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關燈
小
中
大
保産
生産一道,天地自然妙理,不假修為。
然詩人以不坼不副,無災無害美後稷,則自後稷以外,固實有坼副災害其母者,保産之術,可不講乎?世風不古,胎教久廢,為母者既不能保于平時,身安逸則氣血凝滞,奉養濃則脂膜肥滿,嗜欲多則胎衣濃而難破。
不幸值此,急以回生丹治之。
鄭蘭臯曰:嗜欲一端為害最重。
三月前犯,能動胎小産,三月後犯,使子不壽,慎之慎之。
又曰:出胎時,身多白點,或兩足粉白如枯骨,或痘标幹涸焦紫,皆此之故。
又曰:飲食最忌炙椒辣,及驢馬犬兔,蟹鼈魚,河豚菌子,野雀薏苡茨菰之類。
昔人有食兔缺唇,食鼈短項,食鼈橫生,食魚生瘡等論,驗之良然。
史指臣曰:俗信師巫邪說,轉女為男,妄用針灸,或吞符水,或以麝香膏藥貼臍,為害匪淺。
少婦初産,神氣怯弱,子戶未舒。
中年婦人,生育既多,血氣虧損,二者須大金丹至寶丸,常服調理。
懷孕六七月,或八九月,偶略曲身,胎忽亂動,三兩日間,或痛或止,或有水下,惟腰不甚痛,胎未離經,名曰弄産。
又有臨産一月前,忽然腰痛,卻又不産,此是轉胎,名曰試月。
胎水有無俱不妨,但直身坐卧行立,即無事。
又有伸手高處取物,忽子鳴腹中,但令鞠躬片時即愈。
臨産陣痛,有二三日者,有五七日者,氣候未至,須聽其坐卧如意,不得便令扶坐努力,憂疑氣餒,或丸或散,諒虛實消息之。
(大金丹、回生丹、達生散便産神方) 臨産有七候,臍腹急痛,腰間重堕,眼中火出,糞門進急,産戶腫滿,手中指筋脈跳動,胞水或血俱下,方是子出胎時,産母始可用力。
如數症未備,即一日二日,切不可強使掙努。
又有胞水以下,兒頭已到産門,三四日仍不出者,亦唯有調其飲食待之,服大金丹壯之。
臨産時飲食減少,即須常服獨參湯調理,不可使精力衰乏,若交骨不開,是氣血不能運達,須補中益氣,加味穹歸湯服之。
臨産時驚覺太早,血先下而胎元幹涸,僵死腹中,唯看産母面舌。
面青母傷,舌青子傷,面舌俱青,子母難保。
下死胎,亦不必倉皇用力,服回生丹至三丸立下。
若一時未備,以平胃散一兩,投樸硝五錢,煎三五沸溫服,其胎即化水而出,切忌用力,駭傷産母。
産時子有出戶之勢,轉側差緩,母力一逼,或手或足,橫生倒生。
又有生路未正。
兒頭遍拄左右腿畔,名曰偏産。
又有偏拄谷道,名曰枨後。
凡此宜急扶産婦上床,正身仰卧,濃被覆之,服便産湯(臨産,預煎,)須臾提上,重新轉身,兒頭正對産門矣,急扶即生。
程克庵曰:俗謂手先出為覓鹽,以手得鹽而螫縮也。
吳子通雲:不論手足先出,急以針尖微刺手足心内,大約深半米許,用鹽 醋泥三味,調勻塗之,輕輕送入産時門戶俱正,兒已露頂而不下,此轉身時,臍帶絆其肩也,扶母仰卧,輕輕推兒向上,以手指輕按兒肩,去其臍帶,然後用力送下。
胎衣來遲,氣虛弱也,大金丹服之。
若血流入衣,脹悶疼痛,宜速服回生丹二三丸。
或牛膝湯下之,捷法用滾水磨好陳墨,沖服即下。
或令能事穩婆,以手循臍帶而上,輕覆衣血,從容俟下亦下。
有用萆麻子貼足心,及令産婦含頭發作嘔者,甚非良法,切須戒之。
産時用力太早,水衣先破,以魚膠燒過存性,擂細沖酒服之。
又有水衣破時,被風所吹,産戶腫脹,幹澀狹小者,亦從容俟之。
又有穩婆蓄意害人,私以指掐破水衣,須要防護。
産時腸先盤出,用淨盆盛溫水,少入香油養潤,待兒并胞衣下時,母略仰卧,自己吸氣上升,穩婆香油塗手,徐徐送入。
或以陰陽家用過磁石煎湯服之。
亦能收上。
或濃煎黃湯浸之,補中益氣湯服之,尤為妙法。
又有兒并胞衣下後,膀胱墜出産戶者,同前法送入。
若穩婆不謹,膀胱扯破者,八珍湯加豬胞三錢,服之可複。
汪甯齋曰:盤腸為中氣不足,若初胎見此,下次孕時五六月上多,服補中升提之劑,分娩自無此患。
産畢産門不閉,氣血虛也,加味芎歸湯、十全大補湯,俱可服。
若因胎大,而擦傷産門者,蕲艾、益母草煎湯洗之。
産後血暈,不省人事,用韭菜細切,裝入有嘴瓶内,煎滾醋沃之,封紮瓶口,刺二小竅,扶産婦坐定,以瓶竅對鼻孔熏之,令醋氣透入,須臾自蘇。
或進大金丹、清魂散,亦無不效。
曩有燒舊漆器法,不宜用之。
蓋血氣未回,穢觸必生他病,豈可妄施乃爾。
方公度曰:敗血逆上攻心,滿急垂絕者,用生姜二十片,鹽半斤炒熱布包熨之,血下而愈。
或韭菜同炒亦妙。
又有敗血入肺作喘 者,人參、蘇木等分,煎服自瘥。
産後百脈空虛,洗拭太早,令中風口噤,手足搐
然詩人以不坼不副,無災無害美後稷,則自後稷以外,固實有坼副災害其母者,保産之術,可不講乎?世風不古,胎教久廢,為母者既不能保于平時,身安逸則氣血凝滞,奉養濃則脂膜肥滿,嗜欲多則胎衣濃而難破。
不幸值此,急以回生丹治之。
鄭蘭臯曰:嗜欲一端為害最重。
三月前犯,能動胎小産,三月後犯,使子不壽,慎之慎之。
又曰:出胎時,身多白點,或兩足粉白如枯骨,或痘标幹涸焦紫,皆此之故。
又曰:飲食最忌炙椒辣,及驢馬犬兔,蟹鼈魚,河豚菌子,野雀薏苡茨菰之類。
昔人有食兔缺唇,食鼈短項,食鼈橫生,食魚生瘡等論,驗之良然。
史指臣曰:俗信師巫邪說,轉女為男,妄用針灸,或吞符水,或以麝香膏藥貼臍,為害匪淺。
少婦初産,神氣怯弱,子戶未舒。
中年婦人,生育既多,血氣虧損,二者須大金丹至寶丸,常服調理。
懷孕六七月,或八九月,偶略曲身,胎忽亂動,三兩日間,或痛或止,或有水下,惟腰不甚痛,胎未離經,名曰弄産。
又有臨産一月前,忽然腰痛,卻又不産,此是轉胎,名曰試月。
胎水有無俱不妨,但直身坐卧行立,即無事。
又有伸手高處取物,忽子鳴腹中,但令鞠躬片時即愈。
臨産陣痛,有二三日者,有五七日者,氣候未至,須聽其坐卧如意,不得便令扶坐努力,憂疑氣餒,或丸或散,諒虛實消息之。
(大金丹、回生丹、達生散便産神方) 臨産有七候,臍腹急痛,腰間重堕,眼中火出,糞門進急,産戶腫滿,手中指筋脈跳動,胞水或血俱下,方是子出胎時,産母始可用力。
如數症未備,即一日二日,切不可強使掙努。
又有胞水以下,兒頭已到産門,三四日仍不出者,亦唯有調其飲食待之,服大金丹壯之。
臨産時飲食減少,即須常服獨參湯調理,不可使精力衰乏,若交骨不開,是氣血不能運達,須補中益氣,加味穹歸湯服之。
臨産時驚覺太早,血先下而胎元幹涸,僵死腹中,唯看産母面舌。
面青母傷,舌青子傷,面舌俱青,子母難保。
下死胎,亦不必倉皇用力,服回生丹至三丸立下。
若一時未備,以平胃散一兩,投樸硝五錢,煎三五沸溫服,其胎即化水而出,切忌用力,駭傷産母。
産時子有出戶之勢,轉側差緩,母力一逼,或手或足,橫生倒生。
又有生路未正。
兒頭遍拄左右腿畔,名曰偏産。
又有偏拄谷道,名曰枨後。
凡此宜急扶産婦上床,正身仰卧,濃被覆之,服便産湯(臨産,預煎,)須臾提上,重新轉身,兒頭正對産門矣,急扶即生。
程克庵曰:俗謂手先出為覓鹽,以手得鹽而螫縮也。
吳子通雲:不論手足先出,急以針尖微刺手足心内,大約深半米許,用鹽 醋泥三味,調勻塗之,輕輕送入産時門戶俱正,兒已露頂而不下,此轉身時,臍帶絆其肩也,扶母仰卧,輕輕推兒向上,以手指輕按兒肩,去其臍帶,然後用力送下。
胎衣來遲,氣虛弱也,大金丹服之。
若血流入衣,脹悶疼痛,宜速服回生丹二三丸。
或牛膝湯下之,捷法用滾水磨好陳墨,沖服即下。
或令能事穩婆,以手循臍帶而上,輕覆衣血,從容俟下亦下。
有用萆麻子貼足心,及令産婦含頭發作嘔者,甚非良法,切須戒之。
産時用力太早,水衣先破,以魚膠燒過存性,擂細沖酒服之。
又有水衣破時,被風所吹,産戶腫脹,幹澀狹小者,亦從容俟之。
又有穩婆蓄意害人,私以指掐破水衣,須要防護。
産時腸先盤出,用淨盆盛溫水,少入香油養潤,待兒并胞衣下時,母略仰卧,自己吸氣上升,穩婆香油塗手,徐徐送入。
或以陰陽家用過磁石煎湯服之。
亦能收上。
或濃煎黃湯浸之,補中益氣湯服之,尤為妙法。
又有兒并胞衣下後,膀胱墜出産戶者,同前法送入。
若穩婆不謹,膀胱扯破者,八珍湯加豬胞三錢,服之可複。
汪甯齋曰:盤腸為中氣不足,若初胎見此,下次孕時五六月上多,服補中升提之劑,分娩自無此患。
産畢産門不閉,氣血虛也,加味芎歸湯、十全大補湯,俱可服。
若因胎大,而擦傷産門者,蕲艾、益母草煎湯洗之。
産後血暈,不省人事,用韭菜細切,裝入有嘴瓶内,煎滾醋沃之,封紮瓶口,刺二小竅,扶産婦坐定,以瓶竅對鼻孔熏之,令醋氣透入,須臾自蘇。
或進大金丹、清魂散,亦無不效。
曩有燒舊漆器法,不宜用之。
蓋血氣未回,穢觸必生他病,豈可妄施乃爾。
方公度曰:敗血逆上攻心,滿急垂絕者,用生姜二十片,鹽半斤炒熱布包熨之,血下而愈。
或韭菜同炒亦妙。
又有敗血入肺作喘 者,人參、蘇木等分,煎服自瘥。
産後百脈空虛,洗拭太早,令中風口噤,手足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