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 僧道較藝梅花莊 英雄暗探白蓮寺(三)

關燈
第6回 僧道較藝梅花莊 英雄暗探白蓮寺(三) 勝三爺在那旁叫道:“歐陽賢弟,這邊來!”歐陽大義士來到勝三爺的跟前,叫道:“勝三哥!我沒栽過筋鬥,我這回可輸啦。

    ”勝爺将大氅早已甩去,摘下镖囊,撤去魚鱗紫金刀,俱都交與黃三太,勒了勒英雄帶,正了正鴨尾巾,就要上擂台。

    蠻子說道:“三哥且慢,你不行。

    ”勝三爺說道:“蔣五弟口吐鮮血,不知性命如何,愚兄焉能怕死貪生?是福不是禍,是禍脫不過。

    閻王叫我三更死,何人留到五更亡?”語畢,縱身上了擂台,叫道:“老方丈!弟子勝英拜見。

    ”璧和僧一看,勝三爺皺紋堆累,白發蒼蒼。

    璧和尚遂說道:“勝義士,你上台來就好辦啦。

    你寫我一張字據,從此你和你師兄聾啞仙師、師弟弼昆和尚,不許你們三大門的人保镖,将十三省總镖局關閉,是事皆無,言歸于好。

    ”勝爺說道:“老方丈,此言差矣。

    念書的人沒有事做就教館,好武的沒有事做就是保镖。

    倘若不叫保镖養家,流為盜賊,豈不贻害于人嗎?現在我師弟被你打的口吐鮮血,歐陽大義士被你脫去皮馬褂,我同你非走幾招不可。

    ”老和尚笑道:“勝施主,你不是貧僧的敵手。

    ”勝爺說道:“大丈夫生在三光之下,死生由命。

    ”老和尚遂與勝爺插拳動手,暗中贊成勝爺的武技。

    要講力量是蔣伯芳;要講快是歐陽天佐;要講究招數,還得讓勝英。

    一招一勢,一拳一腳,真與我少林寺牆上畫的圖樣相同。

    老和尚心中暗想:“勝英七十多歲啦,血氣已衰,我雖然九十有餘,可有童子工。

    我一粒混元氣提住,戰一天也不能困乏。

    ”戰夠多時,勝三爺的鼻窪鬓角津津見汗,老和尚氣不喘促,面不改色,照舊向裡遞招,真是拳起處風卷雲舒,腳踢到神驚鬼怕。

    勝三爺此時臉面上汗珠向下直滴,上年紀之人,這一流汗可就喘啦。

    老和尚是一拳緊似一拳,一招緊似一招,勝三爺隻有招架之功,并無還手之力。

    老和尚心中思索:“勝英千世俠肝義膽,有口皆碑,我的拳腳若打在他的身上,就可立即廢命。

    我要那麼一辦,必招天下非議。

    但是我若不将他戰敗,豈不虛此一擂?”老和尚思索至此,拿定主意:“我照他肉厚之處打他一拳,或踢他一腳,将他打倒擂台之上,使他知貧僧的厲害足矣。

    ”列位,老和尚錯想啦,勝爺一生一世,衣裳襟都沒叫人家摸過,勝爺如要倒在擂台之上,那時站起來就得撞死。

    勝爺在此時力盡氣衰,籲籲帶喘。

    歐陽爺在擂台之下,看得真而且實,遂說道:“傾了我啦!害了我啦!我也上不去台啦。

    ”黃三太頓足捶胸,賀照雄擦拳磨掌,老少英雄正在焦急之時,台上的勝三爺,再要有十個八個回合,看看不穩。

    此時擂台下鴉雀無聲,練三十年四十年工夫的人,看得都成木雕泥塑的一般,沒見過這樣本領。

    擂台下有看打擂的,在擂台後還有聽打擂的呢。

    此人聽到勝爺危急之時,心中暗說:“哎呀,我這個徒弟一輩子行俠作義的英名要壞于一旦!”這位道爺,遂将藍布道袍一脫,包在包袱之内,由台後向擂台闆上一縱。

    擂台闆伸出二尺餘長,在席棚之外。

    艾道爺先縱在合闆之上,再一縱身,上了擂台之頂。

    擂台由平地起有一丈三尺高,由台闆向上至擂台頂,也是一丈三尺高,兩縱二丈多高。

    台頂上有橫杆,甚為堅固,艾道爺縱到台頂之上,由北向南緊行幾步,走到前台頂,一個雲裡翻身,上了擂台的橫杆。

    向北再行幾步,上面對着下面的台欄杆,頭朝下,腳朝上,直奔擂台的橫欄杆墜下。

    距離橫欄杆尺餘高,一個燕子翻身,一疊腰站在橫欄杆之上,真是身輕如羽,連一點聲音都聽不見。

    面朝外高聲念了一聲:“無量佛!勝英真乃大膽無禮,敢與你師伯較量短長?還不與我退下,貧道來了。

    ”勝爺此時熱汗淋淋,氣息籲籲,看看不支,一見艾道爺到來,虛晃了一拳,縱出圈子外,手扶在台柱之上,喘息不能言語,鴨尾巾亂顫。

    若是艾道爺晚來一步,勝三爺就得生生累死。

    艾道爺見勝英縱出圈子外,倚在欄杆上喘息,叫道:“大師兄!看在貧道的面上,饒過小徒勝英吧。

    小徒勝英年輕無知,不知尊卑長上,焉能是師兄的敵手?望師兄看在貧道的面上,從此罷休,貧道率領小徒勝英,與大師兄賠禮請罪。

    ”老和尚微微一笑,遂說道:“艾道友,你這是看勝英不支,你才出頭露面。

    倘若勝英勝了貧僧,你也就匿而不見了。

    貧僧豈能加害于他呢?他也不是貧僧的敵手。

    你這一來就好辦啦,也不是貧僧說一句大話,你大徒弟夏侯商元、二徒弟諸葛山真、三徒弟勝英、四徒弟弼昆,他們都上擂台,也不是貧僧的敵手。

    你這一上擂台好辦啦,咱們倆人倒要比賽比賽,貧僧不跟他等一般見識。

    你既縱徒行兇,你早就該出頭露面。

    ”艾道爺說:“大師兄所言,俱是片面之詞,大師兄你是不明真相。

    自從在廟上起事之時,貧道就在此處設擺卦攤,由始至終,貧道俱都看的真而且真,出家人決無妄言。

    當事起之初,原因焦公子倚勢淩人,搶人家有夫之婦,那婦人在轎内痛哭呼救,廟上之人無一敢過問,俱都躲在一旁。

    事逢恰巧,惡奴搶着轎子由酒樓下經過,婦人呼救聲音達于樓上,吾徒孫等才縱下酒樓,搭救了婦人。

    這是俗家之事,與僧道無幹,貧道當時并未過問。

    後來聽說誣镖行之人為匪,什麼搶綢緞店,搶白龍駒,俱是一片捏詞,因拿不着人,遂搭此擂台,令徒法藍不知真相,助惡為非,緻張義士上擂台,被令徒一掌打的口吐鮮血,小徒蔣伯芳才上擂台複仇,腳踢令徒。

    那一場擂,傷了一位镖行人,令徒可也受傷了,俱都是口吐鮮血。

    如今大師兄你在擂台上,又将小徒蔣伯芳打的口吐鮮血,破了十幾載晝夜的苦工夫。

    大師兄,你那方傷了一位,镖行傷了兩人,兩相比較,大師兄那方不為吃虧,是了也就是了。

    大師兄若能存一份退讓之心,立刻我帶小徒勝英與大師兄請罪賠禮,僧道言歸于好,不失和氣,豈不美哉?”鐵煉金鋼璧和僧說道:“道友,你那方傷了兩個,我這方傷了一個,論理你那方較比我方充足,本應從此解決,一場風波化歸烏有。

    但有一事,貧僧不明真相,我四徒弟法寶被何人所殺?我實在糊塗。

    ”艾道爺聽到這裡,将二目一翻,口中念道:“無量佛,大師兄,出家人不說妄言,令徒法寶是貧道殺的。

    皆因他不知賢愚好歹,夜入賀家宅院,要殺一門良善,貧道勸之不聽,故此将他殺了,請大師兄原諒。

    ”鐵煉金鋼璧和僧聞聽,二目圓睜說道:“空門有空門之規,清門有清門之法。

    吾之徒弟犯戒,自有我依空規處治,我決不姑寬。

    為何你将我徒弟殺死?”艾道爺說道:“誰教他聽信細人之言,要殺害一門良善?吾善度他不從,因此我才把他殺死。

    ”老和尚說道:“你既然替我教訓徒弟,已經殺死不能複生,空言無益。

    你我今日到在了擂台之上,咱二人就要比賽比賽。

    ”艾道爺說道:“大師兄,還是不動手為妙。

    動起手來,難免失招露空,還請師兄慈悲為是。

    ”老和尚說道:“我心如鐵石,艾道友縱有蘇秦、張儀之舌,也是徒傷和氣。

    ”道爺遂叫道:“師兄非此不可,貧道也沒有法子,隻可奉陪。

    一伸手解下小包袱,遞與勝英,勝英此時也歇過來啦,艾道爺叫道:“勝英!拿小包袱下台去吧。

    ”勝爺遂下擂台去了。

    老和尚使了一個漁翁搬橹,對着艾道爺劈面一掌,又雙掌一反就是雙鋒貫耳,下面又是一腳。

    艾道爺三閃身軀,遂說道:“紅花白藕青荷葉,自古三教是一家。

    三招貧道不敢還手,大師兄若是非動手不可,貧道可要奉陪了。

    ”二人插拳動手,打在一處。

    一個是鐵煉金鋼,一個是玄門劍客,二位戰在一處,他們二位的徒弟蔣伯芳與法藍僧二人的技藝,叫說書的無法形容,臨到他們二位老師交上手,真是叫說書的更是莫贊一詞啦。

    二位這一施展武術,艾道爺蔽住招術,隻求無過,不求有功,老和尚也将混身上下蔽住。

    二人戰了五七十個回合,老和尚卧雲式躺在擂台之上,艾道爺用了個黑驢打滾,二位在台闆上地躺十八滾,輕燕十八翻,全憑腕跨肘膝之間,先拿七十二次,後找三百六十骨節。

    老和尚與老道互相拿破,各盡所長,将三百六十骨節,七十二穴道,都問到啦,二位俱都各自蔽住,看打擂的人在台下皆都呆呆發怔。

    就見老和尚驟然手支台闆飄身站起,老劍客艾蓮遲,也疊腰挺立,“哎呀”一聲:“無量佛,吾敗了,吾敗了。

    ”老和尚說道:“道友衣服不破,皮肉未傷,何以言敗?”道爺說道:“吾是久而久之,氣力不敵。

    ”老和尚說道:“道友氣力不支,何以無汗?”艾道爺說道:“貧道不愛出汗。

    ”老和尚又說道:“艾道友,咱倆人在擂台上打一夜,也分不出勝負來。

    明天我在擂台東邊,擺一陣勢,咱二位可以比賽輸赢。

    ”艾道爺說道:“無量佛,大師兄,吾自幼身入玄門,大師兄自幼身入少林寺,咱二人相識以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俱都是幾十年的苦工夫,不可因此傷了和氣。

    ”老和尚說道:“道兄不要多言,吾意已決。

    你明天來不來吧?”艾道爺念了一聲:“無量佛,貧道明知大數來臨,難免輪回,明天貧道必然前來。

    ”二人遂各道請字,一個打問心,一個打稽手,俱各一飄身下台。

    隻聽東面有人喊:“哎呀,老師向哪裡來?”艾道爺一看,原來是歐陽大義士。

    艾道爺一打稽手,賀照雄說道:“都回弟子之家吧,此事已都挑明啦。

    ”大衆遂歸安樂村賀家堡而來。

     家人背着蔣五爺,工夫不大,來到賀宅,預備了軟塌,将蔣五爺背到張旺一處,并床而卧。

    艾道爺看看張旺,遂說道:“無量佛,家人快取無根水來。

    ”艾道爺打開小包袱,取百草轉陽丹兩粒,叫家人快将丹藥研細,與張旺、蔣五爺二人各灌藥一粒,張、蔣二位将藥咽下。

    因何艾道爺也有轉陽丹呢?諸葛道爺的良方還是從艾道爺手中所得的呢。

    張旺方将藥用下去,就覺精神加增,蔣五爺已能保住性命。

    賀照雄叫道:“師祖父!齋飯已擺好了,請師祖用飯吧。

    ”老少三輩這才夠奔大客廳而來。

    進了客廳,當中擺着一個大圓桌面,老劍客在上座,勝英在左,歐陽大義士在右,下面是小弟兄八位。

    賀照雄給艾道爺預備的是鮮果,又煮熟了一碗大米粥。

    艾道爺叫道:“子川!你看賈明與濮德勇滿臉的煞氣,明天老方丈擺陣,必是少林寺的絕藝梅花樁,他是六十年的整工夫。

    此梅花樁是四角四棵柏木樁,當中一棵竹樁,俱都用刀削得利銳鋒芒,每一個梅花樁是五棵樁,共合是一百單八座,五百四十棵竹木樁,一座上一招,一樁上一招。

    他要不是六十年的整工夫,焉能在這一百單八座的竹木樁上運用工夫呢?上此樁時,還得脫去鞋襪,以腳心踏樁尖,氣一提不住便穿透腳面,金鐘罩橫練的工夫俱都蔽不住。

    到在樁上我們二人,他留我的神,我留他的神,一團精氣神俱都放在個人與敵人的身上,無暇他顧。

    我們倆人一上梅花樁,不是貧道帶重傷,就是老方丈死于非命,倘一疏神,就有性命之憂。

    到在了那個時候,子川你千萬照顧着老方丈的餘黨,恐怕有暗算貧道之人。

    賈明與濮德勇二人臉帶煞氣,恐有災危及身,明日不去觀陣才好。

    ”勝三爺聞聽點頭稱是,叫道:“恩師請放寬心,樁下有我們衆人留神照顧。

    ”艾道爺又叫道:“賀照雄!凡事不可大意。

    貧道我想,焦公子必然以勢力欺人。

    明明知道伯芳及我們衆人都在你宅中居住,他必然動勢力前來抄沒你的家産。

    為防患未然計,你家中有什麼細軟的東西,房産契紙,俱都存在一旁,所有下人們俱都打發他們暫且回家。

    如果焦振芳沒有意外的舉動,那就更好啦。

    ”勝爺叫道:“照雄!你将此意禀知你母,速作計較。

    ”賀照雄奉師祖與師傅之命,回到内宅,進了内上房,一提大氅,雙膝跪倒叫道:“娘親,孩兒罪該萬死!”賀母叫道:“吾兒照雄!何事這樣驚慌?”照雄說道:“已往之事,孩兒未敢與娘親說知。

    皆因我師叔與師兄黃三太等,與咱們都是世交,他們在八月廟上,遇有知府的少爺搶秀才之妻,黃三哥打抱不平,惹了是非,我五叔蔣伯芳趕到,棍打焦公子,誤傷惡奴之命。

    焦公子言說我五叔是明夥強盜,我五叔一怒,搶去焦公子的白龍駒,我黃三哥大夥來在咱家中避難,我未敢回禀娘親。

    焦公子現在派兩縣一府的官人嚴拿,又請陀頭和尚來咱家行刺,多虧我師祖老劍客,将和尚引出宅院,把和尚殺了。

    焦公子複又立擂台,明着是立擂訪英雄豪傑,暗中是為捉拿黃三哥衆人。

    明天老方丈又在擂台東面擺陣,我師祖與師傅,命我回禀您,杭州府的官宦之家,俱都是非親則友,老娘暫且躲避躲避,倘若平安無事,我再将娘親接回家來。

    ”賀照雄心中思索,老太太一定難舍家業逃往他處,哪知道老太太乃深明大義之人,遂叫道:“照雄!你師兄打抱不平救人,乃是好事,可稱英雄豪傑。

    你師傅是俠客,你師祖是劍客,你要作轟轟烈烈奇男子。

    為娘無所不從,我婦人家随夫貴随夫賤,汝父去世,随子貴随子賤。

    你要作了奇男子大丈夫,為娘随你尋茶讨飯,甘心樂從。

    為娘雖不敢比賢母,我也是詩書門第之女,遇事我還跟你商議呢,你何必面帶為難之色,怕為娘不依?現有你姨父姨母在京為官,常常打發家人接為娘前去,你姨父本是江蘇省的原籍,你也知道,他們來接,為娘以孝服未滿,未便前去;為娘此時孝服已滿,我借此上你姨娘家去,住些日子,豈不好麼?”賀照雄說道:“如此很好。

    咱們護莊河通大江,可以直抵江蘇,咱家有五七隻船呢,用一隻大船多載細軟物件,派人護送老娘,娘親趕緊派丫環婆子,快快收拾收拾細軟物件吧,就此起身。

    ”母子商議已畢,賀照雄回歸前院。

    勝爺問道:“照雄,你與你母親商議如何?”賀照雄便将母親之話對師祖師傅說了一遍。

    艾道爺聞聽,叫道:“子川,賀母去江蘇,可将張旺、伯芳兩人,用一隻小船順便帶到江蘇镖局養傷。

    ”賀照雄唯唯而退,預備小船,将蔣五爺、張旺二人用軟榻搭在小船之上。

    賀母上了大船,賀照雄對于老娘,有戀戀不舍之狀,賀母叫道:“照雄!你不要如此,隻要你作了奇男子,為娘死也瞑目。

    ”語畢母子分别,賀照雄回歸本宅。

    艾道爺說道:“照雄,你房契地契,汝母可曾帶去?”照雄說道:“業已帶去。

    其餘重要之物,對過有一家小雜貨鋪,那是再晚生拿的本錢,後來将買賣便送與掌櫃的啦,掌櫃的是山西人,非常老誠可靠,再晚生将要緊的東西存在那裡,決無差錯。

    現在家人、婆子、丫環,無用的都打發走了,每人另外給五十兩銀子,存薪者照給,男女下人有不願走的,再晚生俱都未敢容留,全都是灑淚而别,現在隻留下廚師傅及精明強幹的男仆,尚有二十餘人。

    ”艾道爺聞聽,長歎一聲,遂說道:“不想累及汝賢母子了。

    ”第二日天光将亮之時,衆人起來梳洗已畢,又将裡外各屋門戶鎖好,大家用完了早飯,收拾應用物件,兵刃各自帶好,大夥出了大門。

    楊香五在院内又将大門關好,然後由梯子上牆縱下來。

    大家走到大門外的時候,賀照雄仰面一看迎面“樂善好施”的匾,自己不由的一陣傷心,心中暗想:“我家四輩積善,今日怎麼落得這般光景?”思索至此,所以傷心。

    艾道爺眼神好,早就看見賀照雄面帶悲泣,艾道爺叫道:“照雄!你豈不聞楚昭王還國,有萍實之祥?當初昭王出亡在外,一時群臣盡散。

    焉想後來再興楚國,回國時在大江中得萍實,文武大臣食之甘美,為散而複聚之征。

    賢契隻要心存濟物,将來自有散而複聚,萍實之征可為賢契預蔔也。

    ”賀照雄道:“師祖,再晚生非傷心也,因見此情景,不覺悲慘。

    ”閑言不表,衆人由大道中走到外面,出了安樂村西護莊橋,奔擂台而來。

    到廟場一看,人是一次比一次多,老少三輩及賀宅的家人,都在茶鋪門口一坐,觀看擂台,紋絲兒未動。

    擂台東面設立梅花樁,四棵柏木樁,當中一棵竹樁,土中埋着多深不知道,露出土外是六尺六寸。

    真是官面的勢力大,梅花樁外面,俱都是倒立牛耳尖刀,土外露着半尺餘尖刃朝上。

    再看梅花樁東南,高搭彩棚,彩棚口紅綠藍黃的綢子紮着彩球,彩棚裡邊,有八仙桌、六人桌,對桌有琴桌,老方丈當中正坐,衆教師與焦公子、王七在南北陪坐。

    勝爺師徒大夥一看,兩縣一府的官人俱在彩棚左右,一日比一日的勢派大,這次是一百馬隊,一百步隊,都是預備彈壓的。

    此時尚早,衆英雄喝茶,耗到巳分時,艾道爺在前,勝爺在後,黃三太等在勝爺之後,賀宅的家人,俱都站在四外,各帶小包袱及手使的兵刃。

    艾道爺來到彩棚,口誦一聲:“無量佛,師兄請了。

    ”老方丈站起身形,打問訊說道:“道友言而有信,不愧出家之人。

    ”老方丈用手向西北指點,叫道:“道友可見過此陣嗎?”艾道爺說道:“出家人未曾見過。

    ”老和尚說:“出家人不許妄言。

    ”艾道爺說道:“我見過圖上畫的,未見過真的。

    ”老和尚說道:“道友,咱二人上那一百單八座樁上,或在柏木樁上,或在竹子樁上,比賽動手。

    ”勝爺和黃三太等一看,這一百單八座柏木竹樁,相隔最遠的一丈六,最近的也有五尺,若打上面掉下來,就落在中耳尖刀之上。

    艾道爺叫道:“大師兄!咱們二人是六十年的朋友,何必如此?誰要打上面落下來,不是死于非命,便是破去工夫,卻不可惜。

    你我俱都是百八十年的苦工,難道不可惜嗎?師兄容讓貧道了罷。

    ”老和尚說道:“阿彌陀佛,道友不必多言,我意已決。

    天下好武之人,都不是貧僧之敵手,就是道兄與我可告平平,咱們二人正可借此一分勝負,也使天下武術家知道知道誰強誰弱。

    ”艾道爺念了一聲:“無量佛,大師兄既不能讓,貧道便與師兄上樁。

    大數來臨,誰能脫過?神人尚有遭劫之時,何況你我一凡夫哉?”老方丈叫道:“王七何在?”王七在彩棚中答道:“再晚生在此。

    ”搖着小腦袋瓜喜樂非常。

    這小子這一來,害了兩個知縣一個知府,皆由他一人所起。

    閑言不表,王七答應完了,就見老方丈一指紅絨毯,王七遂将紅絨毯鋪在塵埃。

    老和尚脫去灰布僧袍,在絨毯上一坐,打開繃腿護膝,脫去灰布僧鞋、僧襪,将底衣挽到膝蓋上面。

    有家人托着四方托盤,裡邊是八寸寬七八尺長的白绫子兩條,老和尚用白绫子将底衣綁住。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