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調下。
取下碧綠水,如爛羊脂,即瘥。
如未盡,膈日又服。
腫消如故,不用服。
忌鹽百日。
調胃散 治胸膈痞悶,不思飲食,脅肋硬痛,消腹脹。
半夏(制)甘草(炙)濃樸(去皮)陳皮(去白)藿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生姜三片、棗二枚,水一盞,同煎,溫服,食前。
二氣散 治水氣,蠱,脹滿。
白牽牛黑牽牛(各二錢)上為末,用大麥面四兩,同一處,為燒餅,臨卧,用茶湯一盞下。
降氣為驗。
雄黃神金散 治十種水氣。
雄黃葶苈(用糯米和,炒半熟,米不用。
各一兩)澤瀉(一兩)椒目(半兩)大戟巴戟(去心)茯苓(去黑皮)芫花(醋五升,浸一日,炒)甘遂桑白皮(以上各一兩)上為末,空心,用井花水調下,每服一錢,加至五錢,以利為度。
忌鹽、醋、生冷、毒物、油膩、血物。
從發處加藥一分。
從腳腫,根在心,加葶苈。
從肚腫,根在腹,加椒目。
從陰腫,根在胸,加澤瀉。
從膝腫,根在肝,加芫花。
從面腫,根在肺,加桑白。
從心腫,根在肋,加雄黃。
從肢腫,根在脾,加甘遂。
從口腫,根在小腸,加巴戟。
從腰腫,根在腎,加大戟。
從四肢腫,根在胃,加茯苓。
萬勝散 治十種水氣,不可愈者。
海帶海藻海蛤芫花(醋浸,炒)甘遂大戟甜葶苈樟柳根續随子巴戟(去心。
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至五錢,溫酒調下,臨卧。
間日再服。
牽牛丸 治一切濕熱腫滿等疾。
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分)上為細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生姜湯下,食後。
虛實加減。
栀子柏皮湯 治頭微汗,小便利而微發黃者。
濕熱相抟微者宜服。
大栀子(十五個)黃柏(半兩)甘草(一分)上锉如麻豆大,水三盞,煮至一盞,絞汁,分三次,作一日服,溫吃,不計時候。
大戟丸 治十種水氣,腫脹喘滿,熱寒咳嗽,心胸痞悶,背項拘急,膀胱緊腫于小腹,小便不通,反轉大便溏洩,不能坐卧。
大戟芫花(醋炒)甘遂海帶海藻郁李仁續随子(各半兩)樟柳根(一兩。
以上八味為末,每料抄藥末十五錢七分,便入後藥)砂輕粉(各一錢)粉霜(一錢)水銀砂子(一皂子大)龍腦(半錢)巴豆(二十一個,生用,去皮)上八味已下,同研勻,用棗肉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龍腦、臘茶送下,食後臨卧。
虛實加減。
粉霜丸 治病水鼓滿不食,四肢浮腫,大小便,不進飲食。
粉霜砂海蛤玄精石寒水石(燒,粉)白丁香頭白面(各一錢)輕粉(三錢)海金砂(一錢)上研勻,着紙裹數重,上使面裹,又紙裹,冷酒蘸了,桑柴火燒,面熟為度,宿餅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生姜湯下,一日三服。
一日加一丸,至六日不加,即止以補之,妙。
苦葶苈丸 治一切水濕氣,通身腫滿,不可當者。
人參(一兩)苦葶苈(四兩,于鍋内紙上,炒黃色為度)上二味同為細末,用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桑白皮湯下,日進三服,空心食前。
此藥恐君子不信,試驗之。
肉豆蔻丸 治水濕,腹脹如鼓,不食者。
病可下。
肉豆蔻槟榔輕粉(各一分)黑牽牛(一兩半,取頭末)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連翹湯下,食後,日三服。
取下碧綠水,如爛羊脂,即瘥。
如未盡,膈日又服。
腫消如故,不用服。
忌鹽百日。
調胃散 治胸膈痞悶,不思飲食,脅肋硬痛,消腹脹。
半夏(制)甘草(炙)濃樸(去皮)陳皮(去白)藿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錢,生姜三片、棗二枚,水一盞,同煎,溫服,食前。
二氣散 治水氣,蠱,脹滿。
白牽牛黑牽牛(各二錢)上為末,用大麥面四兩,同一處,為燒餅,臨卧,用茶湯一盞下。
降氣為驗。
雄黃神金散 治十種水氣。
雄黃葶苈(用糯米和,炒半熟,米不用。
各一兩)澤瀉(一兩)椒目(半兩)大戟巴戟(去心)茯苓(去黑皮)芫花(醋五升,浸一日,炒)甘遂桑白皮(以上各一兩)上為末,空心,用井花水調下,每服一錢,加至五錢,以利為度。
忌鹽、醋、生冷、毒物、油膩、血物。
從發處加藥一分。
從腳腫,根在心,加葶苈。
從肚腫,根在腹,加椒目。
從陰腫,根在胸,加澤瀉。
從膝腫,根在肝,加芫花。
從面腫,根在肺,加桑白。
從心腫,根在肋,加雄黃。
從肢腫,根在脾,加甘遂。
從口腫,根在小腸,加巴戟。
從腰腫,根在腎,加大戟。
從四肢腫,根在胃,加茯苓。
萬勝散 治十種水氣,不可愈者。
海帶海藻海蛤芫花(醋浸,炒)甘遂大戟甜葶苈樟柳根續随子巴戟(去心。
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至五錢,溫酒調下,臨卧。
間日再服。
牽牛丸 治一切濕熱腫滿等疾。
黑牽牛黃芩大黃大椒滑石(各等分)上為細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生姜湯下,食後。
虛實加減。
栀子柏皮湯 治頭微汗,小便利而微發黃者。
濕熱相抟微者宜服。
大栀子(十五個)黃柏(半兩)甘草(一分)上锉如麻豆大,水三盞,煮至一盞,絞汁,分三次,作一日服,溫吃,不計時候。
大戟丸 治十種水氣,腫脹喘滿,熱寒咳嗽,心胸痞悶,背項拘急,膀胱緊腫于小腹,小便不通,反轉大便溏洩,不能坐卧。
大戟芫花(醋炒)甘遂海帶海藻郁李仁續随子(各半兩)樟柳根(一兩。
以上八味為末,每料抄藥末十五錢七分,便入後藥)砂輕粉(各一錢)粉霜(一錢)水銀砂子(一皂子大)龍腦(半錢)巴豆(二十一個,生用,去皮)上八味已下,同研勻,用棗肉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至七丸,龍腦、臘茶送下,食後臨卧。
虛實加減。
粉霜丸 治病水鼓滿不食,四肢浮腫,大小便,不進飲食。
粉霜砂海蛤玄精石寒水石(燒,粉)白丁香頭白面(各一錢)輕粉(三錢)海金砂(一錢)上研勻,着紙裹數重,上使面裹,又紙裹,冷酒蘸了,桑柴火燒,面熟為度,宿餅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生姜湯下,一日三服。
一日加一丸,至六日不加,即止以補之,妙。
苦葶苈丸 治一切水濕氣,通身腫滿,不可當者。
人參(一兩)苦葶苈(四兩,于鍋内紙上,炒黃色為度)上二味同為細末,用棗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煎桑白皮湯下,日進三服,空心食前。
此藥恐君子不信,試驗之。
肉豆蔻丸 治水濕,腹脹如鼓,不食者。
病可下。
肉豆蔻槟榔輕粉(各一分)黑牽牛(一兩半,取頭末)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煎連翹湯下,食後,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