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一撚,生姜五片,棗二個,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食前。

     卷之三 治一切氣 藿香半夏散 治胃虛中寒,停痰留飲,哕逆嘔吐,胸滿噎痞,短氣倦怠,不入飲食。

     丁香皮(半兩)藿香葉(一兩)半夏(湯浸洗七遍,微炒黃色,二兩)上為散。

    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七片,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前。

     卷之三 治一切氣 草豆蔻散 治脾胃不調,胸膈滿悶,飲食不化,嘔逆惡心;或藿亂嘔吐,心腹刺痛,腸谷不分。

     草豆蔻(去皮,一斤)生姜(切作片,二斤)甘草(锉,八兩)上件拌勻,入于銀器内,用水過三指許,以慢火熬令水盡,焙令幹,杵為細末。

    每服一錢,用沸湯點服,不計時候。

    夏月煎作熟水常服,調中止逆,除冷氣,消飲食。

     卷之三 治一切氣 積氣丸 治陰陽不和,髒腑虛弱,寒冷之氣留滞于内,使氣積不散,胸脅支滿,食即氣膨脹,氣刺氣急(一本作氣急刺痛),宿食不化,心腹引痛,噎氣吞酸,停飲浸漬,逆,癖塊疼痛,髒腑不調,飲食不進,往來寒熱,漸覺羸瘦,以緻着床,面黃肌熱,頓。

     巴豆(一百個,去皮、心、膜,出油取霜,三錢)桃仁(去皮、尖,麸炒,别研,一兩半黃(面裹,乘熱搗碎)肉半)上為細末,入研藥勻,以醋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丸,炒生姜湯溫下,或木香湯亦得,食後,臨卧服。

    更看虛實,加減服之,忌生冷、硬物。

     卷之三 治一切氣 丁香丸 治積滞不消,心腹堅脹,痰逆嘔哕,噫醋吞酸,脅肋刺痛,胸膈痞悶,或反胃飲不下,氣上沖胸,痞噎不通,及食症酒癖,血瘕氣塊,時發刺痛,全不思食,并服消飲食,行滞氣。

     豬牙皂角(去皮,炙焦黑,為細末)好墨(燒,醋淬)肉桂(去粗皮)幹姜(炮)丁香(别為細末)蓬莪術(炮,搗碎)京三棱(炮,搗碎)砂(别研)附子(炮,去皮、臍,各二兩)青皮(去白,三兩)巴豆霜(先用醋煎砂令熱,下巴豆霜,煎三、兩沸,下大黃末熬膏,一上以大黃、砂、巴豆膏和丸,如綠豆大。

    每服一、兩丸,茶、酒任下。

    如要取化症瘕癖塊,用生姜湯下七丸,并食後、臨卧服之。

     卷之三 治一切氣 小丁香丸 消積滞生冷,留飲宿食,止痰逆惡心,霍亂嘔吐。

    治心腹脹悶,脅肋刺痛,噎塞不通。

    常服順脾胃,進飲食。

     五靈脂(十二兩)丁香(三兩)木香(一兩半)肉豆蔻(去殼,三十個)巴豆(去皮、上為細末,入巴豆令勻,面糊和令得所,丸如黍米大。

    每服五丸至七丸,溫生姜湯下,橘皮湯亦得,食後服。

    如霍亂吐逆,煎桃葉湯放冷下。

    小兒吐逆不定,三歲兒服三丸,五歲以下服四丸,用生姜桃葉湯下。

     卷之三 治一切氣 三棱煎丸 順氣寬中,消積滞,化痰飲。

    治中脘氣痞,心腹堅脹,脅下緊硬,胸中痞塞噫氣不通,嘔吐痰逆,飲食不下,大便不調,或洩或秘。

     杏仁(湯浸,去皮、尖,麸炒黃色)砂(飛研,各一兩)神曲(碎,炒)麥(炒,搗羅為末,八上件為末,以三棱膏勻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後服 卷之三 治一切氣 青木香丸 寬中利膈,行滞氣,消飲食。

    治胸膈噎塞,腹脅脹痛,心下堅痞,腸中水聲不思飲食。

     補骨脂(炒香)荜澄茄槟榔(酸粟米飯裹,濕紙包,火中煨令紙焦,去飯,各四十兩)上為細末,入牽牛末令勻,漸入清水和令得所,丸如綠豆大。

    每服二十丸,茶、湯、熟水任下,食後服。

    每酒食後可服五丸至七丸。

    小兒一歲服一丸。

    懷孕婦人不得服之。

     卷之三 治一切氣 消食丸 治脾胃俱虛,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悶,腹脅時脹,連年累月,食減嗜卧,口虛羸少氣。

    又治胸中有寒,飲食不下,反胃翻心,霍亂嘔吐,及病後新虛,不勝谷病氣衰,食不複常,并宜服之。

     烏梅(去核,焙幹)幹姜(炮,各四兩)小麥(炒黃,三兩)神曲(搗末,炒,六兩上件為末,煉蜜和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米飲下,日二服,不計時候。

     卷之三 治一切氣 小獨聖丸 治脾胃不和,飲食多傷,心腹刺痛,嘔哕惡心,噎痞吞酸,幹噫食臭,腹思飲食。

     巴豆(連皮稱半兩,去皮、心、膜,炒熟,得三錢,研)肉桂(去粗皮,一斤)砂(歸(去蘆)三上為細末,入巴豆、砂勻,水煮曲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三丸至五丸,用溫水下,食後服。

    常服化滞氣,利胸膈,止逆消食。

     卷之三 治一切氣 溫白丸 治心腹積聚,久症癖塊,大如杯碗,黃膽宿食,朝起嘔吐,支滿上氣,時時腹堅結,上來搶心,傍攻兩脅。

    十種水病,八種痞塞,翻胃吐逆,飲食噎塞,五種淋心痛,積年食不消化,或瘧疾連年不瘥。

    及療一切諸風,身體頑痹,不知痛癢,或或眉發堕落。

    及療七十二種風,三十六種遁屍疰忤,及癫痫。

    或婦人諸疾,斷續淋瀝,五邪失心,愁憂思慮,意思不樂,飲食無味,月水不調。

    及腹中一切諸疾連年累月,羸瘦困弊,或歌或哭,如鬼所使,但服此藥,無不除愈。

     川烏(炮,去皮、臍,二兩半)柴胡(去蘆)桔梗吳茱萸(湯洗七次,焙幹,炒)菖蜀椒(去豆(去皮、心上為細末,入巴豆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丸,生姜湯下,食後或臨卧服,漸加至五、七丸。

     卷之三 治一切氣 九痛丸 治九種心痛:一、蟲心痛;二、疰心痛;三、風心痛;四、悸心痛;五、食心飲心痛;七、冷心痛;八、熱心痛;九、去來心痛。

    又治連年流注心胸痛。

    并療冷落馬堕車,瘀血等疾。

     野狼毒(炙香,一兩)附子(炮,去皮、臍,三兩)幹姜(炮)巴豆(去皮、心、膜,炒上六味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空腹溫酒下一丸。

    猝中惡心腹脹痛,口不能言者,服二丸立瘥。

     卷之三 治一切氣 生氣湯 治男子、婦人一切冷氣攻心、腹、脅肋脹滿刺痛,噫醋吞酸,痰逆嘔吐,胸膈食不美。

    又治五膈、五噎,一切氣疾。

    常服除邪冷,生胃氣。

     鹽(炒,二兩半)丁香皮(一兩)胡椒(二錢半)丁香檀香(各一兩半)幹姜(炮)上七味同搗碎,用慢火令香熟,乘熱入瓷器内蜜蓋覆,候冷,碾,羅作細散,密盛貯勿令洩氣味。

    每服半錢至一錢,用沸湯點服,不計時候。

     卷之三 〔紹興續添方〕 如聖餅子 治男子、婦人氣厥,上盛下虛,痰飲風寒,伏留陽經,偏正頭疼,痛連腦巅目瞑耳聾。

    常服清頭目,消風化痰,暖胃。

     防風天麻半夏(生,各半兩)天南星(洗)幹姜川烏(去皮、尖,各一兩)川芎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如雞頭大,撚作餅子曝幹。

    每服五餅,同荊芥三、五穗細嚼茶、酒任下,熟水亦得,不拘時候。

     卷之三 〔紹興續添方〕 四柱散 治丈夫元髒氣虛,真陽耗敗,兩耳常鳴,臍腹冷痛,頭旋目暈,四肢怠倦,小洩瀉不止,凡髒氣虛弱者,悉宜服之。

     木香(濕紙裹煨)茯苓人參附子(炮,去皮、臍,各一兩)上為細末。

    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姜二片,棗子一個,鹽少許,煎七分,空心、食前服。

     卷之三 〔紹興續添方〕 俞山人降氣湯 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實喘滿,咽幹不利,煩渴引腰腳無力,四肢倦怠,咳嗽。

    兼治風濕腳氣。

     前胡五加皮(姜汁塗,炙)濃樸(姜浸一宿,炒)黃(去蘆)當歸紫蘇子(微炒)人參附子(上十五味,同作粗末。

    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紫蘇三葉,生姜三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後服。

     卷之三 〔紹興續添方〕 神保丸 治心膈痛,柿蒂、燈心湯下。

    腹痛,柿蒂、煨姜煎湯下。

    血痛,炒姜醋湯下。

     白礬、蛤粉各三分,黃丹一分,同研為散,煎桑根白皮、糯米飲調下三錢。

    氣小白皮、糯米飲下。

    腎氣脅下痛,炒茴香酒下。

    大便不通,蜜湯調槟榔末一錢下。

     湯下。

    宿食不消,茶、酒、漿、飲任下。

    諸氣,惟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獨此有人病項筋痛,諸醫皆以為風,治之數月不瘥,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右脅,合服之,一投而瘥,後嘗再發,又一投,瘥。

     木香胡椒(各一分)幹蠍(七個全者)巴豆(去心、皮,别研,十個)上為細末,入巴豆霜令勻,湯釋蒸餅,丸如麻子大,朱砂為衣。

    每服三粒,湯使如前。

     卷之三 〔紹興續添方〕 撞氣阿魏丸 治五種噎疾,九般心痛,癖氣塊,冷氣攻刺,及脾胃停寒,胸滿膨脹,吐酸水,丈夫小腸氣,婦人血氣、血刺等疾。

     茴香(炒)青皮(去白)甘草(炒)蓬莪術(炮)川芎陳皮(去白,各一兩)白芷(半兩)丁香皮(炮,一兩)縮砂仁肉桂(去皮,各半兩)生姜(四兩,切作片子,用鹽半上搗為末,用阿魏糊和丸,如雞頭大,每藥丸一斤,用朱砂七錢為衣。

    丈夫氣痛,炒姜鹽湯下一粒至二粒。

    婦人血氣,醋湯下。

    常服一粒,爛嚼,茶、酒任下。

     卷之三 〔紹興續添方〕 沉香降氣湯 治陰陽壅滞,氣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脹滿,喘促短氣,幹哕煩滿,咳無味,嗜卧減食。

    又治胃痹留飲,噫醋聞酸,脅下支結,常覺妨悶,及中寒咳兩脅虛鳴,臍下撮痛,皆能治之。

    患腳氣人,毒瓦斯上升,心腹堅滿,肢體浮常服開胃消痰,散壅思食。

     香附(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一百二十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服。

    淩旦霧露,空心服食,去邪惡氣,使無瘴疫。

     卷之三 〔紹興續添方〕 小烏沉湯 調中快氣,治心腹刺痛。

     烏藥(去心,十兩)甘草(炒,一兩)香附子(沙盆内去皮、毛,焙幹,二十兩)上為細末。

    每服一錢,入鹽少許,或不着鹽,沸湯點服,不拘時。

     卷之三 〔紹興續添方〕 丁沉煎丸 辟霧露寒邪,散膈脘凝滞,調順三焦,和養榮衛。

    治心胸痞悶,噎醋吞酸,津液不收,兩脅刺痛,腹中堅滿,口苦無味,不思飲食。

     丁香(十二兩)沉香(二兩)木香(一錢半)丁香皮(一兩)白豆蔻仁(九兩半)上為細末,别用甘草熬膏子為丸,每一兩分作二百五十丸。

    每服一粒,含化,空心食。

     卷之三 〔紹興續添方〕 感應丸 治虛中積冷,氣弱有傷,停積胃脘,不能轉化;或因氣傷冷,因饑飽食,醉酒下堅滿,兩脅脹痛,心腹大疼,霍亂吐瀉,大便頻并,後重遲澀,久痢赤白,膿血谷不消,愈而複發。

    又治中酒嘔吐,痰逆惡心,喜睡頭旋,胸膈痞悶,四肢倦怠,又治妊娠傷冷,新産有傷,若久有積寒吃熱藥不效者。

    又治久病形羸,荏苒歲月面黃肌瘦,飲食或進或退,大便或秘或洩,不拘久新積冷,并悉治之。

    大病不痊愈。

    此藥溫無毒,并不燥熱,不損胃氣,亦不吐瀉,止是磨化積聚,消逐溫傷,快三焦滞氣。

    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五粒,量虛實加減,溫水吞下,不進飲食,消酒毒,令人不中酒。

    又治小兒脾胃虛弱,累有傷滞,糞白臭,下五粒黍米大,幹姜湯下,不拘時候。

    前項疾證,連綿月日,用熱藥及取轉并不百草霜(用村莊家鍋底上刮得者,細研,稱二兩)杏仁(揀淨者,去雙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