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書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咒曰:
洞陽炁赤,赫赫洗晶。
陰散陽會,育我真形。
形神俱化,混合離明。
冶煉自然,數周飛騰。
師曰:學士於每月二十日、二十五日晦日,誦咒、服符、叩齒、咽津如前。
存身與太陽混而為一,不見我形,但混光而已。
行之一年無病,二年神壯體輕,三年屍魄消蕩,五年可以禦炁乘光。
久久不怠,帝君下盻,真仙為友,白日登晨。
戒之。
素華始玄初元内景 呎曰: 溟涬虛玄,混混真源。
華景未露,玄輪自圓。
會合初基,象帝之先。
依時服煉,炁入玄玄。
師曰:每遇月朔夜,如前法誦咒九遍。
存自己為昆侖,山下為大海,渺渺無際,水底透起月輪黑色,未有光彩。
我服其始玄之炁,良久,咽津、叩齒,如誦咒之數。
清光太初生輝内景 咒曰: 真景初生,陰中至陽。
水泛玄輸,金露微芒。
津源暢通,輝映瓊房。
炁增光盛,服禦飛翔。
師曰:學士於每月初二日夜,靜坐清齋。
存自己如昆侖山,身坐山頂,望海邊月出如鈞,水輪上圓。
叩齒、咽津,各三九遍。
誦咒,服符,禦炁,良久而退。
晶光清明耀華内景 咒曰: 景散天池,金水半規。
光開幽夜,照我玄珠。
飲泛晶漿,香透靈軀。
數用真會,乘景沖飛。
師曰:學士每遇初七日,清齊靜坐。
存自己登昆侖之頂,仰望月光如半規。
誦咒二十四遍,服符、咽津,各如誦咒之數。
禦炁,良久而退。
玉光澄輝高明内景 咒曰:法輪飛天,玄之又玄。
清波湛湛,黃華涓涓。
蕩滌屍垢,滋養丹田。
高奔内景,結璘光圓。
師曰:學士每遇十三日夜,清齋靜坐。
存自己升昆侖之頂,望月光芒。
誦咒三十六遍,叩齒、咽津,亦各三十六。
服符,禦炁,良久而退。
圓光靈明洞照内景 咒曰: 瓊輸光輝,全盈不虧。
玄景澄徹,神扃啟扉。
中有高尊,瓊冠羽衣。
願降靈炁,赴我歸期。
師曰:學士每遇月望日,清齋靜坐。
存身立昆侖頂上,月圓光滿,月中降水雲成橋,光爛如銀。
我服其炁,未升。
誦咒三十六遍,叩齒、咽津、亦如之。
服符,禦炁,良久而退。
咒曰: 天源周流,光透重樓。
霄映十方,五液蕩幽。
沖虛攝景,真身飛浮。
一真上朝,陽九無憂。
師曰:既如前行,再於十六日,存月中真水成橋,下接昆侖,我身乘彩鳳入月中。
誦咒八十一遍,叩齒、咽津,亦如之。
服符,禦炁,良久而退。
金光清虛含真内景 咒曰: 靈輝膛朦,身造玄宮。
朝拜結璘,有願立從。
咀嚼玄華,服禦靈風。
屍魄蕩散,神變仙容。
師曰:學士再思入月官,朝拜皇君,所願學仙之事。
服符、誦咒、叩齒、咽津,各四十九度,乃十七日夜也。
師曰:奔月者,止有兩旬,過此,則虧光矣,故此疊日行之。
神光無上虛澄内景 咒曰: 月是我神,神随月并。
内符外合,變化真形。
秀結華房,上開金英。
功成無漏,上升玉京。
師曰:學士於十八日,存身在月中,内外洞明。
服符,誦咒六十遍,咽津九口,叩齒九通。
覺金光四散,普天光明。
然後禦炁,良久而退。
定光清泠玉光結璘内景 咒曰: 圓輪魄回,幽衢夜開。
玉虛混景,金光徘徊。
津源暢通,照徹靈台。
香浮甘露,變我仙胎。
師曰:學士至此,與月混一。
當存身與太皇混一而同,不見我形,但清明而已。
行之十日,則其功尤倍於太陽矣。
但學者戒行未修,立志未專耳,雖然拈起放下時一,存之尤可延生度世,況專修者乎。
朝光化景 師曰:學士複於下旬存此景,以俟雲馭生虛無也。
混真頌 飛揚靈駕出華房,玉壺瑞氣騰真光,太和瑞結水火鄉。
中有真人佩瓊珰,高奔冉冉散天香,出虛入元陰變陽。
混混溶溶金醴漿,灌溉百骸自長生,稽首元上玉虛皇。
師曰:下士根器淺陋,未知澄寂圓通長生自然之道,須假存運行之。
然行之既專久,則與道通仙。
但此法甚秘,人鮮能知此。
苟有知者,未必能行,行者未必能久,所以仙人道師,謹於擇人付度也。
行持之人,入靖不許作聲、咳唾,忌與人語。
行之精久,飛神馭空,去來無礙,同得仙真。
則知此文,乃天師飛騰太空之秘,學者寶之。
無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書卷上竟
陰散陽會,育我真形。
形神俱化,混合離明。
冶煉自然,數周飛騰。
師曰:學士於每月二十日、二十五日晦日,誦咒、服符、叩齒、咽津如前。
存身與太陽混而為一,不見我形,但混光而已。
行之一年無病,二年神壯體輕,三年屍魄消蕩,五年可以禦炁乘光。
久久不怠,帝君下盻,真仙為友,白日登晨。
戒之。
素華始玄初元内景 呎曰: 溟涬虛玄,混混真源。
華景未露,玄輪自圓。
會合初基,象帝之先。
依時服煉,炁入玄玄。
師曰:每遇月朔夜,如前法誦咒九遍。
存自己為昆侖,山下為大海,渺渺無際,水底透起月輪黑色,未有光彩。
我服其始玄之炁,良久,咽津、叩齒,如誦咒之數。
清光太初生輝内景 咒曰: 真景初生,陰中至陽。
水泛玄輸,金露微芒。
津源暢通,輝映瓊房。
炁增光盛,服禦飛翔。
師曰:學士於每月初二日夜,靜坐清齋。
存自己如昆侖山,身坐山頂,望海邊月出如鈞,水輪上圓。
叩齒、咽津,各三九遍。
誦咒,服符,禦炁,良久而退。
晶光清明耀華内景 咒曰: 景散天池,金水半規。
光開幽夜,照我玄珠。
飲泛晶漿,香透靈軀。
數用真會,乘景沖飛。
師曰:學士每遇初七日,清齊靜坐。
存自己登昆侖之頂,仰望月光如半規。
誦咒二十四遍,服符、咽津,各如誦咒之數。
禦炁,良久而退。
玉光澄輝高明内景 咒曰:法輪飛天,玄之又玄。
清波湛湛,黃華涓涓。
蕩滌屍垢,滋養丹田。
高奔内景,結璘光圓。
師曰:學士每遇十三日夜,清齋靜坐。
存自己升昆侖之頂,望月光芒。
誦咒三十六遍,叩齒、咽津,亦各三十六。
服符,禦炁,良久而退。
圓光靈明洞照内景 咒曰: 瓊輸光輝,全盈不虧。
玄景澄徹,神扃啟扉。
中有高尊,瓊冠羽衣。
願降靈炁,赴我歸期。
師曰:學士每遇月望日,清齋靜坐。
存身立昆侖頂上,月圓光滿,月中降水雲成橋,光爛如銀。
我服其炁,未升。
誦咒三十六遍,叩齒、咽津、亦如之。
服符,禦炁,良久而退。
咒曰: 天源周流,光透重樓。
霄映十方,五液蕩幽。
沖虛攝景,真身飛浮。
一真上朝,陽九無憂。
師曰:既如前行,再於十六日,存月中真水成橋,下接昆侖,我身乘彩鳳入月中。
誦咒八十一遍,叩齒、咽津,亦如之。
服符,禦炁,良久而退。
金光清虛含真内景 咒曰: 靈輝膛朦,身造玄宮。
朝拜結璘,有願立從。
咀嚼玄華,服禦靈風。
屍魄蕩散,神變仙容。
師曰:學士再思入月官,朝拜皇君,所願學仙之事。
服符、誦咒、叩齒、咽津,各四十九度,乃十七日夜也。
師曰:奔月者,止有兩旬,過此,則虧光矣,故此疊日行之。
神光無上虛澄内景 咒曰: 月是我神,神随月并。
内符外合,變化真形。
秀結華房,上開金英。
功成無漏,上升玉京。
師曰:學士於十八日,存身在月中,内外洞明。
服符,誦咒六十遍,咽津九口,叩齒九通。
覺金光四散,普天光明。
然後禦炁,良久而退。
定光清泠玉光結璘内景 咒曰: 圓輪魄回,幽衢夜開。
玉虛混景,金光徘徊。
津源暢通,照徹靈台。
香浮甘露,變我仙胎。
師曰:學士至此,與月混一。
當存身與太皇混一而同,不見我形,但清明而已。
行之十日,則其功尤倍於太陽矣。
但學者戒行未修,立志未專耳,雖然拈起放下時一,存之尤可延生度世,況專修者乎。
朝光化景 師曰:學士複於下旬存此景,以俟雲馭生虛無也。
混真頌 飛揚靈駕出華房,玉壺瑞氣騰真光,太和瑞結水火鄉。
中有真人佩瓊珰,高奔冉冉散天香,出虛入元陰變陽。
混混溶溶金醴漿,灌溉百骸自長生,稽首元上玉虛皇。
師曰:下士根器淺陋,未知澄寂圓通長生自然之道,須假存運行之。
然行之既專久,則與道通仙。
但此法甚秘,人鮮能知此。
苟有知者,未必能行,行者未必能久,所以仙人道師,謹於擇人付度也。
行持之人,入靖不許作聲、咳唾,忌與人語。
行之精久,飛神馭空,去來無礙,同得仙真。
則知此文,乃天師飛騰太空之秘,學者寶之。
無上三天玉堂正宗高奔内景玉書卷上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