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七 婦人雜病諸候一(凡三十二論)
關燈
小
中
大
一、風虛勞冷候
風虛勞冷者,是人體虛勞,而受于冷也。
夫人将攝順理,則血氣調和,風寒暑濕,不能為害。
若勞傷血氣,便緻虛損,則風冷乘虛而幹之,或客于經絡,或入于腹内。
其經絡得風冷,則氣血冷澀,不能自溫于肌膚也。
腹内得風冷,則脾胃弱,不消飲食也。
随其所傷而變成病,若大腸虛者,則變下利;若風冷入于子髒,則令髒冷,緻使無兒;若搏于血,則血澀壅,亦令經水不利,斷絕不通。
二、風邪驚悸候 風邪驚悸者,是風乘于心故也。
心藏神,為諸髒之主。
若血氣調和,則心神安定;若虛損,則心神虛弱,緻風邪乘虛幹之,故驚而悸動不定也。
其驚悸不止,則變恍惚而憂懼。
三、虛汗候 人以水谷之精,化為血氣津液,津液行于腠理。
若勞傷損動,陽氣外虛,腠理開,血氣衰弱,故津液洩越,令多汗也。
其虛汗不止,則變短氣,柴瘦而羸瘠也。
亦令血脈減損,經水痞澀,甚者閉斷不通也。
四、中風候 中風者,虛風中于人也。
風是四時八方之氣,常以冬至之日,候其八方之風,從其鄉來者,主長養萬物;若不從其鄉來,名為虛風,則害萬物。
人體虛者,則中之,當時雖不即發,停在肌膚,後或重傷于風,前後重沓,因體虛則發。
人腑髒俞皆在背,中風多從俞入,随所中之俞而發病。
若心中風,但得偃卧,不得傾側,汗出。
若唇赤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百壯。
若唇或青或白,或黃或黑,此是心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者,皆不複可治,五六日而死。
若肝中風,踞坐,不得低頭,若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唇青而面黃者,可治,急灸肝俞百壯。
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複治,數日而死。
若脾中風,踞而腹滿,身通黃,吐鹹水,汗出者,可治,急灸脾俞百壯。
若手足青者,不可複治。
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KT大者,可治,急灸腎俞百壯。
若齒黃赤,鬓發直,面土色,不可複治。
肺中風,偃卧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可治,急灸肺俞百壯。
若色黃者,為肺已傷,化為血,而不可複治。
其人當妄,掇空自拈衣,此亦數日而死。
五、中風口噤候 中風口噤,是體虛受風,風入颔頰夾口之筋也。
手三陽之筋,結入于颔頰;足陽明之筋,上夾于口。
而風挾冷,乘虛而入其筋,則筋攣,故引牙關急而口噤。
六、角弓反張候 角弓反張,是體虛受風,風入諸陽之經也。
人陰陽經絡,周環于身,風邪乘虛入諸陽之經,則腰背反折,攣急如角弓之狀。
七、偏風口候 偏風口,是體虛受風,風入于夾口之筋也。
足陽明之筋,上夾于口,其筋偏虛,而風因乘之,使其經筋偏急不調,故令口僻也。
八、賊風偏枯候 賊風偏枯,是體偏受風,風客于半身也。
人有勞傷血氣,半身偏虛者,風乘虛入客,為偏風也。
其風邪入深,真氣去,邪氣獨留,則為偏枯。
此由血氣衰損,為風所客,令血氣不相周榮于肌肉,故令偏枯也。
九、風眩候 風眩,是體虛受風,風入于腦也。
諸腑髒之精,皆上注于目;其血氣與脈,并上屬于腦。
循脈引于目系,目系急,故令眩也。
其眩不止,風邪甚者,變癫倒為癫疾。
十、癫狂候 癫者,卒發仆地,吐涎沫,口,目急,手足缭戾,無所覺知,良久乃蘇。
狂者,或言語倒錯,或自高賢,或罵詈,不避親疏,亦有自定之時。
皆由血氣虛,受風邪所為。
人禀陰陽之氣而生,風邪入并于陰則為癫,入并于陽則為狂。
陰之與陽,更有虛有實,随其虛時,為邪所并則發,故發癫又發狂。
又人在胎之時,其母卒大驚動,精氣并居,亦令子發癫,此則小兒而發癫者,是非關長因血氣虛損,受風邪所為。
又有五癫:一曰陽癫,二曰陰癫,三曰風癫,四曰濕癫,五曰勞癫,此蓋随其感處之由又有牛、馬、豬、雞、狗之癫,皆以其癫發之時,聲形狀似于牛、馬等,故以為名也。
俗雲:病癫人忌食六畜之肉,食者癫發之狀,皆悉象之。
十一、風瘙癢候 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在于皮膚之間。
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瘙癢也。
十二、風蠱候 風蠱者,由體虛受風,風在皮膚之間。
其狀,淫淫躍躍,若蠱物刺,一身盡痛,侵傷血氣,動作如蠱毒之狀,謂之風蠱。
十三、癞候 癞病,是賊風入百脈,傷五髒,連注骨髓俱傷,而發于外,使眉睫堕落,皮肉生瘡,筋爛節斷,語聲嘶破。
而毒風之變,冷熱不同,故腠理發癞,形狀亦異。
十四、氣候 氣病,是肺虛所為。
肺主氣,五髒六腑皆禀氣于肺。
憂思恐怒,居處
夫人将攝順理,則血氣調和,風寒暑濕,不能為害。
若勞傷血氣,便緻虛損,則風冷乘虛而幹之,或客于經絡,或入于腹内。
其經絡得風冷,則氣血冷澀,不能自溫于肌膚也。
腹内得風冷,則脾胃弱,不消飲食也。
随其所傷而變成病,若大腸虛者,則變下利;若風冷入于子髒,則令髒冷,緻使無兒;若搏于血,則血澀壅,亦令經水不利,斷絕不通。
二、風邪驚悸候 風邪驚悸者,是風乘于心故也。
心藏神,為諸髒之主。
若血氣調和,則心神安定;若虛損,則心神虛弱,緻風邪乘虛幹之,故驚而悸動不定也。
其驚悸不止,則變恍惚而憂懼。
三、虛汗候 人以水谷之精,化為血氣津液,津液行于腠理。
若勞傷損動,陽氣外虛,腠理開,血氣衰弱,故津液洩越,令多汗也。
其虛汗不止,則變短氣,柴瘦而羸瘠也。
亦令血脈減損,經水痞澀,甚者閉斷不通也。
四、中風候 中風者,虛風中于人也。
風是四時八方之氣,常以冬至之日,候其八方之風,從其鄉來者,主長養萬物;若不從其鄉來,名為虛風,則害萬物。
人體虛者,則中之,當時雖不即發,停在肌膚,後或重傷于風,前後重沓,因體虛則發。
人腑髒俞皆在背,中風多從俞入,随所中之俞而發病。
若心中風,但得偃卧,不得傾側,汗出。
若唇赤汗流者,可治,急灸心俞百壯。
若唇或青或白,或黃或黑,此是心壞為水,面目亭亭,時悚動者,皆不複可治,五六日而死。
若肝中風,踞坐,不得低頭,若繞兩目連額上色微有青,唇青而面黃者,可治,急灸肝俞百壯。
若大青黑,面一黃一白者,是肝已傷,不可複治,數日而死。
若脾中風,踞而腹滿,身通黃,吐鹹水,汗出者,可治,急灸脾俞百壯。
若手足青者,不可複治。
腎中風,踞而腰痛,視脅左右,未有黃色如餅KT大者,可治,急灸腎俞百壯。
若齒黃赤,鬓發直,面土色,不可複治。
肺中風,偃卧而胸滿短氣,冒悶汗出,視目下鼻上下兩邊下行至口,色白者,可治,急灸肺俞百壯。
若色黃者,為肺已傷,化為血,而不可複治。
其人當妄,掇空自拈衣,此亦數日而死。
五、中風口噤候 中風口噤,是體虛受風,風入颔頰夾口之筋也。
手三陽之筋,結入于颔頰;足陽明之筋,上夾于口。
而風挾冷,乘虛而入其筋,則筋攣,故引牙關急而口噤。
六、角弓反張候 角弓反張,是體虛受風,風入諸陽之經也。
人陰陽經絡,周環于身,風邪乘虛入諸陽之經,則腰背反折,攣急如角弓之狀。
七、偏風口候 偏風口,是體虛受風,風入于夾口之筋也。
足陽明之筋,上夾于口,其筋偏虛,而風因乘之,使其經筋偏急不調,故令口僻也。
八、賊風偏枯候 賊風偏枯,是體偏受風,風客于半身也。
人有勞傷血氣,半身偏虛者,風乘虛入客,為偏風也。
其風邪入深,真氣去,邪氣獨留,則為偏枯。
此由血氣衰損,為風所客,令血氣不相周榮于肌肉,故令偏枯也。
九、風眩候 風眩,是體虛受風,風入于腦也。
諸腑髒之精,皆上注于目;其血氣與脈,并上屬于腦。
循脈引于目系,目系急,故令眩也。
其眩不止,風邪甚者,變癫倒為癫疾。
十、癫狂候 癫者,卒發仆地,吐涎沫,口,目急,手足缭戾,無所覺知,良久乃蘇。
狂者,或言語倒錯,或自高賢,或罵詈,不避親疏,亦有自定之時。
皆由血氣虛,受風邪所為。
人禀陰陽之氣而生,風邪入并于陰則為癫,入并于陽則為狂。
陰之與陽,更有虛有實,随其虛時,為邪所并則發,故發癫又發狂。
又人在胎之時,其母卒大驚動,精氣并居,亦令子發癫,此則小兒而發癫者,是非關長因血氣虛損,受風邪所為。
又有五癫:一曰陽癫,二曰陰癫,三曰風癫,四曰濕癫,五曰勞癫,此蓋随其感處之由又有牛、馬、豬、雞、狗之癫,皆以其癫發之時,聲形狀似于牛、馬等,故以為名也。
俗雲:病癫人忌食六畜之肉,食者癫發之狀,皆悉象之。
十一、風瘙癢候 風瘙癢者,是體虛受風,風入腠理,與血氣相搏,而俱往來,在于皮膚之間。
邪氣微,不能沖擊為痛,故但瘙癢也。
十二、風蠱候 風蠱者,由體虛受風,風在皮膚之間。
其狀,淫淫躍躍,若蠱物刺,一身盡痛,侵傷血氣,動作如蠱毒之狀,謂之風蠱。
十三、癞候 癞病,是賊風入百脈,傷五髒,連注骨髓俱傷,而發于外,使眉睫堕落,皮肉生瘡,筋爛節斷,語聲嘶破。
而毒風之變,冷熱不同,故腠理發癞,形狀亦異。
十四、氣候 氣病,是肺虛所為。
肺主氣,五髒六腑皆禀氣于肺。
憂思恐怒,居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