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回 五龍二俠二打蓮花湖 老劍客出首力解重圍(四)

關燈
西廊下的賓朋過來兩位,将大寨主攙起,在下給他将骨環挂上。

    ”過來兩人将韓忠扶起,勝爺伸手給韓忠将骨環捏好挂上。

    列位,這宗傷雖然不要緊,用手術捏的時候,比什麼都疼。

    韓忠熱汗直流,二人攙着韓忠向西跨院去活動去了。

    金龍喊道:“誰還摔跤,快過來!”列位,誰還敢摔?金龍喊了幾聲沒人過來,金龍說道:“告訴你們,有其師,必有其徒。

    那大腦袋就是我師傅,誰不服,過來摔摔。

    ”勝爺道:“金龍不要誇口。

    ”又對闵老寨主道:“二陣也承讓了。

    ” 闵老寨主心中難過,說不出話來,此時林士佩過來,對闵士瓊說道:“老寨主不要為難,有林士佩在此。

    我若赢不了镖行之人,不算英雄。

    舉石香池那不叫比武,比武還有講笨力的嗎?”語畢,甩大氅,勒英雄帶,撤去背後镖槍,掏出點穴镢,叫道:“伯父,咱與勝老達官比武講拳腳,第三陣跟他遞拳腳,我奉陪。

    ”闵士瓊向勝爺道:“你镖行哪位可與林寨主遞拳腳比賽輸赢?”勝爺點頭,向東廊下問道:“镖行賓朋,哪位可以與林寨主比賽拳腳?”衆人無有答言者,都知道林士佩橫推八匹馬,倒拽九頭牛,其勇無比,勝爺連問兩次,無人答言。

    林士佩微微冷笑道:“不論俠客劍客、回漢兩教,有能擡愛我林士佩的,我就能奉陪。

    ”勝爺已經問了兩次無人答話,勝爺不得已,自己甩大氅,勝爺方将大衣脫去,隻聽歐陽二爺喊道:“唔呀,三哥,殺雞不用宰牛的刀!我與林士佩鬧着玩吧。

    唔呀,吾兒何在?”歐陽德叫道:“父親,孩兒在此。

    ”歐陽二爺脫了馬褂皮襖,交給了歐陽德,又摘了頭上的帽子。

    棉鞋可沒脫,露出裡邊的衣服,鹿皮襖,鹿皮褲,緊了緊英雄帶,躍衆當先道:“林寨主,咱倆鬧着玩。

    ”林士佩問道:“來者可是大義士嗎?”二爺答道:“我不是義士,我是雞屎。

    人家待我有救命之恩,我不知報之以德,我還要壞心害人家,哪有這樣的義士?我的名字叫天佑,我行二。

    ”林士佩說道:“二義士不要取笑。

    ”此時金頭虎問道:“楊香五,二爺有本事嗎?别淨會玩笑吧。

    ”楊香五說道:“有點本事不大,小子你開開眼吧。

    ”此時二爺天佑已與林士佩插拳動手,二人遠長拳,近短打,挨幫擠靠,閃展騰挪,蹿高縱遠,腰似彎弓,走似蛇行,俨然電光一般,高處一縱一丈多高,矮處一坐,好似落葉,二位的武學平平,二人俱都是大花拳。

    動着手,歐陽二義士改了八卦行門拳,林士佩心中明白,立刻就換了招數,又按行門八卦拳敵擋;十餘回合,二義士又改為少林拳;然後又改彈腿門的拳,二人又戰了十餘合,不分勝敗;歐陽爺又改為猴拳,小架式。

    共合戰了一百餘合,二義士改了十二門拳腳。

    動着手喊道:“我不行啦!栽了筋鬥,現了眼!我不行啦!”列位,武學的規矩,動手時應當提着氣,一語不發,歐陽二爺則不然,動着手直喊。

    喽卒們已将香池搭走,二爺敗到古佛東邊,有一棵明柱,二爺靠住明柱,擠的歐陽二爺腳底下都踩柱腳石啦。

    林士佩暗中皺眉說道:“這是勝英的左右臂,我若将他踢死,也可滅勝英之勢力。

    ”就聽澎的一聲,一腳奔二爺下部踢去。

    歐陽二爺使的是旱地拔蔥功夫,縱起六尺餘高,明柱是圓的,铮光明亮,歐陽二爺不但縱起六七尺高來,還将身形貼在明柱上啦,說了一句:“這旮旯裡涼爽。

    ”兩廊下衆英雄俱各咋舌。

    金頭虎說道:“這是背後有膠吧?”道爺說道:“這是歐陽門的絕藝,不傳外姓。

    全憑兩胳膊的力量,這叫靠山招。

    ”金頭虎說道:“能貼一天嗎?”道爺說道:“這就是一口氣的時間。

    ”閑言少叙,此時林士佩這一腳正踢在明柱上,要是細柱子,這一下子就可以踢倒啦。

    林士佩靴子也綻啦,襪子也破了,林士佩右腳疼痛,當時右腳不能着地,左腿向後倒退。

    歐陽二爺向前一探身,雙手一拍明柱躍下,躍下明柱夠上林士佩說道:“唔呀,我抽你兩個大嘴巴子。

    ”林士佩野馬分鬃式,雙手一分二爺的胳膊。

    你道,打嘴巴子是假的,林士佩這一分二爺的手,胸脯子可就交給二爺啦,縱起一腳,正踢在林士佩胸上,林士佩一條腿使勁,焉能站立得住?一退兩退,鬧了一個仰面朝天。

    林士佩手一按地,站起身形說道:“你這叫什麼招?武學裡還有抽嘴巴子嗎?”歐陽二爺說道:“這是外國招,倒下了沒有?”林士佩長歎了一聲,回歸西廊下,叫道:“韓賢弟,你看我輸的多冤哪!玩玩笑笑,就輸給蠻子啦。

    唉,天要絕綠林道嗎?”韓秀說道:“兄長不必愁煩。

    ”遂附耳低言,說了幾句話,林士佩聞聽,立刻精神百倍,變愁容,換笑臉。

    你道,韓秀說的也是一條絕戶計,蕭金台後山,有一個毒水寒泉,非童子不能下泉。

    韓秀低聲告訴林士佩說的是:“後山寒泉其水甚寒,刺人肌骨,人要下去,若毒氣入了毛孔必死,我與勝英較量,激他下泉,勝英必不含糊,他若中了此計,其死必矣。

    ”林士佩故此精神百倍說道:“賢弟快用此計。

    若将勝英置之死地,那真是拔了我眼中之釘,目中之棘。

    我曾跟賢弟說過,大清國有勝英沒有林士佩,賢弟速用此計吧。

    ”等到歐陽二爺歸東廊下,韓秀遂躍衆當先叫道:“闵老伯父,十陣咱們連敗三陣,吾請比賽第四陣。

    不用馬上步下,勝老達官曾頭探蓮花湖,二打蓮花湖,水性甚高,蕭金台後山有涼亭,亭子下面有寒泉,我與勝老明公,也不動手,也不打仗,我陪勝老明公探探寒泉,這也算一陣,勝老達官可能賞臉同在下探寒泉嗎?”你道,勝爺一世是能折不彎,連忙說道:“韓寨主别說是寒泉,就是那龍潭虎穴,隻要有敢下去的,勝某就要奉陪。

    ”這叫剛強志氣,是惹禍招災的根苗,這要是賈明,一句話就完啦:“我不去。

    ”韓秀以言語又激勝爺,對西廊衆人說道:“勝老達官真叫人佩服,咱西廊下的賓朋,請二位到那裡觀看。

    ”林士佩明知是計,站起身形說道:“愚兄願往。

    ”本山的二少寨主闵德俊長歎一口氣,心中暗道:“勝老者休矣。

    可惜風燭殘年,喪于寒泉之下。

    ”闵德俊思索至此,叫道:“韓兄長,小弟願往一觀。

    ”林士佩、韓秀、玉面小如來,綠林道三位美英雄,要夠奔寒泉。

    勝爺在東廊下說道:“那位與老夫觀敵?”話言未畢,站起二人:聾啞仙師諸葛山真、紅蓮羅漢弼昆長老。

    老二位站起身形,一個說:“貧道願往。

    ”一個說:“貧僧願往。

    ”闵士瓊明知勝爺必死,趕緊叫兩名喽卒提燈引路,六位後面跟随。

    勝爺在東廊下抱腕當胸,說道:“夏侯兄長、孟二俠賢弟、蕭三俠賢弟、屠大哥、李四弟、七爺賈賢弟、衆位仁兄賢弟,千萬壓住了,别叫他們年輕的出首比賽,有什麼事,等我回來”闵士瓊此時撚髯竊笑,心中暗道:“今生今世,勝英你回不來了。

    你探寒泉好比長江水,一去不回頭。

    ”二人打燈籠引路,六位後面跟随,出離聚義廳,向西北而去。

    來到後寨門,開開寨子門,隻見有些弓箭手,二少寨主報明喽卒頭目,大衆出了寨子門,向正北而去。

    上了北山坡,踏陡壁山崖,走了些羊腸鳥道,出去裡許,前面有一山峰,山峰下當中有一涼亭,三面敞着,北面有石頭作成的隔扇,東西兩面有漢白玉的欄杆,亭子是座北向南,進亭子有漢白玉的階腳石,兩旁有兩棵漢白玉石頭柱子,俱都猶如麥鬥粗細。

    兩個打燈籠的喽卒将燈籠挂在漢白玉石柱子上,韓秀叫道:“勝老明公,換水靠吧!”韓秀打開包裹,将大衣裳脫去,打開水靠。

    道爺一看,就是一怔:别位的水靠都是魚皮挂裡,油綢子為面,惟獨韓秀的水靠則不然,油綢子挂裡,魚皮在外,上身下身相連,就好似連腿褲一般。

    道爺遂叫道:“勝三爺請亭後換水靠去。

    ”二位到了亭子後,勝爺将包裹放在就地,撤去鴨尾巾,脫去大氅,裡面靠身的衣服不脫,穿上三叉口的水靠,上身油綢子絹帕繃頭,頭戴月牙分水蓮子箍,卡好了脖領、袖口,勒上分水套,系上分水裙,水珠不能入内。

    水靠水衣穿戴齊整,道爺提藍布道服,由囊中掏出一物,好似一條腰帶子,一身的魚鱗,一丈餘長。

    老道拿着中間一抖,“撲楞”一聲,遞給勝爺,遂叫道:“三爺,你将此物系在腰間。

    ”勝爺問道:“此物何名?”道爺答道:“這是我自己造的,并不是古人所傳,貧道杜撰的名字,叫‘雙龍鬥杆棒’。

    一頭有子午釘,專扛金鐘罩,能破鐵布衫;一頭龍口咬着一顆避水珠,成色雖不十分高,也能避得了水,将此珠放在水内,水不能浸入。

    ”勝爺系在腰間,分水裙一蓋,并不顯露,聾啞仙師将勝爺的衣服包好,二人夠奔涼亭前。

    此時韓秀早已換好水衣水靠,韓秀說道:“明公,你先下泉,我先下泉?探一探深淺,絕不動手較量短長。

    ”勝爺說道:“刀山油鍋在前,我也不能落他人之後。

    ”勝爺由柱子上摘下一個燈籠,登台階石。

    借燈光觀看,漢白玉石頭鋪地,寒泉如同今日鄉間的大水井一樣,用漢白玉石鑲着口,勝爺在東面上向下看,冷氣襲人,如同三九天的寒風相似,水距井口一丈三四尺深,水色紅混,直向上冒水花。

    列位,活魚往裡一放,一個時辰,就漂上來而死。

    勝爺看畢,仍将燈挂在漢白玉柱子上,勝爺此時覺着兩腿發木,擡頭一看亭子裡外,全都油漆彩畫,頂上有一根架海,是大紅油漆的,此亭子有三間房子大小,那架海上挂一尺多厚的冰霜,乃是寒泉冷氣凝結。

    勝爺心中暗想:此水必然涼能入骨。

    勝爺平生真沒見過這樣的泉水,諸公如其不信,上大西洋國去有道河,其水紅而混,多大水性的人,下去不能上來。

    閑言少叙,勝爺看罷,倒吸了口涼氣,呆呆發怔。

    韓秀在亭子外用言語激勝爺,說道:“勝老明公,如懼此水,可另換别位前來探寒泉。

    ”勝爺說道:“我懼怕此水,難道镖行别位就不害怕嗎?虎穴龍潭,我勝某自己闖,還能叫别位冒險嗎?”老英雄說罷此話,下腰就要下泉,林士佩心中說道:“老匹夫可要完啦。

    ”韓秀心中思索:可惜勝英一世威名,喪于寒泉之内。

    本山的二少寨主心中難過:勝英可惜,替天行道之人,落得這樣下場。

    道爺口念無量佛。

     正在此時,就聽山峰西北面一聲呐喊,童子聲音:“勝三哥别下泉,小弟來也!”勝爺擡頭一看,山峰上一人,一下腰跳下。

    勝爺看此人,一身藍布衣服,來至勝爺切近,遂叫道:“三哥,快下亭子!”大衆觀看此人,一身小衣服,藍布褲褂,白襪青鞋,手中提着藍布包裹,年方十五六歲,眉清目秀,白臉面,有句俗語:眉清目秀,性兒柔,柔而不剛。

    勝三爺與道爺俱都納悶,此人十五六歲,為何口稱勝三哥?勝爺問道:“壯士何如人也?”少年人笑答道:“這道長必是二師兄諸葛兄長,這位和尚必是弼昆師兄。

    ”勝爺聞聽,心中更不明白,少年又說道:“三位師兄大概不認識小弟,我有一信,三位兄長一看便知。

    ”說着話遂由貼身衣服内,取出一個白紙包,打開白紙包兒,裡面又有一層油紙包兒,打開了油紙包,取出書信,雙手捧着,口中說道:“勝三哥觀看。

    ”此時已有三更天,紗燈不甚亮,勝爺看不甚真,勝爺遂走至東邊柱子底下,借燈光觀看,隻見上書“勝英賢契收拆”。

    在一旁有行小字:“寄書之人系汝之師弟葉伯纭。

    ”勝爺看畢,叫道:“道兄!你看看。

    ”道爺一手拿着書信,一手打稽首,說道:“無量佛,老師的親筆。

    弼昆賢弟你看看。

    ”和尚一看,念了一聲阿彌陀佛:“老師的親筆。

    ”道爺心中暗想:“三太他們都要收徒弟啦,您還給他們收小師叔呢。

    老師你當閉門啦。

    ”葉六爺遂說道:“我五哥早來了半月,我五哥叫飛天玉虎蔣伯芳,慣使一條亮銀盤龍棍,乃是萬人不敵之勇。

    ”勝爺說道:“為何沒見呢?”葉伯纭又說道:“老師兄您先别着急,您給我介紹介紹綠林道的朋友。

    ”勝爺說道:“我倒疏忽了。

    ”遂對韓秀說道:“這是我師傅的道童,跟我恩師學了二年技藝,也算是我的師弟。

    二位見見,要多多親近。

    ”又給林士佩與本山的少寨主介紹,勝爺說道:“此位是本山的二少寨主,玉面小如來闵德俊。

    ”二人彼此一見,各施一禮,暗中都有相愛之心。

    葉六爺說道:“韓寨主,探泉乃是小孩的事,我老哥這大年紀,焉有工夫兒戲呢?我替我老哥探泉,有大事再叫我老哥出首。

    ”林士佩心中說道:“這是勝英的替死鬼。

    ”葉伯纭又說道:“三位老哥哥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您下去怎麼上來?這不像鄉間的井,兩足可以踏井磚而上,這寒泉四外都是泥土,方圓一丈有餘;不挂上挽手,怎麼上來?我先挂上挽手,然後換水衣水靠。

    ”語畢,由兜囊中取出五鈎如意抓,三尺六寸鋼鍊子,有大拇指粗,一丈二的棉花線繩,水深夠不着,又接上一根麻繩,五鈎如意抓一抖,先将架海上冰霜抓落,然後又一抖抓,五鈎深入架海内,将繩往下一放,離水皮一尺有餘。

    韓秀一看,此人太精明啦,還沒下去,先打算上來。

    葉六爺将繩放下去,叫道:“三位兄長,此繩是我之命,若給割斷,我命休矣!”囑咐已畢,又說道:“勝三哥,你探泉先别向井口裡看,一向井口低頭,寒氣先将你的髒腑侵了。

    ”語畢,一縱身來到井口,就要到寒泉。

    列位,葉伯纭與蔣伯芳是怎個來曆呢?大明末帝,有一位範老大人,官居文華殿大學士,至明朝十三帝崇祯時,有功不賞,有過不罰,隻鬧得天下洶洶,刀兵四起,範老大人屢次上本,崇祯爺不納,範大人告疾還鄉,回到原籍江夏縣。

    老大人樂守田園,施舍濟衆,冬舍棉衣,夏舍暑湯,買鳥放生,修橋補路,窮不能娶者助資,貧不能葬者助衣裳棺柩,舍義地三頃六十畝。

    範老大人一日正在書齋看書,忽聽铙钹的聲音,遂問下人道:“是何處來的聲音?”下人答道:“有一位老道,現在外面化緣,不吃不喝,坐了三晝夜啦。

    ”範老員外命家人送錢送食,俱都不要,隻求見老員外一面。

    下人将此話一說,範老員外說道:“欲見一面,有何不可?”老員外遂出離府門,一看老道在門前打坐,藍布道服,楊木道冠,楊木簪子别頂,鶴發童顔,道骨仙風,真有逸世離塵之儀容;半尺長的黑髯,娃娃臉,範老員外未看明白,他乃是返老還童。

    老道遂對員外說道:“唔呀,貴人已至。

    ”範老員外問道:“你要化什麼物件?”道者答道:“我要化老員外四口壽木。

    ”員外問道:“出家人化壽木何用?”老道答道:“江夏縣南門外有一座廟宇,内寓難民二十餘家,一家男的死了,一家女的死了,活着的還全都染病,貧道給他們診脈,已經病入膏肓,不能挽救了,故此化您四口壽木。

    ”範老員外答道:“果然是真,我必舍四口壽木。

    ”遂叫老院公同道人前去察看,真是有兩家,不但死了一男一女,活着的還病在稻草之中,一家有一個小孩,一個四五歲的,一個五六歲的。

    老管家遂問那有病的貴姓,那病了的婦人答道:“姓葉,小孩已經四歲了。

    ”又問那家男的病人貴姓,那男人答道:“姓蔣,小孩已經六歲了。

    ”再問家鄉住處,可就說不出話來了,兩眼一閉,咽了氣啦。

    老管家悲傷之甚,回到府中,多加了些美言,範老員外遂叫老管家買了四口棺材,四身壽衣,給他兩對夫妻俱全合了葬,并立了石碑,一葉氏之墓,一蔣氏之墓,兩墳相隔一丈餘遠。

    安葬之後,就剩下蔣家的孩童六歲,葉家孩童四歲。

    江夏縣有一家中等的财主,是絕戶,就有人給财主家送去,那财主家聽說,小孩的大人是瘟症死的,恐怕傳染,俱都不要。

    老道将兩個小孩攜至松竹觀萬笏山,老道給兩個小孩一診脈,并沒有瘟病。

    道者就是老劍客艾蓮遲,平生傳了四個徒弟:大徒弟鎮三山夏侯商元,二徒弟鐵牌道人諸葛山真,三徒弟帶藝投師,就是勝三爺,四徒弟紅蓮羅漢弼昆長老。

    且說道人将小孩帶到廟中,不到兩個月,兩個小孩身體已經強壯了,閑暇無事,教授武術,給四歲的小孩起名葉伯纭,六歲的起名蔣伯芳。

    伯芳愛棍,伯纭愛水,兩個小孩這一練功夫,又肥又胖,老劍客一歡喜,給葉伯纭起号承龍,伯芳起号飛天玉虎。

     光陰如箭,日月如梭,蔣伯芳已十五歲,梳着兩個小抓髻,六七歲時使木棍,及至十四五歲換了鐵棍,在十五歲時,有一日五更天天降大雪,伯芳用竹掃帚打掃山門外的大雪,風刮得雪堆積有七八尺高,伯芳打掃那堆雪,見雪中埋着一個死人,伯芳遂報告了老道,老道來到跟前,一摸此人尚有氣息,艾道爺說道:“此人有病,與你兩人前世有緣,你可以救他,将他搭在空室内,給他灌點姜湯。

    ”伯芳說道:“不用搭,我一個人就将他提到屋中去了。

    ”提到屋中,姜糖水一灌,又用棉被一蓋,工夫不大,此人蘇醒過來,遂說道:“我是杭州府人氏,在東門外開雜貨鋪,我由三四歲時得了心口疼之病,都說是心疼。

    ”列位,沒有真心疼的,那全都是胃氣疼。

    三國時有一位心疼的,他乃是真心疼,一句話未說完,就心疼而死。

    真心疼沒有法治。

    閑言少叙,此人姓董,雙名世興。

    艾道爺診脈,給開了方子,打發人照方抓了三付藥,董世興雖然蘇醒過來,仍然卧床不起,蔣五爺遂給他煎藥,侍奉兩月有餘,病體痊愈,董世興遂說道:“我的姐丈做外官,給我打來信,叫我到任上另謀生意,我這是前去投親,杭州的買賣已經關閉。

    我到了任上,我姐夫又榮升到雲南貴州去了,我起早多趕路程,正适天降大雪,來到廟前,天氣寒涼,我打算叫開廟門暫避風雪,當時犯了老病,我将小包裹一抛,倒于塵埃。

    我已經人事不知,道爺救了我的命,我再生不忘。

    ”艾道爺說道:“不是我救的你,乃是我的小徒蔣伯芳救的你。

    ”此人遂說道:“如此我與令徒結為異姓兄弟,請道爺給主盟。

    ”道爺也甚願意,遂給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