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半)石菖蒲(三錢)右為末,醋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臨卧燒棗湯下,每夜一丸。

    服後有積者肚内作聲。

    病退為度。

     金露紫菀丸 治一切脾積,兩肋虛脹,臍疼痛。

     草烏頭(去皮尖,生)黃連(各半兩)官桂桔梗幹地黃幹生姜川椒蕪荑紫菀(去皮)柴胡防風濃樸甘草人參川芎鼈甲(醋浸)貝母枳殼(去穣)甘遂(各一兩)巴豆(三兩,醋煮半日,出油)砂(三錢)上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丸,空心臨卧米飲湯下。

    或微疏動。

    詳虛實加減。

     信香十方青金膏 (灌頂法∶王予所傳十二上願雲∶藥師琉璃光如來應當供養,正遍知明,行足善遊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方境。

    )授治周身中外,陰陽不調,氣血壅滞,變生百病,乃至虛羸,困倦偏攻,酒食内傷,心腹滿塞急痛。

    或酒積食積,瘕積聚,癖堅積,中滿膈氣,食臭酸醋,嘔吐翻胃。

    或膈瘅消中,善食而瘦。

    或消渴多飲,而數(色角切,頻也。

    )小便。

    或腸風下血,痔癢痛。

    或胃癰疹,或遍身癰疽惡瘡。

    或瘡毒已入于裡,腹滿嘔吐。

    或成瀉痢,或出惡瘡肉,或下利腹痛。

    或一切風氣,肢體疼痛,及中風偏枯。

     或痰逆生風,痰涎嗽。

    兼産後腹痛,及小兒疳積,諸風潮搐。

    但平人常服保養,宣行營衛,調飲食。

     信砒乳香輕粉粉霜巴豆(以上各一兩,同研)龍腦(半字)麝香(半字)青黛(二錢。

    同研)黃蠟(三錢)上研細末,熔蠟,入蜜半錢,就搓勻,旋丸綠豆至小豆大,先服小丸。

    病在上,食後,在下,食前,在中,不計時候。

    面東頂禮,一丸,淨器盛水送下。

     如合藥,即淨處,面東,每一丸密念咒三遍。

    或病患不能咒,請人咒,或師氏咒過。

     咒曰∶信香十方青金膏,藥師丸成蜜遍抛,普濟有緣除百病,常吞一粒體堅牢。

    密咒曰∶但言八金剛,莫說十方佛,五蘊六根俱不道,十二上願自然成。

     金黃丸 治酒積食積諸積,面黃膽,積硬塊。

     荊三棱香附子(各半兩)澤瀉(二錢半)巴豆(四十九粒,出油)黍米粉牽牛(各二錢半)上為末,用栀子煎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

    如心痛,艾醋湯下七丸。

     導氣丸 治心胸滿悶,脅肋刺痛,不思飲食。

    常服寬膈,進美飲食。

     姜黃(四兩)香附子(四兩)縮砂甘草廣術(各二兩)丁皮甘松木香荊三棱(各一兩)白檀(半兩)藿香葉(半兩)上為末,入綠豆粉二兩,用湯浸蒸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細嚼,白湯下,食後,日進三服。

     丁香散 治癖氣,脅下痞滿,息而不消,積而不散。

    元氣在胃,不妨飲食。

     好丁香(二十五個)白丁香(七十個)密陀僧舶上硫黃黃莺調(各五分)上為細末,每服一字,皂子煎湯調下,不計時候。

    治肚内生硬物,黑瘦如柴,嘔吐積滞,日三服,食後。

     聖餅子 治一切沉積氣脹,兩脅氣滿,無問新久者。

     大黃(三兩)黑牽牛(頭末,一兩)kt砂(三錢)山栀子(半兩)輕粉(二錢)上為末,煉蜜和丸,撚作餅子,如小錢大濃樣,食後,每服三餅子,細嚼,溫酒下。

     臨卧。

    如行,粥補之。

    虛實加減。

     無憂散 (一名萬病散。

    )治風疾,瘡腫疥癬,或髒腑積冷,壅滞氣結,風勞,膀胱宿冷,髒腑虛衰,面色痿黃,内有癖氣并,當有疳蟲蛔蟲,攻心、腹俱痛,忽中傷寒,頭痛不忍,狀若山岚時氣瘟疫之疾,并宜急服此藥,宜通三五行,立瘥。

    或中風口,語多謇澀,睡後口中涎出,不限時節,不問男子女人,但五日一服,不過三服,永瘥。

     人患腰膝疼痛,香港腳腫滿,運動艱難,飲食無味,并小兒疳痢脫肛者,量大小與服,利三五行,自瘥。

    大人久洩、氣痢,狀若休息痢,止有時,俱一服,取下冷膿一二升,當日見效。

    藥無四時冷熱、老幼衰弱,病患悉皆除之。

    任服他藥無妨。

    若服常時,蓋緣搜出髒腑中積滞蟲膿故也。

    無孕婦人,久患血虛氣弱,痿黃無力者,亦可根據方服。

    宣通氣血,殊不困倦,無妨此藥。

    凡有百病,并皆治之,其功不可具載。

    有孕婦人,或遇陰晦時,即不可服,天道晴明可進。

    若雖複疾,而未愈者,可再服。

     黃木通桑白皮陳皮(各一兩)胡椒白術木香(各半兩)白牽牛(四兩,炒,别取頭末)上七味,為細末,每服二錢,牽牛末二錢,生姜二錢,切作片子,煎生姜湯一大盞調藥,須臾,又用生姜湯或溫湯送下。

    平明可行三五次,快利無妨。

    如病瘥後,以白粥補之,痊矣。

     五積丹 治心腹痞滿,嘔吐不止,破積聚者。

     皂莢(一梃,一尺二寸,火燒留性,淨盆合之,四面土壅合,勿令出煙)巴豆(十二個,白面一兩五錢同炒,令黃色為度)上為末,醋面糊為丸,綠豆大,每服十丸,鹽湯下,食後。

    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