有對忤,獨言笑,或時悲泣是也。

     脈來遲伏,或如鳥啄,皆邪物病也。

    又脈來綿綿,不知度數,而顔色不變,此亦病也。

     九十六、夢與鬼交通候 夫髒虛者喜夢。

    婦人夢與鬼交,亦由腑髒氣弱,神守虛衰,故乘虛因夢與鬼交通也。

     九十七、腳氣緩弱候 腳氣之病,由人體虛,溫濕風毒之氣先客于腳,從下而上,動于氣,故名腳氣也。

    江東嶺南,土地卑下,風濕之氣易傷于人。

    初得此病,多不即覺,或先無他疾,而忽得之,或因衆病後得之。

    此病初甚微,飲食嬉戲,氣力如故,當熟察之。

    其狀:從膝至腳有不仁,或若痹,或淫淫如蟲沖,或微腫,或酷冷,或疼痛,或緩縱不随,或有攣急;或有至困能飲食,或有不能食者,或有見飲食而嘔吐、惡聞食臭者;或有物如脂,發于腸,逆上沖心,氣上者;或有舉體轉筋者;或壯熱、頭痛者;或心胸沖悸,寝處不欲見明;或腹内苦痛而兼下者;或言語錯亂,喜忘誤者;或眼濁,精神昏愦者。

    此皆其證候也。

    治之緩者,便上入腹,腹或腫,胸脅滿,上氣贲便死。

    急者,不全日;緩者,二、三日也。

     其病既入髒,證皆相似,但脈有三品:若脈浮大而緩,宜服續命湯兩劑;若風盛者,宜作越婢湯加術四兩。

    若脈轉快而緊,宜服竹瀝湯;若脈微,宜服風引湯二三劑。

    其緊快之脈,是三品之最惡脈也。

    脈浮大者,病在外;沉細者,病在内。

    皆當急治之。

    治之緩慢,則上氣便死也。

     九十八、腳氣腫滿候 溫濕風毒,從腳而上,故令四肢懈惰,緩弱疼痹,甚則上攻,名腳氣。

    而津液為風濕所折,則津液痞澀,而蓄積成水,内則浸漬髒腑,外則流溢皮膚,故令腠理脹密。

    水氣積不散 九十九、淋候 淋者,腎虛而膀胱熱也。

    膀胱與腎為表裡,俱主水。

    行于胞者,為小便也。

    腑髒不調,為邪所乘,腎虛則小便數,膀胱熱則小便澀。

    其狀:小便痛疼澀數,淋瀝不宣,故謂之淋也 一百、石淋候 淋而出石,謂之石淋。

    腎主水,水結則化為石,故腎客沙石。

    腎為熱所乘,則成淋,腎虛則不能制石,故淋而出石。

    細者如麻如豆,大者亦有結如皂莢核狀者,發則塞痛悶絕,石 一百一、胞轉候 胞轉之病,由胞為熱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氣還迫于胞,屈辟不得充張,外水應入不得入,内溲應出不得出,内外壅脹不通,故為胞轉。

    其狀: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至死。

     張仲景雲:婦人本肥盛,頭舉身滿,今反羸瘦,頭舉空減,胞系了戾,亦緻胞轉。

     一百二、小便不利候 腎與膀胱為表裡,俱主水。

    水行小腸,入胞為小便。

    熱搏其髒,熱氣蘊積,水行則澀,故小便不利也。

     一百三、小便不通候 水行于小腸,入胞為小便。

    腎與膀胱俱主水,此二經為髒腑,若内生大熱,熱氣入小腸及胞,胞内熱,故小便不通,令小腹脹滿,氣喘息也。

     一百四、大便不通候 三焦五髒不調和,冷熱之氣結于腸胃,津液竭燥,大腸壅澀,故大便不通。

     張仲景雲:婦人經水過多,亡津液者,亦大便難也。

     一百五、大小便不利候 冷熱不調,大小腸有遊氣,壅在大小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