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天經頌解
關燈
小
中
大
經名:生天經頌解。
金元問道士超然子(王吉昌)撰。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贊頌類。
生天經頌解 超然子頌 元始天尊 至高至大虛無祖,接引群生萬法根。
三十二天都教主,如如不動号為尊。
說此生天 生天生地亦生人,四象三才育五行。
無相無名天地始,有情有相物情宗。
得道真經。
深根固蒂始中心,複命歸根立本真。
煉就九陽金鼎出,慧光朗照遍乾坤。
爾時,元始天尊 泓蒙混合未分源,似有如無恍惚間。
至寂至虛含萬象,漸生五太立人天。
在大羅天上玉京山中, 大羅天上玉京山,曠朗無塵絕往還。
覺悟剎那生靜境,迷情如隔萬重關。
告諸仙曰:吾今為汝略啟身心, 虛無妙相身心啟,暫假凡軀主妙規。
金口洩開天地奧,靈光射出混元機。
明開道要。
道要玄微非有無,無中生就有形軀。
有中煉出無形體,自在逍遙物外居。
十方得道神仙皆從此經修行而通微奧, 萬八千篇立妙玄,生天得道始修仙。
愛河須仗舟船渡,到岸遺舟合自然。
善男子、善女人, 天尊普化遍十方,男女無殊一體觀。
大抵澄心崇至道,智愚凡聖總成仙。
依憑齋戒,是作津梁。
洗心防息真齋戒,除情去欲是津梁。
境滅心忘無垢染,靈明何處不圓方。
一切有為,顯諸真露, 色心未動本無為,樸散形生自有為。
籍假養真真露顯,莫因假物喪靈儀。
體此法相,乃可授持。
方求魚兔覓蹄筌,得兔忘蹄魚亦然。
乃可授持雖有相,有為無作越中邊。
能屏衆緣,永除染着, 外行周圓托衆緣,莫将名利喪根源。
洪锺在叩聲雖向,應物無心兩事全。
外想不入,内想不出, 六門長閉緊牢關,莫縱三屍恣往還。
二物調和收寶鼎,一條銀焰出昆山。
乃得五髒清凍,六腑調泰, 四象中央一炁先,周流三界任巡還。
青龍火裡寒霧,白虎潭中吐赤煙。
三百六十骨節之間有諸滞礙,十惡之業, 三三六六結成形,口四身心眼耳馨。
始為七情耽染着,屏除十惡認元宗。
百八十煩惱之業, 七情三業喪靈源,半是凡身半是仙。
煉就極陽無相禮,自然煩惱不相幹。
衆苦罪源,悉皆除蕩。
三彭恣縱業根源,五欲身耽惹禍愆。
罪業屏除無苦惱,自然超脫死生關。
即引太和真炁,注想身田,
金元問道士超然子(王吉昌)撰。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贊頌類。
生天經頌解 超然子頌 元始天尊 至高至大虛無祖,接引群生萬法根。
三十二天都教主,如如不動号為尊。
說此生天 生天生地亦生人,四象三才育五行。
無相無名天地始,有情有相物情宗。
得道真經。
深根固蒂始中心,複命歸根立本真。
煉就九陽金鼎出,慧光朗照遍乾坤。
爾時,元始天尊 泓蒙混合未分源,似有如無恍惚間。
至寂至虛含萬象,漸生五太立人天。
在大羅天上玉京山中, 大羅天上玉京山,曠朗無塵絕往還。
覺悟剎那生靜境,迷情如隔萬重關。
告諸仙曰:吾今為汝略啟身心, 虛無妙相身心啟,暫假凡軀主妙規。
金口洩開天地奧,靈光射出混元機。
明開道要。
道要玄微非有無,無中生就有形軀。
有中煉出無形體,自在逍遙物外居。
十方得道神仙皆從此經修行而通微奧, 萬八千篇立妙玄,生天得道始修仙。
愛河須仗舟船渡,到岸遺舟合自然。
善男子、善女人, 天尊普化遍十方,男女無殊一體觀。
大抵澄心崇至道,智愚凡聖總成仙。
依憑齋戒,是作津梁。
洗心防息真齋戒,除情去欲是津梁。
境滅心忘無垢染,靈明何處不圓方。
一切有為,顯諸真露, 色心未動本無為,樸散形生自有為。
籍假養真真露顯,莫因假物喪靈儀。
體此法相,乃可授持。
方求魚兔覓蹄筌,得兔忘蹄魚亦然。
乃可授持雖有相,有為無作越中邊。
能屏衆緣,永除染着, 外行周圓托衆緣,莫将名利喪根源。
洪锺在叩聲雖向,應物無心兩事全。
外想不入,内想不出, 六門長閉緊牢關,莫縱三屍恣往還。
二物調和收寶鼎,一條銀焰出昆山。
乃得五髒清凍,六腑調泰, 四象中央一炁先,周流三界任巡還。
青龍火裡寒霧,白虎潭中吐赤煙。
三百六十骨節之間有諸滞礙,十惡之業, 三三六六結成形,口四身心眼耳馨。
始為七情耽染着,屏除十惡認元宗。
百八十煩惱之業, 七情三業喪靈源,半是凡身半是仙。
煉就極陽無相禮,自然煩惱不相幹。
衆苦罪源,悉皆除蕩。
三彭恣縱業根源,五欲身耽惹禍愆。
罪業屏除無苦惱,自然超脫死生關。
即引太和真炁,注想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