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五 瘡病諸候(凡六十五論)

關燈
一、頭面身體諸瘡候 夫内熱外虛,為風濕所乘,則生瘡。

    所以然者,肺主氣,候于皮毛;脾主肌肉。

    氣虛則膚腠開,為風濕所乘;内熱則脾氣溫,脾氣溫則肌肉生熱也。

    濕熱相搏,故頭面身體皆生瘡。

    其瘡初如,須臾生汁。

    熱盛者,則變為膿。

    随瘥随發。

     二、頭面身體諸久瘡候 諸久瘡者,内熱外虛,為風濕所乘,則頭面身體生瘡。

    其髒内熱實氣盛,熱結肌肉,其熱留滞不歇,故瘡經久不瘥。

     三、諸惡瘡候 諸瘡生身體,皆是體虛受風熱,風熱與血氣相搏,故發瘡。

    若熱風熱挾濕毒之氣者,則瘡癢痛腫,而瘡多汁,身體壯熱,謂之惡瘡也。

    其湯熨針石,别有正方,補養宣導,今附于《養生方》雲:銅器蓋食,汗入食,發惡瘡、内疽也。

     又雲:醉而交接,或緻惡瘡。

     又雲:飲酒熱未解,以冷水洗面,令人面發惡瘡;輕者。

     又雲:五月五日,取棗葉三升,井華水搗取汁,浴,永不生惡瘡。

     又雲:井華水和粉洗足,不病惡瘡。

     又雲:五月一日、八月二日、九月九日、十月七日、十一月四日、十二月十三日,沐浴,除惡瘡。

     《養生方·導引法》雲:龍行氣,低頭下視,不息十二通。

    愈風疥、惡瘡,熱不能入咽 四、久惡瘡候 夫體虛受風熱濕毒之氣,則生瘡。

    癢痛腫多汁,壯熱,謂之惡瘡。

    而濕毒氣盛,體外虛内熱,其瘡漸增,經久不瘥,為久惡瘡。

     五、瘡候 瘡者,由膚腠虛,風濕之氣,折于血氣,結聚所生。

    多着手足間,遞相對,如新生茱萸子,痛癢,抓搔成瘡,黃汁出,浸淫生長,拆裂,時瘥時劇,變化生蟲,故名 六、燥瘡候 膚腠虛,風濕搏于血氣,則生瘡。

    若濕氣少,風氣多者,其則幹燥,但癢,搔之白屑出,幹枯拆痛。

    此蟲毒氣淺在皮膚,故名燥瘡也。

     七、濕瘡候 膚腠虛,風濕搏于血氣,生瘡。

    若風氣少,濕氣多,其瘡痛癢,搔之汁出,常濡濕者,此蟲毒氣深,在于肌肉内故也。

     八、久瘡候 瘡積久不瘥者,由膚腠虛,則風濕之氣停滞,蟲在肌肉之間,則生長,常癢痛,故經久不瘥。

     九、癬候 癬病之狀,皮肉隐胗如錢文,漸漸增長,或圓或斜,癢痛,有匡郭,裡生蟲,搔之有汁。

    此由風濕邪氣,客于腠理,複值寒濕,與血氣相搏,則血氣痞澀,發此疾。

     按九蟲論雲:蛲蟲在人腸内,變化多端,發動亦能為癬,而癬内實有蟲也。

     《養生方》雲:夏勿露面卧,露下堕面上,令面皮濃,及喜成癬。

     十、幹癬候 幹癬,但有匡郭,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

    皆是風濕邪氣,客于腠理,複值寒濕,與血氣相搏所生。

    若其風毒氣多,濕氣少,故風沉入深,故無汁,為幹癬也。

    其中亦生蟲 十一、濕癬候 濕癬者,亦有匡郭,如蟲行,浸淫,赤,濕癢,搔之多汁成瘡,是其風毒氣淺,濕多風少,故為濕癬也。

    其裡亦有蟲。

     十二、風癬候 風癬,是惡風冷氣客于皮,折于血氣所生。

    亦作圓文匡郭,但抓搔頑痹,不知痛癢。

    其裡亦有蟲。

     十三、白癬候 白癬之狀,白色,然而癢。

    此亦是腠理虛受風,風與氣并,血澀而不能 十四、牛癬候 俗雲:以盆器盛水飲牛,用其餘水洗手、面,即生癬,名牛癬。

    其狀皮濃,抓之硬強而 十五、圓癬候 圓癬之狀,作圓文隐起,四畔赤,亦癢痛是也。

    其裡亦生蟲。

     十六、狗癬候 俗雲:狗舐之水,用洗手、面,即生癬。

    其狀微白,點綴相連,亦微癢是也。

    其裡亦生 十七、雀眼癬候 雀眼癬,亦是風濕所生,其文細似雀眼,故謂之雀眼癬。

    搔之亦癢,中亦生蟲。

     十八、刀癬候 俗雲:以磨刀水,用洗手、面,而生癬,名為刀癬。

    其形無匡郭,縱斜無定是也。

    中亦 十九、久癬候 久癬,是諸癬有蟲,而經久不瘥者也。

    癬病之狀,皮肉隐胗如錢文,漸漸增長,或圓或斜,癢痛,有匡郭,搔之有汁。

    又有幹癬,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

    又有濕癬,如蟲行,浸淫,赤,濕癢,搔之多汁。

    又有風癬,搔抓頑痹,不知痛癢。

    又有牛癬,因飲牛餘水洗手面得之,其狀皮濃,抓之硬強。

    又有圓癬,作圓文隐起,四面赤。

    又有狗癬,因以狗舐餘水洗手面得之,其狀微白,點綴相連,亦微癢。

    又有雀眼癬,作細文似雀眼,搔之亦癢痛。

    又有刀癬,因以磨刀水洗手面得之,其狀無匡郭,縱邪無定。

    如此之癬,初得或因風濕客于肌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