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通也。

    其于周身灌體,和内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于此也。

     手少陽三焦腑圖 卷五三焦經文 三焦經循行經文 三焦手少陽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

    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俠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

     三焦經循行圖 卷五三焦經文 三焦經循行歌 手經少陽三焦脈,起自小指次指端,兩指岐骨手腕表,上出臂外兩骨間,肘後外循肩上,少陽之後交别傳,下入缺盆膻中分,散絡心包膈裡穿。

    支者膻中缺盆上,上項耳後耳角旋,屈下至出仍注頰;一支出耳入耳前,卻從上關交曲頰,至目銳乃盡焉。

     【注】手少陽三焦之脈,起于手小指次指外側之端關沖穴,從關沖上出兩指之間液門、中渚穴,循手腕表陽池穴也。

    從陽池出臂外兩骨之間,外關、支溝、會宗、三陽絡、四渎、天井等穴,上貫肘,清冷淵穴也,從清冷淵穴循臂外,上肩循消泺、會、肩、天穴,從天穴而交出足少陽經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内而循行之分,皆屬三焦經也。

    其支者,從膻中上外出缺盆,上項天牖穴,從天牖穴循系耳後翳風、脈、顱息穴,從顱息直上出耳上角角孫穴、絲竹空穴也。

    由角孫、絲竹空穴繞耳以屈下至和、耳門穴也。

    其本支之别,支者從耳後出走耳前,過足少陽經客主人穴之前,交頰至目銳之外,以交于足少陽膽經也。

     卷五三焦經文 三焦經穴歌 手少三焦所從經,二十二穴起關沖,液門中渚陽池曆,外關支溝會宗逢,三陽絡入四渎内,注于天井清冷中,消泺會肩穴,天天牖經翳風,脈顱息角耳門,和上行絲竹空。

     卷五三焦經文 三焦經分寸歌 無名外側端關沖,液門小次指陷中,中渚液門上一寸,陽池腕前表陷中,外關腕後二寸陷,關上一寸支溝名,外關一寸會宗平,斜上一寸三陽絡,肘前五寸四渎稱,天井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骨罅中。

    井上一寸清冷淵,消泺臂肘分肉端,會肩端前二寸,肩上陷中看,天肩井後一寸,天牖耳下一寸間,翳風耳後尖角陷,脈耳後青脈看,顱息青絡脈之上,角孫耳上發下間,耳門耳前缺處陷,和橫動脈耳前,欲覓絲竹空何在,眉後陷中仔細觀。

     【注】關沖穴,在手四指外側端,去爪甲角如韭葉許,是其穴也。

    從關沖上行手小指次指岐骨間陷中,握拳取之,液門穴也。

    從液門上行一寸陷中,中渚穴也。

    從中渚由四指本節直上,行手表腕上陷中,陽池穴也。

    從陽池上行手腕後二寸,兩骨間陷中,外關穴也。

    從外關上行一寸,兩骨間陷中,支溝穴也,從支溝外開一寸,會宗穴也。

    以支溝會宗二穴相并平直,空中相離一寸也。

    從會宗内斜上行一寸,臂上大交脈,三陽絡穴也。

    從三陽絡上行肘前五寸外廉陷中,四渎穴也。

    從四渎斜外一行,肘外大骨尖後,肘上一寸,兩筋叉骨罅中,屈肘拱胸取之,天井穴也。

     從天井上行一寸,伸肘舉臂取之,清冷淵穴也。

    從清冷淵上行,肩下臂外肘上分肉間,消泺穴也。

    從消泺上行,外去肩端三寸宛宛中,會穴也。

    從會上行,肩端上陷中,斜舉臂取之,肩穴也,從肩上行肩,缺盆中直,是少陽經之肩井穴;後一寸,天穴也。

    從天上行,頸大筋外缺盆上,手太陽經天容穴後,足太陽經天柱穴前,足少陽膽經完骨穴下,發際中上斜俠耳後一寸,天牖穴也。

    從天牖上行,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翳風穴也。

    從翳風上行,耳後中間雞足青絡脈中,脈穴也。

    從脈行耳後上間青絡脈中,顱息穴也。

    從顱息上行,耳上上間,發際下開口有空,角孫穴也。

     從角孫繞行耳前,起肉當耳缺處陷中,耳門穴也。

    從耳門行耳前,兌發下橫動脈中,和穴也(兌發下即鬓角也)。

    從和上行眉後陷中,絲竹空穴也。

     三焦經穴圖 卷五 膽腑經文 經雲: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又雲:是經少血多氣。

    又曰:凡十一髒皆取決于膽也。

     《難經》曰:膽在肝之短葉間,重三兩三铢,長三寸,盛精汁三合。

     《中藏經》曰:膽者清淨之府,号曰将軍,主藏而不瀉。

     足少陽膽腑圖 卷五膽腑經文 膽經循行經文 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後,入缺盆。

    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後;其支者,别銳,下大迎,合手少陽抵于,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岐骨内,出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