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關燈
小
中
大
胎産奇方
全當歸(一錢五分,洗)川芎(一錢五分)羌活(三分)濃樸(七分,姜汁炒)荊芥穗(八分)菟絲子(一錢五分,酒泡,曬幹)枳殼(六分,去穣,麸炒)生黃(八分)川貝母(一錢,去心)
白芍(二錢,冬月用一錢,酒炒)蕲艾(七分,醋炒)細甘草(五分)
引用老姜皮二片,水二杯,煎八分,渣再加水一杯半,煎六分,空心服。
臨産者随時服。
以上照方逐件泡制,稱準煎服,無不奇驗。
此方專治一切胎産症候,未産者能安胎,臨産者能催生,倘有懷孕傷胎,不拘月數腰痛、腹痛,服此即愈。
其有見紅勢欲小産者,危急之際,一服立愈,再服全安。
如有十月滿足交骨不開,橫生逆生,或嬰兒死于腹中者,此藥服之,立刻即下,每月不過二劑。
若孕至九十月間,預服兩劑,臨盆容易,後患皆無。
此乃異人所授傳,此經驗濟人,功世不可輕忽。
中卷 産後生化湯論 (即竹林寺傳秘本) 産後血氣暴虛,理當大補。
但惡露未盡,用補須知,無滞血,能化又能生,攻塊無損元氣,行中又得補,方為萬全無失。
世以芎、歸、芍、地四物湯理産,誤人多矣。
因地黃性寒,芍藥酸斂,滞血故也。
産後惡露作塊痛,名曰兒枕。
世多專用消散,然後議補。
又有消補渾施,終無成效。
不知舊血雖當消化,新血亦當生養,若專攻舊血,則新血亦不甯矣。
世以濟坤丹,又名回生丹,治以攻血塊,下胞胎,雖見速效,其元氣未免虧損,即幸平安,究非良劑也。
不得已而用之下胞胎,隻可一丸,不可多服。
夫生化湯因藥性功用而立名也。
夫産後血塊當消,新血宜生。
若專消則新血不甯;專生則舊血反滞。
考藥性芎、歸、桃仁三品善破惡血,驟生新血,佐以炙黑幹姜、甘草引三品入肺肝,生血理氣,五味共方,則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産後之要藥也。
故名生化湯。
凡病起于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産後血氣之虛尤甚。
是以丹溪先生論産,必當大補血氣為先,雖兼他症以末治之,此三言者已盡醫産大旨,若能擴充用藥立方,則治産可以無大過矣。
夫産後憂驚勞倦,血氣暴虛諸症乘虛易入,如有氣勿專耗散,有食勿專消導,熱不可用芩連,寒不可用桂附。
寒則血塊停滞,熱則新血崩流。
至若虛中外感,見三陽表症之多,似可汗也。
在産後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
見三陰裡症之多,似宜下也。
在産後而用承氣,則重亡陰血。
耳聾、脅痛,乃腎肝惡血之停,休用柴胡。
谵語汗出,乃元弱似邪之症,毋同胃實。
厥由陽氣之衰,無分寒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
痹因陰血之虧,不論剛弱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又乍寒乍熱發作有期類瘧也。
若以瘧治,則遷延難愈。
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也。
若以邪論,危亡可待。
去血多而大便結燥,苁蓉加于生化,非潤腸承氣湯之能通。
患汗多而小便短澀,六君子倍多參,必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參生化頻服,救産後之危。
長生活絡屢用,蘇絕谷之人。
頹疝脫肛,多是氣虛下陷,補中益氣之湯堪用。
口噤拳攣乃因血燥類瘋,加參生化之湯宜服。
産戶入風而痛甚,服宜羌活養榮方。
玉門寒冷而不閉,洗宜床菟萸硫類。
怔忡驚悸,生化湯加定志。
似邪恍惚,安神丸助歸脾。
因氣而滿悶虛煩,生化湯加木香為佐。
因食而酸嗳惡食,六君子加神曲、麥芽為良。
蘇木、莪蓬,大能破血。
青皮、殼實,最消脹滿。
一應耗血散氣之劑,汗吐下之用,可施于少壯,豈宜用于胎産?大抵新産之後,先問惡露如何?塊痛未可遽加術。
腹中痛止,補中益氣無疑。
至若亡陽脫汗,氣虛喘促,頻服生化加參,是從權也。
又以陰亡大熱,血崩厥暈,連煎生化原方,乃救急也。
王太仆雲:治下補下,制以緩急,緩則道路遠而力微,急則氣味濃而力重,故治産當遵丹溪,而固本服法,宜效太仆而頻加,凡擅回生之奇術,須着意以拯危,欲求俯仰之無慚,心實心以濟物,此雖未盡産症之詳,然見症立方,皆援近鄉治驗為據,未必無小補耳。
産後血塊,是孕成餘血之所積也。
夫婦人血耗氣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也。
行之有常曰經。
有孕則經不行,其餘血注于胞中,以護胎元。
一月始名胚,二月始名膏,三月成形而名曰胎。
方受母之蔭庇胎形尚小,食母血尚有餘汁,前兩月并積于胞中,月久成塊,至産當随兒下。
多有産婦送兒送胞,勞倦無力,或失調護,腹欠溫暖,至塊痛日久不散。
幸勿輕服攻血峻劑,姜、椒、艾、酒,過于大熱,新血未免虧損。
治法頻服生化湯幾帖以助血兼行,外有熱衣暖腹可也。
一時俗治血塊,用生地、紅花以行之,蘇木、牛膝以攻之。
治氣脹用烏藥、香附以順之,枳殼、濃樸以舒之,甚有青皮、枳實以下氣定喘。
芩、連、栀、柏以退熱除煩。
至若血枯大便艱實,反用承氣下之而愈結。
汗多小便短澀,反用五苓通之而愈悶。
其有偏執,罔知固本。
或有惜費不治,或有十醫相通,誤薦人而緻夭折者,不可勝計,有謂山楂能消血塊,卻害弱人,頻服兩三帖,必死無疑。
生化湯,凡有孕至七八月者,預制兩三帖,至胞衣一破,速前一帖,候兒下地即服.不論正産小産,雖少壯産婦,平安無羌,亦宜服兩帖以消血塊,生長新血。
中卷 生化湯原方 川芎(四錢)當歸(八錢,酒浸)甘草(五分,炙)幹姜(四分,炒黑存性)桃仁(去皮,十粒) 水二鐘,煎七分,和酒六七茶匙,稍熱服。
渣并後帖再煎,兩帖共三煎,要在一兩個時辰内,未進飲食之先,相繼煎服。
因下焦惡露,服多而頻,則速化而驟長新血,自免暈症,其胎前素弱,産後勞倦,又當再制兩帖,以防怠倦。
且産婦服一帖,便長精神幾分,不厭藥之頻也。
若虛人見危症,又熱症堕胎,或勞甚身熱頭痛,服四五帖雖稍安,未除血痛,又當再制服之。
産後七日内未曾服生化湯,血塊痛未除,仍用生化以消塊止痛。
新産後及三日,服生化湯二三帖,痛塊未除,再照前方服幾帖,自然塊消痛止。
新血長旺,精神自複矣。
産後七日内血塊未除,未可加參、、白術。
如用之痛不止,有才分娩,或一二日内血塊痛未止,其産婦血氣虛脫,或暈或汗多而厥,或形色脫去,口氣漸冷,或煩渴不止,或氣喘氣急。
勿論塊痛,且從權多用參生化湯,以扶危急。
暑月産婦,服生化湯以除塊痛,外用熱衣暖腹。
若失蓋護,雖服藥痛塊亦不止,産後大便八九日不通,由血少腸燥故也。
宜多服生化加麻仁以通潤之。
服芎歸以斤數,自然通矣。
虛加人參二三錢,慎勿以大黃下之。
産後一二日内,服生化湯三四帖塊覺減,其痛可揉按而定者虛也。
宜生化湯加人參三錢。
産後七日内,感寒傷冷物,血塊凝結痛,生化湯加肉桂五六分,至半月或一月以上凝結,四消丸補湯送。
産後暈厥,脈脫、形脫、口冷
臨産者随時服。
以上照方逐件泡制,稱準煎服,無不奇驗。
此方專治一切胎産症候,未産者能安胎,臨産者能催生,倘有懷孕傷胎,不拘月數腰痛、腹痛,服此即愈。
其有見紅勢欲小産者,危急之際,一服立愈,再服全安。
如有十月滿足交骨不開,橫生逆生,或嬰兒死于腹中者,此藥服之,立刻即下,每月不過二劑。
若孕至九十月間,預服兩劑,臨盆容易,後患皆無。
此乃異人所授傳,此經驗濟人,功世不可輕忽。
中卷 産後生化湯論 (即竹林寺傳秘本) 産後血氣暴虛,理當大補。
但惡露未盡,用補須知,無滞血,能化又能生,攻塊無損元氣,行中又得補,方為萬全無失。
世以芎、歸、芍、地四物湯理産,誤人多矣。
因地黃性寒,芍藥酸斂,滞血故也。
産後惡露作塊痛,名曰兒枕。
世多專用消散,然後議補。
又有消補渾施,終無成效。
不知舊血雖當消化,新血亦當生養,若專攻舊血,則新血亦不甯矣。
世以濟坤丹,又名回生丹,治以攻血塊,下胞胎,雖見速效,其元氣未免虧損,即幸平安,究非良劑也。
不得已而用之下胞胎,隻可一丸,不可多服。
夫生化湯因藥性功用而立名也。
夫産後血塊當消,新血宜生。
若專消則新血不甯;專生則舊血反滞。
考藥性芎、歸、桃仁三品善破惡血,驟生新血,佐以炙黑幹姜、甘草引三品入肺肝,生血理氣,五味共方,則行中有補,化中有生,實産後之要藥也。
故名生化湯。
凡病起于血氣之衰,脾胃之虛,而産後血氣之虛尤甚。
是以丹溪先生論産,必當大補血氣為先,雖兼他症以末治之,此三言者已盡醫産大旨,若能擴充用藥立方,則治産可以無大過矣。
夫産後憂驚勞倦,血氣暴虛諸症乘虛易入,如有氣勿專耗散,有食勿專消導,熱不可用芩連,寒不可用桂附。
寒則血塊停滞,熱則新血崩流。
至若虛中外感,見三陽表症之多,似可汗也。
在産後而用麻黃,則重竭其陽。
見三陰裡症之多,似宜下也。
在産後而用承氣,則重亡陰血。
耳聾、脅痛,乃腎肝惡血之停,休用柴胡。
谵語汗出,乃元弱似邪之症,毋同胃實。
厥由陽氣之衰,無分寒弱,非大補不能回陽而起弱。
痹因陰血之虧,不論剛弱非滋榮不能舒筋而活絡,又乍寒乍熱發作有期類瘧也。
若以瘧治,則遷延難愈。
神不守舍,言語無倫,病似邪也。
若以邪論,危亡可待。
去血多而大便結燥,苁蓉加于生化,非潤腸承氣湯之能通。
患汗多而小便短澀,六君子倍多參,必生津助液之可利,加參生化頻服,救産後之危。
長生活絡屢用,蘇絕谷之人。
頹疝脫肛,多是氣虛下陷,補中益氣之湯堪用。
口噤拳攣乃因血燥類瘋,加參生化之湯宜服。
産戶入風而痛甚,服宜羌活養榮方。
玉門寒冷而不閉,洗宜床菟萸硫類。
怔忡驚悸,生化湯加定志。
似邪恍惚,安神丸助歸脾。
因氣而滿悶虛煩,生化湯加木香為佐。
因食而酸嗳惡食,六君子加神曲、麥芽為良。
蘇木、莪蓬,大能破血。
青皮、殼實,最消脹滿。
一應耗血散氣之劑,汗吐下之用,可施于少壯,豈宜用于胎産?大抵新産之後,先問惡露如何?塊痛未可遽加術。
腹中痛止,補中益氣無疑。
至若亡陽脫汗,氣虛喘促,頻服生化加參,是從權也。
又以陰亡大熱,血崩厥暈,連煎生化原方,乃救急也。
王太仆雲:治下補下,制以緩急,緩則道路遠而力微,急則氣味濃而力重,故治産當遵丹溪,而固本服法,宜效太仆而頻加,凡擅回生之奇術,須着意以拯危,欲求俯仰之無慚,心實心以濟物,此雖未盡産症之詳,然見症立方,皆援近鄉治驗為據,未必無小補耳。
産後血塊,是孕成餘血之所積也。
夫婦人血耗氣衰,二七而天癸至,三旬一見,以象月盈則虧也。
行之有常曰經。
有孕則經不行,其餘血注于胞中,以護胎元。
一月始名胚,二月始名膏,三月成形而名曰胎。
方受母之蔭庇胎形尚小,食母血尚有餘汁,前兩月并積于胞中,月久成塊,至産當随兒下。
多有産婦送兒送胞,勞倦無力,或失調護,腹欠溫暖,至塊痛日久不散。
幸勿輕服攻血峻劑,姜、椒、艾、酒,過于大熱,新血未免虧損。
治法頻服生化湯幾帖以助血兼行,外有熱衣暖腹可也。
一時俗治血塊,用生地、紅花以行之,蘇木、牛膝以攻之。
治氣脹用烏藥、香附以順之,枳殼、濃樸以舒之,甚有青皮、枳實以下氣定喘。
芩、連、栀、柏以退熱除煩。
至若血枯大便艱實,反用承氣下之而愈結。
汗多小便短澀,反用五苓通之而愈悶。
其有偏執,罔知固本。
或有惜費不治,或有十醫相通,誤薦人而緻夭折者,不可勝計,有謂山楂能消血塊,卻害弱人,頻服兩三帖,必死無疑。
生化湯,凡有孕至七八月者,預制兩三帖,至胞衣一破,速前一帖,候兒下地即服.不論正産小産,雖少壯産婦,平安無羌,亦宜服兩帖以消血塊,生長新血。
中卷 生化湯原方 川芎(四錢)當歸(八錢,酒浸)甘草(五分,炙)幹姜(四分,炒黑存性)桃仁(去皮,十粒) 水二鐘,煎七分,和酒六七茶匙,稍熱服。
渣并後帖再煎,兩帖共三煎,要在一兩個時辰内,未進飲食之先,相繼煎服。
因下焦惡露,服多而頻,則速化而驟長新血,自免暈症,其胎前素弱,産後勞倦,又當再制兩帖,以防怠倦。
且産婦服一帖,便長精神幾分,不厭藥之頻也。
若虛人見危症,又熱症堕胎,或勞甚身熱頭痛,服四五帖雖稍安,未除血痛,又當再制服之。
産後七日内未曾服生化湯,血塊痛未除,仍用生化以消塊止痛。
新産後及三日,服生化湯二三帖,痛塊未除,再照前方服幾帖,自然塊消痛止。
新血長旺,精神自複矣。
産後七日内血塊未除,未可加參、、白術。
如用之痛不止,有才分娩,或一二日内血塊痛未止,其産婦血氣虛脫,或暈或汗多而厥,或形色脫去,口氣漸冷,或煩渴不止,或氣喘氣急。
勿論塊痛,且從權多用參生化湯,以扶危急。
暑月産婦,服生化湯以除塊痛,外用熱衣暖腹。
若失蓋護,雖服藥痛塊亦不止,産後大便八九日不通,由血少腸燥故也。
宜多服生化加麻仁以通潤之。
服芎歸以斤數,自然通矣。
虛加人參二三錢,慎勿以大黃下之。
産後一二日内,服生化湯三四帖塊覺減,其痛可揉按而定者虛也。
宜生化湯加人參三錢。
産後七日内,感寒傷冷物,血塊凝結痛,生化湯加肉桂五六分,至半月或一月以上凝結,四消丸補湯送。
産後暈厥,脈脫、形脫、口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