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頭 黃帝奇病論篇曰∶人有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頭痛不當數歲,故怪而為問)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病名曰厥逆。

    帝曰善。

     夏子益《奇疾方》雲∶有人患頂上生瘡五色,如櫻桃狀,破則自頂分裂連皮剝脫至足,名曰肉人,常飲牛乳自愈。

     〔源按〕病患頂上生瘡,病發于足太陽,足太陽之脈,從巅頂至足。

    《素問》雲∶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散于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幹,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而有瘍,肌肉乃陽明所屬,太陽受病必入陽明故也,此症瘡頂破裂,連皮剝脫至足,乃二經之風毒盛而行諸脈俞,散于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幹,所謂其道不利,營血不能貫潤。

    因肌肉燥而分裂,故皮脫可剝至足,不特憤而發瘍也,牛乳潤胃解毒,使毒散胃潤,則氣血複貫而愈。

     《奇病方》雲∶有人患鳥鵲生于頭上或臂上,外有皮一層包之,或如瘤狀,或不似瘤,而皮膚高起一塊,内作鳥鵲之聲,逢天明則啼,逢陰雨則叫,臨饑寒則痛,百藥不效,必須用刀割破其皮,則鳥鵲難以藏形,乃破孔而出,宛似鳥鵲,但無羽毛耳。

    鳥鵲出孔之後,以生肌散敷之,外加神膏,三日依然生合。

     〔源按〕人身患成形成物,或羽、或介、或裸或鱗,皆應五髒所屬而生。

    《素問》雲∶東方生風,風生木,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髒為肝,其色蒼,其化榮,其蟲毛,蟲毛者,森森之象也。

    南方生熱,熱生火,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髒為心,其色赤,其化茂,其蟲羽,蟲羽者,飛動之象也,中央生濕,濕生土,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髒為脾,其色黃,其化盈,其蟲裸,蟲裸者,肉體之象也。

    西方生燥,燥生金,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髒為肺,其色白化斂,其蟲介,蟲介者,金甲之象也。

    北方生寒,寒生水,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髒為腎,其色黑,其化肅,其蟲鱗,蟲鱗者水中之象也。

    蓋人身一小天地,天應五方,所屬而化,人應五髒,所屬而生。

    前患似鳥鵲而無羽毛,此蟲裸肉體之象,應中央濕土為病,病生于脾也。

     華倫雲∶有一人患頭面腫大如鬥,看人小如三寸,飲食不思,呻吟如睡,此痰也。

    用瓜蒂散吐之,而頭面之腫消,又吐之,而見人如故矣。

    後用人參白術散,三劑而愈。

     《小山怪症方》雲∶有人頭皮作癢,時有蛆出,用絲瓜葉以刀切破搽之,候蛆出盡,絕根。

     《楊氏醫方》雲∶有人患頭内有聲,如蟲蛀響,名天白蟻,此肝火為患。

    用茶子為細末,吹鼻中愈。

     《稽神錄》雲∶處士蒯亮,言其所知,額角患瘤,醫為剖之,得一黑石棋子,巨斧擊之不傷缺。

    複有足胫生瘤者,因至親家為犬所齧,正齧其瘤,其中得針百餘枚,皆可用。

     疾亦愈。

     〔源按〕瘤生棋子及針者,此具患病于肺。

    肺為西方金,金乃堅剛之象,即經所謂其性剛,其化堅斂是也。

    注雲∶性剛故催鐵于物。

    堅斂,收斂堅強,金之化也。

     一人發生水珠,如汗滴不止,用甘草一斤煎湯三四碗,作三四服,其水即止。

    此症自幼年間,服藥過多故也。

     〔源按〕此症因服藥過多,良由少年性淫過服藥石,藥毒聚于腎間,積久始發也。

    蓋發屬腎,藥石之毒,逼迫腎中之水氣升外,故發生水如汗滴。

    甘草善解金石藥毒,故獨用此。

    然此症腎未全虧,故尚有腎氣升外,否則必發奇毒矣。

     王節齋治一婦,始言頭痛,頭痛已,又心痛作,心痛已,又目睛痛,相去無瞬息。

    每頭痛甚,欲去大石壓之,心痛作,則以十指抓壁,血流滿掌,痛定目複痛,又以兩手自剜取之,如是十日,衆醫莫措,進黑龍丹半粒,疾少減,中夜再服之,服即閉目,寝如平昔,至平旦,下一行約三升許,如蝗蟲子,三疾皆減半,巳刻又行,則頓愈矣。

     張子和治一僧,頭熱而痛,更畏明,以布圍其巅上,置冰于其中,日數易之,此陽蓄熱也,乃灼灰火于暖室,出汗湧吐,三法并行,七日而瘥。

     唐與正治一女,年數歲,得風瘅疾。

    先發于臆,迤逦延上,赤腫痛癢,醫以上膈風熱治之不效。

    唐診之曰∶是肝肺風熱盛極耳。

    以羌活、荊芥、鼠粘子、赤芍藥、淡竹葉、桔梗、葛根八物治之,自下漸退,而腫聚于頂,其高數寸,雖飲食寝處無妨,而疾未去也。

    唐母吳夫人曰∶此女乳母好飲熱酒,至并其糟,疾殆因是欤?唐方悟所以至頂不消之由,思之惟葛消酒,且能療火毒,乃以前方加葛三倍服之,二日腫盡去。

     又治一少年,患頭暈卧床。

    醫作虛治,反緻頭不能動,動即暈絕。

    如是數年,惟飲食如故。

    唐曰∶此肝膽有火,因火生痰,動即痰火内動,故遂暈絕。

    服六黃湯四劑而愈。

     祝仲甯治一婦,年二十餘,腦生一竅,口中咳膿血,每咳與腦竅相應而出,此肺痿也。

    用參、、當歸退熱排膿之劑而愈。

    又有患胸膺間潰一竅,膿血亦口中相應而出,亦作肺痿治,用前藥而愈。

     翟文炳治陸母,年七十,頭響耳鳴,項疼目眩,面麻腮腫,齒蘇唇燥,口苦舌強,咽腫氣促,心驚膽怯,胸滿痰滞,脅痛腰痛,足軟膝疼,已二年矣。

    複又不得卧,惟人扶而坐,稍欹卧即垂絕。

    翟診視,知氣挾肝火而然,先與抑青丸一服,實時睡熟,醒後諸症如失,接服補中益氣湯,調理而安。

     朱丹溪治一人,左絲竹空穴壅出一角,如雞距,此少陽經多血少氣。

    朱戒其斷酒肉,須針灸以開發壅滞。

    他工以大黃、硝、腦等冷藥貼之,一夜裂開,如蚶肉,血濺出長尺餘而死。

    此冷藥外逼,熱不得發故也。

     一胡氏子,年十七八,發脫不留一莖,飲食起居如常,脈微弦而澀,輕重皆同。

    此濃味成熱,濕痰在膈間,複因多食梅酸味,以緻濕熱之痰随上升之氣至于頭,熏蒸發根之血,漸成枯槁,遂一時盡脫。

    以補血升散之藥。

    用防風通聖散,去芒硝,唯大黃三度酒炒,兼四物湯酒制,合煎服兩月餘。

    診其脈濕熱漸解,乃停藥。

    淡味調養二年,發長如初。

     薛己治一男子,年二十,巅毛脫盡,脈數。

    先以通聖散宣其風熱,次用六味地黃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