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回 丢欽差失而複見 捉秦尤大鬧台灣(三)

關燈
的武官将秦尤給送到镖局。

     院衙門得到此信,急忙派遣差役前來提差。

    三太、香五就進了镖局子的門,院衙門的王千總随着亦就到了,帶領差役四十餘人,來到镖局後院門。

    秦尤提到外面上了大車,勝爺面向王千總躬身施禮說道:“秦尤與三寶俱都交付千總老爺啦。

    還求千總老爺一事,官刑勝英不敢多言,對于秦尤,千萬,千總老爺,可别加以私刑。

    若是往北京送的時候,定是千總老爺解差,在路途之上,飲食起居,還求千總老爺多多照應,别給他罪受。

    ”王千總聞聽,心中暗想:秦尤陷害勝英,勝英還托情叫照應秦尤,人言勝老達官有容人之量,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到底大人物作事,不與量小的人一樣。

    王千總思索至此,遂對勝爺抱拳道:“勝老達官您請放心,私刑決不能給他受的。

    在路途之上,若是在下解差,決不能叫秦尤受一點委屈。

    勝老達官你老人家請放心吧。

    ”勝爺又叫道:“王老爺,還求您替小民代禀欽差大人,就說勝英賤恙在身;不能前去面見大人。

    勝英向來法官,求大老爺多多費神,将下情上禀欽差大人。

    ”王千總點頭應允,衆人将秦尤搭在車上。

    守備李廷仁乘跨座骥在前,王千總押後,車上四名差官抱着兵刃,架着秦尤來到城裡。

    進了西院門,值日的差官向裡面回話,差官房回事的回明欽差大人,堂谕下:夜晚審訊秦尤。

    随堂站班的阖城文武官員,俱都前來伺候欽差大人升堂。

    正當中供着聖旨,大人偏坐,公案桌上兩條九曲葫蘆棍,桌子上擺着九頭獅子烈火印。

    列位,欽差大人是先斬後奏,代天巡守。

    那兩條九曲葫蘆棍,是皇家欽賜的,遇有大事,雖然有聖旨下,若用九曲葫蘆棍,向聖旨點三點就可以抗旨行事,是皇上準許抗旨。

    九頭獅子烈火印,可以先斬後奏。

     閑言少叙,且說欽差大人升了座位,守備李廷仁早在堂上伺候,向欽差大人請安,說道:“現在秦尤帶到。

    回禀大人,秦尤将皇家三寶盜去,逃到台灣獻寶,皆因為台灣省的武職官與勝英有交情,将秦尤惡賊連同三寶,送到了镖局。

    勝英因為有病在身,不能前來,并且勝英言說不敢見官。

    ”欽差大人聞聽,微微笑道:“保镖的行俠作義,焉有不敢見官之理?他是不貪功受賞啊。

    将秦尤帶上堂來。

    ”守備李廷仁答應一聲,來到外面差官房,派四名差官架着秦尤,來到丹墀之下,秦尤跪在丹墀,低頭不語。

    欽差在上面将虎威一拍,說道:“下面跪的是何人?”秦尤答道:“罪民秦尤。

    ”欽差大人說道:“擡起頭來。

    ”秦尤說道:“小民有罪,不敢擡頭。

    ”欽差大人說道:“恕你無罪。

    ”秦尤擡起頭來,欽差大人向下觀看,見秦尤蓬頭垢面,二十多歲的年紀,五官長得不醜,黃頭發蓬松散亂,欽差問道:“你家住哪裡?”秦尤答道:“罪民是太倉州的人氏。

    ”欽差大人又問道:“你家中尚有什麼人?”秦尤答道:“罪民家有守寡的老母。

    ”欽差大人又問道:“你為何夜入皇宮内院盜取皇家國寶?同夥尚有多少人?作了多少案子?從實招來。

    ”秦尤聞聽,心中暗想:我若是将老勝英攀出來,恐怕白白皮肉受苦,老勝英與官面連手辦事,官面必不聽我一面之辭。

    莫若我自己承當,斬殺存留,聽天由命而已。

    秦尤思索至此,遂對欽差大人說道:“罪民并無同夥之人,夜入皇宮乃是罪民一人所為。

    ”欽差問道:“盜寶有何用處?”秦尤答道:“罪民以為皇家的東西必然值錢,故爾偷盜。

    ”欽差又問道:“秦尤你為何刺殺本都院?”秦尤答道:“大人兩袖清風,愛民如子。

    ”欽差聞聽,将虎威一拍道:“胡說!我愛民如子,兩袖清風,你為甚麼還要謀殺本院呢?”秦尤說道:“皆因為罪民盜皇家三寶,是欽差大人辦案,十三省一體嚴拿,罪民無有容身之處。

    ”說至此處,向上叩頭道:“罪民萬死。

    ”欽差在上面冷笑了兩聲,叫道:“秦尤你回頭看看,本都院過堂,向來不禁止百姓觀看,三教九流,回漢兩教,僧道人等,随意聽着。

    本都院又不曾刮盡地皮,又不曾枉法害民,你無故刺殺本都院。

    就刺殺本院這場官司,你就是死有餘辜;何況又有入深宮禁地盜三寶的案情。

    ”語止,将供狀遞給守備李廷仁,叫秦尤畫了供,傳刑房将秦尤由打台灣帶來的刑具砸掉,換上大國的刑具,當堂傳谕守備李廷仁、王千總,定明日将秦尤押送京都交督察院衙門。

    守備李廷仁與王千總二人奉了欽差之命,将秦尤由大堂上帶到差官房。

    欽差大人退堂,文案處辦好了奏折,将奏折與三寶打成一個黃包裹。

    交付了解差官李守備、王千總。

    二人奉了上谕,來到了差官房,王千總與李守備說道:“李老爺,那秦尤案情重大,大罪彌天。

    欽差派你我二人解差,五十名馬隊護送。

    我想秦尤既然敢夜入皇宮,決不是軟弱之輩,他雖然當堂供認無有夥伴,咱們焉知道他真有真沒有呢?此去北京道路遙遠,山道崎岖,林木叢叢的所在,不知道得經過多少。

    咱倆人的武學,要跟人家綠林盜高來高去的動上手,咱倆人那是白給人家。

    倘若秦尤要是有餘黨潛伏在山谷要路,連解差的兵士五十二個人,不夠人家綠林道的人三五個人殺的。

    山道人家比咱熟,武技人家比咱強,再加上深夜之間,不用說動手,大聲喊一聲,就得給人家将囚車留下。

    可不是滅咱自己的銳氣。

    ”李守備聞聽點頭說道:“王老爺所說的甚是,大人傳的時候,我心裡也想到這兒了。

    秦尤這宗案子比不了别的案子,我也是正在為難此事呢,但不知王老爺有何良策?”王千總說道:“事情是咱們二人的,必須咱們二人想法子。

    我倒有一個主意,我說出來,可不知道對不對?大人此時方才退堂,在外書房吃茶呢。

    李老爺你可以回禀大人,求大人給傳谕,叫镖局子勝老達官派幾名保镖的幫助咱們。

    他們吃镖行的,都與綠林道的人有互通聲息的,分明是在道上遇見事得動手,綠林道的人要聽說有镖行的跟随保護,就許不敢動手啦。

    再說秦尤的案子與勝爺有關系,出了差錯,勝英也得有麻煩。

    李老爺你就此禀明大人,大人必能照辦。

    ”李守備聞聽王千總說的話,很有道理,遂連連答道:“好好好,我就此去禀見大人,諒大人必能應允。

    ”語畢,出了差官房,來到回事處。

    回事處回明大人,大人正在外書房更完了衣服吃茶呢,立刻傳見。

    李廷仁見了大人,請完了安,遂對欽差大人說道:“現因秦尤的案情關系重大,他這宗賊,乃是日走千門,夜盜百戶,綠林道中最有本領的賊人。

    大人派标下解差,标下細心思索,北京路途遙遠,道路險阻,标下等武技微末,白天倒許出不了什麼差錯,惟恐夜間住在旅店之中,出了差錯,标下微末之軀,實在擔待不起。

    求大人傳谕镖局,叫勝老達官派上幾名镖頭,在路途之上加以保護,準保出不了意外之事。

    未知大人以為如何?”大人聞聽,微笑道:“你們作武官的欠學問。

    咱們是作的國家的官,保護的是黎民百姓;人家作的是買賣,保镖憑的是武技。

    咱們吃的是國家俸祿,人家沒吃國家的俸祿,咱們憑什麼傳谕人家呢?你這主意倒是很好,可不能用本都院的名義傳谕人家,可以用你們私人的名義,要求勝镖頭給派人幫忙。

    人家保镖的有月薪,去多少日子,咱們給人家多少錢,或由本都院發給,或由你衙門發給。

    這麼辦,镖局的人必然無有怨言。

    要不然镖行必得說官面仗勢欺人,不去不行,欺壓百姓。

    ”李守備聞聽,趕緊請安說道:“标下少才無智。

    那麼标下就此前去,求勝英給派人幫助,将差使解到北京,回來的時候,由标下衙門給他們月薪,決不能虧負人家。

    ”語畢,請安退出外書房。

    來到差官房,李、王二人乘跨座骥,出離了院衙,帶着兩名當差的,奔镖局子而來。

     來到镖局子門口,天到一更多天,镖局子還未休息呢,李守備來到镖局子門房,遞了名帖。

    門房之人拿着名帖來到裡面遞給了勝爺,勝爺一看是李守備、王千總的名帖,不由得打了一個冷戰,勝爺心中暗想:這必是秦尤将我攀了,要我打這場官司。

    想罷,勝爺趕緊出來相見,見了李、王二位差官,向前躬身施禮道:“二位上差大人多辛苦,必是秦尤将我攀上了。

    ”李、王二位笑道:“非也。

    秦尤過堂,幹幹淨淨,一人也未牽挂。

    大人昨天派我們二位解差去京,我們二人是前來求老達官來了,奉煩您派遣幾位保镖的,白天倒不要緊,恐怕夜晚有綠林人劫搶囚犯。

    沒有别的,求老達官多費神幫忙,派幾位保镖的在路上幫忙,給保護保護。

    镖頭應當多少薪水,由在下衙門發給,求老達官速定為幸。

    ”勝爺聞聽,心中暗想:光棍不鬥勢力,秦尤就告了我一個十三省總镖頭,并沒有提出名姓,我就受這麼大的牽挂。

    将秦尤交給他們了,還不算完,解差還得镖行給保護。

    官面的事,就是這樣,他這是用私人的名義,以朋友面子求我幫忙,我就應允了他,乃是雙方感情作用,俱都好看;不然的話,他由院衙門要一個公文,硬迫我镖行護送,我也得照辦。

    勝爺思索到這兒,遂對李、王二人說道:“北京乃天子辇毂之下,監察禦史甚多,送秦尤乃是官家的事,若是連上镖行的人,恐怕有好事的言官,捏辭奏聞聖上,不但镖局擔待不起,二位大老爺的前程恐怕也有妨礙。

    咱們這麼辦,我派幾名夥計沿路上在後跟随,夜晚共宿一店,暗着是保護囚車,明着是與解差的官人同路而行,夜晚住在一處。

    所有花消倒用不着二位大老爺惦念,決不能叫官家開發薪水,我的镖局子閑人甚多,在局子也是閑着。

    ”王、李二位差官聽罷,向着勝爺控背躬身施禮,說道:“多仰仗老達官幫忙了。

    明日就是起解的日期,我們就要告辭了。

    ”王、李二人出離了镖局子,上了座騎,勝爺送出镖局子外,雙方抱拳施禮,王、李二人這才回歸衙中。

     勝爺來到裡面道:“暗護囚車,你們小弟兄們都誰願往?”金頭虎聞聽,一晃悠沖天杵,一翻狗蠅眼喊道:“三大爺我去!”勝爺說道:“賈明又要上北京惹禍去?京畿乃辇毂之下,比不得别的地方。

    在台灣省你惹上大禍,幾乎将蕭三俠父子與莊客等五十位俱都喪命,這北京決不能叫你去。

    ”賈明聞聽,嘴裡直嘟噜:“好容易有這麼一個上北京的機會,我也開開眼,不叫我去啦。

    不叫去就不去。

    ”不表賈明口中念念叨叨,再說勝爺叫道:“三太、香五、茂龍、李煜,押解囚車之事,派你們四人前去,明日早晨在江甯府北門外候等囚車。

    在路途之上,白天你們在後頭墜着,夜晚共宿一店。

    秦尤并沒有多大本事,他這宗大罪彌天的案子,也不準有敢劫搶囚車的。

    雖然如此,在道上也要處處小心謹慎,不許貪杯誤事。

    到了北京更不可流連,北京乃是人才荟萃之地,能人甚多,比不得别的地方。

    在道上與秦尤結個鬼緣,雖然不能救他,也不可嫉妒于他,他乃是明清八義你秦八叔之子。

    看在已故去的秦八叔面子,白天你們在後頭跟着;夜晚住店的時候,你們四個人跟秦尤一同吃飯,多要雞魚鴨肉。

    他是犯人,解差的食剩下才給他一口吃;解差的不剩下,就不給他吃。

    你們四個人别難為他,别叫做受委屈。

    ”四位小弟兄聞聽恩師之言,俱各點頭答應:“是是是。

    ” 到了第二日清晨,将馬備好,四人出了十三省總镖局,來到江甯府,就在附近茶飯鋪等候。

    工夫不大,就聽城裡一陣大亂,看熱鬧的百姓,人山人海,齊喊道:“差使來啦,閃開!閃開!”前邊馬隊守備李廷仁座下馬手中槍,後邊王千總座下馬掌中刀,背後背着黃包袱,就是三寶與折子。

    楊香五一看,秦尤在囚車内東瞧西望。

    楊香五叫道:“黃三哥,你看秦尤有多麼威風?”三爺說道:“賢弟你别說事不幹己的話。

    此時威風,出紅差的時候,還耍威風嗎?”囚車出去半裡之遙,三太開發了茶飯錢,四位英雄遂乘跨座骥跟下去了。

    在道路之上,或在車前,或在車後,夜晚解差官住了店,黃三太也趕到店房。

    三太來到店房,夥計将馬接過去,三太等問過了解差官住在上房,弟兄四人遂面見解差官,言說在暗中保護囚車之事。

    解差官與三太等彼此見禮已畢,三太遂對王、李二位差官說道:“秦尤案情甚重,白天在路上,有軍隊護送,不至于出錯;夜晚人們睡了覺,打更的也許睡覺了,萬一出了錯,誰擔得起來?我們四個人打算與秦尤住在一屋之内,輪流看守,方不至于誤事。

    ”二位解差官的心意,正願意他們四個人夜間給看守呢。

    李廷仁遂說道:“如此四位多受累啦。

    四位吃飯住店,全由我們這裡開發,四位千萬别自己開發店飯錢。

    ”三太說道:“我們由镖局子起身的時候,我之恩師給了我們來回的路費,富富餘餘,決不用二位上差給錢。

    ”三太與王、李二位差官将話說完,四人遂來至東廂房,一看秦尤住東廂房内,蓬頭垢面,無精打采。

    三太走上前去,叫道:“秦賢弟,我們去北京有點要緊之事,恰巧住在一個店裡。

    沿路之上,咱是一處同行,吃喝之事,兄弟你賞給我們一個臉。

    ”秦尤一想,路上解差剩下就給點吃,不剩下就吃不着。

    既是有人給吃,實在感恩不淺了。

    少時要上酒菜,五個人坐在一處吃飯。

    秦尤手上帶着捧子,吃飯的時候,秦尤的手腕疼得咬牙切齒。

    黃三太問道:“秦賢弟,這捧子是官刑是私刑?”秦尤說道:“原是私刑。

    ”黃三太來到上房,見了守備李廷仁、王千總,說道:“求二位大老爺賞給小民一個面子,秦尤的手捧子可以給他下去嗎?”守備李廷仁笑道:“秦尤的案子可重啊。

    ”三太說道:“如要有了差錯,小民願擔負責任,走了秦尤,小民打這場官司。

    ”守備李廷仁傳知掌刑的,給秦尤将手捧子下去,五個人共桌而食,同榻而眠。

    這日夜間又住了店房,天已過三更時候,黃爺出去小便,剛一出房門,就看一道黑影像在瓦檐上珍珠倒卷簾勢,往屋内窺看。

    三爺再一看,那人至房簾一卷,蹤迹就不見了。

    三太跟着縱上房去,向四外尋找,杳無蹤影。

    三爺進得房來,對楊香五一說,楊五爺又出去找了一回,仍不見影兒。

    由此三爺出的主意,每夜二人睡覺?二人看着秦尤,還是真留神,不敢大意。

    在路途之上,非止一日,這一日來到北京西路飛虎廳,路過盧溝橋,進了彰儀門,打聽五城都察院的去路,囚車進了順治門。

    黃三太說道:“二位大老爺找一個清靜所在,将隊伍亮開,打開黃包裹看看公文折篇三寶,一進城就沒有差錯了,我們四個就要回去了。

    ”守備李廷仁說道:“四位差官,豈有此理?無論如何,也得跟着我們在北京散逛幾日。

    前門有新開的戲園子,繁華之甚,你們幾位聽兩天戲,下兩天館。

    我們投文挂号領回批乃是美差事,我們回到南京,淨等擎功受賞。

    ”黃三太說道:“我師傅囑咐我們,北京言官禦史甚多,您照應我們,回到南京您再費心吧。

    ”李守備說道:“暑熱的天氣,四位多有受辛苦啊。

    ”說了幾句感激的話,遂各自分手。

     三太對香五道:“天氣才平西,咱們哥四個出彰儀門,住盧溝橋,明日回南。

    ”楊香五道:“人家做官的還逛兩天呢,咱們帶的盤費又富餘,為甚麼不逛幾天呢?”張茂龍道:“我曾來過一次,也沒在北京散逛散逛。

    ”三太說道:“都要住幾天,咱們就住幾天。

    一不傲衆,百不随一。

    ”四位遂拉着馬出門,住在西河沿慶豐店,住了上房。

    夥計搬行李牽過馬匹,夥計又給打上淨面水,沏了一壺茶,四位吃完茶要了酒飯,一路的勞乏,當日早早安歇。

    惟獨楊香五永遠不睡長夜的覺,天光剛亮,楊香五将三太等叫起,四人起得身來,出離店房,來到前門大街散逛。

    日出東升的時候,弟兄們找了茶飯鋪,大家喝茶吃飯。

    北京的茶飯鋪風俗,原來是早晨喝茶就賣飯,茶飯已畢,算清賬目,楊香五向夥計問明戲園子的去路,夥計說道:“進大栅欄向西去,再南拐,坐西向東就是戲園子。

    ”四位英雄由茶館出來,直奔戲園子而來,及至來到戲園門首,三太擡頭一看,乃是“廣德茶樓”。

    老年的戲園子,全都寫茶樓,楊香五說道:“這不是戲園子,你們看看,這是茶樓。

    ”弟兄四位進去一看,裡面擺些闆凳,楊五爺說道:“真倒黴,沒有戲。

    ”四位英雄正在談話之際,由打後院出來一人,問道:“四位找誰呀?”黃三爺說道:“我們聽戲來啦。

    ”那人聞聽一樂,說道:“您沒到北京來過吧?北京不比鄉下,十二點鐘才開戲呢。

    ”三太聞聽,不由得臉上一紅。

    楊香五說道:“我們是由此處路過看看,我們是辦事去。

    ”那人說道:“您等十二點開戲再來吧。

    ”四位出了戲園子一陣好笑,真是一處不到一處迷呀。

    弟兄四位在前門大街、天橋一帶遊玩一回,天到十二點來鐘的時候,又來到戲園子。

    一看池子與樓上全都滿座了,黃三爺說道:“五弟,咱在哪邊聽呢?”楊五爺說道:“咱就在正面樓上吧。

    ”戲園子甚大,楊五爺以為正面是好呢,那知道正面樓上是可看戲,不能聽戲。

    四位遂到了樓上,正面樓上正當中有兩張桌子,分外的潔淨,這兩張桌子,原來十天有八天不賣座,專預備給王爺府、公爺府、侯爺府、伯爺府、中堂衙門、提督衙門要官坐的。

    三太四位不知是官座,四位落座,看座的拿過細壺細碗,沏上一壺好茶葉。

    四位坐下方要喝茶,就聽樓梯響亮,說話是男子口音,上來兩個人,乃是一老一少。

    香五一看,對黃爺道:“并肩子,扭瓢昭兒把合。

    蒼孫,絕襯,呼為并肩子;月馬福字裡閉着青字。

    ”五爺這幾句話就是讓衆位哥們回頭看看,蒼孫絕襯并肩子,就是一老一少論弟兄。

    月馬福字裡閉着青字,就是包裹裡有刀。

    三爺一伸手将香五的嘴可就給堵住了,說道:“兄弟,這是什麼地方,你怎麼在天子腳底下說開黑話啦?”列位,方上樓這二位也不是北京久住的人,來到正面樓下垂手,可就落座了。

    一看那位