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卷十五\雜病門]瘡疹總論 《索問》雲∶痛癢、瘡瘍、癰疽、瘍疹、瘤氣、結核,怫郁甚者,皆熱。

    五髒不和,九竅不通,六腑不和,留結為癰。

    近于火氣,微熱則癢,熱甚則痛,附近則灼而為瘡,皆火之用也。

     人之瘡腫,因内熱外虛所生也。

    為風濕之所乘,則生瘡腫。

    然肺主氣,候于皮毛,脾主肌肉,氣虛則膚腠開,為風濕所乘,脾氣溫而内熱,即生瘡也。

    腫者,皆由寒熱毒瓦斯客于經絡,使血澀而不通,壅結成腫。

    風邪内作,即無頭無根。

    氣血相搏作者,即有頭有根。

    熱壅盛,則為膿赤。

    核腫,則風氣流結也。

    瘡以痛癢,痛則為實,癢則為虛,非謂虛寒也,正謂熱之微甚也。

     癢者,美疾也。

    故火旺于夏,而萬物蕃鮮榮美也,炙之以火,漬之以湯,而其癢轉甚者,微熱之所使也。

    癢去者,謂火熱令皮膚縱緩,腠理開通,陽氣得洩,熱散而去。

    或夏熱皮膚癢,而以冷水沃之,其癢不去,謂寒收斂,腠理閉密,陽氣郁結,不能散越,怫熱内作故也。

     瘡瘍皆為火熱,而反腐出膿水者,猶谷肉果菜,熱極則腐爛,而潰為污水也。

    漬而腐爛者,水之化也。

    癰淺而大,疽深而惡。

    熱盛血,則為癰膿也。

    瘍有頭,小瘡也。

    疹浮而小,瘾疹也。

    瘤氣,赤瘤、丹、熱盛氣火之色也。

     如意散 治疥癬無時痛癢,愈發有時,不問久新者。

     吳茱萸牛蒡子荊芥(各一分)牡蛎(半兩)輕粉(半錢)信砒(二錢)上為細末,研勻,每臨卧,抄一錢,油調,遍身搓摩上一半。

    如後有癢不止,更少許塗之股髀之間,聞香悉愈。

     信效散 治風熱上客陽明之經,牙齒疳蝕,斷宣腐臭,血出色黃,氣腐注悶,動搖疼痛,發作有時,兼解中金石一切毒藥。

     信砒(一錢)黃丹(二錢)千古鍛石(如無,但以陳者,炒,細研,四錢)上為細末,入青鹽一分、麝香少許,(如無此二味,亦得。

    )每上,抄三兩大豆許,先洗漱淨,以手蘸藥,捺上下牙齒龈瀝涎,勿咽之,須臾漱淨,或有蝕處,再上少許,日三四次。

    常用如意一上,以頻為妙。

    或服金石藥緻病,使一日三四上,更不傷牙齒,如神。

    或已傷牙齒者,敷之即愈。

    或平人常用,頗能清利頭目,寬膈美食,使髭須遲白。

    久用亦能固牙齒,使遲老。

     人氣于面,而手足陽明氣血灌注,憂思則氣結而血液不行,燥熱怫郁而血衰,不能榮養髒腑,故早蒼黃而斑白也。

    此藥能使陽明血氣宣通,故性能然也。

     又方,使龍骨,不用鍛石。

     神聖餅子 治一切打撲傷損,金石刀刃出血不止者,立效。

     烏魚骨(一兩,五月五日前先準備下)莴苣菜(一握)韭菜(一握)青薊草(一握,約一虎口,人手取團丸是也)鍛石(四兩)上以五月五日日未出,本人不語,将取三味同杵爛,次後下餘藥味,杵得所,搏作餅子,曬幹,用時旋刮,敷之。

    此藥上,無膿退痂便愈。

     芙蓉膏 治遍滿頭面大小諸靥子,或身體者。

     料炭灰桑柴灰荞麥點灰(各半升。

    上灰用熱湯淋,取一升,熬至五分)獨角仙(一個,不用角)紅娘子(半錢,不去翅足)糯米(四十九粒)鍛石(一兩,風化者)上為末,将前項灰汁調如面糊相似,在瓷合子内,于土底埋五七日,取出使用。

    取瘢痕,靥内刺破,用細竹簽子點之,放藥,用濕紙揩藥,再點至三。

    上見瘢痕時,冷水淋洗。

     忌姜、醋、魚、馬肉。

     鉛白霜散 治大小人口瘡,牙齒腐蝕,氣臭出血者。

     鉛白霜(二錢)銅綠(二錢)白礬(一塊,指大許)上為末,以翎羽掃瘡上,以溫漿水漱之。

     麝香散 治大小人口齒腐蝕出血,斷根宣爛者。

     上好鹹土(不以多少)麝香(真好者少許)上土熱湯淋,取汁,去滓,用清汁,銀石器中熬幹,刮下,再與麝香同研勻,摻于瘡上,以紙貼。

    神效! 乳香散 治一切瘰瘡,新久遠近不已者。

     乳香(一錢)砒霜(一錢)砂(一錢半)紅娘子(十四個,去翅足)黃丹(半錢)上為末,糯米粥和作餅子,如折三錢濃,小銅錢裹卷,大破瘡,上白面糊。

    如不破音,灸柴炷大者,不過一日,其瘰核自下。

     五香湯 治一切惡瘡瘰結核無頭尾,及諸瘡腫。

     沉香木香雞舌香(各一兩)熏陸香麝香(各三錢)連翹(一兩半)上研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不拘時服。

     紫參丸 治熱毒瘰腫痛,已肉消,瘡已破,出膿水,服此。

     紫參苦參(锉。

    各一兩)連翹(二兩)丹參(一兩半)膩粉(二錢,别研)滑石(二兩)上為末,别用玄參一斤,搗碎,以酒三碗,浸三日,揉取汁,去滓,用皂角子三百枚,煨熟,搗為末,用玄參酒熬皂角子末,成膏,和前藥,如桐子大,每服一丸,以黃湯下。

     一日加一丸,至患人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