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者,謂足太陽經之别脈也,起于足太陽膀胱經,足外踝下五分陷中申脈穴也。
從申脈繞後跟骨下,仆參穴也。
從仆參穴又前斜足外踝上三寸,附陽穴也。
又與足少陽會于季脅軟骨端下八寸三分,居穴也。
又與手陽明會于膊骨頭肩端上,肩穴也。
從肩穴上行肩尖上兩叉骨,巨骨穴也。
又與手足太陽陽維,會于肩後大骨下胛上廉,俞穴也。
又與手足陽明會于夾口吻旁四分,地倉穴也。
從地倉穴行于鼻孔旁八分,巨穴也。
又與任脈足陽明會于目下七分,承泣穴也。
又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跷會于目内外一分,睛明穴也。
陽跷脈穴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跷脈循行歌 陰跷亦起于跟中,少陰之别内踝行,上循陰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注】陰跷之脈,亦起于跟中,由少陰别脈然谷之穴,上内聯踝,循陰股,入胸腹,上至咽喉、睛明穴,亦會于太陽也。
陰跷脈循行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跷脈穴歌 陰跷起于然谷穴,上行照海交信列,三穴原本足少陰,足之太陽睛明接。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跷脈分寸歌 陰跷脈起足少陰,足内踝前然谷尋,踝下一寸照海陷,踝上二寸交信真,目内外宛中取,睛明一穴甚分明。
【注】陰跷者,以其所行陰經,為足少陰之别脈也。
起于足少陰腎經,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
從然谷穴循内踝之下一寸,照海穴也。
從照海穴不循太溪穴,又于足内踝之上二寸直行交信穴。
從交信穴上循陰股,入陰而行,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鼻旁,屬目内外宛宛中睛明穴,合于太陽、陽跷,上行氣并相還,則為濡目之用矣。
故知陰跷脈氣,若不與陽跷脈氣并榮于目,則目不能合也。
此陰跷循行之經脈也。
陰跷脈穴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陽維陰維脈循行經文 《二十八難》曰:陽維陰維者,維絡于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溢諸經者也。
故陽維起于諸陽之會,陰維起于諸陰交也。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陽維脈循行歌 陽維脈起足太陽,外踝之下金門疆,從背肩項面頭,維絡諸陽會督場。
【注】陽維之脈,起于足太陽經外踝之下金門穴也。
從骨、背外、肩胛、項旁、面上、頭後至啞門穴,維絡諸陽會于督脈也。
陽維脈循行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陽維脈穴歌 陽維脈起穴金門,俞天肩井深,本神陽白并臨泣,正營腦空風池巡,風府啞門此二穴,項後入發是其根。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陽維脈分寸歌 陽維脈起足太陽,外踝一寸金門藏,踝上七寸陽交位,肩後胛上俞當,天穴在缺盆上,肩上陷中肩井鄉,本神入發四分許,眉上一寸陽白詳,入發五分臨泣穴,上行一寸正營場,枕骨之下腦空位,風池耳後陷中藏,項後入發啞門穴,入發一寸風府疆。
【注】陽維起于諸陽之會者,謂起于足太陽膀胱經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門穴也。
從金門穴行于足少陽膽經之足外踝上七寸,陽交穴也。
又與手足太陽及跷脈,會于肩後大骨下胛上廉,俞穴也。
又與手足少陽會于缺盆中上毖骨際,天穴也。
又會于肩上陷中,肩井穴也。
從肩井穴上頭,與足少陽會于眉上一寸,陽白穴也。
從陽白穴上行于目上,直入發際,本神、臨泣穴也。
從臨泣穴上行二寸,正營穴也。
從正營穴循行枕骨下,腦空穴也。
從腦空穴下行,至耳後大筋外廉,風池穴也。
又與督脈會于項後風府、啞門穴,此陽維脈氣所發也。
陽維脈穴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維脈循行歌 陰維脈起足少陰,内踝上行穴築賓,循腹至乳上結喉,維絡諸陰會于任。
【注】陰維之脈,起于足少陰經内踝上行築賓之穴,循腹至乳上結喉,至廉泉穴,維絡諸陰,會于任脈也。
陰維脈循行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維脈穴歌 陰維之穴起築賓,府舍大橫腹哀循,期門天突廉舌本,此是陰維脈維陰。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維脈分寸歌 陰維脈起足少陰,内踝之後尋築賓,少腹之下稱府舍,大橫平臍是穴名,此穴去中三寸半,行至乳下腹哀明,期門直乳二肋縫,天突結喉下一寸。
【注】陰維起于諸陰之交者,謂起于足少陰腎經之足内踝後,上分中,名曰築賓穴也。
與足太陰交于少腹下,去腹中行三寸半,府舍穴也。
又平臍雲中行三寸半,大橫穴也。
又行至乳下二肋端縫之下二寸,腹哀穴也。
又與足厥陰交于乳下二肋端縫,期門穴也。
又與任脈交于結喉下一寸宛宛中,天突穴也。
從天突穴上行,在颔下結喉上中央舌本下,廉泉穴,此陰維脈氣所發也。
陰維脈穴圖
從申脈繞後跟骨下,仆參穴也。
從仆參穴又前斜足外踝上三寸,附陽穴也。
又與足少陽會于季脅軟骨端下八寸三分,居穴也。
又與手陽明會于膊骨頭肩端上,肩穴也。
從肩穴上行肩尖上兩叉骨,巨骨穴也。
又與手足太陽陽維,會于肩後大骨下胛上廉,俞穴也。
又與手足陽明會于夾口吻旁四分,地倉穴也。
從地倉穴行于鼻孔旁八分,巨穴也。
又與任脈足陽明會于目下七分,承泣穴也。
又與手足太陽足陽明陰跷會于目内外一分,睛明穴也。
陽跷脈穴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跷脈循行歌 陰跷亦起于跟中,少陰之别内踝行,上循陰股入胸腹,上至咽喉至睛明。
【注】陰跷之脈,亦起于跟中,由少陰别脈然谷之穴,上内聯踝,循陰股,入胸腹,上至咽喉、睛明穴,亦會于太陽也。
陰跷脈循行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跷脈穴歌 陰跷起于然谷穴,上行照海交信列,三穴原本足少陰,足之太陽睛明接。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跷脈分寸歌 陰跷脈起足少陰,足内踝前然谷尋,踝下一寸照海陷,踝上二寸交信真,目内外宛中取,睛明一穴甚分明。
【注】陰跷者,以其所行陰經,為足少陰之别脈也。
起于足少陰腎經,足内踝前大骨下陷中,然谷穴也。
從然谷穴循内踝之下一寸,照海穴也。
從照海穴不循太溪穴,又于足内踝之上二寸直行交信穴。
從交信穴上循陰股,入陰而行,上循胸裡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鼻旁,屬目内外宛宛中睛明穴,合于太陽、陽跷,上行氣并相還,則為濡目之用矣。
故知陰跷脈氣,若不與陽跷脈氣并榮于目,則目不能合也。
此陰跷循行之經脈也。
陰跷脈穴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陽維陰維脈循行經文 《二十八難》曰:陽維陰維者,維絡于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溢諸經者也。
故陽維起于諸陽之會,陰維起于諸陰交也。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陽維脈循行歌 陽維脈起足太陽,外踝之下金門疆,從背肩項面頭,維絡諸陽會督場。
【注】陽維之脈,起于足太陽經外踝之下金門穴也。
從骨、背外、肩胛、項旁、面上、頭後至啞門穴,維絡諸陽會于督脈也。
陽維脈循行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陽維脈穴歌 陽維脈起穴金門,俞天肩井深,本神陽白并臨泣,正營腦空風池巡,風府啞門此二穴,項後入發是其根。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陽維脈分寸歌 陽維脈起足太陽,外踝一寸金門藏,踝上七寸陽交位,肩後胛上俞當,天穴在缺盆上,肩上陷中肩井鄉,本神入發四分許,眉上一寸陽白詳,入發五分臨泣穴,上行一寸正營場,枕骨之下腦空位,風池耳後陷中藏,項後入發啞門穴,入發一寸風府疆。
【注】陽維起于諸陽之會者,謂起于足太陽膀胱經之足外踝下一寸金門穴也。
從金門穴行于足少陽膽經之足外踝上七寸,陽交穴也。
又與手足太陽及跷脈,會于肩後大骨下胛上廉,俞穴也。
又與手足少陽會于缺盆中上毖骨際,天穴也。
又會于肩上陷中,肩井穴也。
從肩井穴上頭,與足少陽會于眉上一寸,陽白穴也。
從陽白穴上行于目上,直入發際,本神、臨泣穴也。
從臨泣穴上行二寸,正營穴也。
從正營穴循行枕骨下,腦空穴也。
從腦空穴下行,至耳後大筋外廉,風池穴也。
又與督脈會于項後風府、啞門穴,此陽維脈氣所發也。
陽維脈穴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維脈循行歌 陰維脈起足少陰,内踝上行穴築賓,循腹至乳上結喉,維絡諸陰會于任。
【注】陰維之脈,起于足少陰經内踝上行築賓之穴,循腹至乳上結喉,至廉泉穴,維絡諸陰,會于任脈也。
陰維脈循行圖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維脈穴歌 陰維之穴起築賓,府舍大橫腹哀循,期門天突廉舌本,此是陰維脈維陰。
卷六奇經八脈總歌 陰維脈分寸歌 陰維脈起足少陰,内踝之後尋築賓,少腹之下稱府舍,大橫平臍是穴名,此穴去中三寸半,行至乳下腹哀明,期門直乳二肋縫,天突結喉下一寸。
【注】陰維起于諸陰之交者,謂起于足少陰腎經之足内踝後,上分中,名曰築賓穴也。
與足太陰交于少腹下,去腹中行三寸半,府舍穴也。
又平臍雲中行三寸半,大橫穴也。
又行至乳下二肋端縫之下二寸,腹哀穴也。
又與足厥陰交于乳下二肋端縫,期門穴也。
又與任脈交于結喉下一寸宛宛中,天突穴也。
從天突穴上行,在颔下結喉上中央舌本下,廉泉穴,此陰維脈氣所發也。
陰維脈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